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答案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 1、自选一种观察的贝类,绘制贝壳表面观图和内面观图,并标注上
各部位名称和方位。 • 2、自选三种观察的贝类,记录其壳长、壳宽和壳高的测量结果。
9/20/2014
双壳类形态图(徐凤山,张素萍,2008)
9/20/2014
瓣鳃纲 贻贝科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紫贻贝
Perna viridis (Linnaeus, 1758) 翡翠贻贝
(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
(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肋、 纵肋、棘和各种花纹。 (3)缝合线:各螺层之间的界线。 2、体螺层 位于贝壳基部,是贝壳的最后一层,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 (1)壳口:体螺层基部开口,壳口分为完全壳口和不完全壳口。
瓣鳃纲 珠母贝科
Pinctada martensii 马氏珠母贝或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 大珠母贝
瓣鳃纲 扇贝科
Chlamys (Azumapecten)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 栉孔扇贝 贝壳一般紫色或淡褐紫,间有黄褐色、 杏红色或灰白色。壳高略大于壳长,前 耳长度约为后耳的两倍。前耳腹面有一 凹陷,形成一孔,即为栉孔。在孔的腹 面右上端边缘生有小型栉状齿6-10枚。具 足丝。贝壳表面有放射肋,其中左壳面 主要放射肋10条,具棘,右壳放射肋较 多。分布于黄、渤海。
贝类实验
之
外部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 1、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熟悉贝壳
上各部位名称。 • 2、掌握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方法。 • 3、掌握腹足纲贝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 4、掌握腹足纲贝类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方法。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 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填空(每空2分,共22分)1、贝类的5个纲动物中,除了( )纲和大部分的( )纲动物外,几乎都可以食用。
2、对于贝类滩涂养殖中的穴居敌害鱼类,可用( ),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 %进行毒杀。
3、栉孔扇贝成熟生殖腺雌呈( )色,雄呈( )色。
4、皱纹盘鲍的生物学零度为( )℃。
5、栉孔扇贝有效积温达( ) ℃•日便可排放精卵。
6、我国栉孔扇贝自然分布于黄、渤海,其中以山东省( )县自然海区分布最多。
7、贻贝具有初次附着和再次附着的特点。
在人工采苗中,只有当稚贝达到( )以上时,才可认定采苗已经成功。
8、牡蛎幼虫对附着基颜色的选择: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灰 )色附着基选择最好,黑色和红色次之,( )色最差。
二、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 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2、 文蛤的“跑流”3、扇贝的中间育成4、珍珠三、判断(在每小题3分, 共21分)1、贝类可供人类食用,但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接触中毒。
()2、贻贝既是经济贝类,又是有害贝类。
()3、滩涂养殖贝类时有浒苔滋生,不会对养殖贝类造成影响。
()4、泥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5、牡蛎的固着变态,只与水温有关系。
()6、栉孔扇贝头部发达,具明显的唇瓣。
()7、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阶段不摄食。
()四、简答题:(共37分)1、选择贝类养殖种类的标准?(10分)2、太平洋牡蛎室内加温育苗过程?(10分)3、扇贝的养成形式有哪几种?各种养成形式的技术关键?(17分)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贝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卷)答案三、填空(每空2分,共22分)1、掘足双神经2、鱼藤3、桔红乳白4、7.65、178.96、长岛7、3mm8、白四、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贝类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是介于采捕自然野生苗和全人工育苗两者之间的一种苗种生产方法,技术上的要求比全人工育苗较为简单。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是软体动物门动物的通称。
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瓣鳃纲外,其他种类口腔内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6、间接发育的贝类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贝类的外部形态结构: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贝壳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贝壳素以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还包括镁、铁、磷酸钙、碳酸钙等无机物。
外套膜生理作用:分泌、保护内脏、呼吸。
头部、足部、内脏囊3、贝类的内部构造消化管——口(小齿:中央齿、侧齿、缘齿),食道,胃,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腺——肝脏,胰脏,口腔背侧一对唾液腺。
胃肠之间有一晶杆囊,里面有一具有消化作用的晶杆。
水生贝类——鳃: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
(楯鳃、栉鳃)呼吸系统陆生蜗牛——假“肺”:外套腔内表面血管网。
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以及血窦(开管式循环)/微血管(闭管式循环)构成。
