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软件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软件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软件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探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震勘探软件作为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地震勘探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学习地震勘探软件的使用,掌握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主要使用了XX公司开发的地震勘探软件进行地震数据处理和分析。

该软件包括数据预处理、地震成像、属性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

以下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过程:1. 数据预处理在地震勘探过程中,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噪声和干扰,影响数据质量。

因此,数据预处理是地震勘探软件应用的第一步。

我通过软件的滤波、去噪、切除等操作,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提高了数据质量。

2. 地震成像地震成像是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成像处理,以揭示地下地质结构。

我利用软件的地震成像模块,根据地质构造特点和地震数据属性,设置了合适的成像参数,完成了地震成像操作。

通过地震成像,我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地下地质结构,为后续的解释和分析提供依据。

3. 属性分析属性分析是地震勘探软件中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相位分析等操作,提取地震数据的特征信息。

我利用软件的属性分析模块,对地震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了解了地震波的频率分布特点,为后续的解释和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地震解释与分析地震解释与分析是对地震成像结果进行地质意义解释,识别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

我通过软件的地震解释与分析模块,结合地质资料和地震成像结果,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地震勘探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方法,提高了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震勘探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地震勘探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启示。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实习增强了自我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 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工区位置(燕郊)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 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 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 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 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

(图1-1)。

图1-1. 燕郊行政图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 ,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

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

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 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 万。

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 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

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 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

一是西部潮白河沿岸(河北境内部分)的旅游度假区; 二是东、北部沿迎宾路、燕昌路两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区; 三是中部102 国道和行宫大街周围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金融商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 四是在北部高楼镇辖区沿迎宾路两侧规划建立仓储物流区; 五是在南部规划建设燕郊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燕郊开发区提出了“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借势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实现城市功能分异与整体功能优化。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技术水平,拓宽地质找矿视野,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与解释,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相关软件,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设计浅层地震野外观测系统。

主要包括地震仪器的选型、布局,观测线的布置,炮点、检波点的设置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根据地质任务和地形地貌条件,合理设计观测系统,以提高地震数据质量。

3. 资料整理与解释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如何对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和解释。

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编辑、地震剖面的绘制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地震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资料解释的能力。

4. 实习成果汇报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完成了实习成果的汇报。

我们分别从野外工作、资料整理、成果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通过实习成果汇报,我们检验了实习效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和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刻苦求实的工作作风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在野外实地操作,感受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艰辛。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3. 通过实验,提高对浅层地质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采集地震波数据,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现象,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反射波法,即通过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的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震仪:用于采集地震波数据;(2)震源:用于激发地震波;(3)接收器:用于接收地震波;(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5)实验场地:用于进行地震波数据采集。

2. 实验步骤(1)实验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场地平坦、开阔,便于地震波传播。

(2)地震波数据采集:按照设计好的测线,布置震源和接收器,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

采集过程中,注意控制震源和接收器的间距、排列方向等参数。

(3)地震资料处理:将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去噪、叠加等操作。

(4)地震资料分析: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反射波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地震波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地质结构信息:(1)地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断为沉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2)地下存在一个倾斜的断层,推断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3)地下存在一些小型的地质构造,如溶洞、地裂缝等。

2. 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地质结构,为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实验参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精度。

(3)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地下结构的研究和探测需求日益增长。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掌握,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学习。

学习了地震波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方法、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地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

实习地点选在华北某城市,该城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适合进行浅层地震勘探。

(1)现场布置首先,我们进行了现场布置。

在实习地点选取了多个观测点,并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地震检波器、震源等设备。

在布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完成现场布置后,我们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震反射波法,利用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通过检波器接收反射波信号。

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调整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以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完成后,我们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静校正等预处理,然后进行偏移成像、解释等工作。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介质结构、断层分布等信息。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本次浅层地震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贡献力量。

勘测实习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勘测实习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勘测实习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勘测实习报告勘测实习报告汇编十篇在当下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勘测实习报告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勘测实习报告篇1经老师讲解,道路工程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利、养护等的应用科学和技术,也指所建筑的道路。

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道路通常是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驮骑牲畜和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

