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选《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两篇

精选《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两篇

精选《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两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4、德育渗透点:学习文章中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天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二、释题导思1、什么是驿路?2、文章是怎样来描写驿路上的梨花?三、快速阅读课文,用铅笔划出文章的描写梨花的句子时间是三分钟四、教师选点突破,对文章结构进行拉线1、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分别在哪里?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2、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五、讲析课文(一)一写梨花1、齐读4─6段(教板书:梨花)[由一个组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目体味]2、大家在头脑里再现了月光下的梨树林之后,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用书上词答)”多么美丽“[师板书:多美(花)]3、在这诗一般的美妙环境中,我和老余有心思赏花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没有”“我们有点着急了”4、我们为什么着急?(或我们当时所处的境况怎样?学生在书上找的当儿,出示幻灯片1:我们当时所处的状况:山高坡陡林密人少或稀5、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急需打一个地方留宿,找到没有?是什么?(师板书:小茅屋,我和老余)6、这房子有人吗?谁的房子呢?(板书:设悬)7、可是,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是什么?师作搭桥式引导: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8、由于对小屋主人感激,引起了我们对主人的猜测,此时谁来了?板书:瑶老人9、他是小屋主人吗?(不是)。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驿路梨花》 学历案

《驿路梨花》 学历案

《驿路梨花》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设置悬念、误会的巧妙构思。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可能会让我们感动,有些可能会让我们深思。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驿路梨花》。

(二)作者简介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边疆色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四)理清思路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他们与小茅屋的关系。

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的情节发展。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多次提到“梨花”,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梨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章设置了哪些悬念和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六)主题探讨1、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仅仅是赞美梨花吗?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七)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身边类似于文中人物的感人故事。

2、推荐阅读彭荆风的其他作品,如《鹿衔草》等。

(八)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驿路梨花》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也明白了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文中的人物一样,传递爱心,奉献社会。

(九)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身边的温暖”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7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7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

小说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展开,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作者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点明本文的主旨: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本单元在阅读上要求重点学习略读,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对中华美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这篇诗情画意,精神高尚的小说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篇文章将会让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在阅读方法上,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

因此,学习活动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全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2.厘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各自的含义和作用,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引导学生先略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再细读课文,分析其各自的含义和作用。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4、德育渗透点:学习文章中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天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二、释题导思:1、什么是驿路?2、文章是怎样来描写驿路上的梨花?三、快速阅读课文,用铅笔划出文章的描写梨花的句子时间是三分钟四、教师选点突破,对文章结构进行拉线1、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分别在哪里?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2、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五、讲析课文(一)一写梨花1、齐读4─6段(教板书:梨花)[由一个组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目体味]2、大家在头脑里再现了月光下的梨树林之后,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用书上词答)”多么美丽“[师板书:多美(花)]3、在这诗一般的美妙环境中,我和老余有心思赏花吗?从哪句话可看出来?“没有”“我们有点着急了”4、我们为什么着急?(或我们当时所处的境况怎样?学生在书上找的当儿,出示幻灯片1:我们当时所处的状况:山高坡陡林密人少或稀5、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急需打一个地方留宿,找到没有?是什么?(师板书:小茅屋,我和老余)6、这房子有人吗?谁的房子呢?(板书:设悬)7、可是,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是什么?师作搭桥式引导: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8、由于对小屋主人感激,引起了我们对主人的'猜测,此时谁来了?板书:瑶老人9、他是小屋主人吗?(不是)。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1《驿路梨花》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的主题.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__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一)曲折的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方便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1)学生思考;(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2)小组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的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二、简介作者
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三、释题导思
1.文章的题目出自哪里?
出自陆游的诗句“悬知寒食昭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2.什么是“驿路”?文中指什么?
古时专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文中指高山之中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边默读文章,一边勾画出本文写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为小茅屋做了些什么?
1.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
3.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4.解放军建造小茅屋
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二)还是这些内容。

如果按照时间先顺序概述,应该怎么说?
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们”路过住宿。

(三)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前后延续了十多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
如果按时间顺序写就太平淡了,也不吸引人。

六、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板忆并画山的简笔画)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诗句。

一篇好的文章有曲折、有悬念才能吸引人,才是好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二次误会、三个悬念。

(一)二个误会
误会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误会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二)三个悬念
悬念1:“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

“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2:“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

到底谁是主人呢?
悬念3: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三)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凡照料过小茅屋的,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的后来人,都属于小茅屋的主人。

七、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结合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写此文是为了赞美木屋主人,可在行文中却时时突
出“梨花”,下面让我们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本文的题目是驿路梨花,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写的是自然界的梨花,哪些写的是人?
1.第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2.第24自然段(文章的中间)“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3.第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第37自然段(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二)谈谈你对“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话的理解。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加深了主题。

(三)现在我们再看题目“驿路梨花”,梨花都指什么?
1.自然界中的梨花;
2.梨花姑娘;
3.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板书)
八、小结
文章以梨花为线索,采用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尽管这只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它却是人性美最朴实的体现。

希望同学们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九、板书设计
一种花梨花梨花姑娘
雷锋精神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处处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