(血红素、血青素)(1)开管式循环: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2)闭管式循环: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心脏(头足类)排泄系统:肾脏。
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其开口称为内肾口;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称为外肾孔或排泄孔。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原始贝类神经中枢由此派生的足神经索和脏神经索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进化贝类神经中枢侧神经节、脏神经节联络神经滤泡生殖系统——生殖腺:由体腔壁形成生殖管生殖输送管4、贝类分纲概述: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淡水中——双壳纲(少数)、腹足纲陆地中——腹足纲(肺螺类)海洋中——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1、贝类生活环境:生物因子:饵料、敌害环境因子非生物因子:温度、盐度、水质、光照、潮流、底质2、贝类的生活类型;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底上——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底栖固着生活型:牡蛎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底内——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凿穴型:海笋、船蛆寄生、共生和群聚: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大连海洋大学精品课程贝类学 第7章 贝类的生长与繁殖

第一节 贝类的繁殖
(一)性别性比和性转换 (1).双壳类 • 双壳类的性别有♀和♀/♂之分,但在不少种类这种 区别无明显的界限,例如船蛆,在幼小时为♂,但 在♂精泡中泡有卵泡,第一次性成熟时,完全起作 用,以后如果环境适宜,母变为♀,同时从♀变为 ♂也存在。 • 性变现象有牡蛎种中更常见,如食用牡蛎,且它们 的性别经常转换,有时一年可转换二次或更多。
当性成熟时
• 并不能代表主要生长已经完成,但在这个时期生 长很慢,产卵期间甚至完全停止生长,产卵期后 再继续生长。双壳类的生长并不能被一个简单的 贝壳长度测量数字完全代替,因许多种类其长度 与宽度的比值不是恒定的,常随年龄而变化,有 些种类在幼小时长度与宽度比值接近,年老时就 有很大的差别。反之,在幼贝时有些种类壳长与 壳高的比例相关很大,到成贝时反而接近。另外, 壳的长度与宽度到了某一时期就很难增长。或几 乎不长,但贝壳的厚度和重量还在继续增长,因 此在测定体长时还必须测定壳厚和壳高以及全体 重量。
• ♀/♂,而且两性异形。 • 有些种类,在体长、体色上均有区别,但 ♀、♂的主要区别在于♂有1支或一对腕茎 化为茎化腕。 • 头足类的♀♂比例有很大差异,通常♀体 ♂体多,如某些枪乌贼仅有15%的雄体, 章鱼约有25%的雄体。
二.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
• 一般贝类当年不能进行繁殖,但满一年即 具繁殖能力,如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牡 蛎、蛤仔,马氏珠母贝等双壳贝类。 • 一般腹足类性成熟年龄较大,如鲍3年。 • 贝类的繁殖季节即指某种贝类旺盛产卵, 排精的季节,一般指适合贝类排卵和排精 的季节。 • 不同种贝类繁殖季节不同,且同种贝类生 活的海区不同。是由于水温等条件的影响。
3.生长效率
• 毛生长效率gross growth efficiency/net growth efficiency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 左旋、右旋:贝壳顺时针旋转的称为右旋; 逆时针旋转的称为左旋。大多数腹足类是 右旋的。
• 贝壳左、右旋的确定方法:拿起贝壳,壳 顶朝上,壳口对着观察者,看看壳口是开 在螺轴的右侧,则为右旋;反之,则为左 旋。
精品课件
• 3、贝壳方位的确定 • 将壳口向下,壳顶朝着观察者,则: • (1)壳顶的一端为后端,壳口的一端为前端。 • (2)有壳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面为背面。 • (3)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则
每排由1个中央齿和一对侧齿组成, 中央齿由中部的3个长尖突和两侧各 1个短尖突组成。每个侧齿均有2个 齿突,外侧较长,内侧较短。 齿舌 形态反映了东风螺肉食的食性 形态结构上极为相似 , 种间差异并不明显
A: 硇洲岛方斑东风螺;B:泰国产方斑东风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 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 (标尺=200 um)
• 【作业与思考】
• 1、自选1种贝壳进行绘图,并标注出各部位名称。 • 2、自选3种贝壳,记录其壳高、壳宽的测量结果。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 以鲍科为例
鲍科特点:贝 壳很小,呈耳 状,螺旋部退 化,螺层少, 体螺层及壳口 粗大。
贝壳大,坚实,椭圆形, 壳面粗糙
贝壳坚厚,呈耳状,生 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 面呈布纹状。
贝类实验 之
外部形态观察
精品课件
实验目的
• 1、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熟悉贝壳 上各部位名称。
• 2、掌握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方法。 • 3、掌握腹足纲贝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 4、掌握腹足纲贝类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方法
。
精品课件
腹足纲分类
精品课件
1、螺旋部 在贝壳的上部,是动物内脏囊所在之处。 (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 (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肋、
贝类学试卷1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
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
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
