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及测量原理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技巧。

3. 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够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天平、各种物品(如书本、笔、水杯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和各种物品。

2. 打开天平,等待其稳定。

3. 将一个物品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其他物品的质量。

观察结果:使用天平测量得到的质量值会显示在天平的显示屏上,单位为克(g)。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一种能够比较物体质量的工具,其测量原理基于质量平衡的法则。

当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后,天平会通过内部的传感器检测质量的大小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不同物品的质量数值。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品的质量是不同的。

比较大的物品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值,而较小的物品则具有较小的质量值。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到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

使用天平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帮助我们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质量与其大小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物体内部所包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物品进行比较,以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质量的大小。

实验应用: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天平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商品的质量以确定价格和购买数量。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物体质量是进行实验和设计的基础,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确保天平的稳定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分组实验报告单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分组实验报告单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飘荡的竹叶
目录
1、自制放大镜
2、做个简易显微镜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我们的地球模型
8、昼夜现象模拟实验
9、地球公转模拟实验
10、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11、斜面的作用
12、杠杆的秘密
13、电和磁
14、做一个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重点实验报告单

注: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并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的实验操作检测。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的实验操作检测。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的实验操作检测。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的实验操作检测。

注: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并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实验操作检测。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实验操作检测。

注: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并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实验操作检测。

注: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并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3.本表可用于学期末实验操作检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
精品文档
猜测:
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 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
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3 6 9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 1 2 3
我们的发现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我们的发现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6 9 12 3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2 3 4 1
我们的发现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表
自行车部件
链条和齿轮 大小齿轮 脚踏板 车把手
简单机械类型 斜面 轮轴 轮轴 轮轴
所起到的作用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时间
2011.9.27
实验类型
2、将三个对半剖开的乒乓球扣在桌面上,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大摞书。 3、用手捏压乒乓球,感受圆顶形和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4、用纸条弯成拱形,演示说明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5、借助对圆顶形特点的理解,认识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圆顶形和球形受力的特点跟拱形有关: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了解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冰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4块大小相同的馒头。

- 第一块馒头:不做任何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如厨房角落)的地方。

- 第二块馒头:滴上几滴水,使馒头表面湿润,然后放在温暖(如靠近暖气)、潮湿的地方。

- 第三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第四块馒头:放在干燥(如窗台通风处)、温暖的地方。

2.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变化情况,持续观察一周左右。

(四)实验现象。

1. 放在温暖、潮湿地方且滴水的第二块馒头,发霉速度最快,几天内就会长出大量的霉菌。

2. 不做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第一块馒头,也会发霉,但速度比第二块稍慢。

3. 放在干燥、温暖地方的第四块馒头,发霉现象不明显或者基本不发霉。

4. 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的第三块馒头,基本没有发霉迹象。

(五)实验结论。

1.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生长迅速。

2.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也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实验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状态、蜡油的流淌情况等。

2.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3. 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1. 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受热融化,变成液态蜡油流淌下来,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2. 当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250ML玻璃烧杯2只、硫酸铜溶液200ML铁钉1支镊子1把
实验步骤:
1、配制硫酸铜溶液:将硫酸铜颗粒放入烧杯的水中,搅拌,进行充分溶解
2、用镊子夹住铁钉的一端,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溶液中,观察发生的变化
1、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2、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标本图像达到最清晰,
3、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观察到的现象:洋葱表皮细胞,放大100倍时,好像排列的砖墙,放大400倍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细胞的结构,内部的细胞质、液泡等都能看得较清晰。
结论:细胞的结构太奇妙了,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胞竟如此复杂,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
盐水200ML
实验步骤:
1、三只相同的培养皿里,其中两个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清水、盐水2、把一个铁钉放在空培养皿里,另一个放在清水里,再一个放在盐水里
3、每天对这三个铁钉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蚀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一、实验目的探究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教学效果和适应性。

二、实验内容1. 自主阅读:动手操作教材,独立完成课后题。

2. 听说训练:参与听力练和口语表达训练。

3. 写作培养:实践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验过程1. 独立阅读: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独立阅读训练,同时积极回答相关问题。

