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第六章 负反馈技术练习题及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 )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 )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 )解:(1)× (2)√ (3)× (4)√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压并联负反馈C .电流串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 、B 、C 或D 。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解:(1)B (2)C (3)A (4)D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或f s u A 。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 6.3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L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u ⋅++≈++=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2f 2 1R R A R F u -≈-=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模电第6章习题答案

题6-1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判断反馈极性;直流反馈或交流反馈.若为交流反馈,分析反馈的组态.(a) (b)(c) R F →级间交直流 电流 并联 负反馈, R e1→交直流 电流 串联 负反馈• R e2 、 C e →直流 电流 串联 负反馈(d) R F →级间交流 电压 并联 负反馈, R e1→交直流 电流串联负反馈(e) R F →级间交直流 电压 串联 负反馈, R e3→交直流 电流串联负反馈(f) R b 、 C 3 →级间交流 电压 并联 正反馈, R e →交直流 电压 串联负反馈习题6-2 判断反馈极性和组态(a) 电压并联正反馈(b) R F1电压并联负反馈 R F2 电压串联正反馈(c) 电压并联负反馈(d) 电流串联负反馈(e) 电压串联负反馈(f) 电流并联负反馈习题6-5: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电压放大倍数(C) 电压并联负反馈 (d) 电流串联负反馈(e)21R R A F uuf += (f)ee F C uuf R R R R R A 1)(+=习题6-13:按要求引入适当的反馈。
(1)提高从b1端看进去的输入电阻应引入级间串联负反馈,即接R F从e3到e1(2)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即接R F从c3到b1(3)R c3改变时,其上的I o (在给定U i情况下的输出交流电流有效值) 基本不变。
应引入电流负反馈即接R F从e3到e1(4)希望各级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接R F从c3到b1 或接R F从e3到e1(5)希望输出端接上负载电阻R L后,U o (在给定U i情况下的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 基本不变。
应引入电压负反馈,接R F从c3到b1习题6-9 判断反馈极性和组态习题6-19 判断能否产生自激(a)产生自激振荡(b)不产生。
模拟电子技术第6章题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一、填空题1.在交流放大电路中引用直流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工作点。
2.在反馈放大电路中用来判定正、负反馈的常用方法是瞬时极性法。
3.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减小的反馈叫负反馈,若使净输入增大的反馈叫正反馈。
4.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后,放大电路闭环输入电阻将变小,输出电阻将变小。
5.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压稳定,并提高输入电阻的反馈是串联电压负反馈。
6.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压稳定,并降低输入电阻的反馈是并联电压反馈。
7.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流稳定,并降低输入电阻的反馈是并联电流负反馈。
8.在四种反馈组态中,能够使输出电流稳定,并提高输入电阻的反馈是串联电流负反馈。
9.引用负反馈的放大电路,无反馈时增益A、闭环反馈A f与反馈系数F三者的关系是A f=A/(1+AF),反馈深度是|1+AF|,深度负反馈的条件是|1+AF|>>1。
10.︱1+AF︱的值是衡量负反馈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称为反馈深度,其值越大,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越小。
11.若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当引用电压负反馈,若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当引用串联负反馈,若两者均满足,应当引用电压串联负反馈。
12.若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当引用电流负反馈,若降低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当引用并联负反馈,若两者均满足,应当引用电流并联负反馈。
13.采用(电压)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压;采用(电流)负反馈,能稳定输出电流。
14.采用(串联)负反馈,能提高输入电阻,采用(并联)负反馈,能减小输入电阻。
二、选择题1.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D、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2.交流负反馈是指 D 。
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只存在于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C、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D、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3.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B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华成英第六章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第六章习题解答6.1 选择题1.在放大器中,BJT的放大作用是通过控制电流来实现的。
选A。
2.直流增益和交流增益是相对的概念,选B。
3.从负载电流和输入电流的比值来看,放大倍数是越大越好。
选D。
4.当输入电流为0时,BJT处于截止状态。
选C。
5.放大器的直流部分要避免供电电流太大,以防烧坏元件。
选D。
6.2 填空题1.放大器的三种基本参数是:放大倍数、带宽、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2.直流负载线上的点表示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关系。
3.简单的直流放大器由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一个放大足够大的放大倍数组成。
6.3 简答题1.请解释放大倍数的概念,并简要说明放大倍数与电流的关系。
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比值。
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之间的比值就越大。
2.请简述放大器的主要分类和特点。
放大器主要分为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其中,电压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电压变化为主要输出,电流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电流变化为主要输出,功率放大器以放大器输入端的功率变化为主要输出。
3.请简述直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说明。
