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3.3 第三章 第三节 宗教美术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美术

2、雕塑
3、建筑
塔
二、人物画的新发展
代表性画家:曹不兴、卫协。 主要以画佛像为主。 作品:
南朝人物画
以顾凯之为代表。 受当时玄学风气的引响。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 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 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 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 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他们以新的意义。此外在命题、理 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 玄学这种思潮,它所倡导的人生态度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名士,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为后世人或讥讽或仰慕,影响 深远。作为当时名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反对虚伪礼教、崇尚自然 任情自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放达的一面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关键在于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 由于魏晋玄风的影响,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和开阔,由于其飘 逸自然的特殊作用,使得魏晋时期的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都具 有了超凡脱俗、超然尘世、自乐逍遥的风格以及对自然的爱好与崇 尚。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魏晋风度与魏晋文艺得以成为美学的永恒 的话题。 作品:
魏晋南北朝美术
陈阳
历史:
自公元220年至公元586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 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魏、蜀、吴三国鼎 立——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内乱 南迁建立东晋 “五胡十六国”:匈奴、鲜卑、羌等族建立十几 个大小政权。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 “北朝”:北齐、北魏、北周。
《洛神赋图》
谢赫
著有《古画品录》 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1、气韵生动是也2、古笔用法是也 3、应物象形是也4、随类赋彩是也 5、经营位置是也6、传移模写是也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美术——《中国⼯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一、概说1.背景(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个⻓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2)这⼀时期是⼀个社会⼤动荡的时期,各⺠族⼈⺠四处迁徙,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促进了⼿⼯技艺的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战争频繁,⼤量⼈⼝和⼯业技术⼒量不断向南转移,促进了南⽅的开拓和发展,改变了⻓期以北⽅为⼯艺美术⽣产中⼼的局⾯,⼯艺美术⽣产的重点,开始从北⽅转向南⽅。
2.⼯艺发展的表现(1)⼿⼯业⼯⼈已具有⼀定程度的独⽴和⾃由。
促进了⼯艺品种的发展。
(2)北⽅战争频繁,促进了南⽅的开拓和发展,⼯艺美术⽣产的重点从北⽅转向南⽅。
(3)佛教的流⾏,促进和扩⼤了国内外的交往。
(4)印度僧⼈和⻄域⼯匠为⼯艺⽂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我国吸收并加以消化,创造出了新的⻛格。
二、陶瓷工艺⼈们在陶器制作的⻓期⽣产实践中,致⼒于胎料的精选,窑的改进和⽕度的掌握,把陶器制作得更精致,质地更坚硬细密,以提⾼实⽤性能和外观的纯洁度,因⽽产⽣了瓷器。
1.⻘瓷(1)陶和瓷的区别:①原料不同,陶器⽤黏⼟;瓷器⽤瓷⼟。
②烧窑⽕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800℃左右;瓷器较⾼,12000℃左右。
③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敲击有⾦属声。
(2)产地及其系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产地,主要是以浙江地区为中⼼。
浙江地区的瓷窑,⼤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系统。
①曹娥江地区的越窑。
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六朝⻘瓷中的翘秀。
②东部瓯江地区的瓯窑。
瓯窑制品的含铁量较越窑低,胎⾊较⽩⽽釉呈淡⻘⾊。
③⻄部⾦、衢地区的婺窑。
婺窑制品含铁量较⾼,故胎⾊泛红,为了取得较好的⾊彩效果,运⽤了化妆⼟。
④北部东苕溪地区的德清窑。
烧制⻘瓷、⿊瓷。
(3)⻘瓷的造型①盘⼝壶。
⿎腹,细颈,⼝呈盘形,因此得名(如图6-1所示)。
②鸡头壶。
是具有时代特⾊的⼀种壶式。
它在盘⼝壶的基础上,肩的⼀⾯加饰⼀个鸡头,另⼀⾯安置把⼿,上接盘⼝(如图6-2所示)。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绘画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造像、绘画、雕塑的兴盛;出现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出现了专门的绘画论著,如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一)曹不兴(三国)最早出名的画家,他的画被称为“吴国八绝”,有落墨为蝇的传说。
(二)卫协(东晋)(三)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画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
擅长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人物,禽兽等等。
他重视表现人物精神,尤重眼神的描绘,认为人物画中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还善于以绘画的语言刻画对象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人物的个性和风貌。
他传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他为瓦棺寺绘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之一。
顾恺之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传世的画论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论断,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史箴图》该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女史箴图》人物刻画生动,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的可靠依据。
该画在内容上,全画分十二段(现存九段),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片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女史箴图》局部在技法上,注重用线型来创造绘画的形象。
