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副主任李霞: “汉译名著”与改 …
商务印书馆1000本经典书单

商务印书馆1000本经典书单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图书出版机构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
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许多经典图书,这些书涵盖了文学、人文、经济、管理和历史等领域。
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000本经典书籍。
首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典文学作品堪称无可挑剔。
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不仅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风貌。
同时,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许多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等,以及茨威格的《断头台日记》等。
这些作品通过鲜活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触及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商务印书馆的人文类著作也是十分出色的。
其中,陈寅恪的《论中国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经典著作,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参考。
另外,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许多哲学、宗教和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
这些著作引领人们探索人类思想的边界,并启迪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经济和管理类著作一直是商务印书馆的强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和《管理的实践》等。
这些书籍为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对提升管理水平和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这些著作为人们了解经济原理和认识市场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许多历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如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郝连生的《台湾问题的中国解决办法》等。
这些著作通过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深入剖析历史教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思考。
商务印书馆1000本经典书单

商务印书馆1000本经典书单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成立于1897年。
经过百年的发展,商务印书馆已经出版了大量的经典著作,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下面是商务印书馆1000本经典书单的一部分。
1.《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2.《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等108位英雄的故事。
3.《西游记》:又称《大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物的西天取经之旅。
4.《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5.《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6.《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讲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7.《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8.《红岩》: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
9.《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
10.《活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动荡年代中的生活。
11.《论语译注》:是对《论语》的注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12.《资治通鉴译注》:是对《资治通鉴》的注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
13.《红楼梦译注》:是对《红楼梦》的注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14.《水浒传译注》:是对《水浒传》的注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15.《西游记译注》:是对《西游记》的注释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神话之作。
商务印书馆1000本经典书单中的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文学作品,都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书籍不仅是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商务印书馆书单

商务印书馆书单一、商务印书馆简介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著名的出版机构之一,其出版的图书以文史哲类书籍为主,深受读者欢迎。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涵盖了中国古代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途径。
二、商务印书馆畅销书目1.《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沿革,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归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由司马光撰写,以清晰、简洁的文字,纵览了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兴衰。
该书被誉为中国古代通史的经典之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孟子》作者: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孟子的代表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孟子对于人性、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观点,深受读者推崇。
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4.《论语》作者: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门徒记录整理而成。
该书集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举止,对于中国古代的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论语》,读者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领悟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5.《资治通鉴百家注》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百家注》是对《资治通鉴》的全面解读和注释,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通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掌握更多的历史细节和背后的深刻含义。
6.《洗澡》作者:王小波《洗澡》是中国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现象和人情世故。
该书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7.《中国文化史》作者:黄仁宇《中国文化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特点,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名录

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名录政治法律(共101种)[绿色]第一辑1、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大洋国 [英]哈林顿3、政府论(下篇) [英]约翰•洛克4、马布利选集 [法]马布利5、爱弥儿(上下) [法]卢梭6、拿破仑法典 [法]拿破仑7、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 [英]约翰•勃雷8、劳动组织 [法]路易•勃朗第二辑9、乌托邦 [英]托马斯•莫尔10、太阳城 [意]康帕内拉11、温斯坦莱文选 [英]温斯坦莱12、傅立叶选集(全三卷) [法]傅立叶13、政治正义论(全三卷) [英]威廉•葛德文14、伊加利亚旅行记(全三卷) [法]埃蒂耶纳•卡贝15、祖国在危急中 [法]布朗基16、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德]威廉•魏特林17、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意]托马斯•阿奎那18、为英国人民声辩 [英]约翰•弥尔顿19、神学政治论 [荷兰]斯宾诺莎20、政府论(上篇) [英]约翰•洛克21、论法的精神(上下) [法]孟德斯鸠22、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2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法]卢梭24、雪莱政治论文选 [英]雪莱25、拿破仑文选(上下) [法]拿破仑26、战争论(全三卷) [德]克劳塞维茨27、论自由 [英]约翰•密尔28、潘恩选集 [英]托马斯•潘恩29、联邦党人文集 [美]汉密尔顿30、什么是所有权 [法]蒲鲁东第三辑31、遗书(全三卷) [法]让•梅叶32、自然法典 [法]摩莱里33、圣西门选集(全三卷) [法]圣西门34、欧文选集(全三卷) [英]罗伯特•欧文35、公有法典 [法]泰•德萨米36、人类幸福论 [英]约翰•格雷37、皮佑选集 [法]让•雅克•皮佑38、回顾 [美]爱德华•贝拉米39、社会主义神髓 [日]幸德秋水40、笛福文选 [英]丹尼尔•笛福41、罗马盛衰原因论 [法]孟德斯鸠42、古代法 [英]梅因43、代议制政府 [英]约翰•密尔44、互助论 [俄]克鲁泡特金第四辑45、论世界帝国 [意]但丁46、君主论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47、利维坦 [英]霍布斯48、塞瓦兰人的历史 [法]德尼•维拉斯49、忏悔录(第一、二部) [法]卢梭50、革命法制和审判 [法]罗伯斯庇尔51、圣西门学说释义 [法]巴扎尔安凡丹等52、格雷文集 [英]约翰•格雷53、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 [德]威廉•魏特林54、社会命运(全二卷) [法]维克多•孔西德朗55、乌有乡消息 [英]威廉•莫里斯56、民族主义 [印度]泰戈尔57、保守主义 [英]休•塞西尔58、人口问题 [英]卡尔—桑德斯第五辑59、法学总论 [罗马]查士丁尼60、为平等而密谋(上下) [法]菲•邦纳罗蒂61、论出版自由 [英]约翰•弥尔顿62、布朗基文选 [法]奥古斯特•布朗基63、面包与自由 [俄]克鲁泡特金64、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德]施蒂纳65、奥本海国际法 [英]劳特派特第六辑66、基督城 [德]约翰•凡•安德里亚67、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德]康德68、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 [法]西耶斯69、论平等 [法]皮埃尔•勒鲁70、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 [法]托克维尔71、人文类型 [英]雷蒙德•弗思第七辑72、论宗教宽容 [英]洛克73、政府片论 [英]边沁74、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75、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 [英]鲍桑葵76、俄国社会思想史(全三卷) [俄]普列汉诺夫77、政治中的人性 [英]格雷厄姆•沃拉斯78、自由主义 [英]霍布豪斯第八辑79、雅典政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80、自然政治论 [法]霍尔巴赫81、论实证精神 [法]奥古斯特•孔德82、社会静力学 [英]赫伯特•斯宾塞83、海军战略 [美]艾•塞•马汉84、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法]迪尔凯姆85、政治学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86、儒教与道教 [德]马克斯•韦伯第九辑87、国家篇法律篇 [古罗马]西塞罗88、法国革命论 [英]柏克89、自杀论 [法]迪尔凯姆90、形而上学的国家论 [英]霍布豪斯91、司法过程的性质 [美]本杰明•卡多佐92、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德]卡尔•曼海姆第十辑93、论公民 [英]霍布斯94、自然法权基础 [德]费希特95、普通法 [美]霍姆斯96、法律的道德性 [美]富勒97、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98、街角社会 [美]威廉•富特•怀特99、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英]边沁100、人类婚姻史(全三卷) [芬兰]E.A.韦斯特马克101、马基雅维里主义 [德]弗里德里希•迈内克哲学(共139种)[桔黄色]第一辑1、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法]伽森狄4、伦理学 [荷兰]斯宾诺莎5、人类理解论(全两册) [英]洛克6、人类理解研究 [英]休谟7、人是机器 [法]拉•梅特里8、狄德罗哲学选集 [法]狄德罗9、袖珍神学 [法]霍尔巴赫10、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谢林11、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12、逻辑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13、哲学史讲演录(全四卷) [德]黑格尔14、美学(全三卷) [德]黑格尔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俄]赫尔岑16、物种起源 [英]达尔文17、实用主义 [美]詹姆士18、善的研究 [日]西田几多郎19、西方哲学史(上下) [英]罗素第二辑20、物理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1、物性论 [古罗马]卢克莱修22、人性论(上下) [英]休谟23、人类理智新论(上下) [德]莱布尼茨24、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德]康德25、法哲学原理 [德]黑格尔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叔本华27、文明论概略 [日]福泽谕吉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日]中江兆民29、实验心理学史(上下) [美]E.G.波林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上下) [美]G.墨菲J.柯瓦奇第三辑31、巴曼尼得斯篇 [古希腊]柏拉图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 [意]布鲁诺33、健全的思想 [法]霍尔巴赫34、判断力批判(上下) [德]康德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德]费希特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德]费尔巴哈37、基督教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38、我的哲学的发展 [英]罗素39、论灵魂 [阿拉伯]伊本•西那(阿维森纳)40、劝学篇 [日]福泽谕吉41、原始思维 [法]列维-布留尔42、躯体的智慧 [美]坎农43、发生认识论原理 [瑞士]皮亚杰44、艺术的起源 [德]格罗塞45、逻辑哲学论 [奥]维特根斯坦第四辑46、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47、回忆苏格拉底 [古希腊]色诺芬48、范畴篇解释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49、新工具 [英]培根50、培根论说文集 [英]培根51、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笛卡尔52、思想录 [法]帕斯卡尔53、知性改进论 [荷兰]斯宾诺莎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德]费希特55、小逻辑 [德]黑格尔56、自然哲学 [德]黑格尔57、人类的由来(上下) [英]达尔文58、感觉的分析 [奥]马赫59、美学史 [英]鲍桑葵60、精神分析引论 [奥]弗洛伊德61、基督何许人也 [日]幸德秋水62、科学的社会功能 [英]J.D.贝尔纳第五辑63、论有学识的无知 [德]库萨的尼古拉64、野性的思维 [法]列维-斯特劳斯65、哲学史教程(上下) [德]文德尔班66、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怀特海67、人类的知识 [英]罗素68、科学与假设 [法]彭加勒69、哲学的改造 [美]杜威7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奥]弗洛伊德71、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 [波兰]塔尔斯基72、自然宗教对话录 [英]休谟73、基督教并不神秘 [英]约翰•托兰德74、自然哲学 [德]莫里茨•石里克75、人有人的用处 [美]维纳76、科学史(上、下册) [英]丹皮尔77、时间与自由意志 [法]柏格森第六辑78、笛卡尔哲学原理 [荷兰]斯宾诺莎79、哲学辞典(上、下册) [法]伏尔泰80、人类知识起源论 [法]孔狄亚克81、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德]康德82、苏鲁支语录 [德]尼采8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德]H.李凯尔特84、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册) [英]亚•沃尔夫85、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下册) [英]亚•沃尔夫86、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波兰]卢卡西维茨87、科学哲学的兴起 [德]H.赖欣巴哈第七辑88、天象论宇宙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89、灵魂论及其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90、斯宾诺莎书信集 [荷兰]斯宾诺莎91、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92、纯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93、实验医学研究导论 [法]克洛德•贝尔纳94、最后的沉思 [法]彭加勒95、纯粹现象学通论 [德]胡塞尔96、释梦 [奥]弗洛伊德97、性心理学 [英]霭理士98、人生的亲证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99、佛教逻辑 [俄]舍尔巴茨基100、神圣人生论(上、下册) [印度]室利•阿罗频多101、逻辑与知识 [英]伯特兰•罗素102、哲学研究 [奥]维特根斯坦103、形而上学导论 [德]海德格尔104、结构主义 [瑞士]皮亚杰第八辑10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古希腊]柏拉图106、诗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07、新系统及其说明 [德]莱布尼茨108、泛神论要义 [英]约翰•托兰德109、自然的体系(上下) [法]霍尔巴赫110、道德情操论 [英]亚当•斯密111、实践理性批判 [德]康德11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德]叔本华113、数理哲学导论 [英]罗素114、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115、历史与阶级意识 [匈]卢卡奇116、面向思的事情 [德]海德格尔117、多元的宇宙 [美]威廉•詹姆士118、物理学和哲学 [德]W.