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种。
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
(必须有)外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
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
颚片通常位于口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
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
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伸入到足内。
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
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
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
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
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
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
贝类学重点

1、贝类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2、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3、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4、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5、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头足类为直接发育。
2、瓣鳃纲主要特征:1、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
2、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
3、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或“斧足类”,神经系统简单,由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及其相连的神经索构成。
4、心脏1个心室2个心耳。
5、肾1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
6、大多数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
7、发育期间经过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3、腹足纲的主要特征:1、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故名“腹足类”。
2、有一个螺形的贝壳,也称“单壳类”或“螺类”。
3、头部发达,有口、眼及1对或2对触角。
4、部分种类内脏囊因发生时经过旋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
5、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6、心脏位于身体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
7、雌雄同体或异体。
8、发育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4、头足纲主要特征:1、头部和足部很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
2、多数能在海洋中作快速,远距离的游泳。
3、除鹦鹉贝具外壳,其他种类为内壳或退化。
4、神经系统较复杂,神经节集中在头部。
5、头部两侧各有1个构造复杂的眼睛,足部特化由8条或10条腕及一个腹面的漏斗组成。
6、心脏有2个或4个心耳,相当于鳃的总数。
7、口内有鄂片和齿舌,多数种类在内脏的腹侧具墨囊。
8、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直接发生,无变态。
5、贝壳的形成:角质层、棱柱层由外套膜背面边缘分泌,珍珠层由外套膜全表面分泌。
6、贝壳:贝壳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为角质层或皮层;中间的为棱柱层,又称“壳层”,内层为珍珠层,又称“壳底”。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3

(三)珍稀贝类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研究 对西施舌、施氏獭蛤、大象鼻蚌、缀锦蛤、皱纹蛤、鸟蛤、栉江
珧、砗磲等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且人工养殖尚存在瓶颈问题的名贵珍稀 品种开展了人工育苗研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开展了各品种 种苗中培和养成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珍稀品种的规 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5.贝参混养: ① 鲍与海参混养:鲍与海参混养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厂化养殖、海
底沉箱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均可利用鲍、参两者在饵料摄取上的 互补性进行混养。刺参可摄取残饵和有机碎屑以及鲍的粪便。因此, 可以净化水质,对鲍的生长有利。 ② 栉孔扇贝与海参混养:以网笼养殖栉孔扇贝为主,除了正常放养密 度外,在每层网笼放养1-2头海参,这样每亩养殖扇贝400笼,可产 干参15kg。
4.我国海水贝类各品种养殖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我
国海水贝类各个品种的养殖面积, 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扇贝、蛤类和 牡蛎,养殖面积分别为44.37万公 顷、38.31万公顷、14.44万公顷。
二、我国贝类养殖产业的国际地位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根据2017联合国粮农 组织FAO统计及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2016年我国海水贝类养 殖产量的世界占比为84.30%!遥遥领先全世界!
