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是中国著名作家柳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主人公梁生宝为核心,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在这篇人物形象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梁生宝的形象、创业历程、性格特点、道德观念、社交能力、生活态度、政治观念、矛盾冲突与解决、爱情经历、友情关系以及事业成就等多个方面。
1.主人公梁生宝形象分析梁生宝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农村青年,他形象高大、健壮,富有朝气和活力。
他聪明能干,热爱劳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他勇敢坚定,不畏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梁生宝的创业历程梁生宝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他从小家境贫困,但他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他带头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共同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力,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3.梁生宝的性格特点梁生宝性格豁达、开朗,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他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约束力,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坚定。
他待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4.梁生宝的道德观念梁生宝具有高度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他注重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和奢侈。
他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信任。
5.梁生宝的社交能力梁生宝的社交能力非常出色。
他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够化解矛盾和纠纷。
他善于结交朋友,能够团结他人一起奋斗。
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能够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6.梁生宝的生活态度梁生宝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他注重生活质量,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他注重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生活状况。
7.梁生宝的政治观念梁生宝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他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农村改革事业。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分析

论《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
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
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
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创立家业人物形象“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
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
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①《创业史》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陕西渭原县黄堡区下堡乡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村各阶层众多普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1、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他有过逃荒讨饭的童年;熬长工在财东家马房睡觉的少年;躲抓壮丁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的青年时代,饱尝了与继父创家立业的艰辛。
这个庄稼人在共产党思想的沐浴下,他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党号召的事业中去。
“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情‘受苦’就是享乐。
”②梁生宝是个朴实的庄稼人,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
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
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
为了理想,他忘记吃饭,忘记了瞌睡,对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觉,和家人闹翻,甚至生命也不值吝惜了。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资料论《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
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
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
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创立家业人物形象“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
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
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①《创业史》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陕西渭原县黄堡区下堡乡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村各阶层众多普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1、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他有过逃荒讨饭的童年;熬长工在财东家马房睡觉的少年;躲抓壮丁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的青年时代,饱尝了与继父创家立业的艰辛。