海森伯119、人类理智研究 [英]休谟第九辑120、谈谈方法 [法]笛卡尔121、道德原则研究 [英]休谟122、算术基础 [德]弗雷格123、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德]胡塞尔124、路标 [德]海德格尔125、心的概念 [英]吉尔伯特•赖尔126、计算机与人脑 [美]约•冯•诺意曼127、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美]罗•金•默顿128、卡布斯教诲录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129、圣教论 [印度]乔荼波陀第十辑130、薄伽梵歌论 [印度]室利•阿罗频多131、尼各马可伦理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32、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 [古罗马]西塞罗13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英]牛顿134、宗教经验之种种 [美]威廉•詹姆士135、权力意志 [德]尼采136、拓扑心理学原理 [德]库尔特•勒温137、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德]海德格尔138、科学社会学(上下) [美]R.K.默顿139、哲学和自然之镜 [美]理查德•罗蒂经济(共89种)[蓝色]第一辑1、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古希腊]色诺芬2、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英]托马斯•孟3、配第经济著作选集 [英]威廉•配第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 [英]亚当•斯密5、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英]斯拉法6、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法]弗朗索瓦•魁奈7、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法]杜阁8、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瑞士]西斯蒙第9、政治经济学原理 [英]麦克库洛赫10、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德]李斯特11、资本实证论 [奥]庞巴维克12、财富的分配 [美]克拉克13、有闲阶级论 [美]凡勃伦14、制度经济学(上、下册) [美]康芒斯15、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英]马歇尔1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凯恩斯17、经济学(上、中册) [美]萨缪尔森第二辑18、论农业 [古罗马]M.T.瓦罗19、贸易论 [英]托马斯•孟巴尔本诺思20、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英]约翰•洛克21、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英]坎南22、政治经济学概论 [法]萨伊23、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 [德]卡•洛贝尔图斯24、自然价值 [奥]弗•冯•维塞尔25、利息与价格 [瑞典]魏克塞尔26、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 [瑞典]林达尔27、货币均衡论 [瑞典]米尔达尔28、经济学(下册) [美]萨缪尔森29、现代经济学导论 [英]琼•罗宾逊30、价值与资本 [英]希克斯31、投入产出经济学 [美]沃西里•里昂惕夫第三辑32、布阿吉尔贝尔选集 [法]布阿吉尔贝尔33、休谟经济论文选 [英]大卫•休谟34、论财富的分配 [英]乔治•拉姆赛35、俄国工人阶级状况 [俄]恩•弗列罗夫斯基36、穆勒政治经济学概述 [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37、政治经济学理论 [英]斯坦利•杰文斯38、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册) [美]汤普逊第四辑39、农业志 [古罗马]M.P.加图40、论货币和贸易 [英]约翰•罗41、商业性质概论 [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42、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论货币问题 [英]斯拉法43、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英]威廉•汤普逊44、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德]约翰•冯•杜能45、政治经济学大纲 [英]西尼尔46、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德]威廉•罗雪尔47、货币、信用与商业 [英]马歇尔48、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下册) [美]M.罗斯托夫采夫49、现代英国经济史(全三卷) [英]克拉潘50、货币论(上、下卷) [英]凯恩斯第五辑51、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 [俄]M.杜冈-巴拉诺夫斯基52、纯粹经济学要义 [法]莱昂•瓦尔拉斯53、政治经济学研究(全二卷) [瑞士]西斯蒙第54、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 [美]富兰克林第六辑55、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英]伊丽莎白•拉蒙德56、货币万能 [英]雅各布•范德林特57、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 [英]约翰•巴顿58、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卷) [英]约翰•穆勒59、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法]保尔•芒图60、经济发展理论 [美]约瑟夫•熊彼特61、用商品生产商品 [英]斯拉法62、法国农村史 [法]马克•布洛赫第七辑63、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 [美]约瑟夫•马西64、通货原理研究 [英]托马斯•图克65、人口原理 [英]马尔萨斯66、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美]詹姆斯•汤普逊67、经济分析史(全三卷) [美]约瑟夫•熊彼特第八辑68、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 [法]奥古斯丹•古诺69、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 [英]理查德•琼斯70、金融资本 [德]鲁道夫•希法亭7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美]约瑟夫•熊彼特72、经济史理论 [英]约翰•希克斯73、民主财政论 [美]詹姆斯•M.布坎南74、经济增长理论 [英]阿瑟•刘易斯75、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英]道格拉斯•C.诺思第九辑76、经济和谐论 [法]巴师夏77、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78、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英]莱昂内尔•罗宾斯79、资本主义发展论 [美]保罗•斯威齐80、贫困与饥荒 [印度]阿马蒂亚•森第十辑8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82、人类行为 [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83、资本主义与自由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84、食利者政治经济学 [俄]尼•布哈林85、家庭论 [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86、福利经济学 [英]A.C.庇古87、改造传统农业 [美]西奥多•W.舒尔茨88、自由的限度 [美]詹姆斯•M.布坎南89、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 [美]约翰•R.康芒斯历史地理(共72种)[黄色]第一辑1、塔西佗《编年史》(上、下册) [古罗马]塔西佗2、法兰克人史 [法兰克]格雷戈里3、法国革命史 [法]米涅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5、古代社会(上下) [美]亨利•摩尔根6、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美]哈特向第二辑7、高卢战记 [古罗马]凯撒8、佛罗伦萨史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9、路易十四时代 [法]伏尔泰10、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上、下册) [德]戚美尔曼第三辑11、希罗多德《历史》(上下) [古希腊]希罗多德1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修昔底德13、长征记 [古希腊]色诺芬14、亚历山大远征记 [古希腊]阿里安15、罗马史(上、下卷) [古罗马]阿庇安16、塔西佗《历史》 [古罗马]塔西佗17、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古罗马]塔西佗18、查理大帝传 [法兰克]艾因哈德19、克拉维约东使记 [西班牙]克拉维约20、拿破仑时代(上、下卷) [法]乔治•勒费弗尔21、摩奴法典 [古印度]摩奴第四辑22、内战记 [古罗马]凯撒23、史集(全三卷) [波斯]拉施特24、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 [法]基佐25、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26、古代的地理学 [苏]波德纳尔斯基27、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德]阿•魏根纳28、地理学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第五辑29、新科学(上下) [意]维柯30、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 [英]古奇31、新史学 [美]詹姆斯•鲁滨孙32、地理学思想史 [美]普•詹姆斯杰•马丁第六辑33、工作与时日神谱 [古希腊]赫西俄德34、西印度毁灭述略 [西]德拉斯•卡萨斯35、英吉利教会史 [英]比德36、征服新西班牙信史(上、下册) [西]德尔•卡斯蒂略37、气候与生命 [苏联]C.贝尔格38、理论地理学 [美]威廉•邦奇第七辑39、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40、罗马十二帝王传 [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41、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册) [英]爱德华•吉本42、秘鲁征服史 [美]普雷斯科特43、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44、宪章运动史 [英]R.G.