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及测量原理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技巧。
3. 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够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天平、各种物品(如书本、笔、水杯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和各种物品。
2. 打开天平,等待其稳定。
3. 将一个物品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其他物品的质量。
观察结果:使用天平测量得到的质量值会显示在天平的显示屏上,单位为克(g)。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一种能够比较物体质量的工具,其测量原理基于质量平衡的法则。
当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后,天平会通过内部的传感器检测质量的大小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不同物品的质量数值。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品的质量是不同的。
比较大的物品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值,而较小的物品则具有较小的质量值。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到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
使用天平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帮助我们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质量与其大小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物体内部所包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物品进行比较,以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质量的大小。
实验应用: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天平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商品的质量以确定价格和购买数量。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物体质量是进行实验和设计的基础,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确保天平的稳定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8624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6.png)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一、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实验的结果:秤盘内放的钩码数量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但是秤砣的重量并不需要增加。
二、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三、实验名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四、实验名称: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实验的结果: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五、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漂浮和沉淀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漂浮和沉淀
实验材料:水、砂粒、棉花、玻璃珠、硬币
实验过程:
1.将水倒入实验瓶中,然后将砂粒、棉花、玻璃珠、硬币放入实验瓶中,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2.将实验瓶中的水搅拌,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3.将实验瓶中的水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实验结果:
1.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2.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3.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砂粒和硬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它们沉淀;棉花和玻璃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它们漂浮。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验过程: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结论: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教师评价
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6
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册1
课题
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名称
观察小水滴
班级
六(1)
指导教师
杨志清
实验时间
9月6日
实验小组长
组成员数
4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验过程: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结论: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教师评价
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9
课题
铁钉生锈了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班级
六(1)
教师评价
万山区茶店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7
课题
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名称
观察小水滴
班级
六(1)
指导教师
杨志清
实验时间
9月6日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了解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冰箱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4块大小相同的馒头。
- 第一块馒头:不做任何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如厨房角落)的地方。
- 第二块馒头:滴上几滴水,使馒头表面湿润,然后放在温暖(如靠近暖气)、潮湿的地方。
- 第三块馒头:用塑料袋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第四块馒头:放在干燥(如窗台通风处)、温暖的地方。
2. 每天观察并记录馒头的变化情况,持续观察一周左右。
(四)实验现象。
1. 放在温暖、潮湿地方且滴水的第二块馒头,发霉速度最快,几天内就会长出大量的霉菌。
2. 不做处理放在温暖、潮湿地方的第一块馒头,也会发霉,但速度比第二块稍慢。
3. 放在干燥、温暖地方的第四块馒头,发霉现象不明显或者基本不发霉。
4. 放在冰箱冷藏室里的第三块馒头,基本没有发霉迹象。
(五)实验结论。
1.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生长迅速。
2. 干燥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低温也能抑制霉菌的生长。
二、实验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三)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状态、蜡油的流淌情况等。
2.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3. 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四)实验现象。
1. 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受热融化,变成液态蜡油流淌下来,这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固态变为液态)。
2. 当把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3.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实验结论:细菌是生物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太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因此在生活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细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实验过程
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一步熟悉)。
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5、观察分析轮大小与钩码个数关系和规律性。
实验结论:
轮越大,轴越小,轮轴就越省力。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线、钩码、滑轮、铁架台、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像旗杆上那样。
实验名称: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器材、药品:
纸、小垫圈、木块、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用手把一张纸卷成圆形后松开制成拱,把纸拱放到桌面上,在拱上面加小垫圈直到变形,记录垫圈个数。
2、把两块木块平行放好,在中间的空隙里搭上纸拱,在拱上面加小垫圈直到变形,记录垫圈个数。
3、比较同样的纸制成的拱,不同的安装方法,它的承重能力情况。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轮轴有什么作用
实验器材、药品:
轮轴装置、铁架台、钩码、线、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把一个轮轴装置固定到铁架台上,让它能转动。
2、把线固定在轮和轴上,并绕上几周让它们方向相反。
3、分别在轮和轴的线头上挂钩码,
4、不断调整钩码个数让它达到平衡。
5、观察钩码个数关系,记录分析。
2、把电磁铁接通电源,让铁钉头靠近大头针。
3、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缠绕着有绝缘皮导线的大铁钉接通电源后具有磁性。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3
