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3、转移/替代(displacement):改变冲动的方向, 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
4、否认(denial):拒绝某些事实的存在。
防御机制(4)
5、反向/反应生成(reaction formation):自我为了控制或防 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由意识地作出相反的举动。分 两步进行,首先,压抑不得体的冲动,其次,把这种冲 动的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
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为一种在强 烈的应激源作用下而发生的精神障碍.
应激源常为突如其来,且个体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 验,或对生命具有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如严重的 交通事故、配偶或子女突然亡故、突发的自然灾害、 战争等。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第五章 压力与健康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health
人文社科院·心理学教研室 康燕
学习目标 了解心理应激的概念 熟悉各种心理应激源 掌握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学会应对心理应激
股市狂跌
金融危机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
心理应激(也称心理压力):
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
学会宽恕别人
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喜悦
灾难性事件
南方雪灾
拉萨暴力事件
地震
慢性应激原
人口过剩
艾滋病经济困难Fra bibliotek 个体日常生活事件
夫妻吵架
失业
挫折
心理应激的研究者注意到“认知”在应激 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不存在对每一个人都可作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 如离婚可能被一个人察觉为极度应激,而另一个人 可能高兴。
只有他们被察觉为威胁或可以引起伤害或丧失时, 才属于应激源。换句话说,良好应激归根到底不是 应激,因为它引起的是良好情感。

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是指人们处理与内外环境不匹配和不稳定的事件,并可能调节与情绪有关的反应的能力。

1. 应激源:是指引发应激反应的直接原因。

应激源可以是外部的事件或环境因素,如灾难等,也可以是内在的心理因素,如焦虑和担忧等。

2. 应激反应:是指应激源引发的心理反应,例如紧张、焦虑等。

3. 短期应激:是指引起的应激反应只存在一个明显的时间段内,并且在这个时间段内就可以完全恢复的应激反应。

4. 长期应激:是指应激源持续存在,应激反应则长时间存在下去的应激反应。

5. 心理应激管理:是指通过各种策略和技巧,让人们把应激源从自己身上抽离,从而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 1 -。

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成为一种心理应激的源泉。

心理应激,如同生活中的一阵风雨,来势汹汹,带着变化和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学会驾驭、适应,并在风雨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应激源,可能是工作中的竞争与压力,家庭中的矛盾与纷争,或是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迷茫。

这些源源不断而来的压力,如同生活中的拐角,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心理韧性。

有研究指出,适度的心理应激有助于促使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激发潜能,提高适应能力。

就如同锤炼钢铁一般,适度的挑战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然而,当心理应激超出我们承受范围时,就容易导致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想象一下,当我们在职场中遭遇工作压力巨大,每天都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时,内心的紧张感如同拉紧的弓弦,随时可能发生的崩溃感让人心力交瘁。

这时,学会释放这些压力,调整心态,成为至关重要的能力。

一个拥有较高心理应激阈值的人,往往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波折。

就如同沐浴在阳光下的大树,不论风雨,都能够屹立不倒。

这种心理韧性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平时注重心理的调养,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保持对未来的信心。

或许,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方法来应对心理应激。

比如,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宁静思考,让内心得到放松和安宁;又或者,通过运动释放体内的负能量,让压力得以释放。

这就如同给自己的内心安排了一场短暂而有效的假期,让心灵得以卸下负担,重新焕发活力。

同时,与他人分享心理压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

在亲友之间,我们可以找到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坎坷。

这种情感共鸣,如同温暖的阳光,能够照亮心灵的角落,让我们感受到关爱与支持。

当然,心理应激的管理也需要学会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有效的调整。

这就如同给内心做一次深度的清洁,让心灵得以更加纯净而宁静。

心理咨询师考试:应激的概念

心理咨询师考试:应激的概念

应激是指⼈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集中⾃⼰的智慧和经验,动员⾃⼰的全部⼒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动,此时⼈的⾝⼼处于⾼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例如,飞机在飞⾏中,发动机突然发⽣故障,驾使员紧急与地⾯联系着陆;正常⾏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 战⼠排除定时炸弹时的紧张⽽⼜⼩⼼的⾏为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们所产⽣的⼀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的产⽣与⼈⾯临的情景及⼈对⾃⼰能⼒的估计有关。

当情景对⼀个⼈提出了要求,⽽他意识到⾃⼰⽆⼒应付当前情境的过⾼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处于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和系列⽣物性反应,如肌⾁紧张、⾎压、⼼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变化。

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加拿⼤学者汉斯塞⾥把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症,并指出这种适应性综合症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动员阶段是指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的⽣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适应性的防御。

阻抗阶段是通过⼼率和呼吸加快、⾎压升⾼、⾎糖增加等变化,充分动员⼈休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

衰竭阶段是指引起紧张的刺激继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此时必需的适应能⼒已经⽤尽,机体会被鞭⾃⾝的防御⼒量所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

可以,“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

定-吴珺-第三章 心理应激及心身疾病

定-吴珺-第三章 心理应激及心身疾病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第一节心理应激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当一个人面对心理冲突、挫折、烦恼等心理压力时,会体验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还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更多,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受到挑战。