甘米奇45、历史著作史(上、下卷) [美]J.W.汤普森46、蒙古帝国史 [法]雷纳•格鲁塞47、历史的观念 [英]柯林武德48、地理学的性质 [美]理查德•哈特向49、地理学中的解释 [英]大卫•哈维第八辑50、巴布尔回忆录51、印卡王室述评 [秘鲁]加拉西索•德拉维加52、风俗论(全三册) [法]伏尔泰53、法国文明史(全四卷) [法]基佐54、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英]理查德•亨利•托尼55、草原帝国 [法]勒内•格鲁塞56、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卷)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57、人文地理学问题 [法]阿•德芒戎第九辑58、世界征服者史 [伊朗]志费尼59、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60、西方的兴起 [美]威廉•H.麦克尼尔61、中世纪的城市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6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全六册)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63、历史是什么? [英]E.H.卡尔64、希腊史 [英]N.G.L.哈蒙德第十辑65、封建社会(上、下卷) [法]马克•布洛赫66、中世纪之秋 [荷]约翰•赫伊津加67、古代城邦 [法]古朗治68、俄国史教程(全五卷) [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69、蒙塔尤 [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70、往事纪年71、欧洲文明史 [法]基佐72、宗教改革史(上、下卷) [英]托马斯•林赛语言(共4种)[棕黄色]1、语言论 [美]布龙菲尔德2、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3、语言论 [美]爱德华•萨丕尔4、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德]威廉•冯•洪堡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许多读者了解这套丛书是从1982年开始的。那一年商务印书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形式,推出了 第一辑的五十种图书。那正是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之时,是中国人被压抑了许久的阅读、求知的热情骤然迸 发之际。第一批出版的图书商务印书馆预留了500套做为库存样书,但由于读者求购的热烈,最后一套也没有留 下来。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20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
01 丛书简介
03 编写背景 05 珍藏版介绍
目录
02 丛书书目 04 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2009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的丛书, 作者是亚 里士多德等。本书主要收录了众多学术名著的译本。
丛书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成为改革开 放以来规模最为宏大、品格高蹈卓拔的一套汉译思想译丛,曾被胡乔木赞许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 的重大工程”,因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这套丛书将国外丰富精深的学术思想引入中国,开阔了几代读者的视 野,滋养了几代学人的情操,被陈原赞许为“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2009年,在建国六十年之际,商务印书馆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并附珍藏卡,限量发行。 珍藏本集结第一辑到第十辑的绝大多数译本,并收入部分第十一辑的新出图书,以400种的规模整体亮相,整体 销售。珍藏本以优良的出版水准,奉献广大学人和读者,向建国六十周年志贺。
商务印书馆大家名译

商务印书馆大家名译
商务印书馆(China Commerce & Trade Pre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国有出版商。
以下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些大家名译作者:
1. 钱穆 (Qian Mu) - 中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其代表作有《国史大纲》和《中国历史讲稿》。
2. 吴晗 (Wu Han) -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主要作品有《大汶口文化》和《大秦帝国》。
3. 沈从文 (Shen Congwen) -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和《红高粱家族》。
4. 朱自清 (Zhu Ziqing) - 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春》和《背影》。
5. 刘心武 (Liu Xinwu) -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古船》和《河西走廊》。
6. 张君秋 (Zhang Junqiu) -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译作《悲惨世界》和《红楼梦》的评点。
7. 陈维昭 (Chen Weizhao) - 中国翻译家、戏剧家,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8. 毕淑敏 (Bi Shumin) - 畅销女作家,以写作轻松幽默的故事
闻名,代表作有《梦里花落知多少》。
以上仅列举了商务印书馆一些著名的大家名译作者,该出版社拥有众多知名作家及学者的作品,并一直致力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出版工作。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最新增订版)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最新增订版)一、哲学类(橘黄色)(一)1981年起1、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2、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著,庞景仁译,4、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人类理解论,〔英〕洛克著,关文运译,6、人类理智研究,〔英〕休谟著,关文运译,7、人是机器,〔法〕拉·梅特里著,顾寿观译,王太庆校8、狄德罗哲学选集,江天骥陈修斋王太庆译,9、袖珍神学,〔法〕保尔·霍尔巴赫著,单志澄等译,10、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11、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12、逻辑学,〔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13、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14、美学,〔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俄〕赫尔岑著,李原译,16、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17、实用主义,〔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纶孙瑞禾译,18、善的研究,〔日〕西田几多郎著,何倩译,1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二)1982年起20、物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21、物性论,〔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22、人性论,〔英〕休谟著,关文运译,郑之骧校23、人类理智新论,〔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24、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德〕康德著,庞景仁译,25、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27、文明论概略,〔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28、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日〕中江兆民著,吴藻溪译,29、实验心理学史,〔美〕E·G·波林著,高觉敷译,3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美〕加德纳·墨菲约瑟夫·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译,(三)1985年起31、巴曼尼得斯篇,〔古希腊〕柏拉图著,陈康译,注3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意〕布鲁诺著,汤侠声译,33、健全的思想,〔法〕霍尔巴赫著,王荫庭译,34、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宗白华韦卓民译,35、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德〕费希特著,粱志学沈真译,3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德〕费尔巴哈著,涂纪亮译,37、基督教的本质,〔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38、我的哲学的发展,〔英〕罗素著,温锡增译,39、论灵魂,〔阿拉伯〕伊本·西那著,40、劝学篇,〔日〕福泽谕吉著,群力译,东尔校41、原始思维,〔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42、躯体的智慧,〔美〕坎农著,范岳年魏友仁译,43、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胡世襄校44、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45、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著,郭英译,(四)1986年起46、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