按使用性质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林区道路等。

途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路基组成分为路堑,路堤,以及半填半挖。

道路的平纵横,中央分隔带,以及起隔离作用的路缘石。

还讲解了沥青道路的结构组成,干燥条件下分为:面层和基层,潮湿条件下加上垫层。

老师首先带我们去了祖山附近的山区公路去实地考察。

在路上给我们讲解了山区公路的选线和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常用解决办法。

要选好山区公路路线,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原则:(1)、充分认识公路的使用性质和任务;(2)、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尽可能选用较高的指标,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3)、节约用地,少占良田好地,提高社会效益;(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防止后遗病害,使设计的路线既经济又顺畅,既好修又好养。

(5)、特大桥、大桥、路线起终点和必须连接的城镇等应作为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一条公路的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确定后,可用多种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

例如,山岭区路线是沿河还是越岭,沿河线是走河左岸还是走河右岸,越岭线是隧道穿过还是展线而过,是走高线还是走低线;在平原区是穿越村镇还是绕避,是穿越水田还是穿越早地。

为了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选线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全面布局全面布局解决路线基本走向,即在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之间,根据选线原则寻找最合理的“通过点”(例如垭口、河岸、村镇等),确定“通过点”后,就构成了大致的路线方案。

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北戴河地震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严重,地震勘探工作对于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技能,增强地震灾害防范能力,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地震勘探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技术。

以下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过程:1.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学习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了解了地震波的类型、特点以及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

2. 地震仪器使用:学习了地震仪器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了地震仪器的现场布设、调试和数据采集技巧。

3. 地震数据采集: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实践,学会了使用地震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了解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

4. 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资料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地震图的编制等,掌握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5. 实习实践:参观了地震观测站,实地考察了地震勘探现场,了解了地震勘探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了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3. 认识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地震勘探工作对于防震减灾、资源勘探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习,我更加明白了地震勘探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于地震勘探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我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实习时间:实习时间较短,部分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地震勘探技术。

勘探技术实习报告

勘探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勘探技术作为能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了解勘探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于近期参加了某地质勘探公司的实习活动。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勘探技术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学习了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了解了地震勘探设备的工作原理。

随后,参观了地震勘探现场,亲眼目睹了地震勘探设备的安装、运行过程,并了解了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的知识。

2. 地质钻探技术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质钻探工作,学习了钻探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掌握了钻探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领,如钻孔轨迹控制、冲洗液管理、钻具选择等。

此外,我还了解了地质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电法、磁法、重力法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了解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并掌握了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4. 实地考察与样品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师傅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不同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矿产资源情况。

同时,我还参与了样品采集工作,学习了样品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专业素养的提升实习期间,我不仅学习了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了解了勘探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这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今后在工作中融入团队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本次勘探技术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能源开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实习增强了自我的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范文篇一一、工区位置(燕郊)燕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120公里,可承东启西、经纬南北,提供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京通快速路将燕郊与北京市中心紧密连接。

(图1-1)。

图1-1.燕郊行政图从六环到七环,从三河到“京东”,燕郊已在北京的国际化背景下被多次提起到建设北京“新七环”规划报告中。

规划中七环向外扩展到京冀交界处,自西南向东北依次连接涿州市、固安县、廊坊市、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直至平谷区。

将这些城镇作为新城镇发展点,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域的发展压力,加强与外围城市的交通联系,共同走向“区域城市”。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18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80万。

在交通上规划建设6条与北京衔接的通道,包括:京哈高速路、迎宾路、燕顺路、京哈公路复线、神威北路、南外环路。

同时地铁八通线在通州八里桥处留有接口,未来可能会延伸八通线的城铁,穿过燕郊燕郊以三条主干为界,分区明显。

一是西部潮白河沿岸(河北境内部分)的旅游度假区;二是东、北部沿迎宾路、燕昌路两侧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区;三是中部102国道和行宫大街周围以行政办公、教育卫生、金融商贸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区;四是在北部高楼镇辖区沿迎宾路两侧规划建立仓储物流区;五是在南部规划建设燕郊生态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燕郊开发区提出了“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借势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实现城市功能分异与整体功能优化。

经过多年来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推介,燕郊开发区在北京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与国家各大部委、北京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著名商会和跨国公司驻京机构、中介公司、总部基地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河北融入北京、借势发展的先行者。

二、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区域内活动断裂属于山西裂陷带的北部和河北平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变动起着重要作用。

近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差异升降为主要特征,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断块隆起区和凹陷平原区两大新构造分区,基本上承袭了第三纪早期的构造运动特征。

