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操作流程
穴位注射疗法

核对医嘱
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 妊娠、注射部位 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合作程 度等。 1、治疗盘、药物、一次性注射器、 无菌棉签、皮肤消毒剂、 污物碗、 利器盒。 2、遵医嘱配置药液。 遵医嘱取穴,通过询问患者 感受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皮肤消毒剂沿注射部位皮肤 由内向外消毒,范围>5cm
穴 位 注 射 技 术
学习内容
适用范围
评估
告知
物品准备
基本操作 方法
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 技术操作 流程图
穴位注射技术?适用范围?
穴位注射技术又称水针,是将小利量药物注入腧 穴内,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 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 如眩晕、呃逆、腹胀、尿潴 留、疼痛等症状。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及穴位
评
估
六位注射的作用、简单的操 作方法及局部感觉,嘱患者 排空二便。
告知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选择穴位 常规消毒皮 肤 注入药液
按医嘱正确取位,暴露局部皮肤, 注意保暖。
1.再次核对医嘱,排气 2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 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 用针刺手法将针身推至一定高度,上下 提插至患者有酸胀等“得气” 感应后, 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入。 3.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 有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 迅速拔针,用无菌棉 签按压针孔片刻。
一、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嘱患者排空二便。 二、配制药液。 三、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四、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五、遵医嘱取穴,通过询问患者感受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六、常规消毒皮肤。
基本操作方法
七、再次核对医嘱, 排气。 八、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破胀等“得气”感 应后,回抽无回血,下,然后用针制手法将针身推至一定 深度,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上下提插至患者有即可将药物 缓慢推入。 九、注时完毕我针,用无菌棉签校庄针孔片刻。 十、克察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安置舒适体位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一.定义穴位注射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止疾病的方法。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1、术前准备:根据病情和操作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选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消毒:术者应用肥皂水清洗双手,继以清水冲净后用75%乙醇棉球拭擦.患者注射区域局部用无菌棉签蘸取安尔碘,按无菌原则自中心向外旋转涂擦5cm×5cm的区域,不留空隙。
(二)施术方法1 取药及穿刺进针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床号及用药禁忌等。
取出注射器,将针头斜面与注射器刻度调到一个水平面旋紧,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
遵医嘱取药,药液吸入针筒后再次核对。
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依据穴位所在的部位、注射器的规格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持针方式、进针方式及进针角度。
术者用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将针头迅速刺入患者穴位处皮肤。
进针要通过调整针头的方向、角度获得“得气”。
2 调整得气针头刺入穴位后细心体察针下是否得气。
针尖到达所定深度后若得气感尚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调整针刺方向再次深入,直至患者出现酸、胀的得气反应。
3 注入药物患者产生得气反应后回抽针芯,无回血、无回液时可注入药物。
在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4 出针出针时用左手持无菌棉签压于穴位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
三.注意事项胸背部穴位注射,应平刺进针,针尖斜向脊柱。
下腹部穴位注射前应先令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四.禁忌证(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3)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
1. 事先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医嘱,了解患者病情和需要注射
的药物。
2. 确保医疗器械和注射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
3.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取得患者
的同意。
操作流程
1. 洗手并带好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洁净。
2. 根据医嘱确定注射穴位。
参考相关穴位图和解剖学知识,准
确找到穴位。
3. 用消毒棉球擦拭待注射的穴位,保持穴位干燥。
4. 将药物按照医嘱要求抽取到注射器中。
确保注射器无空气泡。
5. 将注射器插入皮肤,以正确的角度注射。
6. 缓慢注射药物,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7. 注射完成后,将注射器取出,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点。
8. 按照医嘱记录注射的时间、剂量和穴位。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注意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2. 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途径,避免药物过量或错误注射。
3. 注射时要注重技巧,避免损伤患者组织或器官。
4. 在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
处理并报告医生。
5. 操作结束后,将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理,保持操作环境整洁。
以上为穴位注射操作流程的简要指南。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
按照医嘱指导和医院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穴位注射操作程序

穴位注射操作程序
1. 简介
本操作程序旨在指导有关人员正确而安全地进行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药物注射,以达到治疗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2. 前期准备
在进行穴位注射之前,确保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注射器材
- 清洗和消毒注射器以及相关工具
- 整理好诊疗区域,保持干净整洁
- 确保患者无过敏史和禁忌症
3. 操作步骤
3.1 确定要注射的穴位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确定要注射的穴位。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
3.2 准备穴位
- 清洁患者的皮肤,用酒精或碘酒消毒目标穴位周围的皮肤。
- 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擦干消毒的皮肤。
3.3 注射操作
- 拿起准备好的注射器,确保注射器上没有气泡。
- 将注射器的针头垂直插入穴位,以适度的深度(一般为0.5-1厘米)。
- 缓慢按下注射器活塞,将药液注入穴位。
-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避免不适或出现异常情况。
- 注射完成后,轻轻拔出针头,并用棉球或纱布轻压注射点,防止出血。
4. 注意事项
- 操作时需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注射过程安全、卫生。
- 按照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穴位、药物和注射方法。
- 注意穴位选择的合理性和对患者的适应性。
- 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应处于舒适和放松状态,医生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和配合。
以上为穴位注射操作程序的简要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穴位注射操作规程

