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盂肾炎诊疗常规(2010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诊治(上) 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辨证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诊治(上) 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辨证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诊治(上) 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辨证急性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具有急性尿路感染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和局部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腰痛等)。

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婴幼儿,男女比例约为1∶10。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淋证”“腰痛”范畴。

病因为多食甘肥辛热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而成湿热。

病位在膀胱,可累及脾、肾,需专方辨证论治。

【清淋合剂】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滑石、白槿花各15克,生甘草6克。

上药为1日剂量,制成合剂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

重症者剂量加倍。

7天为1疗程。

方中地榆花含有天东菊甙和天东菊双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可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槐角含有杀菌物质,能对抗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半枝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等,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大青叶含黄酮类,在试管内对多种痢疾杆菌有杀灭作用;白槿花的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滑石内含硅酸镁等成分,有保护皮肤、黏膜及抗菌作用;甘草含甘草甜素,有解毒作用。

【解毒疗肾汤】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二花、金钱草各30克,白茅根、益母草、黄芩各20克,栀子、车前子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二花、黄芩、栀子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益母草、白茅根、车前子有利水通淋、止血生新之效。

诸药相伍,清热解毒,利尿排脓止血,使毒祛病愈。

【消炎解毒汤】瞿麦、�蓄、车前子(另包)、连翘各12克,石苇15克,琥珀(另包冲)、甘草梢各6克,淡竹叶10克,蒲公英20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

急性肾盂肾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急性肾盂肾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急性肾盂肾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ICD-10: N10.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N10.X02急性肾盂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3)尿红细胞位相、白细胞分类、尿白细胞管型;(4)超声波检查(双肾形态大小、输尿管、膀胱、男性加前列腺)。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胸片、心电图、残余尿B超、腹部B超、妇科B超、腹部X线平片、必要时CT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宜静脉给药,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要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要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为14天。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非复杂性尿感者尿培养转阴。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退出单病种治疗及临床路径原因。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疗及护理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疗及护理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疗及护理【主要表现】(1)症状体征:起病较急,可有腰痛、发热、寒战、乏力、恶心、呕吐等,有或无尿痛、尿频、尿急刺激症状。

检查可有肋腰点压痛或双肾区叩击痛。

(2)辅助检查:尿常规检验尿沉渣白细胞显著增加,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本病诊断。

中段尿菌培养阳性。

血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最好住院治疗。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多饮水,保持外阴部清洁,禁止性生活。

有恶心呕吐者,可静脉补充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等。

(3)抗感染治疗:根据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选择抗生素,但急性肾于肾炎一经确诊不必等待结果即应开始应用抗生素治疗。

①轻型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方案。

一般可给氧氟沙星,成人剂量0.2克/次,2次/日,口服,连用3日,如有效再继续用药11日;如无效根据药敏更换相应药物,再连用14日。

②较重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方案。

用于体温超过38℃,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用环丙沙星,成人剂量0.25克/次,2次/日,静脉滴注;或氧氟沙星,成人剂量0.2克/次,2次/日,静脉滴注;或庆大霉素1毫克/千克体重/次,3次/日,静脉滴注。

必要时改用或加用头孢噻肟,成人剂量2克/次,3次/日,静脉滴注。

获得药敏结果后调整抗。

静脉用药至体温正常72小时后,可改口服有效抗生素,连用2周。

③重症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方案。

适用于有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在未获得药敏结果前可选用半合成青霉素,如哌拉西林,成人剂量2~3克/次,4次/日,静脉滴注;或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1毫克/千克体重/次,3次/日,静脉滴注;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钠,成人剂量1克/次,2次/日,静脉滴注。

通常使用一种氨基糖苷类,再加用一种半合成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后二者和氨基糖苷类联用有协同作用。

患者体温正常72小时后,改口服有效抗生素,14日为1个疗程。

(4)对症处理:发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药物;尿痛明显者,可适当应用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阿托品等;酌情应用碱性药物,降低酸性尿对膀胱的刺激。

急性肾盂肾炎诊疗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诊疗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诊疗常规【概述】肾盂肾炎是指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系统由于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

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气杆菌次之。

绿脓杆菌、厌氧菌较少见。

本病好发于女性,女、男之比为10:1,育龄妇女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1.发热急性患者发病突然,体温骤升至39℃以上,伴有畏寒、筋骨酸痛、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汗淋漓,随后体温下降,但又可再次上升,热型呈败血症,如此持续1周后可以消退,2周后逐渐恢复。

2,腰痛起病时因肾实质水肿,肿胀压迫肾包膜,常出现一侧或双侧腰痛,肾区压痛和肋脊角叩痛;3.尿路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如为逆行感染所致,发病后常伴有下尿路感染的症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如为血行性感染则常由高热开始,而尿路刺激症状有时可不甚明显。