47、回忆苏格拉底,〔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48、范畴篇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方书春译,49、新工具,〔英〕培根著,许宝(kui)译,50、培根论说文集,〔英〕培根著,水天同译,51、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52、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53、知性改进论,〔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54、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德〕费希特著,王玖兴译,55、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56、自然哲学,〔德〕黑格尔著,梁志学薛华等译,57、人类的由来,〔英〕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58、感觉的分析,〔奥〕马赫著,洪谦唐钺等译,59、美学史,〔英〕鲍桑葵著,张今译,60、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61、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煞论,〔日〕幸德秋水著,马采译,62、科学的社会功能,〔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张今校(五)1989年起63、论有学识的无知,〔德〕库萨的尼古拉著,尹大贻朱新民译,64、野性的思维,〔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65、哲学史教程,〔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66、科学与近代世界,〔英〕怀特海著,何钦译,67、人类的知识,〔英〕罗素著,张金言译,68、科学与假设,〔法〕彭加勒著,叶蕴理译,69、哲学的改造〔修订版〕,〔美〕杜威著,许崇清译,70、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71、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波兰〕塔尔斯基著,周礼全吴允曾晏成书译,72、自然宗教对话录,〔英〕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73、基督教并不神秘,〔英〕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吴云贵校74、自然哲学,〔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75、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著,陈步译,76、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77、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吴士栋译,(六)1991年起78、笛卡尔哲学原理,〔荷兰〕斯宾诺莎著,王荫庭洪汉鼎译,79、哲学辞典,〔法〕伏尔泰著,王燕生译,80、人类知识起源论,〔法〕孔狄亚克著,洪洁求洪丕柱译,81、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德〕康德著,何兆武译,82、苏鲁支语录,〔德〕尼采著,徐梵澄译,83、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德〕李凯尔特著,涂纪亮译,84、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等译,85、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英〕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86、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波兰〕卢卡西维茨著,李真李先(kun)译,87、科学哲学的兴起,〔德〕赖欣巴哈著,伯尼译,(七)1996年起88、天象论宇宙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89、灵魂论及其他,〔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90、斯宾诺莎书信集,洪汉鼎译,91、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92、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93、实验医学研究导论,〔法〕克洛德·贝尔纳著,夏康农管光东译,郭庆全校94、最后的沉思,〔法〕彭加勒著,李醒民译,范岱年校95、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96、释梦,〔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97、性心理学,〔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98、人生的亲证,〔印度〕泰戈尔著,宫静译,章坚校99、佛教逻辑,〔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舒晓炜译,100、神圣人生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徐梵澄译,101、逻辑与知识,〔英〕伯特兰·罗素著,苑莉均译,102、哲学研究,〔奥〕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陈维杭校103、形而上学导论,〔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104、结构主义,〔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八)1999年起10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106、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注107、新系统及其说明,〔德〕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108、泛神论要义,〔英〕约翰·托兰德著,陈启伟译,109、自然的体系,〔法〕霍尔巴赫著,管士滨译,110、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译,胡企林校111、实践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韩水法译,112、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叔本华著,任立孟庆时译,113、数理哲学导论,〔英〕罗素著,晏成书译,114、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丹麦〕N·玻尔著,戈革译,115、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116、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著,陈小文孙周兴译,117、多元的宇宙,〔美〕威廉·詹姆士著,吴棠译,118、物理学和哲学,〔德〕W·海森伯著,范岱年译,(九)2001年起119、谈谈方法,〔法〕笛卡尔著,120、道德原则研究,〔英〕休谟著,121、算术基础,〔德〕G·弗雷格著,王路译,王炳文校122、欧洲科学的危机,〔德〕胡塞尔著,123、路标,〔德〕海德格尔著,124、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著,徐大建译,125、计算机与人脑,〔美〕约·冯·诺意曼著,126、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金·默顿著,127、卡布斯教诲录,〔波斯〕昂苏尔·玛阿里著,张晖译,128、圣教论,〔印度〕乔荼波陀著,巫白慧译,释增1、薄伽梵歌论,〔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著,增2、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增3、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古罗马〕西塞罗著,增4、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牛顿著增5、宗教经验之种种,〔美〕威廉·詹姆士著,增6、权力意志,〔德〕尼采著,增7、拓扑心理学原理,〔德〕库尔特·勒温著,增8、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德〕海德格尔著,增9、科学社会学,〔美〕R.K.默顿著,增10、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理查德·罗蒂著,二、历史·地理类(黄色)(一)1981年起129、塔西佗《编年史》,王以铸译,崔妙因译,130、法兰克人史,〔法兰克〕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著,寿纪瑜戚国淦译,131、法国革命史〔法〕米涅著,北京编译社译,郑福熙校13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马香雪校133、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134、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R·哈特向著,黎樵译,(二)1982年起135、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136、佛罗伦萨史〔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李活译,137、路易十四时代〔法〕伏尔泰著,吴模信沈怀洁梁守锵译,138、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德〕威廉·戚美尔曼著,北京编译,社译,(三)1985年起139、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王以铸译,140、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141、长征记〔古希腊〕色诺芬著,崔金戎译,142、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143、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谢德风译,144、塔西佗历史王以铸崔妙因译,145、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傅正元译,146、查理大帝传〔法兰克〕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艾因哈德著,戚国淦译,147、克拉维的东使记〔土耳其〕奥玛·李查译,杨兆钧译,148、拿破仑时代〔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端木正校149、摩奴法典〔法〕迭朗善译,马香雪转译,(四)1986年起150、内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王士俊译,151、史集〔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152、一六四〇年英国革命史〔法〕基佐著,伍光建译,153、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仁敢译,154、古代的地理学〔苏〕波德纳尔斯基编梁昭锡译,155、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阿·魏根纳著,张翼翼译,156、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阿尔弗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张翼翼校(五)1989年起157、新科学〔意〕维柯著,朱光潜译,158、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英〕G·P·古奇著,耿淡如译,卢继祖等校谭英华校注159、新史学〔美〕詹姆斯·鲁滨孙著,齐思和等译,160、地理学思想史〔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六)1991年起161、工作与时日神谱〔古希腊〕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译,162、西印度毁灭述略〔西〕巴托洛海·德拉斯·卡萨斯著,孙家(kun) 