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实验报告
06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nj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细胞核的分离 (1)组织匀浆:将饥饿24h的大白鼠处死,立即剪开腹部, 迅速取出肝组织浸入预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血污,用滤 纸吸干。称取0.5g肝组织,在小烧杯中剪碎,用预冷的 0.25mol/L蔗糖溶液洗涤数次。将烧杯中的悬浮肝组织 倒入匀浆管中进行匀浆,匀浆过程要在冰浴中进行。匀 浆完毕,移入1.5ml离心管中。
(3)分析:分级分离得到的组分,可用细胞化学和 生化方法进行形态和功能鉴定。
Unna染色法(甲基绿-派洛宁染色)
细胞核分析:甲基绿-派洛宁对DNA和RNA有选择性 的染色效果。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甲 基绿和派洛宁的亲和力不同,而使这两种染料对两 类核酸具有了选择性。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 被派洛宁染成红色,这样就能使细胞中两种核酸分 布显示出来。
(3)纯化:将沉淀用5倍体积0.34mol/L蔗糖溶 液-0.5mmol/Mg(Ac)2溶液混悬,用长针头注射 器再混悬液下轻轻加入4倍体积0.88mol/L蔗糖溶 液-0.5mmol/Mg(Ac)2溶液。尽量使两种溶液明 显分层。以1500g(4752rpm)离心15~20min。弃 上清液,沉淀即为经过纯化的细胞核,用PBS溶 液悬浮,4˚C保存。
核DNA呈蓝绿色,核仁和混杂的细胞质RNA呈红色。
六、实验报告
1. 线粒体提取分离过程中,为什么要在0~4℃进 行?
2. 要获得高活性的线粒体,在线粒体提取、分离 和活性鉴定的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根据你的实 际体会,写出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法。
3. 分离介质 0.34mol/L及 0.88mol/L缓冲蔗糖溶 液哪一种在下层? 有什么作用?
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一细胞核的分离与观察二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细胞器的分离原理掌握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二实验原理细胞器是细胞中维持细胞复杂生命活动的功能性器官为了研究各种细胞器的功能首先就要将这些细胞器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实验六金属材料剪切弹性模量G的测量

- 1 -实验六 金属材料剪切弹性模量G 的测量一、实验目的测定金属材料的剪切模量G ,并验证剪切虎克定律。
二、实验原理圆轴扭转时,若最大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则扭矩T 与扭转角φ存在线性关系PGI TL 0=φ 式中: 32I p =4d π为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试件的直径 d φ——距离为的两截面之间的相对扭转角0L T ——扭矩由上式可知,若材料符合虎克定律,则T —φ图在比例极限以下成线性关系。
当试件受一定的扭矩增量后,在标距内可量得相应的扭转角增量T Δ0L φΔ,于是由上式可求得G 的公式P I L T G ⋅Δ⋅Δ=φ0实验按照等增量分级加扭矩的方法进行,测得相应的T ΔφΔ,即可求得G RL P T δφΔ=Δ⋅Δ=Δ,,则 δπΔ⋅Δ⋅⋅⋅=4032d PR L L G式中:P Δ--载荷增量 --外载力臂1L δΔ--百分表位移增量 --受扭杆标距 0L R --测量臂长度如图6.1所示:- 2 -受扭杆标距L 0 外载力臂L 1测量臂长R砝码百分表图6.1 JY—2型扭角仪三、实验设备JY—2型扭角仪四、实验步骤1、测量试件的计算长度及直径,取三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直径;2、在试件上按计算长度安装扭角仪;3、将百分表调节至零点;4、加砝码,使产生扭矩T 及扭转角φ,每增加1㎏砝码后,在百分表上读一个相应的位移量δ,算出位移增量δΔ,注意加载要平稳,实验过程中勿碰仪器;5、重复做几次,卸下载荷;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剪切弹性模量。
G 五、实验要求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通过实验所求得的数据;2、讨论分析测定的误差情况。
G- 3 -六、实验报告6.1表。
实验六

(2)悬滴法 (a)在洁净凹载玻片周围涂少许凡士林。 (b)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或用接种环取 1—2环菌液置于中央。 (c)将凹玻片反转,使凹窝中心对准盖玻片上的 菌液滴,液滴不得与凹玻片接触,以接种环柄轻压 使盖玻片与凹玻片粘在一起,液滴处于封闭的小室 中,防止液滴干燥和气流的影响。 (d)小心将凹玻片翻转过来,使菌滴仍悬浮在盖 玻片下和凹窝中心。 (e)先用低倍镜找到悬滴边缘,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光线要调得暗一些。
五、实验报告
接物镜 接物镜倍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数 格数 格数 低倍镜 高倍镜 油 镜
接目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_
1.结果 (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人下表:
目镜测微尺每 格代表的长 度/pm
五、实验报告
宽 长 微生物 目镜测微 名称 尺每格 (2)将各菌测定结果填人 下表: 代表的 长度 /µm 目镜测 宽度/ 目镜测 长度 µm /µm 微尺 微尺 格数 格数 大肠杆 菌 酿酒酵 母 金葡球 菌 菌体大 小范 围 /µm
三、实验器材 菌种: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杆菌。 仪器或其他用具 、凡士林、凹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1)压滴法 (A)制片: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挑取一环 菌液与水混合,加一环万分之一的美蓝水溶液混匀。 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菌液, 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B)镜检:先以低倍镜找到标本,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光线要调得暗些。 有鞭毛细菌可做直线、波浪式或翻滚运动,两个细 胞之间出现明显的位移,区别与布朗运动。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一、目的要求 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实验原理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2)单击“下一步”按钮·进人如图 4-2 所示的“禁止功能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
如果选中“禁止右键菜单”复选框.当运行了该病毒后.右击时将无法弹出快捷菜单。
