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要点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通过对地层、岩性、构造、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地质特征的调查,了解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分布。
要特别关注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性质、地下水动态变化等眾不同品牌特价褂。
2.地下水调查:地下水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需对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含量等进行调查,尤其要注意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和对工程的潜在影响。
3.地震勘查:地震是影响岩土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需对工程所在地的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地震破坏性等进行调查,评估工程所承受的地震作用。
4.地表调查:地表调查包括地形地貌状况、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的调查。
要关注地表水的流动情况和凝聚背景。
5.岩土力学调查:岩土力学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内容,要对工程区域的岩石、土壤等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调查,包括颗粒大小分布、固结度、压缩性、强度特性等。
6.基础处理:根据岩土勘察的结果,对工程基础进行合理处理。
包括基础类型的选择、地基处理措施的确定、基础承载力的计算等。
7.工程设计参数提供:岩土工程勘察还要对工程设计起配股的参数提供依据,如地震作用参数、岩土力学参数、板面信息等。
8.工程施工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施工方法研究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工程区域的特殊地质条件进行研究,提出适合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9.环境保护措施:岩土工程勘察还要根据勘察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岩土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0.成本和时间控制:岩土工程勘察要在合理的成本和时间范围内完成,以提高勘察能效。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包括地质调查、地下水调查、地震调查、地表调查、岩土力学调查、基础处理、工程设计参数提供、工程施工方法研究、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成本和时间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勘察,可以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难点与对策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难点与对策措施一、重点经仔细研究招标文件,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并经踏勘现场和查阅拟建工程沿线及其邻近已有勘察资料成果后,我们认为本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环境)特征和提出拟建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和施工与监测方面的意见与建议:(1)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的发育情况,分析和评价场地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预测其对工程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工程适宜性作出客观的评价;(2)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岩土利用和治理的措施、方案,对各种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案;(3)提出地基承载能力和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各项岩土参数;(4)基于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为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如何适应和克服的制约条件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对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提出意见、建议和注意事项。
二、难点(1)避免钻损地下管线难:本次投标项目所在区域内有众多城市次干道及主干道,道路及邻近范围内埋设的供电及通讯电缆、供(排)水管道等地下管网设施密集,不容破坏,需进行仔细排查,采取避让或保护措施。
(2)作业场地协调难:本次投标项目所在区域内部分地段穿越居民生活区,地面建筑物密集,与居民协调的任务很重、难度很大;另外,由于在道路上进行施工,须找路政、交警、城管、绿化等有关部门办理施工作业许可手续,程序繁杂,周期较长。
(3)岩土原状试样采取难:拟建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且复杂,为了确保原状岩土试样的质量,就当地现有的环境条件而言,在试样的采取、保存、运输等环节都存在较多困难。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1)针对重点问题的对策①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探等方法,查明场地地层的分布尤其是各岩土层的埋深、厚度及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风化岩的风化程度等等,达到点、面结合,资料相互印证的目的。
②针对局部地带可能出露的淤泥质土等易扰动的特性和粘性土遇水易软化等特点,把野外观察、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原状土测试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试验手段,综合评价场地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淤泥层、粘性土层的水理、物理、力学性质,尤其是排水固结特性。
桩基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内容

桩基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内容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情况:这包括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查明基岩情况: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需要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勘探点间距:对于端承型桩(含嵌岩桩)和摩擦型桩,需要确定合适的勘探点间距。
勘探深度: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岩土试验:当需估算桩的侧阻力、端阻力和验算下卧层强度时,宜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点

序
岩土工程勘察不少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主要是解决好 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1、场地岩土体的类型及空间分布; 2、掌握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物理、力学参数); 3、为基础或其它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技术参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点
介绍以下几方面
一、岩土体及其分类 二、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三、各类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点
2、土的工程分类及定名
上面谈到土可根据形成时代、成因类型等进行宏观分类;上述宏 观分类,存在其使用上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工程建设上更加突出 一些,实际上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使用的岩土分类或定名主 要是工程分类。 根据组成土体颗粒的大小、所占比重、塑性指数和特殊性质等可 将土划分为五大类: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特殊土(人 工填土等)。各大类土层还可根据特性指标(碎石土、砂土为颗 粒的粒径大小与所占比例;粘性土为塑性指数等)的大小,进一 步细分;详细的划分方法规范中都有明确说明。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点
各类土层定性描述要点
土类 主要应描述的内容及特殊性质
碎石土 砂土 粉土
粘性土
颗粒级配(分选性)、颗粒形状(磨园度)、颗粒排列、 母岩成份、风化程度、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
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 密实度
颜色、包含物、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 泽反映、干强度、韧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点
土的物理性指标
物理性指标
定义
土的质量密度(土的 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密度)
土的含水量
土中水的质量与颗粒质量之比
单位 mg / cm3 %
土粒相对密度(比重) 土粒单位体积的质量与4时蒸馏水的密度之比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是指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地震等数据的一系列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对于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存在着一些重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
下面将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之一是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分析。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地壳中不同大小尺度的构造形态,如断裂、褶皱、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给岩土工程勘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不同的地质构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对地质构造进行准确判断和详细分析,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下水位的测定和预测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难点之一、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面与地面之间的水位高度。
