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课文赏析

《荷塘⽉⾊》写于⼀九⼆七年⼆⽉。
这时作者正在清华⼤学国⽂系任教,他⼀⾯教书,⼀⾯致⼒于古典⽂学的研究;⽽对⼤⾰命失败后严酷⽩⾊恐怖的⾎污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然⽽⼜终不能闭⽬塞听,因此思想上总存有许多⽭盾的苦闷。
他的这篇著名散⽂主要是写⽉夜下荷塘的幽美景象的,其中也反映出他⽭盾苦闷⼼境的⼀些影⼦。
下⾯和店铺⼀起来看《荷塘⽉⾊》课⽂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全⽂可划分三段。
第⼀段(第⼀⾃然段),点明题旨,同时创造了⼀种安静优美的⽓氛,引出全⽂。
这⼀段以⼀个悬想(“忽然想起……总该另有⼀番样⼦吧”)紧扣⽂章题⽬,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接着从“⽉亮”、“孩⼦们的欢笑”,“迷迷糊糊的眠歌”⼏个⽅⾯记述了夜深⼈静的时间,⽽且把读者逐步引⼊⼀种静谧的境界,成为全⽂⼀个极好的引起。
全段中有⼼情、景⾊、时间、地点的交代,眉⽬⾮常清爽,⾏⽂极为⾃然。
第⼆段(第⼆⾄六⾃然段),着⼒写荷塘⽉⾊的优美景象。
先写来路(第⼆、三⾃然段)。
“沿着荷塘,是⼀条曲折的⼩煤屑路”,这⼩路“幽僻”、“寂寞”,⽽且被“蓊蓊郁郁”的树⽊包围,再笼以“淡淡的⽉光”,形成⼀⽚静悄、幽寂的氛围,这也正是统照全⽂的⽓势。
“没有⽉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是⼀笔反衬,由此更衬托出“今晚”⽉⾊笼罩下这⽚景象特有的魅⼒。
在这⼀⽚静谧的天地⾥,“我”仿佛到了另⼀个世界,顿觉⾃⼰是个“⾃由的⼈”,抒发了“我”对这⽚天地格外欣赏喜爱的情怀。
继写荷塘(第四⾃然段)。
这是先写⽥⽥的荷叶,晶莹的荷花;叶与花各有所似,越见出玲珑,晶洁。
再写荷⾹,“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芳⽽不浊,“仿佛远处⾼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以“歌声”⽐况“荷⾹”,实在新颖、透辟,极熨贴地传达出⼀种⾹远益清的韵味。
既有微风,必有所动,接下去顺笔写了花与叶在微风掠过时刹那间的动态,从动态中表现出叶与花⼀种欣欣然⽣机活泼的情状。
这动态与上边的静态相映照,使得形象更加鲜明⽣动。
最后点出被荷叶遮住了的“流⽔”,虽不能“见⼀些颜⾊”,但由它那脉脉流动声的点染,的确叶⼦“更见风致了”,整个画⾯都更富有神韵了。
《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创作的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
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荷塘月色的喜
爱之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全文构思新奇精巧,语言清新典雅,景物描绘细腻传神,具有强烈的
画面感。
这篇散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景交融:文章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情景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2. 语言优美:文章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形象生动,使读者感
受到了荷塘月色的美丽。
3. 结构严谨:文章的结构严谨,开头点题,中间叙述,结尾呼应,首尾连贯,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4. 寓意深刻: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深刻。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它以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一个美丽、清幽的荷塘月色,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精选6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篇1《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有三个必备的要素,即语言的真切,景物的真实,情感的真挚。
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
赏析本文也就必须从这“三真”入手,而在这“三真”中,对语言的真切的分析又当为揭示其他“二真”的必由门径。
一以真言写真景《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
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
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
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
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文章在收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喻。
《荷塘月色》赏析(合集5篇)

《荷塘月色》赏析(合集5篇)第一篇:《荷塘月色》赏析作品中这样的荷塘首先是自然的美,荷塘之美是清醇的。
荷塘与月色,将想象由现实的荷塘引入历史和文化,写出历史上许多采莲的盛事来。
无论是写现实中的荷塘的美,还是写历史上采莲的盛事,文本的总体指向都与娱乐有关。
《荷塘月色》所表现出了朱自清散文的基本风格。
朱自清作为一代散文大家,《荷塘月色》代表了他的散文的风格特色。
首先,感情真挚。
其次,构思的缜密精巧。
作品先着重写荷塘之美,继引出月色,再写荷塘四周,动静结合,疏密相间,从里到外,由近及远,月光与荷塘融为一体,内心情感与景色相互契合,诗情画意。
第三,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
《荷塘月色》就是以玲珑剔透之笔绘出一幅中国式的泼墨写意的清新幽雅的月色荷塘画,并由此倾诉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深处的忧伤与烦恼。
第四,情与景交融。
《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本很平常,而在朱自清笔下,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梅雨潭的绿,秦淮河的波与光,弦歌画舫……都能招入人心,心生亲临其境之感。
此外,朱自清散文语言华美而又质朴,精巧而又缜密。
他善用华美和漂亮的语言表达心绪,美得质朴,美得自然。
第二篇:荷塘月色赏析今天我要谈的抒情散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一文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社会带来的又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虽然在主体部分集中笔墨写景,但这些景都是为抒发感情服务的,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
在这里,作者的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时间不长,但感情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荷塘月色6段鉴赏

荷塘月色6段鉴赏《荷塘月色》是唐代诗人张谓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六段,表现了诗人在荷塘独行时的心境和感受。
以下是全诗的赏析:第一段:“沈醉不知归路,呼童烧酒尽,杯盘狼藉。
时闻牛叫声,忽数峰入云峰出,玄鹤高飞人未见。
”这一段描写了诗人深陷酒境,意犹未尽的心情。
他喊着童子要再来烧酒,酒杯已经满地,处处是狼藉。