图 4-2 设置“禁止功能选项”(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3 所示的“病毒提示对话框”设定界面时。
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
当选中“设置开机提示对话框”复选框.并设置了提示框标题和内容等后,相关信息将以对话框方式在开机时自动显示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4 所示的“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当选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动传播(蠕虫)”复选框时.病毒可以向指定数量的用户发送垃圾邮件。
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下一步夏上一步图4-4“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IE 修改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注意.当选中“设置默认主页”复选框后,会弹出“设置主页”对话框,需要读者输人要修改的IE 浏览器主页地址(即每次打开IE 浏览器时默认打开的主页地址).如图 4-5 所示图4-5设置IE浏览器修改选项(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如图 4-6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单击“开始制造”按钮,生成病毒文件。
图4-6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此时,可看到相应路径下,已经生成了脚本病毒文件3.2感染病毒并观察感染后的系统变化情况(1)将生成的脚本病毒文件置于虚拟机中,在其上双击使之运行。
为保证完整准确地查看病毒的感染效果.可重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虚拟机系统。
然后,根据病毒文件生成时的设置,观察系统感染了病毒后的表现情况。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观察系统文件夹下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在 C:\ Windows,C:\Windows\system32下多了不明来源的脚本文件。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以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结果的记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1. 试样:待测物质样品2. 试剂:所需的化学反应试剂3. 仪器: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温度计、pH计、光谱仪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适量的试样和试剂,准备好所有实验仪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化学反应操作,记录下每个步骤的具体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3. 数据收集: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变化、沉淀形成、气泡产生等。
4. 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5. 结论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结论,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结果:1. 反应速率: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预期相符,具体数据见附录。
2. 产物分析:实验中产生的主要产物为X和Y,通过光谱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3. 副反应:在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现象。
4. 影响因素:实验中发现温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环境条件的波动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来减少误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对理解相关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六二叉树实验报告

实验四二叉树的操作题目:对于给定的一二叉树,实现各种约定的遍历。
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定义和存储表示,学会建立一棵特定二叉树的方法;(2)掌握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先序、中序、后序遍历算法)的思想,并学会遍历算法的递归实现和非递归实现。
二、实验内容:构造二叉树,再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最后统计二叉树的深度。
三、实验步骤:(一) 需求分析1. 二叉树的建立首先要建立一个二叉链表的结构体,包含根节点和左右子树。
因为树的每一个左右子树又是一颗二叉树,所以用递归的方法来建立其左右子树。
二叉树的遍历是一种把二叉树的每一个节点访问并输出的过程,遍历时根结点与左右孩子的输出顺序构成了不同的遍历方法,这个过程需要按照不同的遍历的方法,先输出根结点还是先输出左右孩子,可以用选择语句来实现。
2.程序的执行命令为:1)构造结点类型,然后创建二叉树。
2)根据提示,从键盘输入各个结点。
3)通过选择一种方式(先序、中序或者后序)遍历。
4)输出结果,结束。
(二)概要设计1.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结点存储类型定义typedef struct Node{DataType data;struct Node *LChild;struct Node *RChild;}BitNode,*BitTree;2.建立如下图所示二叉树:void CreatBiTree(BitTree *bt)用扩展先序遍历序列创建二叉树,如果是当前树根置为空,否则申请一个新节点。