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和预测地下水位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然而,地下水位受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影响较大,且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化性,所以对地下水位的测定和预测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测试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环节。
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是指其在受力下产生变形和破坏的特性。
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
因此,进行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测试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测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常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试验和反复的测试,且测试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一些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此外,地震对岩土工程勘察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地震是指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和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对工程的破坏性非常大,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对地震进行充分的考虑。
地震的发生和传播过程是复杂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振幅的非线性特征等都对岩土工程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地震评估和足够的地震数据收集,以便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的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考试复习重点全集(名词解释填空问答)

苦三1、岩土工程: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勘察探测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岩土工程问题:指的是工程建筑物与岩土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任务。
3、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4、地质环境:指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一部分,这部分积极地与水、气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着。
上限为岩石圈表面,下限为人类技术。
地质环境是多因子系统:大气、水、生物、岩石。
5、工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
6、工程地质测绘: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
7、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包含两层意思,即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在工程地质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
8、地形地貌条件:地形起伏和地貌单元(尤其是微地貌单元)的变化情况。
9、强烈发育:是指由于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招致建筑场地极不稳定,直接威胁工程设施的安全。
10、强烈破坏: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已对工程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11、一般发育:是指虽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但并不十分强烈,对工程设施安全的影响不严重;或者说对工程安全可能有潜在的威胁。
12、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地质环境的干扰破坏,但并不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13、岩心采取率:所取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总长度包括比较完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和碎粉物质。
14、岩心获得率: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
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
15、岩石质量指标RQD:大于10cm的岩心总长度占钻探总进尺长度的比例。
16、钻探:利用专门的钻探机具钻入岩土层中,以揭露地下岩土体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与变化的一种勘探方法。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摘要:近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建设项目如火如荼。
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试验;原位测试近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项基础建设项目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有了“基建狂魔”的美誉。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人结合多年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经验,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工作㈠、现场踏勘接到建设单位勘察任务委托书后,勘察人员应会同甲方人员现场踏勘,并做初步地质测绘。
到现场后,一方面仔细观察拟建场地,一方面主动跟建设方了解工程概况。
勘察人员应仔细观察现场地形起伏,判断地貌类型,观察场地挖填方情况,观察有无建筑历史,是否存在旧基础,是否存在岩溶、崩塌、滑坡、泥石流、冲沟等不良地质作用,及黄土、软土、冻土、污染土等特殊土。
若现场有基岩裸露,应观测岩性并量测产状。
若场地周边有天然或人工露头,如采石场、路堑、泉、井等,应现场记录并描述。
㈡、收集资料收集周边工程勘察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分布,及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及特殊土分布。
应收集工程所在地多年水文地质资料,了解近些年水位变化幅度及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
尤其是城市中,地下水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水位变幅大。
㈢、对接设计接到勘察任务后,应让设计提供拟建建筑物基本情况表,明确建筑尺寸、高度、基础形式、荷载大小、基础埋深、场地整平标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跟设计及建设方沟通,搞清拟建场地是先整平后开挖还是先开挖后整平,这关系到基坑开挖深度及其支护设计、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等。
岩土勘察工作者不可自己根据建筑概况粗略估算建筑荷载等参数,以免造成不必要错误。
㈣、明确勘察阶段勘察是逐步探索、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岩土工程相关知识: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内容

岩土工程相关知识: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
察要点内容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查明不良地质的特征、性质、类型、成因与范围,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包括将来会引起什么危害,并根据这些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行评价与整治。
查明建筑物周边的岩土的类别、特征、性质、工程概况等,对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进行评价。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与水位变化情况,就底层的渗透性状况提出各项技术参数,对水、土及一些地下矿物质对建筑物的腐蚀情况进行评价。
查明与判定地基土与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整理措施与建议。
对深基坑的开挖进行稳
定计算与提供支护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基坑开挖过程与降水情况对地面变形、周边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与判定。
对建筑进行沉降计算,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为选择桩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与桩基沉降量提供设计数据。
根据地震基本烈度来判定建筑物场地土的类型,就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目的1、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做出评价,选择最优的建筑场地。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整治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参数。
3、分析、研究工程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意见。
5 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建议。
二. 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精度等)一. 范围:1.由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决定:建筑物类型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则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范围、规模和强度也不同,选择测绘范围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
设计阶段:2.的提高而缩小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是随着建筑物设计阶段(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3.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差,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就大。
比例尺:.二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在同一设计阶段内,选择则取决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建筑物类型、规模及其重要性。
属小、中比例尺测绘; 1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1:50000~1:5000 ()初步勘察阶段1:10000~1:2000 ,属中、大比例尺测绘;(2 或更大,属大比例尺测绘。