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腰腿痛等。
二、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三、禁忌症1、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此药。
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当谨慎。
2、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此外,应注意穴位注射法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3、孕妇、年老、体弱者,要仔细斟酌选穴、用药及药物剂量。
4、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5、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四、物品准备根据病情和操作部位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选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五、操作步骤:1、检查药品,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2、患者取正坐位或卧位,每次取2~4穴。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
4、在穴位上直刺斜刺入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lml).5、拔出针头,消毒棉签按压防止出血。
6、隔日一次,6次一疗程。
六、注意事项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 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等。
【禁忌症】局部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目的】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评估】1、了解患者病情、体质、既往史,排除禁忌症,评估患者针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溃疡。
2、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
【告知】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可以忍受的。
【用物准备】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吸入药液的注射器置于治疗盘内。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
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封闭用的长针头。
常用药物(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操作程序】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按穴位取舒适体位→暴露部位(注意保暖)→正确取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再次核对药物→排气→取棉签夹住→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固定针栓→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注射药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再次核对药物→观察注射后反应→分离注射器与针头置于治疗车下层弯盘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注意事项】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或刺激性强药物不宜采用。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压痛点及反应点,以产生效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源于祖国医学针刺疗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通过针刺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激发经络穴位以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和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体内的气血畅通,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由于本法兼具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因而疗效显著。
【操作方法】1.备5~50ml注射器各l副,针头5½号、6号、7号各2个,穿刺针头7号2个,敷料2块,消毒后留用。
2.按照穴位及部位与各种病变组织的治疗及解剖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深浅,有时一个穴位注射时可用多种角度刺入,总之可灵活应用。
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后上下缓慢提插,刺到反应点,探到痰、胀、麻等特殊反应后,再回抽针心,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
4.注射时应注意速度,一般以中速为宜,如是慢性病体弱者,应该轻刺激缓慢注入;急性病体强者,用强刺激快速注入。
5.根据注入部位与穴位的不同,一次注入药液的数量亦不同。
头面耳穴等处一般为0.1~0.5ml,四肢及腰部肌肉丰厚处为2~15ml。
可根据病情和药物浓度施以刺激的强弱,或酌情增减。
6.每一疗程为10次,根据注射量的多少和反应情况,一般隔1~3日注射1次,每一疗程完毕后休息1周,再继续第二疗程。
顽固慢性疾病以20~40次为1疗程。
应适当地轮换穴位。
【主治病症】一、急性阑尾炎肠痈穴位注射方(四川中医1987;(1):37) 用注射用水作双侧耳穴新阑尾点注射,每侧注入0.2ml左右。
每日注射2次,体温降至正常,腹痛缓解后改为每日1次。
体温高者,可加曲池穴位注射,病愈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二、咯血鱼腥草注射液(中医杂志1990;(5):40)鱼腥草注射液2~4ml(1~2mg),令病人仰卧,伸直上肢,孔最穴处常规消毒,用5号针头抽取药液,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O.5cm,然后缓慢向深推lcm,抽无回血徐徐注入药液。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合作程度等
评估 1.治疗盘、药物、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棉签、皮肤消毒剂、污物碗、利器盒 2.遵医嘱配置药液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遵医嘱取穴,通过询问患者感受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选取穴位 常规消毒皮肤 注入药液 观察
告知 核对医嘱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及穴位 穴位注射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嘱患者排空二便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皮肤消毒剂沿注射部位由内向外消毒,范围>5cm 1.再次核对医嘱,排气 2.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推至一定深度,上下提插至患者有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入
3.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有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 注射完毕 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
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安置舒适体位 整理 记录 注射穴位、药物、药量等 整理用物,洗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
【概念】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等。
【禁忌症】
局部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
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
【目的】
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评估】
1、了解患者病情、体质、既往史,排除禁忌症,评估患者针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溃疡。
2、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安抚患者,取得患者合作。
【告知】
1、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有不适,如疼痛、出血,但这些不适是可以忍受的。
【用物准备】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吸入药液的注射器置于治疗盘内。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
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封闭用的长针头。
常用药物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
(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
(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操作程序】
推治疗车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做好解释工作→按穴位取舒适体位→暴露部位(注意保暖)→正确取穴→常规消毒皮肤(碘伏消二次)→再次核对药物→排气→取棉签夹住→一手拇指食指固定和绷紧穴位周围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并固定针栓→上、下提插针头回抽→无回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观察及询问患者的感觉)→注射药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再次核对药物→观察注射后反应→分离注射器与针头置于治疗车下层弯盘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或刺激性强药物不宜采用。
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使用。
②要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注入的深度,每穴注射的药量,一般为1~2ml,胸背部可注射0.5~1ml,腰臀部通常注射2.5ml,肌肉丰厚处甚至可达10~20 ml。
③药物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在注射。
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④操作前应检查各无菌物品有无过期,注射器包装有无漏气等情况,用后物品处理符合消毒隔离规范。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穴位注射评分表
姓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