四、发展动向
(一)杂交与选择育种研究发展迅速 1.选择育种在贝类养殖中的必要性 ① 野生群体中有优秀的,也有劣质的,需去劣存优; ② 小群体繁殖导致近亲繁殖退化,必须提纯复壮; ③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必须选择经济性状优良的亲本繁殖后代,最终达
到优异性状能遗传的目的。来自2.贝类选择育种的优势 ① 水产生物变异程度高,遗传操纵基础好。 ② 多数品种仍属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有巨大潜力。 ③ 贝类的多产性使优秀个体交配所得同胞数目相当巨大,使选择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类学答案1.人工诱导产卵排精方法?1. 自然排放法:通过人工精心蓄养、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充分成熟。
利用倒池或换新水方法,使亲贝排放精、卵。
2. 物理方法:(1)变温刺激:a. 升温刺激:一般将成熟亲北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可引起产卵排精;b. 升降温刺激:有些种类单独用升温刺激难以引起产卵,必须经过低温和高温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引起产卵。
(2)流水刺激:充分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1~2h停止冲水后,潜伏期只有10~20min (少者只有0.5~1min)便可排放精卵,若流水刺激不灵,可先行阴干刺激0.5h后,再行流水刺激,一般能收到一定效果。
(3)阴干刺激: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0.5h以上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可引起贻贝、扇贝等贝类产卵、排精。
(4)改变海水密度:利用降低海水密度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壳排放精卵。
(5)电刺激:用20~30v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min也可诱导产卵排精。
(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7)超声波诱导:亦有利用超声波促使贻贝和鲍产卵。
3. 化学方法(1)注射化学药物:注射NH4OH海水溶液可以引起一些贻贝产卵。
(2)改变海水酸碱性:利用NH4OH将海水PH提高,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如果排放出来的精子不活泼,活着解剖法获得的精子不活泼,可以氨水活化。
4. 生物方法(1)异性产物:同种异性产物往往会引起亲贝产卵排精。
(2)激素:某些动物神经节悬浮液作诱导可引起贝类产卵排精,而且还发现甲状腺、胸腺等输出物或甘蔗及石莼、胶膜等藻类提取液均对亲贝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上述四种诱导方法,首推自然排放法,其次是物理法,他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对以后胚胎发育影响较小等特点,而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容易败坏水质,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
在时间中,常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
2.简述室内人工育苗的优点人工育苗具有很多优点:1.可以引进新种2.提早采苗,延长了生长期3.可以防除敌害,提高了成活率4.苗种纯,质量高,规格一致5.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以及通过选种和杂交等工作,培育优良新品种3.详述人工育珠的原理及珍珠的形成过程(一)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人工培育珍珠就是运用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组织)受到外来刺激后,能引起该组织发生增殖形成珍珠囊的原理,用人为的方法将珠母贝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珠母贝的组织中。