应激(stress)一词原意是一个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从医学的角度,一般把心理应激定义为:当个体觉察到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心理应激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们维持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必要条件,是人们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如果应激水平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则有损于身心健康。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心理应激是一个外界环境与机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和应激结果四个部分。

(一)应激源应激源是指来自环境或机体内的,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的统称,是引发心理应激的原因。

根据应激源的不同性质,可分为:1、躯体性应激源指作用于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如高温、低温、噪音、疼痛、损伤、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等。

2、心理性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的,能引起机体心理失调的某些事件。

包括不良的预感、工作压力、人际矛盾、心理冲突和挫折等。

3、文化性应激源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改变所造成的刺激。

如迁移异国他乡、留学、南北迁移、名族文化不同所产生的不适应等。

4、社会性应激源指来自社会方面的刺激因素,如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动、天灾人祸、战争、婚姻家庭危机、重大生活事件等。

(二)中介机制应激源可以是客观事件,如疾病,也可以是个体的主观产物,如不良的预感。

刺激物是否会使个体产生心理的失衡或不适应的反应,取决于中介机制的作用。

中介机制指介于应激源与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的中间环节,其中察觉、认知与评价是关键因素。

1、觉察个体是否觉察到来自环境或机体内的威胁叫做觉察。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三)应激的“过程”模型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及处理方法

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及处理方法

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及处理方法心理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或严重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它是大脑和身体对刺激做出的应对方式,有时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心理应激反应的机制1.1 感知和评估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时,首先会感知和评估刺激的重要性和威胁程度。

这个过程是主观的,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验、价值观和信仰等。

不同的人可能对相同的刺激有不同的评估结果。

1.2 神经递质的作用当个体感知到威胁或压力后,大脑会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

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同时,脑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也会增加,使人产生积极情绪和抗压能力。

1.3 压力应激反应的产生当身体感知到威胁或压力后,会产生压力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或悲伤等情绪反应,同时伴随着心悸、肌肉紧张等身体反应。

这些反应有助于个体在面对威胁时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二、处理心理应激反应的方法2.1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心理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调整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通过重新审视和调整个人的认知,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例如,将负面思考转化为积极的自我对话,提醒自己面对困难时也存在机会和希望。

2.2 放松练习放松练习是一种能够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

深度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和冥想等练习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紧张和焦虑,增强心理上的平静和放松感。

定期练习这些技巧有助于改善身心的健康。

2.3 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压力和困难,寻求社会支持是处理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

倾诉和分享可以减轻个体的负担,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亲友、同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

2.4 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心理应激反应至关重要。

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5 心理应激

5 心理应激

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stress):是指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的概念与发展:1、伯纳德:对机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挑战或刺激会诱发机体的反应以抗衡其所造成的危害——现代应激概念的基础。

2、坎农:提出“内稳态”的概念;关心有心理意义的刺激对人的影响。

3、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出“应激”、“应激源”、一般适应综合症(GAS,分为警觉期、抵抗期或耐受期、衰竭期3期)的概念。

·应激的概念模型:1、应激的认知评价模型:由拉泽鲁斯(Richardson S. Lazarus)和Folkman.S提出。

指明了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作用。

该模型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2、应激的系统模型:其基本特征(法则)包括:①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②各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③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④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⑤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在系统模型中,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这就是心理应激。

3、应激的“过程”模型:在过程模型中,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心理应激理论的意义:1、对医学认识论的影响:改变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工作决策和医学模式转变。

2、对心理病因学的影响:有助于清晰理解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对疾病治疗学的影响4、在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领域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心理卫生工作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事
件和环境压力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个体对环境刺激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密切相关。

以下是心理应激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解释。

1. 应激源(Stressor):指引起个体应激反应的刺激源。

应激
源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

外部应激源包括变化性事件,如婚姻、工作变动等;持续性事件,如长期护理、慢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

内部应激源则是个体自身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因素,如对事件的评估、个体的信念系统等。

2.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指人体在应激源刺激下产生
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生理反应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等;心理反应包括焦虑、紧张、愤怒、抑郁等。

应激反应的强度和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

3. 紧张性(Distress):指负面的、无益的压力体验,常常让
个体感到无力、痛苦和不适。

紧张性常与负面事件相关,如失业、离婚等,也可能是个体对事件的主观反应。

4. 积极性(Eustress):指积极的、有益的压力体验,可以带
来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积极性能激发和激励个体,增强个体的动力和应对能力。

例如,新的工作职责和挑战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

5. 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适应能力。

具有弹性的个体能够快速调整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应对应激源的挑战,并从中恢复和发展。

弹性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应对技巧和心理干预等途径来实现。

6. 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y):指个体用来应对应激源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应对策略可以分为问题导向型和情感导向型。

问题导向型策略包括主动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和目标等;情感导向型策略包括表达情绪、寻求社会支持等。

个体在应对时可能同时采用多种策略。

心理应激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产生重大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了解和解决心理应激问题对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