译,163、英吉利教会史〔英〕比德著,陈维振周清民译,164、征服新西班牙信史〔西班牙〕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著,林光江禾译,165、气候与生命〔苏联〕П·C·贝尔格著,王勋吕军等译,166、理论地理学〔美〕威廉·邦奇著,石高玉石高俊译,(七)1995-96年167、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著,王以铸崔妙因译,168、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著,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169、罗马帝国衰亡史〔英〕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170、秘鲁征服史〔美〕普雷斯科特著,周叶谦刘慈忠吴兰芳刘方译,171、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172、宪章运动史〔英〕R·G·甘米奇著,苏公隽译,张自谋校173、历史著作史〔美〕J·W·汤普森著,谢德风译,李活校174、蒙古帝国史〔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175、历史的观念〔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176、地理学的性质〔美〕理查德·哈特向著,叶光庭译,177、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大卫·哈维著,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高泳源校(八)1999-2001年178、巴布尔回忆录〔印度〕巴布尔著,王治来译,179、印卡王室述评〔秘鲁〕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著,白凤森杨衍永译,180、风俗论〔法〕伏尔泰著,梁守锵译,181、法国文明史〔法〕基佐著,沅芷伊信译,182、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英〕理查德·亨利·托尼著,183、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蓝琪译,项英杰校184、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英〕E·P·汤普逊著,185、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等译,吴模信校186、人文地理学问题〔法〕阿·德芒戎著,葛以德译,增1、世界征服者史,〔伊朗〕志费尼著,增2、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增3、西方的兴起,〔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增4、中世纪的城市,〔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增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增6、历史是什么?,〔英〕E.H.卡尔著,增7、希腊史,〔英〕N.G.L.哈蒙德著,增8、封建社会(上、下卷),〔法〕马克·布洛赫著,增9、中世纪之秋,〔荷〕约翰·赫伊津加著,增10、古代城邦,〔法〕古朗治著,增11、俄国史教程(1-5卷),〔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增12、蒙塔尤,〔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著,增13、往事纪年增14、欧洲文明史,〔法〕基佐著,增15、宗教改革史,(上,下卷),〔英〕托马斯·林塞著。
一本能让我国译学走得更远的书——《中国译学史》书评

- 246-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一本能让我国译学走得更远的书——《中国译学史》书评兰州交通大学/刘恋《中国译学史》原名为《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由陈福康教授于1992年编纂,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又修订出版,并在2002年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获得语言学著作类三等奖。
2010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中国译学史》为名将其收入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专题史系列丛书》中并出版发行。
其结构上没有什么改动,只是内容上有所修订补充。
该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译学理论专题史,不仅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线索,而且为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及翻译学的跨学科交流奠定了基础,在译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中国译学史》全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四个主体章节、“余话”、“翻译论文参考篇目”、“初稿绪”、“后记一”、“后记二”。
主体部分为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编排的四个章节:“古代译论”、“晚清民初的译论”、“民国时期的译论”、“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
涵盖翻译理论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以及翻译的社会功用等。
这四个章节都主要以描述和谈论该时期内著名译论者的翻译思想和译学主张为线索,间或对一些有共性的译论综合谈论,譬如“少数民族零星译论”,但为数较少。
每章最后附带“章末片谈”,是作者对该时期译论的总结。
本书是一本挖掘的比较深的翻译史著作。
例如大多数人谈到翻译史时总是从支谦的《句法经序》说起,但本书竟然从孔子的言论中找到了相关话语,“名从主人,物从中国”从周作人谈论译名音译一直到我们今天都是音译外国人名地名的原则,却很少人提及此句出自孔子之口,而作者是一名研究文学史的专家,对史料的源头敏感,因而提及,这对学习翻译理论和研究译学史的人是有启发意义的。
此外,他还深挖了不少直到当时仍被大多数翻译史研究者所忽略的人物和论述,例如关于支谦的“文质”主张,大多数人认为其仅反应了“质”派的译学观点,而作者从《中国佛教史》找出“文”派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一扇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 访谈】
20 世纪 80 年代出版的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与商务印书馆的 出版传统一脉相承。 1902 年,张元济入馆主持编译所,广延留洋名士如 严复等人,大批译介西方文化学术思想以及近现代小说,产生很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陈伯翰被调到商务印书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继 续商务 的传统,将 16 世纪到 19 世纪上半叶,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一些哲 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优先出版,其中又以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 ( 法国 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有关的著作为重 点。 李霞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一时期单行本的储备,1980 年代的 “ 汉译世 界学术名著丛书”不可能以每年一辑四五十种的规模和速度出版。 1982 年, “ 汉译名著”第一辑 50 种闪亮登场。 此后每隔一两年,商务 就推出新辑,被人们称为 “ 思想上的洋务运动”。 时任商务总经理兼总编 辑陈原认为: “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端。 ” 这些著作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如亚里士多德 《 形而上学》、黑格的 美学》、塔西佗 《 编年史》、达 尔文 《 物种起源》、罗素 《 西方哲学史》,均代 《 表了 “ 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丛书封面设计简洁,白色封面上除书名和作者名外,还印有一朵象 征知识传播的烫金蒲公英。 陈原回忆,丛书出版伊始所面临的阻力仍然 很大: “ 要知道 ( 20 世纪)80 年代之初出版这 样一套学术丛书,是要冒风 险的,阻力非常大。当时即有人告状,说我只搞资本主义不搞马列主义。” 但是,商务顶住了种种压力,蒲公英经年播撒,平均每两三年就将新收入 的译著集为新的一辑;已出的受欢迎书籍不断重印。 这些年来,一册册书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 汉译名著”推动国人阅读和思考
读 +: “ 汉 译 名 著 ” 丛 书 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开 始 陆 续 推
出 , 与中国的改 革 开 放 历 程 几 乎 同 步 , 其 中 有 什 么 历 史 背 景?
