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论文后次贷危机论文
次贷危机金融监管论文

次贷危机金融监管论文一、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产生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市场的环境有十分紧密的练习。
从2001年开始,为了不断刺激居民的消费,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下调到了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6月,在这几年的时间内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直都保持一种十分宽松的状态,金融市场也十分活跃,其中的房地产以及证券市场的价格大幅度增加,而且当时美国金融市场中对次贷的各种限制措施并没有积极严格的执行,因此很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较低的人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贷款,从而在美国有了自己的住房。
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利率也开始逐渐提升,在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很多还不起银行贷款的人,最终也只好将自己的财产抵押给银行,在信贷环境比较宽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将居民抵押而来的各种财产转变成为基金进行出售,将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转移。
但是在信贷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房价会面临下跌的危险,银行要将居民抵押而来的房屋进行转卖是比较困难的。
到2006年时,美国的房价开始下跌,购房者的房屋不好出售,也不能通过抵押获得更多的贷款,当这种情况大规模地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出现,不仅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的了重创,对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国家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于美国市场而言,次级抵押贷款机构面临着破产,股市出现了剧烈的振荡,各种投资基金也被迫关闭,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震荡。
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从中汲取经验,与我国的金融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结合,加强金融监管。
综合分析起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实施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的利率连续下调,但是投资者的一直保持一种比较乐观的情绪,投资在热情十分高,使得资金的供需之间都十分契合,因此促进了银行的贷款行为的成功。
当金融市场中的流动资金开始释放,并且大部分的资金都向房地产市场倾斜时,很多人都开始转而向房地产投资,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中看来,低级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水平比优质住房抵押贷款要高出很多,但是当时的美国市场上房价有一直上涨的趋势,投资者也十分看好房价的上涨,因此当时的次贷的拖欠率并不高,美国金融机构一向都十分苛刻,但是在巨额的利润面前还是降低了防范意识,对于原来的一些放贷标准也有所降低,才导致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的出现。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自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秩序与世界经济。
此一危机的出现不仅牵动了金融界的关注,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由于贷款机构对贷款人信用状况的忽视和风险评估的疏忽,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发放的房贷,最终由于房价下跌、利率上升等原因导致这些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下降,进而引发的金融风暴。
其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宽松的贷款政策: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放宽了贷款条件,使得信用状况较差的借款人也能获得贷款。
2. 风险评估不足: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未能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等级。
3. 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当利率上升时,借款人还款压力增大;同时,房价下跌也导致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降低,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一步下降。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贷市场崩溃:由于大量次级贷款违约,信贷市场陷入崩溃状态。
2. 金融机构破产:由于贷款违约率上升,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资产损失和资本不足问题,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破产。
3. 金融市场恐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投资者信心下降,金融市场陷入恐慌状态。
4. 资本流动受限:由于市场恐慌和金融秩序混乱,全球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尽管中国金融市场受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危机还是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压力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我国出口压力增加。
2. 资本流动变化:虽然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流动变化,对我国经济稳定带来一定挑战。
3. 风险警示意义:此次次贷危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风险警示意义,促使中国在金融改革和风险管理方面更加谨慎和审慎。
浅谈次贷危机银行论文

浅谈次贷危机银行论文推荐文章一个国际收支危机模型悖论的现实原因分析热度:金融危机小论文范文热度: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热度: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热度:成功的公关危机案例分析热度:次贷危机对各国的影响超出预期。
反观本次危机爆发的根源,银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利率变动、房市逆转的情况下无法提供资产化证券所承诺的现金流,现金链条断裂使得次贷危机不断升级和蔓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次贷危机银行论文,供大家参考。
次贷危机银行论文范文一: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论文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全面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至今为止,危机已经造成全球众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破产,并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通过对次贷危机原因的深度分析,提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引言爆发于2007年9月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增速全面放缓,国际金融体系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正席卷着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也同时考验着各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
面对尚未停歇的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承受着各种风险的冲击,同时我们也从这次危机中学到不少关于风险管理的启示。
本文在深度剖析次贷危机不断升级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应该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不断升级的原因分析众所周之,次贷危机是由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引发的,但其基础却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即“证券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次贷危机从单一的信贷市场波动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现代风险管理的角度作深层次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其破坏力一再升级的关键原因是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忽视。