1:2000~1:200 (3)详细勘察阶段精度:.三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系指在,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在工程地质图上反映的详细程度质量,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必须与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相适应。
是以各单位测绘面积上观察点的数量和观察线的长 1.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
通常不论比例尺多大一般都以图上的距离为度来控制的有一个观察点2~5cm 来控制,观测点可不必均匀布设。
常必须采用人工露头来补充,当天然露头不足时,所以在大比例尺测绘时,需配合有剥土,探槽,试坑等探坑工程。
,求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的单元划分,工程地质图的详细程度为了保证 2.者应反映在图上。
相应比例尺在图纸上大于2mm 建筑地在任何比例尺的图上,为了保证各种地质现象在图上表示的准确程度,。
所以其他地段不应超过3mm 段的各种地质界线(点)在图上的误差不得超过5mm 实际允许误差为上述数值乘以比例尺的分母。
三.野外编录砂土及粘性土应主要描述内容砂土: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成分;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粉土和粘性土:颜色;稠度状态;包含物;致密程度;层理特征四.常用取土器(适用范围),土样等级一.取土器:1.类型:2.适用范围:贯入式:一般适用于采取相对较软的均匀细粒土具休见:P-47,表3—7.回转式:可采取较坚硬、密实的土类以至软岩的样本。
单动式取土器适用于软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和粉土、粉细砂土,汝阳质量I ~U级:双动式取土器适用于硬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土及软岩,土样质量亦为I ~ 口级。
二:土样等级:“不扰动土样”或“原状土样”的基本质量要求是:⑴没有结构扰动。
⑵没有含水量和孔隙比的变化.(3)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五.场地取水数量及稳定剂二钻孔取I器覺朝NtnWlZ尸陶宅旃豪•弋压曲"■击累* n由稱辛甘ZT雀:鈕臨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方法(各因素的评判内容)六•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素决定的。
工程安全等级:.一破坏后果工程安全等级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很严重重要工程一级严重二级一般工程不严重次要工程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二. 地质环境破坏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是由建筑抗震稳定性、等五个条件衡量的。
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 1.:)(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2((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地形地貌复杂;)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5 (门研究的场地。
(:中等复杂场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 2. ()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1 )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2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 )地形地貌较复杂;)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5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 3.:简单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1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6 )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2 )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3()地形地貌简单;(4)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5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四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七.建筑物勘察(总钻孔数量、钻孔深度(取土孔和原位测试孔数量)(控制性钻孔及)一般性钻孔)一.初步勘察阶段:钻孔深度:按下表确定1.控制性勘探孔一般性勘探孔工程重要性等级30>> 15一级(重要工程)30〜151510〜二级(一般工程)2010〜106〜三级(次要工程)注:①控制性钻孔: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和沉降验算的钻孔)② 一般性钻孔:探明地基各岩土层分布规律、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及地基强度的钻孔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应按其差值调整勘①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探孔深度;其他②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 ③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④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⑤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总钻孔数量(取样及原位测试要求):2.①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1/4〜1/2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②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3.钻孔间距:按下表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以加I符合件之一軒为-级地第n岩土畀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箱轄殊处環*2)严iRSK. 生况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壻况盧杂*需作◎门註理的署十・2符會F列糸件之一审为二熾地卑(中睪复惟地基几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30〜100〜505040〜〜150100二级(中等)75三级(简单)〜20075150〜300注:①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②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总数的1/5 〜1/3 且每一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4.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①②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④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下列各条的规二. 详细勘察阶段:1.钻孔深度: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 3 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1.5 倍,且不应小于5m;②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③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④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⑤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⑥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20%重压力的深度;10%力或当基底附加压⑦(不记,仅了解)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时力pO w 0 )倍基础宽度;〜1.0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0.5⑧(不记,仅了解)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应布置波速测试⑨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倍;2⑩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当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 当需进行地基处理时,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桩基础勘察的要求。
2■总钻探数量(取样及原位测试要求):①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②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③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④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3.钻孔间距:按下表确定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勘探点间距勘探点间距等级1510〜一级(复杂)30〜50三级(简单)3015〜二级(中等复杂)4.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②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③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 3 个;④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八. 泥石流勘察(勘探线及勘探点布置)一. 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很重要,书上没有) 1.控制性勘察阶段:①应沿泥石流主流线布置一条贯穿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主勘探线;②在形成区和堆积区各布置一条横向勘探线;③在流通区,小型泥石流布置一条横向勘探线,中型及大型泥石流布置2〜3条横向勘探线;④横向勘探线位置宜选择在泥石流体较厚的地带;详细勘察阶段:形成区和堆积区应在主勘探线两侧增布辅助勘探线,勘探 2.,应视泥石流平面宽度、防治工程等级和地质环境复杂120m 60m〜线间距宜为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线应沿拟设治理工程支挡线程度而定;当泥石流需要治理时,布置,对于拟设的排水构筑物位置,应增布勘探线;个;纵勘探线上勘探点点距宜为 3 每条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应少于 3.〜50m ,在流通区可取大值,形成区和堆积区宜取小值;横向勘探线勘探点点100 m,可能的治理工程支挡线处宜适当加密;60m 距宜为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