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1
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一章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
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
为了便于热工计算,选一个稳定的参数作为基础,方便计算。
(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干空气不发生变化,水蒸气是会发生变化的。
因此,干空气作为基准是不能发生变化的)2、如何用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来表征湿空气的干、湿程度?答:含湿量表示空气的干湿方法: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指标,换言之,取对应于1Kg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
(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的方法: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之比。
(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3、某管道表面温度等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试问该表面是否结露?答:该表面不会结霜。
因为判定是否结霜取决于是否在露点温度以下,当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是不会结霜的。
4、有人认为:“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空气湿球温度”,对否?答:错,空气湿球温度是空气与水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而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水蒸气温度(空气的干球温度),所以是错的。
8、写出水温为t w时水的汽化潜热计算式。
解:汽化潜热的计算式为:r t=r0+1.84t w-4.19t w=2500-2.35t w10、为什么喷入100摄氏度的热蒸汽,如果不产生凝结水,则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答:这种情况叫等温增焓加湿,当蒸汽温度为100摄氏度时,热湿比等于一个常数ε=2684,该过程近似于等温线变化,所以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第二章1.什么是得热量?什么是冷负荷?什么是湿负荷?得热量和冷负荷有什么区别?P20、P34答:得热量是指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量的总和。
冷负荷是指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
基础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1)

基础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论述题第一篇:人体形态学基础1.骨连接的分类及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是什么?骨连接的分类:骨连接按其连接形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类。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2.简述膝关节的构成、特点及运动。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及髌骨组成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其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两侧紧张。
囊外有多条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及内、外测半月板等结构,可做强有力的屈、伸运动;在半屈位时,可做小幅度的旋内、旋外运动。
在体育运动中,如果运动不当,会引起半月板或韧带的损伤。
3.试述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意义。
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是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随着抬头、坐立动作而相继形成的;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使胸腔和盆腔的容积扩大,有利于保护胸、盆部脏器。
脊柱的生理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有利于缓冲重力和反作用力,减少运动对脑和脏器的冲击。
4.简述食管行程中三个狭窄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第一狭窄位于咽与食管相接处,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这个三个狭窄处是异物滞留和癌症高发位。
5.简述胃的形态结构。
胃是一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弯,并可分为四部分。
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和出口,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
两弯为胃小弯和胃大弯。
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分,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
6.简述肝脏分泌的胆汁进人十二指肠的途径。
7.气管异物多坠入哪一-侧? 为什么?右侧。
因为左主支气管较细长,男性平均长约4.8厘米,女性平均长约4.5厘米,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短粗,男性平均长约2.1厘米,女性平均长约1.9厘米,走向较陡直,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容易进入右侧。
8.比较肺形态结构的异同。