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产生人工无核珍珠。
或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原料做成的珠核,被移植的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包围珠核的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上,而产生人工有核珍珠。
分泌细胞¡ª¡ª小片;外物¡ª¡ª珠核;结缔组织¡ª¡ª生殖腺。
(二)珍珠的形成过程1、珍珠囊的形成过程及其机能变化:贴片至分化至形成珍珠囊至高柱状细胞(不稳定,分泌壳皮质)至圆柱状细胞(不稳定,分泌棱柱质)至扁平状细胞(稳定状态、分泌珍珠质)。
切片技术、片贝选择(年龄、生理状态);整个过程速度取决于、切片位置;贝生理状况小片使用速度:5.5℃17~25天;4 ℃7~17天;30 ℃5~12天。
4.试述珍珠贝进行术前处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进行术前处理应注意的事项:(1)用于处理的贝应发育良好、健壮、有充分的营养积累,无病虫害;(2)70%贝体达到要求即可,追求100%将使部分贝体过弱,适得其反;(3)加强检查,及时调整处理强度(为密度、深浅、时间等);(4)防止抑制不均,经常调整贝在笼内相对位置;(5)严寒、酷暑应尽量缩短离水时间;(6)及时移去处理过程死贝;(7)若生殖腺萎缩成橘红色,应降低拟制强度并延长休养时间至10天使成乳白色半透明。
5.简述珍珠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一)定义珍珠是由珠母贝或其它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共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为圆形或其它形状。
(二)性质1、成分:理化近似贝壳(1)主要无机成分:CaCo3占90%以上,还有一些Mg、Si、Mo、Fe盐。
(2)微量元素:Cu.Mn.Na.Zn.Ti.Sr.Pb.Bd.Ag、Ni.Go.Se.Ze。
(3)主要有机成份:壳角蛋白,由十四种氨基酸组成,还含有牛磺酸,少量的仆啉和色素,有机物含量占4—6%,污珠高些。
2、颜色:桃红——Mn最多、Mg、Na、Zn、Si、Ti较多——最好;金色、奶油色——Cu、Ag,金色珠金属种类最多;银色——Mn、Na、Ti;绿色——金属种类最少.银灰——有机物多;白色——有机物少。
3、比重:天然珠2.68~2.78,蚌壳珠2.76~2.80,劣质珍珠密度较低,一般为1.19-2.23。
(三)用途1、装饰:2、药用:安神定惊、明目、收敛生肌、清凉解毒;3、保健:珍珠链的保健功效,4、美容:珍珠粉的美容功效.6.简述珍珠贝的养成方式及养成管理(一)养成方式:1、长桩吊养(见图):适于泥或泥沙底,可打桩,退潮水深2~3米以上,广东。
木桩:4~6m,尾径10cm,尼龙薄膜包扎防凿穴贝类。
绳缆:φ1 cm聚乙烯绳,每条10~15m。
优点:(1)抗风浪性能强;(2)适于浪大流急地方;(3)成本低。
缺点:(1)生活水层不固定;(2)水浅混浊影响生长;(3)操作时间受潮水限制。
2、短桩吊养:适宜沙底,退潮仍有0.5~1m水深的浅滩,见于广西营盘。
木桩:1~2m,尾径5~10cm,摇入地0.5~1m,柱距10~15m,尼龙薄膜包扎防凿穴贝类。
绳缆:φ1cm 聚乙烯绳,每条10~15m,供四方笼吊挂,但笼子着地。
优点:(1)抗风浪性能强;(2)操作方便,退潮徒步操作;(3)成本低。
缺点:(1)生活水层不固定;(2)操作时间受潮水限制;(3)受底栖敌害干扰较大;(4)退潮时水太浅易受寒热影响。
3、浮筏吊养:适于浪小,最低潮仍有5~6M以上的海区,见于湛江、海南等地。
结构:竹筏或木筏+浮桶+边锚优点:水层恒定、水质较清、潮流畅通、生长快、操作方便;缺点:抗风力差、成本高。
4、浮子延绳筏吊养:适于浪大,水深海区,用于吊养母贝。
优点:水层恒定,抗风性能强,生长快;缺点:操作不方便,不适于育苗及育珠。
