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好是坏

武则天是好是坏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则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为皇帝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唐朝时期统治了中国长达15年之久,被一些人称赞为杰出的统治者,而被一些人指责为暴君。
对于她是否好还是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评判。
首先,从政治和管理方面看,武则天的统治被认为是相对稳定且富有成就的。
她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她重用贤能,废除了丞相一职,建立了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以便更好地监督官员和推动政策的实施。
她减少了贵族家族的权力,更多地依靠技术和才能选拔官员,这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
同时,她还重视修筑水利,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国家防御力量等措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武则天也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古代帝制时期登基为皇帝的女性。
她的登基打破了男权社会的局限,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她通过自身的例子,向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女性也可以胜任重要的职位,并且可以有自己的声音和发表自己的政策。
她的统治期间,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也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础。
然而,武则天的统治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和争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她通过权谋手段取得了皇位,对于一些政敌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这被认为是她的暴君行为的一部分。
同时,她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也存在争议,比如太平公主的废立案,被指责为个人私欲的滥用。
此外,她的统治期间,政府的官僚机构也存在腐败和贪婪的问题,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是否好还是坏,评判标准因人而异。
她的统治期间,无论是在政治管理方面、女性地位的提升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和争议,这也是她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
武则天介绍及历史评价

武则天介绍及历史评价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后唐中宗恢复唐朝,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李唐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
武则天,女,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字“曌”(zhào,含义是日月当空,“曌”是武则天为自己发明的字),故也称武曌.武氏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
关于武则天的生辰和出生地一直扑朔迷离,相传唐高祖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根据现代万年历相关软件推测,624年正月二十三为阳历的2月17日,亦有2月21日、2月25日之说,资料仅供参考)生于长安(亦有利州之说,即四川省广元市);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实。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与其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因“元从功臣”出任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后来历任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改封应国公。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
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靠战乱平步青云。
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
母亲杨氏,本名不详。
据说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在长安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
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如何评论武则天

如何评论武则天高一(21)班张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她是个杰出的女人,有着超人的才智。
人人都说武则天是一个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但我却不得不被她的勇敢、智慧和那种豪气所折服。
武则天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各地生活,少而好学,喜读文史诗集,颇有才气,这也就是了她日后成就大业的原因之一。
自古以来后宫就是个不得安宁的地方,嫔妃争宠,百花争艳,妃子们明争暗斗,勾心斗角,而在贞观十一年(637年)武则天年仅14岁就被选进宫做了才人,在风波迭起的后宫里,小小的她能应付得了吗?但聪明的武则天总能化险为夷,她凭着自己的才智在一次次的斗争中胜出。
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这也奠定了她能够战胜朝廷高官的基础。
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
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
随着她地位的变化,野心勃勃的她怎肯罢了?于是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
后来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
我想最令我难以释怀的就是则天弑女了。
她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后来高宗就起了废后的念头。
虎毒不食子,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前途亲手把自己的骨肉掐死了,于心何忍?则天弑女先暂且不说,一个女人想立足于朝纲,谈何容易?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一、引言武则天(公元625年-公元705年),唐朝第二位女性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的皇帝。
她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使她成为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
然而,武则天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相当复杂的。
有人称赞她的才华和政绩,而有人则对她的统治持负面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评价。
二、正面评价1. 才华出众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才华闻名,她在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造诣。
她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文化艺术家。
她的书法被誉为“飞白”,风格独特,极具个人特色。