3.本程序包含四个模块1) 主程序模块:2)先序遍历模块3)中序遍历模块4)后序遍历模块4.(三)详细设计1.建立二叉树存储类型//==========构造二叉树=======void CreatBiTree(BitTree *bt)//用扩展先序遍历序列创建二叉树,如果是当前树根置为空,否则申请一个新节点//{char ch;ch=getchar();if(ch=='.')*bt=NULL;else{*bt=(BitTree)malloc(sizeof(BitNode));//申请一段关于该节点类型的存储空间(*bt)->data=ch; //生成根结点CreatBiTree(&((*bt)->LChild)); //构造左子树CreatBiTree(&((*bt)->RChild)); //构造右子树}}2.编程实现以上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操作,输出遍历序列1)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如下:void PreOrder(BitTree root){if (root!=NULL){Visit(root ->data);PreOrder(root ->LChild); //递归调用核心PreOrder(root ->RChild);}}2)中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如下:void InOrder(BitTree root){if (root!=NULL){InOrder(root ->LChild);Visit(root ->data);InOrder(root ->RChild);}}3)后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如下:void PostOrder(BitTree root){if(root!=NULL){PostOrder(root ->LChild);PostOrder(root ->RChild);Visit(root ->data);}}4)计算二叉树的深度算法如下:int PostTreeDepth(BitTree bt) //求二叉树的深度{int hl,hr,max;if(bt!=NULL){hl=PostTreeDepth(bt->LChild); //求左子树的深度hr=PostTreeDepth(bt->RChild); //求右子树的深度max=hl>hr?hl:hr; //得到左、右子树深度较大者return(max+1); //返回树的深度}else return(0); //如果是空树,则返回0}四、调试分析及测试结果1. 进入演示程序后的显示主界面:请输入二叉树中的元素;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分别输出结果。
实验六 SDS实验报告

实验六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生物111 杨明轩 1102040128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对于那些生物体内含量高、易于分离结晶获得纯品的蛋白,可以通过测定氨基酸序列,借助各种氨基酸的分子量求出蛋白的分子量,并与质谱等手段相互结合,得到精确可信的分子量。
但对于那些含量少,不易分离的蛋白,无法实现结晶,就必须借助其他手段测定其分子量。
要找到能够测定分子量的实验手段,首先要考虑那些能够将不同分子按照其各自的分子量分离的技术。
在众多的技术当中,密度梯度离心、层析、电泳都与物质的分子量有关。
其中,超速离心机造价高,使用过滤层析色谱测分子量要做标准曲线,柱长要求高,且这些方法不够准确。
因此,电泳技术成为了实现分子量测定这一目的的最佳选择。
但是,在活性电泳中,影响蛋白前迁移率的因素有蛋白质的电荷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
要测定分子量,就要消除电荷、分子形状对蛋白迁移率的影响,即使得各种蛋白的电荷、形状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电荷,使各分子不带电违背电泳的基本原理,而使各分子带点完全相同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考虑使其带上大量电荷,从而让分子之间的电荷差异可以忽略。
在活性电泳中,改变样品的带电情况依靠的是缓冲液pH的变化,显然不能够使分子大量带电,这就表明必须向电泳体系中引入其他物质,与蛋白分子定量等量结合,且不改变分子量差异造成泳动差异。
对于分子形状,考虑到功能性蛋白大多是球形粒子,要保持形状不变,就要实现对蛋白的包裹性结合。
而蛋白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千差万别,依靠电荷性质无法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考虑到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疏水氨基酸,可以通过疏水作用结合,这就要造成蛋白变性,是疏水基团充分暴露出来,分子不能在维持球型而变成棒状,因此,所选择的物质还需要能够维持复合物形状的统一。
基于以上考虑,科学家选择了双亲性物质,既能通过疏水作用与蛋白定量结合成牢固的复合物,又能借助亲水性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新技术的发明常以原有技术作为基础。
实验六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触发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触发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功能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触发器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逻辑单元,能够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
常见的触发器类型有 SR 触发器、JK 触发器、D 触发器和 T 触发器等。
以 D 触发器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将输入数据D 传递到输出端Q。
在没有时钟脉冲时,输出状态保持不变。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74 双 D 触发器芯片3、示波器4、导线若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 74LS74 芯片搭建 D 触发器电路将芯片插入实验箱的插座中,按照芯片引脚功能连接电源、地和输入输出引脚。
使用导线将 D 输入端连接到逻辑电平开关,将时钟输入端连接到脉冲信号源,将 Q 和 Q'输出端连接到发光二极管或逻辑电平指示器。
2、测试 D 触发器的功能置 D 输入端为高电平(1),观察在时钟脉冲作用下 Q 输出端的变化。
置 D 输入端为低电平(0),再次观察时钟脉冲作用下 Q 输出端的变化。
3、观察 D 触发器的异步置位和复位功能将异步置位端(PRE)和异步复位端(CLR)分别连接到逻辑电平开关,测试在置位和复位信号作用下触发器的状态。
4、用示波器观察时钟脉冲和 Q 输出端的波形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时钟脉冲输入端和 Q 输出端,调整示波器的设置,观察并记录波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在 D 输入端为高电平时,每当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到来,Q 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在D 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每当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到来,Q 输出端变为低电平,验证了 D 触发器的正常功能。
2、当异步置位端(PRE)为低电平时,无论其他输入如何,Q 输出端立即变为高电平;当异步复位端(CLR)为低电平时,Q 输出端立即变为低电平,表明异步置位和复位功能有效。
3、从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钟脉冲与 Q 输出端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触发器的工作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
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六、实验总结
七、教师评语(或成绩)
教师签字:江凤莲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