实验名称: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索科学的奥秘引言:科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
在六年级的科学上册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实验,通过实践探索科学的真谛。
在这篇实验报告中,我将分享其中几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科学的魅力。
实验一:水的沸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了水的沸点。
首先,我们将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放在火上加热。
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水的沸点在100摄氏度左右。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水的沸点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且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沸点也会有所变化。
实验二:光的折射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
我们用一根铅笔将光线引导到一杯水中,观察光线在进入水中时的偏折情况。
我们发现,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它会发生偏折。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这个实验让我们认识到光的传播并不是直线传播,而是会发生偏折。
实验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们将一片绿色的植物叶子放在太阳光下,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其中一部分遮挡住。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被遮挡住的部分叶子变黄了,而没有被遮挡住的部分仍然保持绿色。
这是因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
这个实验让我们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能的支持。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压力。
我们使用一个空气泵将空气注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用一个压力计测量容器内的压力。
我们发现,随着空气的注入,容器内的压力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空气分子的碰撞会产生压力。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空气也有质量,而且能够对物体施加压力。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科学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明白了水的沸点是固定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化,空气也有压力。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边(用力点)情况
用力情况
钩码数
(个)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
(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1、省力;2、费力;
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1
2
1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2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2
2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1
2
省力
4
1
1
4
省力
4
2
2
4
省力
3
1
1
3
省力
3
2
2
3
省力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组长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
猜测:
导线和铁钉绕在一起能够产生磁性
制作过程:
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
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30圈。
2、在桌面上放置一些大头针。
3、给做好的电磁铁通电。
4、将铁钉的钉尖移动到大头针上方,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断开电源后又会如何?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4
2
省力
6
3
省力
8
4
省力
2
1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实验器材: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1
1
平衡
1
2
向右倾斜
2
2
平衡
定滑轮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组长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猜测:
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
轴上钩码的个数
轮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2பைடு நூலகம்
1
省力
4
2
省力
6
3
省力
10
5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组长
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组长
实验名称
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实验器材:
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
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
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然后做好记录。(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
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2、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1
3
3
1
费力
2
3
3
2
费力
2
4
4
2
费力
1
4
2
2
费力
2
2
4
1
费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利用通电线圈能够制成电磁铁,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缠绕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组长
实验名称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器材:
三节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
猜测: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有关
2、用四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四边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7、比一比,4、5、6的不同情况,它们那种更坚固。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能量可也相互转化,电能可以由动能转化而来。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制作过程:
一、按照书上的样子将小灯泡连接起来。
二、用手使劲搓小电动机的轴,看看小灯泡是否会亮,如果不会亮则像第一课那样绕线圈,绕在指南针盒上,使磁针方向与线圈方向一致,在用手搓小电动机的轴,可以看见指针偏转了。
三、教师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讲述原理,让学生明白:手摇发电机是将动能转化成了电能,从而点亮了小灯泡。用手搓轴小灯泡没有亮是因为动力不足,电力也就不足。
检验的因素
(改变的条件)
电池数量
怎样改变
这个条件
1.电池数量为1节的电源
2.电池数量为2节的电源
3.电池数量为
3节的电源
实验要保持
哪些条件不变
导线的材料、长短,铁芯、线圈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
电池的数量
吸大头针数量(个)
磁力大小
排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1节
3
5
4
4
3
2节
6
8
7
7
2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定。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会更大。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时间
组长
实验名称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器材:
报纸35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
猜测:
每个人设计的桥所能承受的重力是不一样的。
制作过程:
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二、铁钉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1、做两个线圈(10圈左右在),一个按顺时针方向缠绕,一个按逆时针方向缠绕。
2、先将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电磁铁接通电源,移向指南针看看指南针偏转的方向。然后将按逆时针方向缠绕的电磁铁接通电源,移向指南针看看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比较两次实验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
3、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做上面的实验。比较两次实验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
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
制作过程:
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猜测: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形状
抗弯曲能力
2
5
10
8
13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制作过程:
一、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电池数分别为1节、2节、3节的电源三个。
2、分别用不同的电源接通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电池数量越多,磁力大;电池数量越少,磁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