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顾氏的代表作品,据曹植《洛神赋》而作,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画。
《洛神赋图》该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环境中展开,人物间的情感主要依靠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出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 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 丰富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 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 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 象史资料,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解析 空间 。
木板漆绘——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 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 西南。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墓葬规模较 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 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 代绘画实物。 • 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 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 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 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 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 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二、魏晋南北朝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主要有:
• 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 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公元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l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吴。
三家鼎峙,互相攻伐,史称三国。
经过几十年战争,至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同年灭蜀,改国号为晋,建都长安,史称西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
晋室经八王之乱于317年被迫南迁,建都建业,史称东晋,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隔江对峙。
南方历宋、齐、梁、陈之更替,北方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之变迁,史称南北朝。
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隋,589年攻灭南方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结束长达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
当时的思想界极为活跃。
科学文化及文学艺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魏晋世道混乱,武人弄权,多务实际,礼教束缚遂被打破。
曹氏父子推波助澜,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义,文人思想随之解放,清谈之风大兴,魏晋风度成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
南北隔江对峙,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人们心情苦闷,急需精神寄托之所,佛教乘隙而兴,开窟造像活动相继而起,翻译佛经、研讨佛理形成风气。
注重自我心灵净化,成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学士思想行为的突出特点。
与汉代文人相比,魏晋六朝文人淡漠世事,隐居之想颇浓,其思想由外用变为内省,影响于艺术,则表现为艺术已不全为称扬礼教而作,陶冶性情的娱乐功能被强调出来,两汉之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之缘情文艺观。
载道强调文艺的从属地位,缘情则突出文艺本身的特性,文艺的独立性得到增强。
山水诗画的兴起,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山水、花鸟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势。
山水被视为卧游之景、畅神之具。
人物画由两汉的重外形变为重神韵,以形写神说、气韵生动说应运而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壹
传世画作与史论著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 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魏晋时期的传世画作
以《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为对象, 列女仁 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有远见卓识的 智图
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曹不兴擅画人物与佛像; 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
曹不兴
现存存画卷为唐代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
END
结束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洞窟大 致分三种。
肆
书法
东晋南朝时草书和楷书都有重大的发展 呢,书坛上可谓名家辈出,其突出代表
人物是王羲之一家。
随堂测验:
1.简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 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 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4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主要创作活动在萧梁时期,是 具有很高地位的御用画家。
张僧繇
王微
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论 画》。
他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 其,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 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 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陆探微
绘画
宗炳
南朝晋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画 山水序》。
北齐著名画家,在当时被尊为“画圣”。