直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直流信号放大,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输出。
例如,一个基本的直流放大器电路图如下:直流放大器电路图直流放大器电路图其中,V_in为输入电压源,R_in为输入电阻,R_out为输出电阻,V_out为输出电压。
当输入电压V_in为正时,会产生相应的电流流过输入电阻R_in,然后流经放大器,通过输出电阻R_out,最终产生输出电压V_out。
通过控制V_in的大小,可以调整输入电流,进而控制放大倍数。
6.4 应用题设计一个直流放大器电路,要求:输入电压为10V,放大倍数为2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定义,可以得到输出电压为20 * 输入电压= 20 * 10V = 200V。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直流放大器电路,使得输出电压为200V。
模电课后答案-第六章课后答案

第六章答案负反馈放大电路1.试通过反馈的组成框图说明反馈的概念和特点。
反馈:就是将电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元件(反馈网络),以一定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图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反馈必须包括正向传输的基本放大电路部分和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的反向传输部分形成的闭环回路,反馈体现了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反作用。
其中x i为输入信号,x o为输出信号,x f为反馈信号,x id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求和后得到的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x id=x i-x f 或x id=x i+x f,前者使净输入量减小,称为负反馈;反者使净输入量增大,称为正反馈。
2.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如何判断放大电路的正、负反馈?负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削弱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减小,增益|A|下降。
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正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加强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增大,增益|A|上升。
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
判断正、负反馈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法的思路是:先假定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有一个正极性的变化,用符号“+”(或↑)表示,然后从输入到输出逐级标出放大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或有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再得到反馈信号的极性。
最后判断反馈信号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净输入信号,如果削弱,则是负反馈,反之则是正反馈。
3.什么是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如何判断?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可以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输出电压v o=0,即令输出端交流负载短路(R L=0),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无直接关系,证明是电流反馈,否则为电压反馈。
4.什么是串联反馈、并联反馈?如何判断?串联反馈:反馈信号是串接在输入回路中,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以电压相加减形式决定净输入电压,即v id=v i-v 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思考题及习题解答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幅度条件相位条件arg AF=±(2n+1)π,n为整数∆=±180°或者附加相移φ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 )(6)因为放大倍数A越大,引入负反馈后反馈越强,所以反馈通路跨过的级数越多越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第6章 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表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各种信号量的含义
信号量或信号传递比
电压串联
反馈类型
电流并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xo
xi 、 xf 、 xid
电压 电压
电流 电流
电压 电流
电流 电压
A x o / x id
3
负反馈类型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电流并联
输入信号
ui ii ui ii
输出信号
uo uo io io
表 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能够稳定的增益
电压增益 Auf 互阻增益 Arf 互导增益 Agf 电流增益 Aif
反馈环内的输入电阻 Rif
Rif (1 Au Fu )Ri 增大 Rif Ri /(1 Ar Fg ) 减小 Rif (1 AgFr )Ri 增大 Rif Ri /(1 Ai Fi ) 减小
络存在于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中,则反馈为直流反馈;若反馈网络存在于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中,则反馈为交流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反馈回来的信号 xf 起到削弱原输入信号 xi 的作用,使净输入信号 xid 减小,即 xid xi xf ,则反馈极性为负;若反馈回来的信号加强了原 输入信号 xi 的作用,使净输入信号增加,即 xid xi xf ,则反馈极性为正。
65656565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直流电压稳定输出直流电压稳定输出直流电压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流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出电阻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提高输入电阻提高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输出电阻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输出电阻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提高输入电阻提高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输出电阻66666666判断图判断图判断图p66p66p66级间交流反馈的极性和组态级间交流反馈的极性和组态级间交流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如是负反馈如是负反馈如是负反馈则计算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反馈系数和闭环则计算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反馈系数和闭环则计算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反馈系数和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iiufufufuu设各三极管的参数设各三极管的参数设各三极管的参数为已知电容足够大为已知电容足够大为已知电容足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负反馈技术练习题及解答6.3电路如题6.3图所示,是找出各电路中的反馈元件,并说明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