2. 政绩显赫作为唐朝的统治者,武则天奉行开明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
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开发新疆、加强农业生产和加强对外交往等,使唐朝的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她还大力提倡教育,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才。
3. 女性地位提升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性皇帝,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突破。
她的成功统治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统治时期,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都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护。
三、负面评价1. 权谋手段有人批评武则天在夺取皇位和巩固统治权的过程中使用了阴谋和权谋手段。
据史书记载,她在唐高宗和唐中宗治丧之后,以佞幸之计而得到了对政治的干预权,进而登上了皇位。
她对政治阴谋的运用使人们对她的统治产生了质疑。
2. 纵容奢华享乐武则天在位期间,喜欢奢侈和享乐,豪华宫殿、珍贵宝石和昂贵的服饰都是她的日常。
她个人的奢华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对朝廷和百姓的不负责任,也符合了当时对女性寡妇行为的批判。
3. 后期统治失职在武则天的晚年,由于对政务的疏忽和失职,导致朝政渐渐陷入混乱。
她对权力的过度追求和个人恩怨的处理方式影响了她作为统治者的形象。
四、总结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统治者。
她的非凡才华和赋予女性更多权益的贡献受到赞赏,但她的权谋手段和奢侈生活方式也受到批评。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古代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政治,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
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
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
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一、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则天在世的时候。
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
当时李唐宗室及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坚决反对武则天的统治,认为是伪政权;诸武集团及一些政治投机者则坚决拥护,还有一些人则隐忍不发。
武则天死后,对武则天的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
神龙二年(706)五月,中宗给武则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子司业崔融在所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说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仗义当责”、“忘躯济厄”、“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的“鸿业大勋”,高度评价其历史功绩。
玄宗时,不满于中宗所修《则天实录》,命刘知己、吴兢重修为30卷。
同年,太常卿蒋皎和礼官陈贞节又以封建礼仪为准则,上表正名分,说:太庙中武则天配高宗,题为“天皇圣帝武氏”,“若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请改为“则天皇后武氏”,玄宗采纳。
后玄宗认为武则天的施政纲领不错,加之武惠妃得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旧怨,玄宗基本上肯定了武则天。
盛唐以后的统治者对武则天还是尊重的,把她绘进了《历代圣贤图》,春耕时节,让人进献武则天时所撰写的《兆人本业记》,效法武则天进行劝农。
但唐朝官方对于人们如何看待武则天的地位,并未做强制规定,文献中也没有总的评价。
主要集中在改朝换代和纳谏用人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多有异议,如德宗时,左拾遗、史馆编修沈既济就吴兢把武则天的事情列于《国史》本纪一事上书反对,说武则天“牝司燕啄之踪,难于备述”;对于后者则多持赞扬态度,如德宗贞元八年(792),名相陆贽上书谈到人才问题时说:“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托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武曌,唐朝第二位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在位的时间长达15年,堪称唐朝的女性统治者。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自古有诸多争议,人们对她的看法多种多样。
一方面,武则天被视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登上皇位对于唐朝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则天智慧聪明、勤政爱民,她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她在位期间积极推进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顺畅,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她强调民生政策,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她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她统治时期,政务高效有序,社会治安稳定,国家边疆安宁,政权威信得以巩固,唐朝的疆域版图也扩展了许多。
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皇帝,她以其非凡的才智和睿智的决策,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扎实而有突破性的贡献。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武则天持有消极的评价。
一些人认为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以权谋私,残害政敌。
他们认为她篡夺了唐高宗和唐中宗的政权,将自己推上了皇位。
在位期间,她通过残忍地镇压政治敌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种种不稳定因素。
同时,武则天也以她的放纵、妖艳、深情狡黠形象出现在后世人们眼中,被一些史书和文学作品渲染成一个权力欲望旺盛、贪婪奸诈的女性形象,这让人们对她的评价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多元化的。
她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建树和功过是分不开的。
尽管她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但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唐朝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同样,她也在一定程度上滥用权力,打压异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角度,充分认识她的建树和过错,并将其放置在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环境中进行审视。
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存在和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她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和研究。