可以说,信用风险的大爆发,动摇了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
首先,信用社会的基础被严重削弱。
信用社会的基础要求当事人要有足够的动力来履约,当代经济是基于契约和信用基础上的,这对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尤其如此。
次贷危机成因及经济影响论文

次贷危机成因及经济影响论文次贷危机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其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大萧条和全球股票市场的崩溃。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最终导致了全球银行系统大规模的倒闭和国际贸易的恶化。
本文探讨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2000年时,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转,导致了美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利率不断下降。
低利率环境使得投资者更加倾向于购置房产,进而推高了房价。
2. 不良借贷商业银行:不良借贷商业银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居住贷款银行;另外一种是投资银行。
两类银行都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银行给那些信用记录较差(subprime)的借款人提供了高额的借款,而这些借款人却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持其所欠的贷款。
此外,许多商业银行为了拉拢客户,特别是有财力的客户,不顾风险不断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一些不良借贷企业涌现,最终爆发次贷危机。
3. 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化:在这一时期中,金融创新日益繁荣,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
这些衍生品通常是被发展出来用于避免风险和给投资组合带来巨大收益的。
例如,贷款抵押债券(MB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是最常见的衍生产品。
这些产品逐步被市场化,变成了被投资者买入和持有的证券,从而使得本来为银行留用的风险开始大量流动到了市场中,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发生。
二、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1. 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将信用衍生品市场化的结果是,导致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高度扩散,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
爆发次贷危机,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雷曼兄弟公司等纷纷倒闭,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崩溃。
2. 国际贸易遭受打击:次贷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互相关联的,全球经济需要相互支持。
次贷危机也造成了国际贸易的恶化,其中最严重的影响是美国的进口受到了打击,进口量减少导致了生产量的减少,最终间接地导致了就业率下降和经济增长乏力。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即次级房贷危机,是近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不仅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金融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泡沫。
首先,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与政策推动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密不可分。
美国政府推出的宽松信贷政策以及金融杠杆的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繁荣并非基于真实的经济需求,而是基于金融杠杆和投机行为。
其次,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和风险控制不足也是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抵押贷款衍生产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虽然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对风险的把控和识别变得更为宽松,导致了大量的次级贷款和问题贷款的产生。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金融市场、银行系统和全球资本流动实现。
首先,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大量资金撤离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其次,银行系统的风险传导。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会迅速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
在次贷危机中,问题贷款的出现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营和信贷投放能力。
最后,全球资本流动的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次贷危机爆发后,资本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而流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1年多了,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现象明显,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中国也成了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产品出口困难,失业人员增加。
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但又要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已经有1年多了,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烈震荡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向金融危机的演变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
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
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
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
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
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
次贷危机论文

次贷危机2007年初,美国爆发了备受全球瞩目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和股市的剧烈震荡,并在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市场迅速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次贷危机是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又称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或次级债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由次级抵押贷款而引发的一种经济现象,"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的信贷危机,是由美国金融机构向信贷记录不佳的购房人提供按揭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证券化,以较高的回报率卖给机构投资者或个人”。
在这场危机爆发之前,美国金融业的一系列并不引人注意的举动看似符合经济市场发展规律,但却为这场金融危机埋下了重重隐患。
第一,美联储发布了一系列降息政策。
由于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加上"911事件”的冲击,时任美联主席的格林斯潘为了刺激消费和实现经济软着陆,先后进行了13次降息,最终于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
降息政策的发布使得美国拥有着大量资金的投资者由购买短期国债转向了融资,而且导致了市场上大量低息贷款需求的出现,大量投资者纷纷涌入华尔街从事金融信贷行为;第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