李霞: “ 汉译名著”的出版,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的支持和鼓励。 1984 年,邓小平同志指示,要花几十年的 时间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 这一指示表明了一个开放 的国家应如何对待全人类思想文化遗产。 当然,我们的丛 书是在小平同志作出指示之前就已经在推了, 背后有商 务历代出版人的执着努力。 1989 年,在 “ 汉译名著”第二次选题规划会上,胡乔木 同志发来贺信,肯定 “ 汉译名著”取得的重要成就。 读 +: 有网友透露 , 丛书 冠 名 “ 汉 译 ”, 是 秉 承 东 汉 以 降 丛 书 以 前 强 调 推 介 “ 马 克 思 主 义 诞 生 以 前 ” 的 古 典学术译作 , 这条时间线是否已经明确打破 ? 为什么海德 格 尔 等 人 作 品 能 大 量 进 入 丛 书 ,而 哈 耶 克 、米 塞 斯 的 作 品 很少进入丛书视野 ? 李霞: 这条时间线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后移的。 陈翰伯时期,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选译的多是作为马克 思 主义来源的学说和思想, 即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 古典 著 作。后来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对收入的经典作品的 时间推后到二战以前的著作。 到 20 世纪后, 我们又逐渐将当代一些有定评的名著 收入丛书。 到目前为止,收入丛书的时间线大致推后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之前的著作传 播到现在,大致有了较稳定的评价,可以衡量是否是 真正 具有价值的 “ 名著”。 哈耶克、米塞斯的作品少,恐怕主要是 版权因素。 读 +: 出这些学术书赚钱吗 ? 有畅销的吗 ? 李霞:我们出版这套 “ 汉译名著”,整体而言是盈利的。 一些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书,广谱性的、通识性的经典著作, 销量更大一些,比如柏拉图的 《 理想国》、卢梭的 《 社会契约 论》、罗素的 《 西方哲学史》等。 很多书是 “ 常销书”。 销量偏 少的,一般是专业性较强的著作,或者不是当前国内 思想 界关注的一些书,尽管销量小,我们仍然在继续组译。 畅销 书也有,比如托克维尔的 《 旧制度与大革命》因为国家领导 人的推荐,2012-2013 年销量剧增, 年均销量由之前每年 几千册猛增到年销售二三十万册。 读 +: 您 估 计 这 套 丛 书 会 出 到 穷 尽 国 外 学 术 名 著 的 一
16
也更偏爱一 些 理 论 性 不 怎 么 强 的 作 品 , 像 培 根 的 书 , 托克维 尔的书 。 《 菊 与 刀 》 这类薄 书 , 更对 我的 胃口 。 随着 年 纪 增 长 , 我 明 白 了 一 个 粗 浅 的 道 理 , 那 就 是 “汉 译 名 著 ”是 没 有 办 法 穷 尽 的 ,我 们 不 必 盲 目 追 求 数 量 ,得 抱 一 种 “看 过 一 本 便 是 多 赚 了 一 笔 ”的 心 态 。 知识 领域 有 分 工 , 知 识 海 洋 无 止 境 , 我 们 只 需 弄 清 自 己 的 需 求 ,摆 正 自 己 的 偏 好 ,闲 书 闲 读 ,忙 书 忙 读 。 而且 有的 书 , 不 在 社 会 里 面 走 一 走 , 是 根 本 读 不 懂 的 ,走 过 了 再 回 头 读 ,也 许 有 更 大 收 获 ,像 康 芒 斯 的制 度 经济学 系列 , 奥尔 森 《 集 体 行 动 的 逻辑 》 等等 。 人生 在 世 , 得 读 些 好 书 。 人 类 曾 经 达 到 的 “ 精 神 高 度 ”, 构 筑 的 精 神 世 界 , 与 我 们 庸 常 所 见 的 物 质 世 界 毕竟 有 所 不 同 , 必须抵近了去看看 。
恐怕只有恋爱可以跟追逐丛书的感觉媲美
记者刘功虎 读 +: 很 多 德 国 哲 学 家 的 作 品 , 行 文 以 艰 深 难 懂 知 名 ,
译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
汉译名著第 15 辑 50 种目录