2. 听力练:学生参与听力练,提高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3.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学生实践写作技巧,通过写作提升语文水平。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以下结果:1.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听力训练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口语表达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自信心。

4. 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实验总结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积极参与实验,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研究机会,提高了对语文教材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该教材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六、改进建议1. 加强实验过程中的互动性,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

2.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 提供更多的写作训练机会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七、附件1. 实验过程记录2. 实验结果统计表格3. 学生反馈问卷以上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的内容摘要。

详细信息请参阅实验报告单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结果: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的形状都很规则。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等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2、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分组6上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实验器材: 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1、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2、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观察铁锈实验器材: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实验步骤: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实验器材: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实验步骤: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2、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实验结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实验名称: 模拟日食和月食实验手电筒 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实验步骤: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实验结论: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当“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时,就是日食;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中间,当“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时,就是月食。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器材:池塘水、鱼缸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滴管实验步骤:1、取一些池塘水或鱼缸水。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水或鱼缸水,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纸巾把多余的水吸掉。

3、把制好的玻睛放到显微镜上观察。

实验结论:非纯净的水中含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器材:洋葱、小刀、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水、滴管实验步骤:1、用小刀切一小片洋葱的表皮(要非常薄)。

2、在载玻片上滴一商水,把切片放到小滴上,再用镊子整平盖上盖玻片,然后把多余的水用滴管或纸巾吸掉。

3、调整好显微镜。

4、把制好的玻片放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

实验结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房间似的结构就是细胞。

实验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实验器材:放大镜、纸筒、胶带、小刀、实验步骤:1、找两个大小一样但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一个横切面与放大镜差不多大小的有底纸筒。

2、用小刀在纸筒的一个底中心挖一个小圆孔。

3、抒把两个放大镜横切的放到纸筒里,调整两个放镜的距离使它达到最佳效果。

4、用胶带把放大镜固定好。

实验结论: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材: 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实验步骤:1、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2、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3、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实验结论: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名称: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实验器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尺子实验步骤: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变纸梁的宽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

2、改变纸梁的厚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

实验结论: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材料越宽、越厚抵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实验名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实验步骤:1、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

2、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3、然后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做好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实验结论: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演示6上实验名称做简单框架和正方体框架加固的实验实验器材:筷子、橡皮筋、剪子实验步骤:1、用三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三角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2、用四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四边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

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7、比一比,4、5、6的不同情况,它们那种更坚固。

实验结论: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定。

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会更大。

实验名称用纸造一座桥实验器材:报纸35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实验步骤: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动手造桥。

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

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

实验结论: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实验名称:电从哪里来实验器材:导线、导线圈、指南针、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实验步骤:1、按照书上的样子将小灯泡连接起来。

2、用手使劲搓小电动机的轴,看看小灯泡是否会亮,如果不会亮则像第一课那样绕线圈,绕在指南针盒上,使磁针方向与线圈方向一致,在用手搓小电动机的轴,可以看见指针偏转了。

3、教师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讲述原理,让学生明白:手摇发电机是将动能转化成了电能,从而点亮了小灯泡。

用手搓轴小灯泡没有亮是因为动力不足,电力也就不足。

实验结论:能量可也相互转化,电能可以由动能转化而来。

演示6上实验名称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实验步骤: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10圈、20圈、30圈、40圈)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实验名称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实验步骤: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30圈。

2、在桌面上放置一些大头针。

3、给做好的电磁铁通电。

4、将铁钉的钉尖移动到大头针上方,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断开电源后又会如何?二、铁钉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1、做两个线圈(10圈左右在),一个按顺时针方向缠绕,一个按逆时针方向缠绕。

2、先将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电磁铁接通电源,移向指南针看看指南针偏转的方向。

然后将按逆时针方向缠绕的电磁铁接通电源,移向指南针看看指南针偏转的方向。

比较两次实验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

3、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做上面的实验。

比较两次实验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利用通电线圈能够制成电磁铁,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缠绕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实验名称 :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实验步骤:1、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

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

2、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

并做好记录。

3、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名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实验器材: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实验步骤:1、设计实验计划。

2、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3、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4、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5、总结实验。

实验结论::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