这个庄稼人在共产党思想的沐浴下,他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党号召的事业中去。
“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情‘受苦’就是享乐。
”②农民间的相处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体现同志间的最崇高、最纯洁的感情;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为准则;在工作上,认真研究学习《毛泽东选集》,联系毛主席的指导思想与生活实际开展最理想、最适合在迈向社会主义过度期的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工作。
他的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农村预备党员——梁生宝。
王佐民和卢明昌都是在农村第一线工作的英明领导者。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古往今来,创业者以其勇气和智慧创造出无数辉煌的创业史。
在这部《创业史》中,有着众多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经验,在创业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成功之道。
第一位人物是陈天堂,华夏大陆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之一。
陈天堂以他的领导才华和卓越的商业眼光,创办了一支在华夏地区广受欢迎的医药生物技术公司。
身为一名医生出身的陈天堂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造诣,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商业运作结合,成功地将公司打造成医学领域的领军企业。
陈天堂的坚毅和果断决策使他在创业路上收获了辉煌的成功。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玛拉·瓦纳奇,一位才华横溢的科技女性创业者。
玛拉在科技行业的进取心和创新思维为她赢得了成功。
她创办的科技公司凭借独到的技术和先进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玛拉的聪明才智和对技术的深入理解使她成为业界的翘楚。
她的创新灵感和领导能力使她的企业蓬勃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在《创业史》中,还有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是杰瑞德·迪亚克,在网络安全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杰瑞德年轻有为,与时俱进,他抓住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机遇,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和提供卓越的服务,将自己的公司推向了巅峰。
他凭借对行业的独特洞察力和敏锐的商业直觉,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尊敬的品牌。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凯瑟琳·弗兰克,一位富有女性魅力的创业家。
她创办的时尚公司通过推出高品质的时尚产品,迅速征服了市场。
凯瑟琳以她的时尚眼光和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她的热情和创新意识使她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这些创业者的形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特质,即独特的洞察力,坚定的决心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他们敢于冒险,追求卓越,努力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心中敬仰的楷模。
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十七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文学创作遵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文学为阶级、政治、历史服务的要求,作品数量增加,作家热情高涨,很多作品着重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巨变,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以土改、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等中心时间为主的作品引领者创作的风潮,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创业史》作为一部歌颂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小说,也在当时产生过轰动的效果;《创业史》第一部完成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并进行了多次修改,讲述了蛤蟆滩1953年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互助组及初级社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农民在这一时代新变面前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灵魂的斗争,另一方面表现了农民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的逐渐形和新的文化信仰的建立。
毫无疑问的说,《创业史》是柳青一生中最看重的作品,是他呕心沥血为历史留下的厚重的交代,《创业史》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1949-1966年文学时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存在,而《创业史》之所以影响深远,我认为不在于梁生宝过于高大、无私、完美的形象,而在于表现新意识形态下的民间伦理真实诉求的梁三老汉,具体分析如下:一、梁生宝:社会主义新人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当年的梁生宝正是这样肩扛稻种在潇潇春雨中向我们走来。
在《创业史》中,梁生宝小名“宝娃”。
在陕西地方方言中所谓“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宝贝,另一个则是“活宝”,类似“傻瓜”。
小说中的梁生宝也是这样一个双面体:他是千百万新农民和新农村的代言人,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傻瓜”或者“活宝”的一面。
他没有任何背景,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所处的整个时代,那个毛泽东因为穷苦农民办合作社、“鸡毛上了天”而欢呼“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的时代。
《创业史》中梁生宝对党对事业对毛主席的忠诚感人至深。
梁生宝的口头禅是“有党领导,我慌啥?”党成为梁生宝战胜重重困难的精神支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毛主席的坚定信仰成为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什么时候毁了自己,什么时候拉倒!一切都豁出来了,拼到底;失败了,给旁的同志做吸取教训的材料!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性命哩?”这种坚定的信仰是时代历史的真实反映,也是农民单纯、质朴、执着的性格写照。