由于利用房地产贷款能够获取较大的收益,因此众多投资者纷纷进入美国的房地产贷款市场。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美联储自2004年又先后进行了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上调至5.25%。
加息政策使房价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偿还借款,只能以房产做抵押,这也就导致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出现;第三,信用风险开始上升。
将手中的房贷推向市场的方式是将其证券化,但由于市场有限,加上优级消费者为数不多,因此华尔街开始大量开发次级抵押债券,使得越来越多的次级消费者轻而易举地拥有了房子,直接导致信用风险不断上升。
在2006年美联储为了抵御通胀开始加息,房贷成本开始快速上升,而房价也开始出现滞涨,这导致购房意愿开始减少,进而导致了房价的波动,由于首付比例过低导致轻微的房价下跌就大幅提升了房贷违约率。
次贷危机影响分析论文

次贷危机影响分析论文1次贷危机的生成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申请获得贷款。
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公司接受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与投资银行一起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出售给投资银行以转移风险;投资银行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抵押贷款公司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回购抵押贷款。
投资银行再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成担保债务凭证CDO 出售给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或者对冲基金等投资者。
银行还会购买一些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即购买一种对抗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保险”,来进一步分散自己的风险。
2001-2005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得到迅猛发展,到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抵押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中的比重达到15%左右。
然而好景不长,联邦利率的上升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潜伏已久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险终于爆发。
2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探析(1)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自2004年6月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发生逆转,经过连续17次调高基准利率,直接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是金融机构贷给那些信用等级较差或偿付能力较弱的购房者,贷款利率较一般抵押贷款至少高出2至3个百分点,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违约率增大。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再融资。
在以上两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购房者预期贷款支付总额高于住房价值,从而在逆向选择的驱动下,违约率自然上升。
因此,美国的基准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是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波的根本原因。
(2)法律约束、监管机制、信用评级体系等制度的缺陷对危机的产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次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就蕴藏着潜在的风险,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以及信用评级体系的缺失是导致次贷市场发生风暴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信用评价体系也在此次风波中担任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贷危机论文后次贷危机论文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初开始显现的。
从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此后,东欧经济出现恶化,迪拜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后次贷危机时期”来临。
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难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的渊源介绍,进一步分析对中国经济直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给本已不易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难题。
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游刃有余。
关键词:后次贷危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美国“次贷危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令很多“招聘大户”扩张步伐减慢,紧缩业务,减少人员了招聘。
经济形势直接关系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一、从次贷危机到主权债务危机从2006年至今,世界上很多经济体经历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主权债务危机,令一些国家焦头烂额。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从2002—2006年,美国的住房市场十分火爆,房价不断上涨,大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也加入到了购房大军当中,这些房屋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
一些机构又将“次级贷款”包装成证券化的投资产品,然后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这就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创立之初,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严,次级贷款泛滥,次级贷款支持的证券同时泛滥。
与此同时,次级贷款支持证券中,外国投资者持有其中大约一半。
因此,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以后,美国的次级贷款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
2007年2月13日,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在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金融机构破产和重组之后,次贷危机的影响渗透到了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国际社会逐步进入到后次贷危机时期。
(二)主权债务危机1.东欧。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10月,冰岛的主权债务问题出现,其后是中东欧国家,由于救助及时未酿成较大的国际金融动荡。
2009年后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大量国际游资从东欧撤离,使得这些地区很多国家的货币加速贬值,财政赤字激增,并导致股市暴跌,一些国家的国债信用评级已被降级并遭到抛弃。
而东欧金融体系的命脉掌握在西欧的金融资本手中,东欧经济状况的持续不断恶化,导致信贷违约,进而东欧危机迅速蔓延至西欧。
2.迪拜。
迪拜2009年11月25日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Dubai World),这是一家业务横跨房地产和港口的企业集团。
迪拜还宣布,将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延迟六个月。
评级机构迅速调低迪拜政府相关资产评级,穆迪更将部分相关企业降至垃圾级别。
3.欧盟。
2009年10月20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接着蔓延至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国。
在欧元区的16个成员国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这些国家的平均赤字在GDP的7%以上。
尤其前述几国,赤字和债务问题都很突出。
4.美国。
2010年2月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警告。
美国穆迪投资服务公司2月3日警告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低于政府预期,或者美国政府不采取其他措施解决预算赤字问题,美国所处最高级AAA 级主权信用评级将面临更大压力。
现今美国政府每支出一美元,其中大约40美分是借来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美国政府因此而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步伐过快的情况下,就可能不利于其经济复苏。