同:位于胸腔内,在膈上方;都有斜裂异: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狭长;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切迹下方的突起为左肺小舌;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有水平裂,有上、中、下叶。
实验思考题(1)(2)剖析

有机实验熔点的测定1.什么是熔点距?答:一个纯化物从开始溶化(始熔)至完全溶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熔点距)2.如果没有把样品研磨得很细,对装样有何影响?对测定的熔点数据可靠否?答:使的样品装样不结实,有空隙,样品传热慢,也不均匀,对测定的数据不可靠3.在熔点测定时,接近熔点时升温的速度为什么不能太快?答:升高的太快使得读数困难,造成误差4.为什么不能用测过一次熔点的有机物再作第二次测定?答:测过的有机物分子的晶体结构有可能改变了,则它的熔点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不能用做第二次测量5加热的快慢为什么影响熔点,什么情况下可以快点,什么情况下慢一点?答:温度升高太快使得读数不准确,在温度离熔点较远是可快点加热,温度接近熔点时慢点加热6.如何鉴定两种熔点相同的晶体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答:取两样物质混合起来,测其熔点,如果跟两种物质的熔点很相近就是同一物质,如果熔点比文献值降低很多且熔点距增大,则是两种物质蒸馏与沸点的测定1.什么叫蒸馏?利用蒸馏可将沸点相差多少的物质分开?答:蒸馏就是将液体物质加热到沸腾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到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作2.在蒸馏过程中为何要加入沸石?如加热后发觉未加沸石应如何补加?为什么?答:在蒸馏过程中加沸石作用是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加热后发觉未加沸石应使沸腾的液体冷却到沸点以下后才能加止暴沸剂因为当液体在沸腾时投入止暴沸剂,将会引起猛烈的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的液体将会引起火灾3.蒸馏操作在有机实验中常用于哪四方面?答:蒸馏一般用于以下四方面:[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差别时才能达到的分离[2]测定化合物的沸点[3]提纯,除去不挥发的杂质[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4.蒸馏装置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答:加热气化部分、冷凝部分、接收部分5.冷凝管有哪几种类型?分别适应于哪些条件下使用?答: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和蛇行冷凝管蒸汽在冷凝管中冷凝成为液体,液体的沸点高于130℃的用空气冷凝管,低于130℃时用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液体沸点很低时,可用蛇行冷凝管刺形分馏柱用于分馏操作中,即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中6.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何处?答:使水银球的上缘恰好位于蒸馏烧瓶支管接口的下缘,使它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7.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向上,反过来效果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答:水无法充满冷凝管,冷却不充分,,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汇总(1)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1.为什么要在温度和千分表稳定的时候读数?测定固体的线性膨胀系数时,温度会逐渐上升,并超越你设定的温度值,再继续等待,温度会降低,直至温度稳定至千分表10秒钟不转动一格,再读数,能减小系统误差。
2.隔热棒的作用是什么?与被测物接触的一端为什么是尖的?隔热和力的传递作用,做成尖的,接触面积最小民间小样品与千分表的热传递。
隔热和力的传递作用。
一端是尖的,是减少样品与测量设备(千分尺)的热传递,保证千分尺测试到的就是样品的受热伸长量.3.为什么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探头需保持在同一直线?只有受力在同一直线,千分表才能测出样品的真实伸长量,否则只是伸长量的分量。
4.两根材料相同,粗细、长度不同的金属棒,在同样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他们的线膨胀系数是否相同?线膨胀系数是材料的属性,只要是同一材料就一样。
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量1.斯托克斯公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本实验是怎样去满足这些条件的?又如何进行修正的?无限宽广的液体,无涡流,液体静止,小球刚性,表面光滑,恒温条件,无初速度下落,匀速过程满足该公式;本实验采用刚性小球,使小球的半径远小于液面,体积可忽略不计,放入小球时尽量轻来满足公式适用条件;修正:d/2R。
前乘修正系数2.4;d/2h前乘修正系数3.3.2.在特定的液体中,如果钢珠直径增大一些,测量结果如何变化?如果钢珠从高处掷下,测量结果如何变化?钢珠直径增大,测量结果变大,钢珠从高处掷下,测量结果变小。
3.讨论本实验造成不确定度增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改进?小球受容器体积限制,使小球尽可能在中央下落;小球有初速度,释放小球尽量轻。
杨氏模量的测定1.本实验中必须满足哪些实验条件?金属丝必须材质和尺寸均均匀;韧性要好,能够承重一定规格的钩码;金属丝长度要足够,一般要求两米左右。
2.为什么要使钢丝处于伸直状态?因为拉直后才能保证加力后正确测出钢丝伸长量。
3.如何判断在整个加减砝码过程中钢丝是弹性形变?在增砝码过程和减砝码过程中,相同质量砝码的情况,前后两次测得金属丝的长度没有很大差别,说明金属丝进行的是弹性形变。
数学史思考题-1

数学史思考题1一、选择题1.美索不达米亚是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民族,他们主要用的是(A)。
A.六十进制 B.十进制 C.五进制 D.二十进制2.最早采用六十进制位值记数法的国家或民族是( A )A.美索不达米亚B.埃及C.印度D.中国3.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成就主要体现在(B)A.几何学领域 B.代数学领域 C.三角学领域D.体积计算方面4.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 A )。