近场区域地势极为平坦,属于冲积平原地貌,主要是流经北京地区的潮白河和永定河两大河系冲积形成的。

地势平坦,广泛发育河流地貌,河道变化频繁,遗留大量古河道。

平原区的新构造运动一方面表现为总体的持续凹陷:另一方面还在内部不同的块体之间产生差异的升降运动,强烈凹陷边界多为活动断层所控制,控制区的水系是从西北向东南流向的河流。

近场区发育有北东西和北西向两组多条断层,这些断层控制着区域内的新构造活动。

其中,程各庄—夏垫断裂是区域的主要控制性断裂,其次,燕郊断裂对子场距离较近影响较大。

本区主要地层有:由于近场区主体位于潮白河冲积平原内,地层大部分为冲积沙土层,不妨夹粘土、粉质粘土薄层,表层为新近耕植土,有一层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

第四系(Q):近场区第四系广泛分布于东部平原、山麓地带和河流阶地。

不同构造和地貌区的沉积类型不同:平原下部以湖相和河湖相为主,上部多冲积沙砾石沉积。

第四纪岩相分布变化和厚度变化较大,与构造关系密切,受第四纪构造断裂的控制,其厚度大致在100米左右,玩第三纪以来地层厚度大致在200米以上。

上更新统:本统主要出露于二级阶地之上,在平原地区则隐伏于全新统下面,厚度一般为30~40米,凹陷中心可达60~70米。

河湖与湖相沉积以灰色、灰绿色粘土质粉沙为主,含螺类和哺乳类化石。

全新统:本统广泛分布于河漫滩、以及一阶地和古河道内,以及平原地表,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黄色洪积、冲积和湖相沼泽堆积,厚度一般为5~10米,最厚处可达40~50米。

近场区内,下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厚度不详。

三、工作方法、仪器介绍及施工流程电法勘探工作方法二、实习任务1、掌握三种基本的电法勘探的方法:2、供电系统(如图5):图53、测量系统(如图6):4、对获得的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解释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处理:计算K 值,视电阻率值,作出电阻率剖面图等图件,根据获得的电阻率与极化率等电性参数,结合工区的地质概况,给出地下电性解释。

三、施工流程:1、野外工作流程:图6(1)测站布置①测站是野外作业枢纽。

剖面测量时,测站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观测地段中心,以便控制测区较大的面积。

测探测量的测站尽可能布置在测点附近。

通常选择在视野开阔,地势平坦,通行方便避风干燥处。

测站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变压器,以避免电磁感应与电源漏电影响;测站应采取防潮、防雨、防晒措施;把从测站引出的供电及测量导线绑在牢固的木桩上,以免放线时拖倒仪器及其附件。

用干电池做电源时,应按规定方式接好干电池。

②检查仪器及控制面板线路连接情况,并检查仪器及通讯设备的电源及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查通讯设备传话和接听效果。

③检查仪器、导线及线架是否漏电,并记录检查结果。

④核对各电极的点、线号。

⑤导线敷设。

电极接地结束后,利用通讯设备与跑极员取得联系,先插好测量线插头,确定测量线完好后,再接好供电线插头,粗略测试供电回路电阻并进行试供电,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电流,匹配好平衡负载。

(2)导线敷设为了防止导线敷设而引起电磁耦合,电磁感应或导线漏电,导线敷设应遵从以下原则:①供电、测量导线不允许相互交错应尽可能分列于测线两端,并保持一定距离。

②测量导线一般应避免悬空架设,当道线穿越河道、池塘必须架空时,应注意将导线拉紧,以避免读数不稳定。

③测量导线应尽可能避开高压输电线。

当必须通过时,应使那段导线与高压线方向垂直。

④电线接头处应确保街头牢固和外皮绝缘好。

为避免导线损伤,放线时应边走边放,收线时应边走边绕动线架收线,不许拖拽收放线。

在导线收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导线有无破损或扭结。

破损处应包扎绝缘;扭结处应放松理顺。

(3)漏电检查在野外作业中,测量仪器、供电线路、测量线路中的任何一部分漏电都会对观测结果造成误差,因此,必须适时进行露点检查。

①法野外观测之前和结束之后,均应对仪器和导线的绝缘性能进行系统检查进行剖面测量时,在一个野外工作日的观测始末、测线转移、中间梯度改变排列或者变换极距的情况下,都应对供电系统和测量系统分别进行检查。