创业史人物分析

物角色,柳青常用“咱改
霞”“‘我们’的改霞”来称
呼这个迅速成长起来的农家姑
娘。这个女子最初是寡妇母亲
严加管教下的见人脸红的小姑
徐改霞
娘,而后断然抗婚,并能在万
人大会上发言;她一开始对梁
生宝一往情深,主动找一切机
会向生宝表白,而后清醒认识
自己,果断斩断情丝进入工厂。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徐改 霞思考着爱情、婚姻、事业等相 互关系,走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 道路,这种觉醒是真正的女性自 主解放、个性解放。可以说,徐 改霞身上寄托了柳青对农村女性 解放的思考和期望。
赵素芳
赵素芳是《创业史》中刻画
最为悲剧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
从新中国成立前延续到新中国成
立后,柳青常用“可怜的素芳”
来称呼她,她生存在矛盾与挣扎
的自我救赎当中,这种矛盾与挣
扎恰恰是人的真实写照。
自始至终,素芳都背负着传统道德的 审判,她的父母、她的公婆、她的丈 夫傻栓栓、她的邻居,每个人都用异 样的眼神看着她,这种眼神来源于中 国传统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旧中 国小市镇庸俗、低级、灰色的生活环 境,轻而易举地损毁了这个幼小的灵 魂!”在这种压抑的毫无生气的环境 中,仍不能泯灭她作为女性、作为人, 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姚士杰
富农, 其人生信条“好汉厉害不 在脸上,在心里头”。他很能干,却 心狠手辣。一方面他喜欢听借债人诉 苦,另一方面在热心帮助困难户度春 荒的幌子下,干着纠集力量与共产党 较量的勾当,同时阴险肮脏,如奸污 妻侄女素芳并唆使她嫁祸与梁生宝, 他的身上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徐改霞是柳青最为喜欢的人
梁秀兰
梁秀兰是一个极具典型的传统女性,她 带着所有人羡慕和支持的目光到了婆家,之 后,便再也没有露面。秀兰无非过着和她母 亲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过的一样的生活,这种 失掉自我的人物让人们感到遗憾,然而,这 却是当时传统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柳青用 秀兰和她的母亲,共同演绎了女性从“女 儿”“儿媳”“妻子”“母亲”“婆 婆”“祖母”的一系列社会赋予女性在家庭 的角色,她们两个人甚至可以看做是一个人。
创业史人物性格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梁三老汉:人们常说:农民最讲究实际。
这自然是完全正确的。
但如果就此以为可以忽视或低估理想在庄稼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恐怕就是对农民的很大误解。
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实际和自己的理想,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各自在特有的生活天地中按照特有的方式来驰骋自己的理想罢了。
梁三老汉不仅有理想,而且已经热烈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步:他梦见自己当了“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穿着很厚实的棉衣裳”(按老汉想,这是儿子和媳妇“出于一片孝心”特意为他老人家做的!),满院子是“猪、鸡、鸭、马、牛”,“加上孩子们的吵闹声”,……简直是一幅极乐图!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高度来看,这理想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个体农民,它却是极为迷人的。
正是这个理想,给了梁三老汉以力量,支持着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一日地苦熬着,不吃盐,不点灯,死命干,死了两回牛也不消极,落个气喘病、罗锅腰也不抱怨。
他失败了,连父亲留下的三间瓦房也没有保住,但却始终不曾放弃这个理想。
土地改革,对于梁三老汉来说,正好给他加了油,使他这个快要熄灭了的“发家”理想重又燃烧起来。
他以郭世富为榜样,相信共产党的到来为他实现理想开辟了道路。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小农理想的反动性(就终极意义来讲)。
如果农民“务实”的一面使党有可能通过实际生活的教育引导他们走上集体道路;那么,农民热衷于发家理想的一面就只能阻碍他们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使他们易于接受剥削阶级的影响,跟社会主义背道而驰。
曾经表示“不赞成残酷剥削”的梁三老汉,就在作了这个诚恳声明之后的第二天,竟又怂恿生宝去“取他们(任老四等)几个利息”,这就是一个极好的明证。
《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作品内容: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人物形象分析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第一部)是柳青先生在一九五三着手创作;《创业史》对农民的描写及其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趣味;《创业史》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店铺今天要介绍下柳青励志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
柳青《创业史》的农民人物形象的塑造历史上的每个新事物的出现以及成长都是经历了与旧事物的激烈斗争。
在这个时期中,有些人仍然沿袭着自己走过的老路,但是有些人却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这一现状就是柳青笔下的陕西省渭原县中名为“蛤蟆滩”这样一个小村落上演的农业变革,作者选取广阔的农村视角,真实地描述了建国后开展农村合作社时的各种矛盾冲突,并且还重点描述了生产资料在向公有制转变时所引发的不同农民的思想变化,以此为基点深入挖掘,塑造出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农民形象。
(一)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梁生宝童年时逃荒讨饭过活,少年时在东家家里做长工,并且整个少年时期晚上都睡在马棚里,青年时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而逃到秦岭深处浑噩度日,他整个早期的成长历程都饱受了苦难,他并不知道造成他苦难的源头,当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后,他便知道他和继父一次次创业的失败根源便是万恶的私有制,因而他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聪明以及热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所倡导的事业中,并且他认为在党的指引下为群众办事虽苦犹甜。
在大家心目中他是一个勤劳实在的农民,是一个公道、聪明、能干的领袖人物,积极地担当起了蛤蟆滩走向合作互助的重担。