A.美索不达米亚 B.埃及C.阿拉伯 D.印度5.用园圈符号“○”表示零,其发明源于( B )。
A.中国B.印度C.阿拉伯D.欧洲6.关于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B )。
A.埃及纸草书和苏格兰纸草书B.莱茵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C.莫斯科纸草书和希腊纸草书D.莱茵德纸草书和尼罗河纸草书7.对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A)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8.古埃及的数学知识常常记载在(A)。
A.纸草书上B.竹片上 C.木板上D.泥板上二、填空题1.用圆圈符号“○”表示零,可以说是_ 印度_____的一大发明,有零号的数码和十进位值记数在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通过阿拉伯人传至__ 欧洲____。
2.在代数和几何这两大传统的数学领域,古代埃及的数学成就主要在__几何____方面,特别是在__图形面积或体积____计算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__美索不达米亚__,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___中国___。
4.古代埃及的数学知识常常记载在__纸草书__________上,在代数和几何这两大传统的数学领域,古代埃及的数学成就主要在____几何________方面。
现存的_ 纸草书__________书中可以找到一些图形面积或体积的正确计算公式。
5.在代数和几何这两大传统的数学领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成就主要在__代数_______方面,他们能够卓有成效地处理相当一般的__三项二次_______方程。
有机实验报告思考题 (1)

有机实验报告思考题、一、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提取咖啡因的时候,所用生石灰起什么作用?答:吸水中和作用,以除去丹宁酸等酸性物质2、从茶叶中提取的粗咖啡因有绿色光泽,为什么?答:咖啡因不纯,有叶绿素3、除了用升华法提纯咖啡因外,还可用什么方法?试写出实验方案。
答:用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肉桂酸的合成1、若用苯甲醛和丙酸酐发生Perkins反应,其产物是什么?答:2-甲基-3-苯基-2-丙烯酸2、在实验中,如果原料中含有少量的苯甲酸,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答:影响:导致我们产率下降;措施:用稀NaOH 溶液洗涤,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在水蒸气蒸馏前,若不向反应物混合物中加碱,蒸馏成分中会有那些组分?答:肉桂酸、乙酸、苯甲醛、水三、苯胺的合成1、本实验采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用的溶剂,还可以用那些溶剂代替?分析其使用的原因答:乙醚、氯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胺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2、在实际实验中提纯苯胺最后采用了减压蒸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别的什么方法?答:加碱,使乙酸乙酯水解,静置分层,倒去上层的乙醇、乙酸钠溶液。
冷却结晶,根据凝固点不同进行分离。
3、如果最后制得的苯胺中含有硝基苯,应该如何加以分离?答:加盐酸使苯胺成盐溶解,将硝基苯分离除去,在碱化而复回。
四、减压蒸馏1、具有什么性质的化合物需用减压蒸馏进行提纯?答:热稳定性强、蒸馏热解所要物质温度过高而发生氧化的反应2、使用水泵减压时,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答:仪器壁要耐压,气密性好,仪器安装正确,先加压,后加热3、使用油泵减压时,要有那些吸收和保护装置?其作用是什么?答:为保护油泵,必须在油泵和馏液接收器之间顺次安装冷却陷阱和几种吸收塔;作用:以免污染油泵。
4、当减压蒸完所要的化合物,应如何停止减压蒸馏?为什么?答:当蒸馏完毕时,与蒸馏过程中需要中断时相同,关闭加热电源或熄灭火源,撤去热浴;待稍冷却后缓慢解除真空,使系统内外压力平衡,方可关闭油泵。
思考题答案1

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2.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它往往通过法令、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形式表达出来。
公共政策有一定的制定与执行主体。
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公共利益选择、整合、分配、落实。
公共政策关注的对象是社会公共问题。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答:一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是从专业角度面议,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5.公共政策如何分类?答:分为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6.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有何区别?答:根据所要分配的利益类型进行的分配。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权利给予受益人,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强加给那些受相反影响的人。
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
并不交付表面上似乎要交付的东西,也不分配有形的利益。
7.如何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答:包括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
8.政府收入主要有哪些形式?答: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9.政府失灵有哪些表现?答: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
思 考 题 1. 实验误差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改进 2. 利用法拉第效应 ...

