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走进汉语世界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1.古今汉语的词形变化,主要体现在:古汉语是以_双__单 ___节__ 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_双__单__节 ___词为主。
2.古代诗歌是讲究押韵的,一般押韵的规则是“平押平,仄 押仄”,其中“平指”的是平声的字,“仄”包括_上__声___、_去__声___ 和入声的字。
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 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 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 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 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 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
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鹏之徙于南冥也 ⑧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③/②⑦/④⑤⑩/⑥⑧/⑨ B.①③/②⑦⑩/④/⑤/⑥⑧/⑨ C.①④/②⑦⑩/③⑥/⑤/⑧⑨ 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⑨/⑩
解析:B ①③为指示代词,这;②⑦⑩为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④为动词,到……去;⑤为人称代词,我;⑥⑧为结构 助词,的;⑨为助词,提宾标志。
10.(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 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 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 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
高中语文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1.2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训练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被禹汤被.之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发行吟泽畔(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2)本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盖亦反其本.矣( )此之谓失其本.心( )今存其本.不忍废( )本.末倒置( )抑本.其成败之迹( )(3)道怀其璧,从径道.亡(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伐无道.,诛暴秦( )于是废先王之道.(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不同,不相为谋(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道.之以政( )(4)复昭王南征而不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 )王辞而不复.(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经历,经过表示被动通“披”,穿通“披”,散开被子覆盖(2)草木的根或茎干根本,基础本来,原来版本,稿本根本,基础推究(3)路,道路取道道理,规律道义主张,思想,学说说,谈论主张,思想,学说走路、赶路通“导”,引导(4)返回,回来恢复再,又重叠回答报复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朝.服衣冠( )既来之,则安.之( )(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襟.三江而带.五湖( )吾得兄.事之( )(3)左右欲刃.相如( )宾主尽东南之美.(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4)渔人甚异.之(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沛公欲王.关中(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居(2)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整理/能、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3)刃:名词活用为动词,杀/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俊杰/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奇怪/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3.根据文言句式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高中语文第1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2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闲居 [宋]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 年(1071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 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赏析】第一句说作者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 戈,支持新法,与作者断绝来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 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后两句写作者郁 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 往惯有的勤俭,趁机偷懒,一场春雨过后,庭前杂草丛生,也 没人去管。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 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 闲。但实际上,这首诗在写闲的同时又句句表现了作者抑郁不 平的心情。
2.“以+宾语”结构。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 杀人以梃与刃。(《孟子》)
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义变化:①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 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多音节词里的 一个构词成分,或作为成语的一个组成成分。如“形” “修”“衣”“妻”“自”等。
(一)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 一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也经常用主谓倒装 句式。如: 太不聪明了,孩子!
(二)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 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可。疑问 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气词有 乎、诸、邪、哉等。如: 子将安之?(《枭将东徙》)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学年高中语文走进汉语世界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学年高中语文走进汉语世界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令世人折服。
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泛滥的尼罗河水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
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选自《最后一课》)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字体赏美文汉字的永恒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光辉;它,见证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起源;它,点燃了文明的星火。
它就是古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凝结而成的汉字。
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
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年代,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有了文字,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顺着文字的记忆,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
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种形状,表达着它所代表的那种意义,不是随意赋形赋意的结果,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
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它深远的意义指向,使汉字书法成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
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像颜真卿、米芾、王羲之等书法名家,他们创造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通过书写汉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甚至恐惧。