【诊断要点】1.主要根据病史和体征。

但高龄及体弱患者,由于机体反应较差可呈隐匿表现。

2.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1)尿液可呈米汤样浑浊。

2)尿离心后沉渣如见白细胞25高倍镜视野,即为脓尿;如为0~3,而个别视野中可见成堆白细胞也为脓尿。

尿中亦偶有白细胞管型。

3)尿中红细胞数目多少不一。

少数患者有肉眼血尿。

4)尿蛋白多为少量,24小时不超过1~2g,如出现大量蛋白尿,常提示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可能。

(2)尿细菌学检查1)尿涂片镜检细菌:不离心尿细菌数>1高倍镜则属阳性。

2)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药敏试验:尿培养菌落计数每毫升菌落数210万为阳性,1万~10万为可疑;尿培养集尿方法:宜收集晨尿的中段尿、导尿或膀胱穿刺尿。

(3)尿细胞计数1)多用1小时白细胞排泄率:W20万为正常,>20万为阳性,介于两者之间为可疑。

2)红细胞计数V4万、无管型为正常。

(4)尿化学试验:常用氯化三苯四氮噗、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所致感染可呈阳性,而球菌感染为阴性,阳性率为70%—80%。

(5)肾功能检查:可出现肾浓缩功能障碍,夜尿多,尿比重V1015,酚红排泄下降,还可出现肾性糖尿、失钾、失钠及高氯性酸中毒,晚期可出现尿毒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规范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病因】尽管本病有多种病因,但绝大多数的病例属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性肾小球肾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发生率一般在0%~20%。

1982 年全国105 所医院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人调查,急性肾炎患儿抗“O”升高者占61.2%。

我国各地区均以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最常见,占51%,脓皮病或皮肤感染次之占25.8%。

除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之外,其他细菌如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基病毒B4 型、ECHO 病毒9 型、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还有疟原虫、肺炎支原体、白色念珠菌、丝虫、钩虫、血吸虫、弓形虫、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也可导致急性肾炎。

【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急性肾炎主要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感染有关,所有致肾炎菌株均有共同的致肾炎抗原性,包括菌壁上的M蛋白内链球菌素(endostretocin)和“肾炎菌株协同蛋白”(nephritis strain associated protein,NSAP)。

主要发病机制为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学说。

此外,某些链球菌株可通过神经氨酸苷酶的作用或其产物如某些菌株产生的唾液酸酶,与机体的免疫球蛋白(1gG)结合,改变其免疫原性,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致病。

另有人认为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膜糖蛋白间具有交叉抗原性,可使少数病例呈现抗肾抗体型肾炎。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发病机制见图14-1。

【病理】在疾病早期,肾脏病变典型,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规范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以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

可发生于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感染后,但大多数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本病好发于儿童,高峰年龄为2-6 岁。

(2)发作前常有前驱感染,潜伏期7-21 天,皮肤感染者潜伏期较呼吸道感染者长。

(3)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部分病人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

(4)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C3的规律性变化,重者出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性脑病。

(5)本病多为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人于2-4 周内出现利尿消肿、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轻度镜下血尿和微量白蛋白迁延6-12 个月。

(二)实验室检查(1)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尿中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

并可在尿沉渣中查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大多数病人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TP> 150mg)。

(2)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常与水、钠潴留及血液稀释相关。

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

(3)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

(4)肾功能检查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常出现一过性尿素氮升高。

由于血液稀释血肌酐很少高于正常。

肾小管功能多不受影响,尿浓缩功能正常。

(5)有关链球菌感染的细菌检查常用咽拭子或皮肤感染灶细菌培养,结果多提示为A组链球菌感染。

(6)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多逐渐上升。

(7)免疫学检查应动态观察血补体Q、CH5o变化。

本病的早期Q、CH5o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而血浆中可溶性补体终末产物C5b-9 在急性期上升,随疾病恢复逐渐恢复正常。

(8)其它检查如:粪常规、肝功能(10 项)、电解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及尿B 2-MG 尿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滤过率(GFR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抗脱氧核酸酶B 及抗透明质酸酶、血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风湿性因子(RF)、肾活检(必要时)。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摘自《临床诊疗指南·肾病学分册》一、急性肾盂肾炎【概念】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病毒、原虫、真菌}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肾盂以及肾实质的局灶性炎症改变。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腰痛、高热、寒战,常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病史采集】1.流行病学: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育龄妇女最多见,50 岁以上的男性及女婴也常发病。

2.临床表现:(1)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起病,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部不适,持续性腰痛,出现尿浑浊和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见上腹或下腹的疼痛。

(2)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出现严重感染败血症者需行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检查:肋脊角和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3.重症病人观察:神志、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尿常规表现为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微量为-~+;部分病人有血尿。

2. 尿细菌学检查:(1)清洁中段尿培养:尿中含菌量≥105/m1为真性菌尿,104~105/m1为可疑阳性,≤104 可能是污染。

球菌≥103为阳性。

(2)尿涂片检查:未离心尿革兰民染色,在显微镜下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为真性菌尿。

