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3.2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Ⅱ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案例

湘教版必修Ⅱ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案例
国南 部 普 罗 旺斯 , 属 于地 中海 气候 , 夏 季 生 长 条 件 需要 充 足 的 日照 和 少量 的 水 分 。而 西安 市属 于温 带 季 风 气 候 , 夏
季高温多雨。
和 技 术 因素 。 同 时这 些 农 业 区位 因素
还 会 发 展 变化 。
别 说 明影 响其 农 业 生 产 的主 要 区 位 因 素 是什 么 . 指
业 区 位 因素 也 会 不 断 发 生 变化 。从 而 导致 农 业 结构 的调 整 。

J_ 1
∞ ∞ 0 加 柏 卯

几 几 几 几 1 0 ‘
n 1
《 农 业 区 位 因素 》 教 学 反 思 本 节 课 的常 规 设 计 思 路 是 按 照教 材 编 写 的顺 序 , 先 分 析 农 业 的 自然 区位 因素 , 通过活动加以巩固 , 再 分 析农 业 的技 术 区位 因素 , 通 过 活 动 加 以巩 固 , 最后分析农业的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 通 过 活 动 题 巩 固 。这 样 安 排本 堂课 的优 点 在 于对 于 知识 点 的讲 解 面 面 俱 到 。可 是 每 次 上 完 课 后 学 生 都 会 感 觉 按 部 就 班 的 乏 昧 , 甚 至
给出事例 又显得过 于生硬。在这一点上我的设计是以水稻分布案例的形式引入 , 表面上还 是在 引导学生分
析 自然 区位 , 但是学生通过探究 . 绘 制 图 对 比之 后 发 现 , 原 来 水 稻 实 际 分 布 与 理论 分 布 是不 一样 的 。 这就 顺 理 成 章地 会 引发 学 生 思 考 为 什 么 。 除 了 自然 区位 之 外 还 有 哪些 区位 因素 影 响 农 业 , 又 是 怎 样 产 生影 响 的 。 生 成 性 知识 就 随 之 出现 了 。学 生通 过对 比发 现 , 原来 技术 是 可 以适 当改 造 自然 的 , 市 场 需 求 又是 最 终 决 定农 产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湘教版

农业区位因素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根据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培养学生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2.尝试从高考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做一课一讲随着中央农业政策的落实,我国许多地方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而且为我国农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下图为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甲地位于黄河河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 B.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且纬度较高,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乙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 D.乙地纬度低,冬季光热充足,距海近,灌溉便利,利于蔬菜生长2.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鲜奶往往需要进行加工。

为满足市场需要,图示丙、丁两地均发展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丙:原料 丁:技术B.丙:原料 丁:市场C.丙:劳力 丁:市场D.丙:政策 丁:交通教师点评:准备充分,讲解到位!我们在进行农业区位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同一农业类第1、2题图甲乙丙丁型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有差异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农业区位因素。

幻灯片展示近五年高考中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考点教师讲解:全国卷近五年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分析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几乎每年都有命题,分值高,多在10分以上,试题难度居中。

选择题、综合题并重。

因此农业区位因素这个内容我们必须重点掌握!二、1、【思考探究】(学生回答)说明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

湘教版必修二3.2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共17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3.2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共17张PPT)

六、说学法
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和教材活动,培养学 生的自生完成探究性学 习,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吐鲁番葡萄和福建大田茶叶的 视频,引起学生兴趣。与此同时,让学 生带着问题“我们能否在吐鲁番种植茶树?或者在福 建推广葡萄?”进行观看并思考。
多 少 的 理 想 被湮没 于人群 ,多少的 希望被 驱赶在 黑暗。 人生负 重太多 ,就像那飘飞的 落 叶 ,没 有 寄 托,没有 希望。 一生飘 飘落落 ,起起 伏伏,任 命运宰 割。
时 至 今 日 ,多 少有志 之士怀 才不遇 ,在历史 的潮流 被彻底 淘汰,最 终,像 一个平 凡人那 样 ,走 向 死 亡 和坟墓 。
2.说教材
此内容为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发 展、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区位分析是高 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 常考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农业,但由于地理 为非中考科目,因此学生基础较差。基于这 样的学情,在涉及区域时应进行必要的说明, 也可能对自然条件中的光照和热量可能不能 很好区分。基于上述情况我设计如下目标。
人 生 的 归 宿 就只能 是死亡 吗?不 ,我不要 再浪费 时间,不 要再迷 失岁月 ,我要以有限的 生 命 去 创 造 更多的 价值,释 放出更 多的芳 香,不断 的超越 自我,让 人生 不再遗 憾. 我 要 学 习 夏 洛蒂勃 朗特分 秒必争 的精神 ; 我 要 学 习 梅 花香自 苦寒来 的气魄 ; 我 要 学 习 愚 公移山 坚定不 移的意 志; 我 要 汲 取 全 部的营 养,只为 那飘飞 的一瞬
3.活动探究,落实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2.认识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能够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和劣势。