②仪器的漏电检查在仪器断路的情况下,用500V 兆欧表分别测定A、B 插孔,M、N 插孔,仪器外壳三者之间的绝缘性能,要求测定的电阻不小于100MΩ,__________如测定的值小于100MΩ,则认为仪器的绝缘性能不合乎规定要求,其漏电影响不容忽视。

③开工前对导线的漏电检查一般是将导线铺于地面上,采用500V 兆欧表,测量导线对地的漏电电阻。

每千米导线的绝缘电阻,对于供电导线应不小于2MΩ;对于测量导线,应不小于5MΩ。

④当仪器设备在供电现场无法满足②,③所规定的绝缘指标时,应进一步对供电系统和测量系统进行下述漏电检查。

1)供电系统漏电检查:一般可轮流断开一供电导线与供电电极的接头,同时观测供电线路中的等效漏电电流和测量线路等效漏电电位差(两次电压不同时,可按电压正比关系换算成工作电压下的“等效值”)。

要求两端等效漏电电流的总和不超过该点供电电流的1%;两端等效漏电电位差的总和不超过该点观测电位差的2%,进进行漏电检查的电源电压一般不超过300V。

2)测量系统漏电检查:一般可轮流断开一测量导线的测量电极的接头,供电时测量等效漏电电位差。

要求两端等效漏电电位差的总和不超过该点观测电位差的1%。

⑤当观测过程中发现有不能允许的漏电现象时,全面寻找漏电点位置。

该仪器集24位A/D、ARM等当今最新电子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数字直流电法仪器,仪器的体积和重量显著缩小,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相当于当前国外同类仪器,在各种野外复杂环境下能更好地工作。

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勘探、工程地质勘探、环境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还能用于地热勘探等方面。

2)仪器特点:整机体积小、功耗低。

采用24 位AD 转换器及信号增强技术和数字滤波, 抗干扰能力强, 测量精度高。

自动进行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

不测量时,通道入口短路,防止长时间开路。

供电电压高(1000V )、电流大(7A )。

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

彩色大屏幕显示:汉字对话,不但能一次显示所有的测量参数,而且可显示观测曲线,使得测量结果直观明了。

多参数测量:可测量并存储自然电位、一次电位和电流、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偏离度和综合参数等。

具有掉电数据不丢功能,能存储1MB 数据并长期保存。

用单片ARM 进行控制与数据处理。

除RS232 接口、网口与计算机通讯传输数据外,增加了USB 接口可以用U盘拷贝数据文件。

极距常数表──对所有装置,可预先存储多组不同极距常数,从而避免相同极距常数反复输入可能带来的输入错误。

3)主要技术指标:接收部分技术指标:电压通道:±5V(24 位A/D)测量精度:Vp≥5mV 时,±%; 当≤Vp输入阻抗:>20MΩ视极化率测量精度:±1%±1 个字Sp补偿范围:±4V电流通道:7A(24 位A/D)测量精度:Ip≥5mA 时,±% ;当≤Ip对50Hz 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2、电法仪器介绍1)DDJ-4A型多功能电测仪:发射部分技术指标:最大供电电压:±1000V最大供电电流:±7A供电脉冲宽度:1~60 秒四:野外工作方法XX年7月2日星期一地点:实训中心。

实习内容:野外工具设备检查准备,把侧线重新缠绕,找出侧线破损点用胶布粘上,侧绳重新缠绕,记录测绳长度。

仪器检查充电。

电极用砂纸打磨,除去铁锈接上夹子电极引线。

分组,各组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XX年7月3日星期二地点:北京顺义珠宝屯外树林实习内容: 野外实习前现场准备,工作任务布置和分工(电法勘探的布极方法,实习方法)工区环境熟悉,野外放线,仪器调试。

观测站放到中间,AB南北个750米,电线放松贴着地面,测绳拉紧。

MN在AB三分之一距离。

侧线布置好,先检查电路是否是联通,然后漏电检查。

调试仪器,电流和一次电压是否达到要求。

测完收线。

XX年7月4日星期三地点:北京顺义珠宝屯外树林实习内容: 电阻率中间梯度法1)早晨实训中心集合,坐车到目的地仪器连接,侧线布置。

方法,中间梯度测量,南北布线1200米,AB各六根电极,倒盐水减小电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