3.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与Griess试剂反应显红色。

4.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者可协助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0%)。

5.肾小管功能检查:尿酶2项、尿微球蛋白测定等,含量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

6.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是否有结石、梗阻、反流、畸形或肿瘤。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即可作出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常规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常规

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疗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以两侧肾小球弥漫性免疫性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肾小球疾患。

临床表现为血尿、水肿、高血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

本病绝大多数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故又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其他病原体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也可引起肾炎,但较少见。

急性肾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6~12岁多见,2岁以下极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一、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发病前1~3周有链球菌前驱感染史。

以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或皮肤感染为主。

2.血尿多为肉眼血尿。

可为“洗肉水样“、茶色或烟灰样,血尿常为首次就诊的原因,为全程无痛性血尿,无血凝块,偶伴尿频、尿急。

肉眼血尿持续1~2周即转为显微镜下血尿。

3.蛋白尿程度不等,一般为十~++,很少超过十十十。

4.水肿及少尿多数病例有水肿,水肿性质为非凹陷性。

尿量明显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无尿甚至肾功能不全,或出现严重循环充血,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湿啰音、心脏扩大、肝大等。

5.高血压1/3~2/3患儿有轻或中度血压增高。

严重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血压可达(150~160)/(100~110)mmHg 以上。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昏迷。

二、诊断(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方案而定)(1)急性起病,1~3周前有前驱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脓皮病等。

(2)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离心尿沉淀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不离心尿红细胞>2~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蛋白+~+++,一般<1g/24h。

(3)可有水肿、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和/或肾功能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证(急性肾盂肾炎)
(2010.11)
一、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
全身表现:寒战、高热、乏力、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

泌尿系统症状: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体征:肋脊点及肾区有压痛和叩痛。

尿检:尿沉渣示白细胞增多,可见白细胞管型,尿细菌检查阳性,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杆菌数大于105/ml,,球菌计数103-105/ml,有诊断意义。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病证
急性肾盂肾炎属中医“淋症”、“尿血”、“腰痛”等范畴,主要有以下四种症型:下焦湿热:小腹拘急胀痛,小便热涩,口苦尿黄赤,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胆郁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少腹胀痛,舌苔薄黄腻,脉弦数。

心火炽盛,移热小肠:心烦尿赤,口舌生疮,口渴苔黄,脉数。

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腰酸咽干,手足心热,脉细数。

三、常规检查项目
1、三大常规
2、中段尿培养
3、尿沉渣
4、双肾膀胱输尿管彩超
5、必要时行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四、治疗
中医治疗
1、中药饮片
下焦湿热:清热利湿通淋,方如八正散加减:
木通6g 车前子30g 矍麦10g 扁蓄10g
滑石18g 栀子10g 金银花20g, 连翘20g
旱莲草30g 大黄3g 甘草3g
肝胆郁热:清利肝胆湿热,方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黄芩9g 栀子9g 泽泻10g
木通6g 车前子15g 当归6g 柴胡10g
生地12g 甘草3g
心火炽盛,移热小肠:清心泻火,化湿利尿,方如导赤散加味:
竹叶10g 木通6g 生地10g 滑石18g
栀子9g 当归6g 小蓟10g 甘草3g
肾阴不足,湿热留恋:滋补肾阴,清热利湿,方如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10g 黄柏10g 丹皮10g 茯苓12g
泽泻10g 生地10g 淮山药10g 石韦6g
车前草10g
2、中成药:
(1)注射剂:
清开灵注射液30-60ml加入5%GS250-500ml静脉滴注,日一次
或双黄连注射液3.0g加入5%GS250-500ml静脉滴注,日一次
或痰热清静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500ml静脉滴注,日一次
(2)口服药可选用:
肾舒冲剂:每次1包,日3次,,可清热利湿通淋,适于湿热明显者。

知柏地黄丸:每次6g,日3次,可滋肾阴,清湿热,适于阴虚湿热者。

三金片:每次5片,日3次,可清热利湿通淋,适于湿热明显者。

泌淋清:每次3片,日3次,可清热利湿通淋,适于湿热明显者。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2、去除易感因素。

3、抗菌治疗(疗程1-4周,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应先静脉给药1周左右,再考虑予口服药序贯治疗满疗程。

药物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氨
基糖苷类等。

药敏结果出来前可经验选药,药敏结果回报后可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五、难点分析
难点一:如何防止复发性肾盂肾炎。

原因:余邪末尽、生活调理不当,或抗生素疗程不足等。

难点二:复杂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原因: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畸形等。

六、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查正常,尿细菌培养3次,阴性。

好转:症状减轻,体征及尿常规检查有改善,中段尿培养偶为阳性。

未愈:症状及尿常规检查均无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