《 琉善哲学文选 》 〔 古罗马 〕琉善 《 论存在者与本质 》 〔 意 〕托马斯 · 阿奎那 《 天球运行论 》 〔 波兰 〕哥白尼 《 论灵魂的激情 》 〔 法 〕勒内 · 笛卡尔 《 宗教的自然史 》 〔 英 〕休谟 《 亚当·斯密哲学文集 》 〔 英 〕亚当 · 斯密 《 拉奥孔 》 〔 德 〕莱辛 《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 》 〔 德 〕黑格尔 《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 〔德 〕亨利希 · 海涅 《 善恶的彼岸 》 〔 德 〕尼采 《 经验与自然 》 〔 美 〕约翰 · 杜威 《 物理科学的哲学 》 〔 英 〕阿瑟 · 爱丁顿 《 数学基础研究 》 〔 奥 〕维特根斯坦 《 哲学论稿 》 〔 德 〕马丁 · 海德格尔 《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 〔 法 〕梅洛 · 庞蒂 《 政治论 》 〔 荷兰 〕斯宾诺莎 《 致达朗贝尔的信 》 〔 法 〕卢梭 《 山中来信 》 〔 法 〕卢梭 《论 科 学 与 艺 术 的 复 兴 是 否 有 助 于 使 风 俗 日 趋 纯朴 》 〔 法 〕卢梭 《 普通法的精神 》 〔 英 〕波洛克 《 正义法的理论 》 〔 德 〕施塔姆勒 《 犯罪社会学 》 〔 意 〕恩里科 · 菲利 《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 〔 法 〕涂尔干 《 教育思想的演进 》 〔 法 〕涂尔干 《 法律史解释 》 〔 美 〕罗斯科 · 庞德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 〔 英 〕布罗尼斯拉夫 · 马林诺夫斯基 《 努尔人 》 〔 英 〕E.E.埃文思 · 普理查德 《 地方知识 》 〔 美 〕克利福德 · 格尔茨 《 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定问题 》 〔 英 〕约翰 · 穆勒 《 统制经济学 》 〔 美 〕A · P · 勒讷 《 经济哲学 》 〔 英 〕琼 · 罗宾逊 《 经济学与经济政策 》 〔 英 〕阿列克 · 凯恩克劳斯 《 最优化规划论文集 》 〔 苏 〕列奥尼德 · V · 康托罗维奇 《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 〔 美 〕阿瑟 · 刘易斯 《 福利经济学评述 》 〔 英 〕李特尔 《 公共选择 》 〔 美 〕戈登 · 塔洛克 《 经济等级制 、 组织与生产的结构 》 〔 美 〕戈登 · 塔洛克 《 货币 、 就业和通货膨胀 》 〔 美 〕罗伯特 · 巴罗、赫歇尔 · 格罗斯曼 《 罗马史 ( 全四册 )》 〔 德 〕特奥多尔 · 蒙森 《 神圣罗马帝国 》 〔 英 〕詹姆斯 · 布赖斯 《 十九世纪欧洲史 》 〔 意 〕克罗齐 《 中国伊朗编 》 〔 美 〕劳费尔 《 东方的文明 ( 全两册 )》 〔 法 〕勒内 · 格鲁塞 《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 〔 德 〕洛维特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 意 〕欧金尼奥 · 加林 《 罗芒狂欢节 》 〔 法 〕勒华拉杜里 《 罗马共和国政制 》 〔 英 〕安德鲁 · 林托特 《 制造路易十四 》 〔 英 〕彼得 · 伯克 《 沙乡年鉴 》 〔 美 〕奥尔多 · 利奥波德 《 发现乡土景观 》 〔美 〕约翰 · 布林克霍夫 · 杰克逊
“ 汉译佛经 ” 的精神 , 表 彰 的 是 一 种 文 化 开 放 的 勇 气 、 绝 不 封闭的自信 。 这说法准确吗 ?
李霞:我再举个例子。 《 小逻辑》是最足以代表黑格尔 《 小逻辑》最完整、准确地 晚年成熟的逻辑系统的著作,把 翻译为中文的,是贺麟教授。 1980 年商务印书馆出的新版 《 小逻辑》, 是贺麟在 1945 年上海商务版、1954 年三联版 连续两次修订基础上完成的,翻译过程历经 40 年,共参考 了三个德文版本和一个英文版本。贺麟曾自述: “ 一面请人 重抄底稿,一面请友好代为校阅。 友人校毕之后,我自己又 从头至尾全稿校改一遍,这又费了半年的工夫。 书首的三 篇序言和开讲词,本身就比较难译,又因无英译本参考 对 照,所以更觉困难。这部分译稿除请冯至同志校阅一遍外, 又请王太庆同志校阅一遍。 ”
2016 年 2 月 23 日 星期二 责编:周璐 版式:陈笑宇 责校:蔡明君
读 周刊
读好书
“ 汉译名著 ” 丛 书 在 我 心 中 , 都 是 殿 堂 级 的 神 作 。 它们的装 帧很简陋 , 但 在 我 的 书 架 上 , 从 来 都 摆 放 在 最 醒目 的 位置 。 年 前因为一个偶 然的 机 会 , 我 赶赴王 府井大街 的 商 务 印 书 馆 做 了 一 次 采 访 , 走 在 那 栋 楼 的 楼 道 里 , 就 觉得 是 走 在殿堂中 。 我是 上 了 大 学 才 接 触 到 这 套 丛 书 的 。 那 时 兜 里 没 几 个 钱 ,而 这 些 书 卖 得 都 不 贵 ,正 所 谓 价 廉 物 美 。 当年我 逛 书 店 , 翻 看 这 些 书 , 没 想 过 会 有 一 天 接 触 到 它 们 的 “ 幕 后 推 手 ”, 与 商 务 印 书 馆 的 资 深 编 辑 来 聊 这套 丛书的来 龙去脉 , 触摸 它 广阔 的历史 背 景 。 对 于 一个对这套 丛 书 、 对 商 务 印 书 馆 有 崇 拜 情 结 的 读 者 来 说 , 我 为 自 己 的 遭遇感到欣喜 。 不 过说实 话 , 不 少 如 雷 贯 耳 的 作 品 , 比 如 德 国 哲 学 家 的 系列 , 我不 怎 么 能 读 懂 。 跟 李 霞 女 士 一 样 ,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