二、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对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很多文献中已有叙述,自然是影响巨大。
后次贷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尤其是中国在全世界表现得“一枝独秀”。
但经济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
债务危机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欧的一些发达的大国,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并非中国很大的出口目的地市场。
此外,中国投资在欧洲特别是希腊等国也很少。
但是,如果欧洲的经济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1]。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三驾马车中,外需的作用不容小觑。
如果欧洲经济和美国的债务危机不尽快得到解决,中国作为外向型的大国,出口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二)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对整个就业市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甚至破产倒闭,造成工人失业人数剧增;二是经济下滑后整个社会创造出来的岗位减少,新增就业人口就更加不好就业。
中国的就业弹性是:GDP每增长1%,经济就能多提供120万~150万个就业岗位[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9.8%,中国2010年的GDP增长速度是10.3%。
GDP增长速度增加了0.5%,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提供的岗位会增加60万~75万个。
中国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是1 2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大概1 200万,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每年能够提供的岗位是1 000万~1 200万个。
由此来看,本来每年就只能解决一半人口的就业问题,只有经济增长率达到20%,才能解决中国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员问题。
2.大学毕业生概况。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只有114万,但是在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成倍增长,达到212万;以后每年均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330万到2011年的660万,已经达到了2001年的6倍。
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即失业,同下一年毕业的学生共同加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3]。
3.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着就业市场的均衡,市场均衡又决定了工资水平,以及买者所购买和卖者所生产的就业人员数量。
需求方面,由于次贷危机及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外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及其他贸易壁垒增加,到时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很多企业外需减少,导致开工不足,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而且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多原本准备扩展的企业,开始收缩规模,减少了对人员的需求。
与此相反,供给面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排除由于中国教育体制和经济结构引发的就业难题外,供给大于需求,将导致大学毕业生工资下降,或者说工资的增加幅度远低于物价增加的幅度。
供给缺口的存在即为大量的未就业人员。
三、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后次贷危机时代更是加剧了这个难题。
大学生作为当事人,一定要从内因上下工夫。
1.提高自身竞争力。
企业需要的都是能够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大学生由于欠缺实践能力,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
单位现在看的,不仅仅是文凭,更是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是否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由于我们高校培养体制的问题,偏重于理论而轻实践。
比如某会计专业的学生[4],在校期间年年拿奖学金,专业课分数都很高,但进入企业后,连会计凭证都不会填。
但由于专业基础扎实,入职一个月后,所有业务都掌握熟练了。
2.树立正确就业观。
后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更应当“先就业,再择业”[5]。
获得首次就业是将来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
如果就业环境不太理想,大学生要灵活就业,或者选择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
在就业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人力资本积累,以寻找对自己更好的机会。
职业生涯发展是否能取得成功,不取决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关键在于能否以此为跳板,多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用好就业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就业、基层项目就业、应征入伍、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自主创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等等。
同时,还推出帮扶政策,高校困难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回原籍毕业生进行帮助。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只要国家鼓励的,都可以去尝试[6]。
4.扩展就业渠道。
首先,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大途径。
特别是当今就业市场紧张,人脉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学生选择父母这一社会关系网络的人数最多。
其次,充分挖掘校友资源。
各个大学(学院)注重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5.继续深造。
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渡过就业困难时期。
经济危机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危机期间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就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如:“专升本”、“考研”等。
一方面继续深造,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也能够避过劳动力市场的低迷期。
四、结语尽管次贷危机后,随之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国际和中国的经济景气指数均下降,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但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以拉动内需,会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
同时,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鼓励措施,也给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广大毕业生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1]刘华春.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9,(35):102-105.[2]撒承贤.当前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J].大学生就业,2008,(22):10-12.[3]蔡濛萌.次贷危机影响下就业与就学决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94-195.[4]何飞龙.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86-87.[5]张宏.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转变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6-67.[6]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探索,2010,(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