他在工作中从不摆领导者的做派,也不夸夸其谈、指手划脚,甚至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个面嫩口拙的人,尽管如此,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倡导的社会主义,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些都是他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创建合作组时,他会忘了瞌睡,忘了吃饭,甚至淡漠女人对他的关怀,他不惜和家里人闹翻,哪怕将自己的生命献出都毫不吝惜,只为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和梁三老汉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比如,他进城“买稻种”的时候,为了帮互助组里的乡亲多买些种子,他不下馆子,不住宿,一心一意为大家办实事,在他的心里互助组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虽然是个粗人,但也有心思缜密的一面,当他注意到渭河和汤河在地理环境上有所不同时,他便想到这会不会对稻子的生长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
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
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
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创立家业人物形象“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
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
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①《创业史》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陕西渭原县黄堡区下堡乡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村各阶层众多普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1、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他有过逃荒讨饭的童年;熬长工在财东家马房睡觉的少年;躲抓壮丁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的青年时代,饱尝了与继父创家立业的艰辛。
这个庄稼人在共产党思想的沐浴下,他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党号召的事业中去。
“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情‘受苦’就是享乐。
”②梁生宝是个朴实的庄稼人,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
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
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
为了理想,他忘记吃饭,忘记了瞌睡,对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觉,和家人闹翻,甚至生命也不值吝惜了。
坚决走一条与继父完全相反的创立家业的道路。
例如,在“买稻种”的途中,梁生宝为了节省互助组乡亲们的钱买多些好稻种,他不住宿、不下馆子,实实在在为大家办事,心中只装着互助组的事。
看似大老粗的小伙子也有心细的一面,注意到渭河上游的地理环境与汤河不同,联想到相同的稻种是否能在不同地方茁壮成长。
当工作上遇到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依靠党的政策、党的指示办事,想想领导们说过的高觉悟的话。
如,“进山割竹”“组员退组”以及“吸收二流子白占魁入组”都经过思想斗争,最后依据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说服互助组接收白占魁入组。
梁生宝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团结、教育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
特别是“新式秧田”的增产工作获得大丰收,使党的总路线的意义在蛤蟆滩成了活生生的事实。
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最终成立了全黄宝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村生产合作社。
但在爱情方面却束手无策,不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爱情与事业之间他侧重于党交给他互助组的工作,竟给恋爱定个“秋后”再谈的期限。
在爱情问题上相当拘谨,不够洒脱,没有一点成功的经验。
小说创造这个农村新人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勇于进取、坚忍不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和注重求实的作风,吸引了许多读者。
尤其是作者对陕西农民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行动方式、感情状态以至语言习惯的精细把握,更有助于他使这一形象保持着感人的魅力。
2.影响梁生宝思想的新型三级领导人——杨书记、王佐民、卢明昌在小说中贯穿着指引梁生宝走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以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导师——县委副书记杨书记、区委书记王佐民书记和乡党支书卢明昌。
杨书记“高大、结实,留着很精神的小平头,脸上带着一种健康的粗糙,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在旷野里长大的劳动人,不像是房子里长大的知识分子那么纤细、白净和文雅。
”③在人际关系上,没有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在与下属、农民间的相处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体现同志间的最崇高、最纯洁的感情;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为准则;在工作上,认真研究学习《毛泽东选集》,联系毛主席的指导思想与生活实际开展最理想、最适合在迈向社会主义过度期的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工作。
他的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农村预备党员——梁生宝。
王佐民和卢明昌都是在农村第一线工作的英明领导者。
他们穿上毛呢料子衣服,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会装腔作势,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实实在在为民办好事。
在“捉吸浆虫”事件中王佐明主动要求去群众把吸浆虫当神敬的石峪乡。
卢明昌对工作热心,对乡亲们很体贴、关心与照顾。
在教育郭振山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很委婉地点明工作的利与害;对梁三为儿子进山砍竹子出“事故”而忧心忡忡的耐心开导。
体现他的工作讲究方法与策略,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好同志间的关系,尊敬长者。
3、一个被梁生宝行为感动的中农知识分子——韩培生韩培生是县委派到黄堡区重点互助组的农业技术员。