杨子华
曹仲达
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 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 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为”曹衣 出水“。
史论著述
01
谢赫《画品》
02 顾恺之《论画》、《画云台,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 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 了他的艺术主张。
《大学美术鉴赏》气韵生动——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所谓摹本,就是后人根据原来的底本描摹而成的作品。尽管这样,由于
这些摹本都是由唐宋时期的人绘制,它们还是比较忠实地反映出原作
的面貌。
《女史箴图卷》
顾恺之的另一件名作《洛神赋图》,则不再有道德说教的意味,反是平 添了不少哀婉动人的浪漫情愫。《洛神赋》曹植的一篇文章,描写他 在洛水河边,看到美丽的洛神,与之产生爱慕之情,但终因人神有别,不得 不含恨离别的故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其基本教义认为,一切幻象皆 空,人世终究是痛苦的,人只有消灭自己的各种欲望,才能跳出永无休止 的生死轮回,达到澄明的涅之境。佛教在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最初 ,它是与道教含混地糅杂在一起的,填充中国人对于永生乐土的想象 。
到公元7世纪,中国已成为以佛教为主的国家,数以千计的寺院遍布全国 。石窟寺尤其表现出人们对新宗教的热忱。艺术家在洞窟石壁上雕刻 、绘制了大量令人惊叹的造像和壁画。
面对以伦理纲常为基础的儒家秩序越来越趋向于只剩下陈腐造作、虚 伪拘泥的形式。这种精神接近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将外表的潇洒飘 逸、清俊通脱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相结合。这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魏 晋风度。
这里介绍的东晋砖画——《竹林七贤 与荣启期》, 表现了当时风流名士的 典型形象。“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 的七位文人,他们是:阮籍、嵇康、王 戎、山涛、向秀、刘伶、阮咸。
它保存了大约一千年的绘画资料,真不愧 为“艺术的宝库”。其早期壁画主要描绘 佛祖释迦牟尼的前生如何忍辱牺牲、舍己 为人的故事。其中一幅画面非常美丽,它 描述的是鹿王的故事。
二、名士风流
动荡、混乱的时代,有些人信仰宗教,而有些人则寻求自我的解放。尤 其是那些受过良好教养的文士,经历了从东汉末期开始的党锢之争,又 遭遇了政权更迭带来的杀戮猜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江苏南京栖霞山千佛岩三圣殿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韩谦造金铜坐u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造像 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 通高38.5厘米 宽27厘米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成都市西安路南朝圆雕阿育王像 残高约48厘米 南朝梁太清五年(551)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北魏 河南洛阳南郊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帝后礼佛图 北魏 巩县石窟第1窟 河南巩义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南响堂山石窟第4-7 窟 北齐 河北邯郸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华北与中原地区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云冈石窟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 北齐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鎏金铜释迦牟尼像 后赵 高39.7厘米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彩绘贴金石雕菩萨 北齐 通高187厘米 龙兴寺遗址出土 青州博物馆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壁画 龟兹时期 克孜尔石窟 新疆拜城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鄯善(楼兰)佛寺壁画 新疆若羌米兰地区 3—4世纪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拜城孜尔石窟 龟兹 4世纪至7、8世纪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莫高窟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莫高窟268窟 北凉或北魏 甘肃敦煌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云冈石窟第6窟 北魏 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永宁寺平面图 北魏 河南洛阳东郊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嵩高闲居寺塔 北魏 高39.8米 河南登封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杨大眼造像记(局部) 拓片 北魏 龙门石窟古阳洞 河南洛阳南郊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三节 宗教美术的兴盛
一、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二、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三、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四、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五、道教美术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中国石窟寺分布示意图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新疆地区石窟寺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丝绸之路”简图
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造像 北齐 龙兴寺遗址出土 青州博物馆藏
三 北方的窖藏佛教造像与刻经
《金刚经》刻石 北朝 山东泰山经石峪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石雕释迦牟尼佛像 南朝梁 残高158厘米 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南朝齐
四 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南朝齐
五 道教美术
耀县药王山魏文朗造像碑 北魏始光元年(424)
五 道教美术
成都市西安路南朝石刻道教造像 通高60厘米
莫高窟254窟 北魏 甘肃敦煌
敦煌莫高窟南段全景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麦积山石窟 北朝至隋 甘肃天水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天 水 麦 积 山 外 景
一 西北地区的佛教美术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169窟 西秦建弘元年(420)题记
二 皇室支持下北方佛教美术的兴盛
云冈石窟第20窟 北魏 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