思考题1. 实验误差主要来源是什么?如何改进?2. 利用法拉第效应特性,可以做成一个安装置,在门窗上,由室内可看到室外景物,而由室外却完全看不到室内物体,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 法拉第旋转角与什么因素有关?4. 1/4波片的作用是什么?5.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 用反射型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时,对样品的制备有什么要求?7. 为了使实验更加便于操作及测量的准确性,你认为该实验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8.理论上(F-P)标准具两相对反射面距离处处相等,实验中往往不相等。
如何判断两反射面是否处处相等?如果不相等如何判断哪边d大,哪边d小?9.为什么改变磁感应强度B,会看到相邻两级谱线的重叠?10.何为正常塞曼效应?何为反常塞曼效应?11.绘出你所研究的原子光谱线在磁场中的塞曼分裂图。
12.怎样观察何鉴别塞曼分裂谱线中的π成分和σ成分?13.什么是真空?14.极限真空、平衡压力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5.当实验室发生停水、停电时,应采取那些措施来保护真空系统不受损坏?16.蒸发速率对所形成膜的质量有什么影响?蒸发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7.真空度与镀膜层质量有何关系?如何获得较好的膜层?18.真空蒸发镀膜有些什么特点和要求?19.影响镀膜层质量及厚度有哪些因素?20.简述衍射腔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21.根据衍射环半径计算电子波的波长时,为什么首先要指标化?怎样指标化?22.改变高压时衍射环半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23.什么是等离子体?有几种类型?气体放电等离子有些什么特征?24.探极法对探针有什么要求?25.什么是光拍频波?26.为什么采用光拍频法测光速?27.如何测量光拍的波长?28.使示波器上出现两个正旋拍频信号的振幅相等,应如何操作?29.如何判断一束光是否为平行光?30.实验中为什么要求物光程和参考光光程尽量相等?31.要记录准确的傅里叶变换全息图,透明资料片应置于什么位置?32.什么是光学传递函数?它的作用是什么?33.什么是空间频率?34.怎样测量光学传递函数?35.散斑是怎么形成的?36.怎样提取电子散斑条纹骨架线?37.ESR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38.在射频段ESR实验中,为什么必须消除地磁场的影响?如何消除?39.在微波段ESR实验中,应怎样调节微波系统才能搜索到共振信号?为什么40.什么叫核磁共振?41.核磁共振中有哪两个过程同时起作用?42.观察核磁共振信号有哪两种方法?并解释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导论•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20世纪,人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但是依然举得了巨大进步。
这体现为: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获得长足进步,但仍然给21世纪人类社会遗留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主要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民族宗教矛盾冲突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深;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
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给更多的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
主要的机遇和挑战有: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大任务。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
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1.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2.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
增强战略思维,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战略来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前瞻谋划、科学把握和正确决策。
3.深刻把握规律、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讲1、邓小平在1985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最为复杂的变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重要判断。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五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特点为: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世界性共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2.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社会流动性、社会多元化、人口结构、人的观念)3、国家间竞争更加激烈(美国重返亚洲)4.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软实力、文化认同)5.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
2、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外交目标,也被认为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
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1世纪以来,世界关系呈特殊性、复杂性(1)不发达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2)制度安全是核心问题(3)大国快速崛起中的种种安全问题(4)处于国家安全的矛盾多发期(5)地缘安全环境(6)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政治安全问题2、国防安全问题3、文化安全问题4、经济安全问题5、社会安全问题。
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综合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安全为支柱,社会安全为保障,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心在国内,包括要坚决铲除腐败问题。
国家安危,匹夫有责,重于泰山。
要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充满了忧虑和猜疑。
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主要特征4.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和平发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和平发展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3、和平发展是由人民意志决定的4、和平发展是对世界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特征: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其世界意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
第三,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第五,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这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并对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讲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认识当代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认识当代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以及重大问题,具有哪些当代意义与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把握发展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论基础,也是认识当代发展理念、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与变化,而是反映人类进步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基本概念。
发展是人类通过实践,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进而实现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基本关系、基本观念及其社会内在结构更新和变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中。
如: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展要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2.人类发展的实践,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保护自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要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与条件。
针对当代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如何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历史根据。
人既是实践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
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代代相传、更迭延续。
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应该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保护人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
因此,当代人类的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地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地球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不可能毫无节制地供人类索取。
如果人类不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一旦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现在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失去生存发展的条件。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共同维护和管理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是当代人类共同的责任。
3.《共产党宣言》预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预言对于深刻理解当代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其内在统一性,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全面发展是推动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片面发展模式的否定与超越。
实现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与历史趋势。
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整体协调、全面进步,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强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