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卑怯.(qiè)肤.浅(fū)街坊.(fānɡ)伎.俩(jì)B.寥.落(liáo) 静谧.(mì) 端倪.(nì) 回溯.(sù)C.熨.帖(yù) 炫.目(xuàn) 隽.永(juàn) 直觉.(jué)D.兑.现(duì) 癖.好(pì) 深邃.(suì) 内疚.(jiù)答案 C解析A项“坊”读fɑnɡ。
B项“倪”读ní。
D项“癖”读p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绾.结浣.纱莞.尔而笑顺蔓.摸瓜B.对峙.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C.山岫.星宿.秀.外慧中乳臭.未干D.觊觎.舆.论尔虞.我诈长吁.短叹答案 C解析A项“绾、莞”读wǎn,“浣”读huàn,“蔓”读wàn;B项“峙”读zhì,“伺”读cì,“舐、恃”读shì;C项均读xiù;D项“觎、舆、虞”读yú,“吁”读xū。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和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竣.工俊.俏崇山峻.岭骏.马奔腾B.脸颊.海峡.狭.路相逢汗流浃.背C.烘.托哄.骗山洪.暴发垂拱.而治D.狼.藉酝酿.书声琅.琅豁然开朗.答案 C解析A项均读jùn;B项分别读jiá,xiá,xiá,jiā;C项分别读hōnɡ,hǒnɡ,hónɡ,ɡǒnɡ;D项分别读lánɡ,niànɡ,lánɡ,lǎnɡ。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提.防(dī)诤.友(zhènɡ)差.可告慰(chā) 令人咋.舌(zá)B.崭.新(zǎn) 肄.业(yì)浑身解.数(xiè) 虚与委蛇.(yí)C.颀.长(qí) 锃.亮(zènɡ)水声淙.淙(zōnɡ) 瘦削.不堪(xuē)D.下载.(zài) 着.落(zhuó)风姿绰.约(chuò) 嗲.声嗲气(diǎ)解析A项“咋”读“zé”。
高中语文第1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2节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4.汉语词汇是如何演变的? (1)词形发生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消长变化: 新生词、退休词等。 (3)词语的替换变化 (4)词语的引申变化: ①词义扩大 ②词义缩小 ③词义转移
5.汉语语法是如何演变的? (1)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2)句式的变化:被动句,判断句等。 (3)词类的变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团Tiffany,a 16yearold girl,was very st September,her best friend,Sophie,moved abroad with her family because she had to continue her studies in America.She even said she would not come back for at least a few years. 1 “I was really sad the moment I heard the bad news and I didn't know what to do,” Tiffany recalled.“I shut myself in my room for a whole week.It was then that my aunt took me to a sports club one Saturday and I saw so many young people playing different kinds of sports there.I signed up for a beginner's course in volleyball and since then I have been playing this sport.Now I practice twice a week there.It is wonderful playing sports in this club and I have made lots of friends as well. 2 ” The most basic aim of playing sports is that you can improve your health even if you are not very good at sports.Besides,you can get to know a circle of people at your age while playing sports. 3 Since she joined the sports club,she has opened up herself and now she has become very active and enjoys meeting and talking with others. 1.It's polite for girls to kiss each other on the side of the face.s also become more confident.团圆圆一家在台湾可受欢迎了 。每天 ,小朋 友们排 着长队 ,等着 跟它们 合影留 念。从 “排着 长队” 体现出 每天喜 欢它们 的人不 计其数 ,特别 受欢迎 。从“ 合影留 念”体 现出大 家都想 和大熊 猫留住 最美丽 的瞬间 以作纪 念。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高中语文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一、课内基础1.在古汉语中存在着异读现象,其中有“通假异读”;“破音异读”,也就是词类活用形成的异读;“古音异读”,也就是保留在一些人名、地名中的古音。
下面几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异读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晋侯饮.(yìn)赵盾酒赢粮而景.(yǐnɡ)从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滑.(ɡǔ)稽列传C.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尽粟一石富贵不还乡,如衣.(yì)锦夜行D.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ē)拒关,勿内.(nà)诸侯解析A.“饮”是使动用法,属破音异读,“景”通“影”,属通假异读;B.“说”通“悦”,属通假异读,“滑”属古音异读;C.“食”是动词作名词,“衣”是名词作动词,都属破音异读;D.“阿”不属异读,“内”通“纳”,属通假异读。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C.欲苛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解析A.牺牲:猪、牛、羊等祭品;B.结束:整好行装;C.告诉:报告申诉。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在现代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 B.哭泣无涕.,中心不戚C.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解析A.信:媒人;B.涕:眼泪;D.除:授予官职。
答案 C4.在古汉语中还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其中只有一个来表示意义,另一个只是作陪衬,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偏义复词”。
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忘路之远近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我有亲父兄C.冀缓急..何为地..或可救助地也,你不分好歹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便可白公姥..解析C.“好歹”不是偏义复词;缓急,急表意。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一课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人文掌故借马一富翁不通文。
有借马者,致信于富翁云:“偶欲他出,祈假骏足一乘。
”翁大怒曰:“我只有两只脚,如何借得人?我的朋友最多,都要借起来,还要把我大卸八块呢!”友在旁解曰:“所谓骏足者,马足也。
”翁益怒曰:“我的足是马足,他的腿是驴腿,他的头还是狗头呢!”友大笑而去。
►名句有约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无名氏《争报恩》) 9.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1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素材积累威尔逊校长替逃课学生开窗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有个女学生,有一次因赴男朋友约会而迟归宿舍,只得爬窗户进去。
可是窗户太重,她的力气抬不起来,忽然窗内有人来帮她忙,还轻声对她说:不要让旁人看到。
爬进一看,正是笑容满面的威尔逊校长。
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越来越多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2.下列关于汉语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而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现象B.古代汉语常常用“……者……也”来表示判断语气,而现代汉语中是用动词“是”来表达的C.古代汉语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而现代汉语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D.“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3.古代汉语中表示“行走”的词因使用场合和方式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堂上中步走叫“行”,在堂上举足徐行叫___步_____,在门外快走叫____趋____,在大路上疾行叫___奔_____,在草丛山林中走叫____跋____,在水中走叫____跋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令世人折服。
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泛滥的尼罗河水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