后世如何评价武则天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谓奇特女性,历来人们对她褒贬不一,毁誉并至。
在当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历数武氏“罪状”,把武则天说成是秽乱东宫的妖女淫妇,残害忠良的恶魔,偷换江山的强盗。
此文文采飞扬,绚丽多姿。
武则天听完这篇愤怒的檄文之后,一点不生气,还“嘻笑”地问道:“谁为之?”并说:“宰相之过也。
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综观千多年来的评论,大致是:其子孙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时,武则天还保持了尊崇的地位,文人李白的《上云天》诗中,“中国有七圣”,武则天仍是其一。
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日渐衰微,所谓女祸误国的议论渐兴。
到宋明理学,纲常说教日益泛滥,世人对武则天的评价也就更坏。
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等撰成《新唐书》,说“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又“逐嗣帝,改国号”,有莫大之罪。
但仍为武则天列传又立本纪,是谓遵循春秋笔法:“不没其实,所以着其大恶而不隐。
”到朱熹为《资治通鉴》作纲,对武则天已是横加挞伐。
明代思想家李贽将武则天私德与政绩分开,评论独树一帜。
而明人张溥却将“女宠”列为“唐室三大祸”之首。
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愤世嫉俗,将所有的亡国恨迁怒于武则天,骂其是“嗜杀之淫妪”,有“滔天之罪”。
与宋代以降文人对武则天的攻击咒骂截然不同的是,民间老百姓另有一种怀念,这从乾陵“无字碑”和四川广元的则天庙的纪念可见一斑。
则天文学清朝陆继辂在《崇百药斋文集》中称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文学家,认为其“以文学、书法、著述而论,才调之高,古今更罕有其匹。
”武则天执政期间,提倡赋诗,科举以文才取士,这是武周时期的特色。
武则天作的诗有《唐享昊天乐章》12首、《唐明堂乐章》12首、《大飨拜洛乐章》15首等。
她的诗作在《全唐诗》中还保存46首。
武则天的文章被编为《垂拱集》100卷,《金轮集》20卷,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
《新唐书》记:上官婉儿“天性陬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受重用,内掌草制多年,尽展才华。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武则天,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在位15年。
实际掌皇权达21年。
取名曌(“曌”是她自己造的字,意思是日月当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唐朝第六代皇帝,她的功过是非,史学家们历来众说纷纭。
这样一位远见卓识、精明強干、雄心无比、胆识过人的女政治家女皇帝,临终之前,嘱咐人在陵前树立一块“无字碑”。
可能她预料到了后人对自已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功罪任人评说。
一、过的一面(1)诛杀重臣。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
而其中,不乏对国有贡献的人才,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被杀害。
可见,武则天的阴险毒辣,她不但残害李氏一族,也不惜对自己的子女痛下杀手。
(2)狐媚惑主。
武则天14岁入宫时己出落得一表人才,身体丰满,容貌端丽,但在太宗面前,她并不受宠,只封为“才人”。
只是到了高宗身边之后,她的才干与姿容才才发挥了作用。
她以传情的眉目,婀娜的体态,征服了李治,使他神魂颠倒,一往情深。
她成了“昭仪”,不久又升为“宸妃”,后来她精心策划废了王皇后,自已又当上了皇后。
不到一年,她就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滥行告密,祸及无辜。
武则天当政期间,在朝堂上设置类似于“检举箱”,奖励告密。
各地告密的人,不论贵贱,都可亲赴京城,沿途受到驿马和五品官的物质待遇。
还拔擢了一批如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等新法官来刑讯治狱。
武则天以这些酷吏作刀斧,相继诛杀唐宗室数百人,文武大臣数百家,地方将吏几千人。
他们使用的酷刑名目繁多,使被捕的人看了刑具,就愿承认任何罪名,以求免刑。
一时期,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恐怖。
在被关杀的大批人中,有许多是无辜受害者。
(4)为满足一己之私,劳民伤财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神化自己的威权,大肆崇佛,大造佛寺佛像,度人做和尚尼姑。
为了广建庙宇,不惜役使上万的人民在南方采伐巨木,构筑所谓的“明堂”、“天堂”花费亿万计,她还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建“天枢”,塑大佛,劳民伤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明代思想家李贽把武则天列为明君,这个评价应该说是不过分的。
当然这个只是的评价,那么你知道正史上是怎样对武则天的评价?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正史对武则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一分为二。
武则天其功:
1、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
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
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她继续推行均田制。
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
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
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
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以上详见拙作《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收入《武则天与洛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
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4、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
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
兼容三教,使其发展。
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其过: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
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
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
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
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
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
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
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2.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
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
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
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
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
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