他响应了县委杨书记用实践向农民推广新技术的号召,使受到鼓舞的他带着梦想与书生气来到蛤蟆滩。
初来乍到的他未了解当时农村各阶级的矛盾,天真地传授他的农业技术。
在农村实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不仅仅是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还企图帮助落后中农思想进步。
与此同时,也深深地被从未谋面的梁生宝感动,因为家人对梁生宝工作的支持以及伙伴们对梁生宝的信任,使这个中农出生的知识分子更加坚定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他的“扁蒲秧”通过实践证明,出色地完成向农民推广新型育秧方法的任务。
4、小说还塑造了在生活与工作中始终支持梁生宝的合作伙伴——冯有万、任志光、高增福冯有万的苦难童年造成他那火药性子,心粗,不能细察人情世故,他对于不合理的事情,极端缺乏忍耐心。
但,他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
思想上以梁生宝为榜样,以加入共产党为奋斗目标。
任志光是个十七岁的小学毕业生,年纪小,身板瘦,但志气大。
说话就像锤子打钉子一样,干脆、利爽。
父亲临死前郑重地把他托付给梁生宝,要他做一个梁生宝似的的人。
从此以后,他勇敢的担当起家庭重任,开始感觉到人生的严肃性,说话、做事,都学着成人的语气和派头,连走路也学成人的步伐。
但年纪小的他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还不会委婉,心直口快,使事情适得其反。
高增福是沉默寡言的。
他的苦日子一直熬到土地改革,人民政府发给他耕畜贷款,他买了牛,开始创立家业。
可不到一年,因妻子难产死后,使他能够用咬牙的沉默抵抗命运给他的一切打击。
他既不诉苦,也不埋怨,过着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生活。
但还有当乡人民代表继续积极地为贫雇农们奔跑的希望,在精神上支持着他。
使他不管光景过得怎样凄惨,精神上总是像汤河岸上的白杨一样正直、白净。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无形中变成蛤蟆滩困难户的代表人物。
他的互助组虽然失败了,但他毫不气馁,坚决不被富农姚士杰拉拢。
重整旗鼓加入梁生宝的互助组,和梁生宝携手共创了灯塔农村生产合作社。
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村妇女形象小说中的农村妇女新形象代表——徐改霞徐改霞是蛤蟆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思想进步,工作能力较强的年轻女团员。
解放前定了亲,解放后在政府贯彻婚姻法的声浪中大胆解除婚约。
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妇女大胆破除陈规陋习的壮举,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主动出击。
但她的思想曾一度被郭振山左右迷失了方向,但一经发觉就不再迷信郭振山。
她是热心社会活动的人,对祖国工业化事业向往,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理想,不甘愿当个庄稼院的好媳妇,最后她决定舍去心爱的人奔赴祖国工业化的战线。
三、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矛盾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矛盾的人物代表——梁三老汉是小说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
土地改革后,曾梦想过,未来富裕中农的他要穿一套崭新棉衣上黄堡街上,暖和暖和,体面体面!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
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朴实和善良的劳动者。
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甚至是拖儿子的后腿,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组的命运。
小说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最后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
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新旧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显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
四、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阶级矛盾形象小说塑造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的形象各有特色。
郭振山的形象,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
他身为共产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对互助组冷眼旁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互助合作的一块绊脚石。
他虽然精明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小说通过他自己的言与行、他的言行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把他的这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鲜明。
这个形象告诉人们: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这样的共产党员如不认真改造思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郭世富和姚士杰是小说描写的两个既有共同点又彼此区别得很清楚的反面人物。
在抗拒合作化潮流上,他们有一致性。
然而社会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在动机和行为上带有各自的特点。
富裕中农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精明谨慎。
他出于个人的发家狂,处处跟党的号召相对抗。
姚士杰这个富农分子则跟新社会有深刻的阶级仇恨,他表面“老实”、“积极”,内心阴险狠毒,诡计多端,暗地进行破坏活动,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此外,任老四、王二直杠、梁大老汉、高增荣、素芳、生宝妈、秀兰等,都是些性格鲜明的人物。
他们以相互不能取代的地位,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思想意蕴。
《创业史》是成功的。
就如“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④小说《创业史》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梁生宝: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他小时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岭当过“地下农民”,跟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酸,并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
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