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选自《最后一课》)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字体赏美文汉字的永恒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光辉;它,见证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起源;它,点燃了文明的星火。
它就是古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凝结而成的汉字。
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
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年代,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有了文字,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顺着文字的记忆,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
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种形状,表达着它所代表的那种意义,不是随意赋形赋意的结果,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
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它深远的意义指向,使汉字书法成为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
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像颜真卿、米芾、王羲之等书法名家,他们创造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通过书写汉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甚至恐惧。
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
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矫若惊鸿。
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个跳跃、欢快音符的乐章!(选自百度文库)【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寓意深远的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自豪和骄傲。
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爱国”、“传统文化”、“尊敬母语”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符号,它的用处非常的广,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没有了它,人类的生活就仿佛缺少了一部分。
它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能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我认为如果失去了它,人世间就是平淡无趣的、没有感情的世界。
【课外应用】汉字——中华的根与魂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盘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
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
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
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华故事。
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专家认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事实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已成系统的文字,但它停留在图画上。
在汉字之前,人类记录事件是通过“结绳”、“八卦”、“图画”、“书契”,汉字是中国古代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类记录事件的可能性,使人类进入了文字文明的时代,这大概是在虞夏时期。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造原理。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
我们现在写的汉字是已经被大大简化了的字体。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中国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说中国汉字,她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功臣,没有她,就没有中国的文明,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她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无疑是神奇而美丽的,它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魂牵梦绕的中华魂。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无论赤县也好神舟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魂不灭美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常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选自百度文库)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学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解析:A项都读yè;B项都读qián;C项都读lù;D项“跹”读xiān,其余都读qiān。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C.欲苛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解析:A项,牺牲:猪、牛、羊等祭品。
B项,结束:整好行装。
C项,告诉:报告申诉。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在现代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B.哭泣无涕.,中心不戚C.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解析:A项,信:媒人。
B项,涕:眼泪。
D项,除:授予官职。
答案:C4.在古汉语中还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其中只有一个来表示意义,另一个只是作陪衬,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偏义复词”。
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忘路之远近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我有亲父兄C.冀缓急..何为地..或可救助地也,你不分好歹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便可白公姥解析:C项,“好歹”不是偏义复词;缓急,急表意。
A项,作息,作表意;远近,远表意。
B项,异同,异表意;父兄,兄表意。
D项,国家,国表意;公姥,姥表意。
答案: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吾从而师.之③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⑤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B.①⑥/②⑧/③/④⑦/⑤C.①④/②⑧/③/⑤/⑥⑦D.①⑥/②③/④⑦/⑤/⑧解析:①⑥名词作动词,②⑧意动用法,③使动用法,④⑦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B6.下列句子中,不属判断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C.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D.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解析:A项,以“……,……者也”表判断;B项,以“即……者也”表判断;C项,虽有“者也”,但不表判断;D项,以“此……者也”表判断。
答案:C7.下列句子中,全属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灌夫受辱于居室⑤圣人不凝滞于物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⑦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⑧府吏见丁宁A.①③⑤⑥⑦B.②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⑦解析:②句中“见”与⑧句中“见”,用法都是“偏指”译为“我”,不表被动,④句中“于”是介词“在”,不表被动。
答案:A8.下列各句中都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②折藏之,归以示成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④大喜,笼归,举家庆贺⑤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⑦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⑧盛以锦囊,负而前驱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③④D.⑤⑥⑦⑧解析:②句省“以”的宾语“之”;④句省“归”的宾语“之”;⑥句省“随”的宾语“之”;⑧句省“盛”“负”的宾语“之”。
答案:B9.用斜线“/”给下面( )中的文言文断句(在原文画出),并翻译画线的句子。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阳为亲昵而阴为不测,更不止野心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译文:表面上显出很亲热,暗地里却怀有险恶居心,这就不只是野心(野性难驯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