这时,他听到远处有牛叫声,看到玄鹤高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深夜的荷塘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扶醉出月明洲,披香卧听莺蝶。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派愁。
”诗人被惊醒后,寻着牛叫声出了荷塘,在月亮下的一块荷叶上,他躺下来静静的听着莺蝶的音乐,感受着夜色的美好。
他意犹未尽,类似上文的意象被再次回忆,具有浓郁的感受、韵味。
第三段:“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误入此夜歌声急,嫌疑间、点滴更无数。
”这一段中,诗人内心的情感被惊醒了。
当他听到了“倾盆雨”一般的歌声时,他忽然记起人间中的“伏虎”,一股无名之痛涌上心头。
同时,也暗喻着自己对于思乡之情的疑惑,涌动的歌声中,承载了种种的可能性和情感互动。
第四段:“惜别若为初相识,到得还来泪满巾。
庐山谷口徐行去,半夜钟声到客船。
你令我白发渔樵年。
”这一段开始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离愁别绪。
当他与这个他初次认识的荷塘真正地告别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他步履徐缓地往庐山谷口走去,在半夜的船声中,感受到了时间流转的不可逆转性和人类的无奈。
第五段:“陌上花开为谁春,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间少妇恰相似。
”这一段中,诗人的心情再次回到了美好的荷塘之中。
他问自己:“这些花开是为谁的春天?”他也意识到了时光的流逝,可他依旧对过去的记忆念念不忘,不后悔在这里被消耗肉体的青春,这位少妇也成为了他心中的永恒地象征。
第六段:“画楼西畔桂堂东,身在福中不知福。
呜乎!已矣乎!富贵功名何足论!但愿老死花酒间,君恩故旧对泥菩萨。
”最后一段强调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
他看到画楼和桂堂,感叹自己的幸福,同时也忧心忡忡,因为福中不知福,为得而失的人生存在着太多后悔和无法挽回的流失。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对荷花、荷叶及月色描写的一段文字,寥寥数笔就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之中,也让读者体味到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所作的一篇散文。
在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夜下荷塘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因苦闷而难以排遣的情怀。
首先,文章开头用拟人手法写荷的姿态,既写出了荷的形象,又使文字生动活泼。
接着,通过对荷叶与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以“我”独自一人赏荷为结尾,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悲凉的情绪。
整篇文章都充满了抒情色彩,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荷塘周围的环境与眼前的景象相比较,突出了荷塘的美。
在描写荷叶时,作者通过对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荷香扑鼻。
而在— 1 —描写荷花时则从整体上进行描写,突出了荷花的高雅脱俗,显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再次,文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一串串,挨挨挤挤”“水平如镜”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塘的宽阔与美丽。
另外,作者还借助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展现了荷塘迷人的景致,从而激发了读者对荷塘的向往之情。
总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成功运用了拟人、比喻、环境描写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充满了抒情色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他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2 —。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赏析荷塘月色赏析(一):《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品透过对月下荷塘的描述,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完美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
“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
在淡淡的月光下,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的人”。
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画便呈此刻读者面前。
作者先鸟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然后有层次地从上到下写来,田田的荷叶,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点缀,姿态万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风送清香,叶动花颤,流水脉脉含情。
在这幅画里,作家不满足于对客观景象作静止的摹写,而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
之后作家着力写月光之美。
光是难以捉摸的,作家却借助于景物,创造出一种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
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倾泻在花和叶上,如“薄薄的青雾”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为强化月光效果,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如有“参差斑驳”丛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那里光影交错,岸边的树、塘中的荷连结,着意写月色,但处处不忘荷塘,满塘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使人神醉。
最后写荷塘四面,着墨较浓的是柳树,写下月下的情景,应对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以及蝉声蛙鼓则是随意点染,只为增加生气,静中有声,浓淡相间地反衬了荷塘的幽静。
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了。
文章最后写了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在现实之中,然而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同时也表达作者对完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译文赏析
朱自清先生一直认为,散文就应该是画,是“以文字作画”,而《荷塘月色》就是“用文字作画”的范本,甚至被称为“是梦娜丽莎微笑似”的美文。
该篇散文文笔优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宛如一幅逼真的山水名画。