解: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如题6.3图所示。
可知图(a) 由电阻R 4引入级间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由电阻R 3 和R 6引入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b) 由电阻R 4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由电阻R 3 和R 6引入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c) 由电阻R 4引入本级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由电阻R 5引入本级直流负反馈。
6.5 大电路开环时的波特图如题6.5图所示,现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中频时的反馈深度为dB 20,试求引入反馈后的uf A 、lf f 、hf f 。
解:由于dB F 20lg 20题6.3图u (a)(b)uu即 101=+=AB F故 dB dB A dB A uo uf 4020)()(=-=100=uf AHz AB f f L lf 10101001==+=MHz f AB f h hf 11010)1(5=⨯=+=6.7电路如题6.7图所示,请按要求应入反馈。
(1) 使图(a)所示电路的u o 稳定; (2) 使图(b)所示电路的i o(3) 使图(c)60 40 20-90o -135-180-225-270题6.5图题1.2图o (a)E (b)CE E+ - u o (c)解:(1)要使图(a)所示电路的u o 稳定,则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如图(a)所示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只能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只需将反馈电阻f R 连接到图(a)电路的A 、B 两点即可。
(2)要使图(b)所示电路的i o 稳定,则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如图(b)所示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只能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只需将反馈电阻f R 连接到图(b)电路的A 、B 两点即可。
(3)要使图(c)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提高,则应引入串联负反馈。
如图(c)所示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只能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只需将反馈电阻f R 连接到图(c)电路的A 、B 两点即可。
6.8 在题6.8图中,各电路均有深度的交流负反馈。
(1) 找出引入级间交流(或交、直流)反馈的元件,判断反馈组态; (2) 用BA f 1的公式,求出各电路uf A 的表达式。
E C题6.8图(b) +-u oE C解:(1)图(a)中3e R 、f R 和1e R 构成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b)中f R 、1e R 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1R 、2R 和1b R 构成电流并联负反馈,是直流反馈。
(2)将图(a)的输入端开路,画出反馈网络(B 网络)如题6.8解图(a)所示。
可得13131133e f e e e oe o ef e e of r R R R R R i R i R R R R i u B ++=⋅⋅++==13131e e ef e r i o gf R R R R R B u i A ++=≈=1313333)(e e e f e c g c i oc i o uf R R R R R R A R u i R u u A ++-=-=-== 将图(b)的输入端开路,画出f R 、1e R 构成的反馈网络(B 网络)如题6.8解图(b)所示。
可得fe e of u R R R u u B +==11111e f u i o uf R R B u u A +=≈=6.9 电路如题6.9图所示。
已知:Ω=K R 101,Ω=K R 112,Ω=10013R ,Ω=K R 10014,试判断极间反馈的组态和极性,并按深反馈估算uf A 、if R 和of R 。
解:由题6.9图可知,级间反馈有两路。
在V 3和V 1间由电阻R 14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在V 3和V 2间由电阻R 6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i oe3u f (a)uou f (b)题6.8解图在深度负反馈下,可得0='ifR Ω='+=K R R R if if 101 0=of R摘画出反馈网络如题6.9解图所示,有o f u R R R R R R i 141213141314)//(//+-=o o o u u KK u K K K K 610100)1100(100100)1100//100(100//100--≈⨯+-≈⨯+-=610--==of g u i B6101-===gi o rf B i u A 10010106-=-===Ki R u u u A i if o i o uf6.10 一反馈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如题6.10图所示。
已知:8021==ββ,Ω==K r r be be 321,Ω=K R b 331,Ω=K R c 2.61,Ω=1001e R ,Ω=K R b 182,Ω=K R c 7.42,Ω=K R f 10。
请用oi f题6.9解图题6.9图+ - u ou iR ’ifofrR if方框图法求该电路的uf A 、if R 和of R 的值。
解:该电路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
分离出基本放大器等效电路(A 网络)如题6.10解图(a)所示。
可得)//)(1()////()//)(1(11122111111111f e be be b c f e be Li o u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A ββββ++-=++'-==2.1310//1.08133//18//2.680-≈⨯+⨯-=22122212//)(be c e f be Lo o u r R R R r R u u A +-='-==ββ 53.8537.4//)1.010(80-≈+⨯-=112921≈⋅=u u u A A AΩ≈⨯+=++=K R R r R f e be i 1110//1.0813)//)(1(111β Ω=+=+=K R R R R C e f o 21.37.4//)1.010(//)(21分离出反馈网络等效电路(B 网络)如题6.10解图(b)所示。
可得1011101.01.011=+=+==f e e of u R R R u u B 5.9210111129111291≈⨯+=+=uu uuf B A A AΩ≈⨯⨯+=+=K R B A R R i u u b if 5.26]11)101111291//[(33])1//[(1 Ω≈=+=K B A R R uu oof 263.0121.31+-u o题6.10图6.11 求题6.11图所示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uf A 、if R 和of R 的表达式。
解:画出A 网络及B 网络电路分别如题6.11解图(a )、(b)所示。
有)(u A 12u A u A =u B =A uf f e be i R R r R //)1(111β++=' i u ifR B A R '+=')1( ifif R R R R '=////21 )//(12e f c o R R R R +=BA R R uo oof +=1其中+-u o(a)R ’L1R ’LR i o(b) u ou f 题6.11图题6.10解图6.12求题6.12解:画出A 网络如题6.12解图所示。
有fe e ef i R R R i i B +-==1111be i r R =')//)(1(222f e be i R R r R β++='ib bc c b b o i o i i i i i i i i i i i A 111122⋅⋅⋅==12112i c c R R R ⋅'+-⋅=ββii iif B A A A +=11//)(be e f i r R R R +=ii iif B A R R +=1+- u ou ou f 题6.11解图(b)iL1Li 题6.12图题6.12解图+-u oR ’i1R ’i2i oi b2i c1R io o(a)if ifLc i if o L c uf A R R R i R i R R A //)//(22=--=∞≈'+='o i i ofR B A R )1( 22//c c ofof R R R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