(二)养殖管理1、调整养殖密度:2、调节养殖水层:夏冬深吊¡ª¡ª防晒防寒;春秋浅吊¡ª¡ª加强摄食;雨期深吊¡ª¡ª避开表层淡水;避开附着生物附着水层¡ª¡ª多毛类,藤壶等。
3、清除贝体、网笼附着物:影响水流、争夺O2及饵料、妨碍开壳。
(1)、先切断足丝(忌拉断);(2)、用刀削去附着物(忌砸断壳缘及铰合部);(3)、尽量缩短离水时间(忌日晒);(4)、网笼附着物难清时即换笼、晒笼。
4、清除敌害:螺、蟹、鱼等。
嵌线螺在营盘极多,1个/笼常见。
5、预防自然灾害:(1)台风:深吊、加固设施、浮筏应转移至避风港;(2)洪水:深吊、转移、保证比重1.010以上;(3)寒潮:深吊、深移;(4)高温:深吊、深移。
7.经过术前处理的母贝应达到哪些要求?经过术前处理的母贝达到下述要求(七个观察指标):(1)晶杆长度缩短1/5~1/6,重量减少30~50%,以以40%为好;(2)提离水面多数开壳缓慢;(3)开口时开口器有粘着力又不费劲;(4)不长鳞片;(5)大多数贝体只长1~2根足丝;(6)鳃、外套膜、闭壳肌黑色素变淡;(7)生殖腺乳白色半透明,丰满富弹性。
8.手术贝出现哪些情况不能用来插核?(1)生殖腺不多,但软体部稀松;(2)无生殖腺,软体部成水肿状;(3)生殖腺处于成熟期和放出前期;(4)生殖腺萎缩呈橘红色;(5)外套膜收缩离开外套线;(6)鳃大部分脱落或烂鳃;(7)足变硬、闭壳肌受伤;(8)黑心肝(多毛类、穿孔海绵寄生);(9)排贝时间过长贝体太弱或贝破损大于1cm2。
9.保证珍珠质量的植核关键因素有哪些?保证珍珠质量的几个植核关键:1、小片外侧应贴珠核,否则形成:素珠、一个有核珠和一个无核珠、畸形珠;2、小片应全面紧贴珠核,否则形成:污斑珠、尾巴珠、素珠;3、珠核不得与缩足肌接触,否则因其收缩造成:脱片、污珠、尾巴珠;4、开切口时不得损伤足丝腺,否则可引起污染死亡,或足丝腺部分细胞引入珍珠囊内分泌杂质使珍珠形成斑点;5、不能损伤消化盲囊及肠道;6、切口大小适中,以比珠核直径略小为好,太大引起脱核或脱片,太小插不进珠核。
10.施术贝在休养期有什么变化?休养期如何确定?1、形成壳缘鳞片时间:20天(80%),无术前处理的40天(20%);2、能正常分泌足丝时间:3周(大多数),2周(50%),1周(极少分泌);3、鳃、软体部色素变黑时间:10天后,若10天仍黄色,说明休养场及方法有错;4、死亡高峰期:5~7月份以第2~3天;3~4及8~10月以第4~5天;5、吐核高峰期:腹嵴第10天、泄殖孔第4~6天;夜间脱核量为日间2~3倍。
休养期的确定依据:珍珠囊形成时间及施术贝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时间,实验认为:20~25天为好,至少10天以上,因7天内生理极混乱,第七天才逐渐恢复正常。
11. 扇贝稚贝海上过渡的方法以及提高其海上过渡保苗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过渡方法:1、网袋:装袋时,将采苗棕帘装入一个袋中,若采苗密度过大,可在袋内追加一部分洗净的空白网衣。
为防缠绕,垂绳下面应有沉石。
2、塑料筒:筒装苗帘或网衣,最好把网衣固定在筒中,使其不能在筒内乱动。
装好后,先用40~60目聚乙烯网封扎两端,然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再换用较大网目的窗纱封住筒的两端。
3、网箱:稚贝出池时,将苗帘绑在框架两根长的铁棍上,每个网箱可吊2~3层,层与层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治互相摩擦,装好后用尼龙线把网口缝好。
4、网笼:为了疏松密度,各隔盘中增投少许网衣。
由于网笼支撑性较好,保苗率高于网袋。
提高稚贝海上过渡保苗率的技术措施:(1)选择良好的保苗海区。
向海上过渡的海区应是一个风浪平静、透明度大、流速缓慢、饵料风湿的囊形内湾。
(2)提高稚贝出池规格。
将稚贝培育至壳高700~800μm的规格下海,有利于提高下海保苗率。
(3)采用双层网袋保苗。
稚贝出池时装入20~30目的聚乙烯网袋中,外置40~60目的网袋(规格略大于内袋)。
(4)利用对虾养成池进行稚贝海上过渡。
在未入对虾养成池前,先进行清池,然后进水幷施肥,接种单细胞藻类。
(5)利用圆形网袋保苗可以提高保苗率。
圆形网袋具有许多优点,它在塑料框架的支撑下,保持有较大的生活空间,水流畅通,使贝苗能自由移动,便于水的交换和增加摄食率,可避免稚贝互相咬合,防止稚贝堆积和摩擦所引起的死亡,可防止自身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