语言充满音乐美和绘画美,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要成功翻译这篇散文,译者必须要再现原文的艺术美感,即“换一种文字作画”。
而幸运的是朱先生的译文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则再现原文内容和形式方面达到了“化境”,既保留了散文的形式,又很好的把握了作者了细腻的感情,从而使译文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
钱钟书先生评价译文没有因“不同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感觉读起来在读原汁原味的写景状物的英语散文。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译文是怎么达到化境效果的。
首先,文章一开头就点出了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者想借游览荷塘来排解自己苦闷的心情,于是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给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下面看一下译文: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朱纯深译文: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 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 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The foliage, which, in a moon less night, would loom somewhat frighteningly dark, looks very nice tonight, although the moonlight is not more than a thin, grayish veil.
幽僻,寂寞,阴森森,淡淡等词语都营造一种孤寂的气氛,而译文中peaceful and secluded,solitary,grayish veil ,很好传达了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符合整篇文章的基调。
其次,《荷塘月色》的绘画美和音乐美主要是通过大量叠
音词、平行结构、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体现出
来。
朱先生的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达到了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
㈠叠词的运用,《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美文,大量叠音词
的使用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该文的一大语特色。
比如:曲曲折
折的荷塘,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峭楞楞的黑影。
在翻译时
朱先生采取了多种方法翻译这些叠音词,尽量保留了这些叠音词
带给读者的美感。
⑴头韵法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the leafage,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Over the trees appear some distant mountains,but merely in
⑵名词复数如:层层的叶子——Iayers of leaves,碧天里的星星——twinkling stars,缕缕清香——breaths of fragrance
⑶类韵法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Here and there,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 ㈡.平行结构的运用,《荷塘月色》的第二大语言特色就是频频使用平行结构。
使用平行结构,可以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到顿挫有致。
顺口悦耳,具有节奏的美感。
这也是散文的一大特色,朱纯深先生的译文中也很好的采用了类似的平行结构,表现出了原文的对称美和均衡美。
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译文: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I like being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原文是典型的平行结构,译文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译文用的是地道的英语平行结构,将原文中作者追求安宁、幸
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很好的再现了出来。
⑵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译文:Here and there,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some in demure bloom,others in shy bud,like
scattering pearls,or twinkling stars,o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
译文保留了原文的句式,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荷花不同的风姿,把荷花的种种美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读起来有力,均衡美十足,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美感。
⑶: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译文:A profound sleep is indispensable,yet a snatched doze also has a savor of its own.
原文“酣眠”与“小睡”对照,译文译为“a profound sleep”和“a snatched doze”,也形成了很好的对比,而且用词很确
切,正好反映了原文作者的审美情趣。
两个短句构成了匀称
的平衡结构,很好的表达出了作者对于不同美的喜爱之情。
㈢修辞的运用,原文运用了大量新颖、奇特、富有美感的比喻、比拟,有很强的表现力。
译者恰当选用了一些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再现了原文的鲜活意象。
⑴通感,新颖别致的通感修辞为《荷塘月色》的语言之美,朱先生的译文也调动了读者的“通感”心理,使人
产生新颖隽永的意象,在想象中感知文中景色音乐般的美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译文:A breeze stirs,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 ,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译文:in a harmonious rhythm of light and shade,like a famous melody played on a violin.
这两处通感,一个把属于嗅觉的幽微的“清香”转换成听觉上“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忽浓忽淡,飘忽不定,时断时续。
一个用“名曲”和谐的旋律来形容月光和月影,以听觉写视觉,译文中虽然没用通感,但是这两处通感译者都采用明喻,取得了与原文类似的效果,让译文读者能够领悟到原文作者笔下的美景,从而达到了化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