教学准备:1.教材: 湘教版新教材第二册《地理》;2.多媒体设备;3.地图、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用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题,例如: “假设你是一个农民,你想在某一地区发展农业,请问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2.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并分别解释每一个因素的作用。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分析。

2.让学生讨论并列举该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和劣势,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情景模拟(15分钟)1.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例如: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农业区位因素,扮演一个评估专家,评价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前景,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并准备好展示。

五、小结(5分钟)1.归纳各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2.提醒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者网上调研,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关于该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报告。

2.在课后进行相关的讲解和答疑。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农业区位因素;2.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角色扮演和评估能力。

板书设计: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农业区位的优势和劣势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提供了学生一个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知道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3、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2学情分析
这是一轮复习,此前学生有过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总结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老师在点拨时可适当引申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自然因素要重点分析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要重点分析市场、交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5-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5-湘教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第页(总页)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课时教学流程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补充设计☆板书设计1.基础:教材P60-62 活动2.提升:亲自考察你们家乡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试着写一篇小论文或实践报告。

教学反思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载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一改传统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再结合实例巩固练习,这节课主要是以红枣的生长与发展的相关材料,总结归纳出农业区位因素,既增加了情趣,又提高了学习热情和课堂效率。

巩固提升部分,是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渗透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最后的实践探究,是课堂的进一步延伸。

但是,学生课堂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

达标检测说出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导因素:1、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2、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之乡。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影响其瓜果品质的主导因素?()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4、《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5、地处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6、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7、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8、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9、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10、2016年,我国玉米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7-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7-湘教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1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学情分析本班是这个年级的重点班,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挺高,基础都比较好。

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所以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重点难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导课:同学们举例子说明我们准旗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这种农作物的分布?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通过对农作物的分析和教师引导同学们得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一是农作物的位置,而是农作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政策等,我们可以把他分成两大类。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同学们分组讨论。

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讨论内容: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反映了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因素?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

也就是说影响农业的因素中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两段话让同学们讨论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过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同学们回答:不是。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变化:如人们对地形的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对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使得农作物生长的上限提高了。

过度:我们在做农业这种类型题的时候如何分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农业区位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全面分析和主导因素分析。

全面分析是从两方面分析:主要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例如:分析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难点]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讲解】什么是区位?两层含义:该事物的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出下列两幅图,分析其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

【点拨】三江平原: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较先进、国营农场种小麦。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地势高峻、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山羊和牦牛。

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农业区位差异。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的?【点拨】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

热量:(积温)决定复种制度。

复种制度=播种面积/耕地面积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田)两者结合: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蔗北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土壤: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例如,茶树:南方的酸性土壤,甜菜:北方的碱性土壤。

(3)地形:平原:种植业,原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杭州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是有名的龙井之乡,学生比较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龙井茶园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难点
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
七、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课导入】
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皇帝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

为什么要这么老远的从蜀地运荔枝过来,而不直接在长安种植荔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并板书】农业区位因素
【新课教学】
在学习农业区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

就同学们生活中的理解,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归纳讲述):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可以看出农业作用的对象就是植物或者动物。

广义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而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农业要因地制宜,同时,还要不违农时。

(课件展示)以下谚语或诗句体现了农业的什么特点?
1、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承转)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同时又是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业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和环境将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课件展示)农业区位的定义
(讲述)农业区位其实质是农业生产选在什么地方和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

比如说青稞主要种植在青藏高原,因为青稞比较耐寒,而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区有灌溉水源,土壤较肥沃。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将它分为三大类: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科学技术因素,那么他们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材料及图片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课件展示)材料“海南和河南的农作物差异”以及“新疆的瓜果”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海南和河南农作物差异的原因(热量和水分),以及新疆瓜果很甜的原因。

(补充小结)耕作制度也就我们说的熟制,主要和热量相关,其次是降水。

海南靠近热带,为一年三熟,河南位于华北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结论:农业生产要综合考虑的气候因素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温差等。

(课件展示)图片展示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分析其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我国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等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
与西部地区对比
(补充小结)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可开辟梯田
(课件展示)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江南丘陵的土壤呈现酸性,适合茶树的种植。

(老师总结)杭州成为龙井之乡的区位优势:1.地形;2.土壤;3.气候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