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药学72学时)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生物化学Biochemistry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执笔人:朱利娜审定人:方振伟学院负责人:马文丽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B820003学分:4分学时:72学时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后续课程:医学遗传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科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或征象都要用生化的理论在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加以解释;生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二部分内容组成。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血液、肝脏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实际应用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和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密切联系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应用的实际。
IntroductionCOURSE CODE:B82003UNITS OF CREDIT:4HOURS OF CREDIT:72REQUIRING COURSE: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Physics,Cell Biology COUNTINUING COURSE:Medical Genetics,Pharmacology,BiopharmacyandPharmacokinetics,Microbiotic and Biochemical PharmacySUITED PROGRAM:Pharmacy(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4 Years)Biochemistryis the study of life on the molecular level. Life, at its most basic level, is a biochemical phenomenon including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self-refresh (metabolism)and self-replication and self-assembly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genetic information).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life science. Lots of wonders are being created, and explosive information is being provided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s a window ope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science. Thus, the knowledg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hich involves the study of chemical molecules and reactions i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lucidations of the nature of live phenomenon on the molecular level, is essential to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also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going to pursue their scientific career in the future.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理论主要内容:(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及核酸等)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减少逐步化学反应的讲解)、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的调控;(4)概要地介绍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与医学应用的联系;(5)血液和肝脏的生物化学等器官生化;(6)药学生化。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它既是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围绕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合理取舍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学习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及常用技术来阐述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其它临床桥梁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以《高等职业学校口腔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参考,紧紧围绕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口腔岗位胜任力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整合,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思政融合”的原则,简化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目标更加符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上采取“轻结构、重功能”、“讲理论、重应用”的基本思路,同时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的完整性,精选确定教学项目。
教学实施中凸显重要概念在课程中的地位,注重功能和病理意义,同时,在准确把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它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学为本,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尊重科学、敬畏生命的意识。
2.具有“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技能课程之一。
本课程与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如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有一定的交叉,是医学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作为职业技术培养的先导课程,《生物化学》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为后续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药学专业课与卫生策略等课程奠定基础。
根据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面向临床、注重实用的原则,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三大代谢的内容,弱化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适当介绍分子水平疾病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治疗趋向。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分子水平深层次理解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及与疾病的关系,为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治疗方法、护理及预后打下扎实基础,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医疗、护理、药学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职的基础医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相比要突出”应用性”,与普通中专相比要突出”高等性”,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应对医护、药学的迅速发展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知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整体性本课程是医护、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讲解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整体性。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1 概述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生物体生命活动和基本规律,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主要是为发酵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动物疾病防治、药物制剂、药品检验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技术服务、药物制剂生产及检验等职业岗位奠定必要的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1.2.1 指导思想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 基本原则本课程以服务药物制剂行业为宗旨,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和检验等岗位的基本要求为原则,既考虑高职学生的现状和认知规律,又考虑其个性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本课程坚持以生物化学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1.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主要从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维生素和辅酶、糖代谢、脂类及其代谢、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谢、核苷酸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物质代谢的调控等方面进行内容的设计,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以能力为本位,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接轨,强化应用性基本技能的训练。
课程安排64学时,4学分,共设计3个学习情境,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24学时。
在第一学期完成,以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主,以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教学。
2 课程目标2.1 总目标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不同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三大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过程和控制,熟悉能量代谢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生命物质遗传规律等内容。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基准学时:30使用专业:临床医学开课学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单位:医学技术系一、课程定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为:前导课程:《医用化学》。
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理论教学部分绪论[教学目标]了解: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2.学好生物化学的基本策略。
理解: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一些日常实际说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
掌握: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英文名词: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重点难点]重点: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难点: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即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时分配] 2学时[实施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互动式、启发式及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讲授,联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重在激发学员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学习策略] 学员能理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关系,记住这两个重要概念;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初步了解其奥妙和重要性,树立起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信心;弄清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蛋白质的分类。
3.一级结构与进化的关系及分子伴侣的作用。
4.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自学)。
5.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测定(自学)。
理解:1.组成人体20种主要氨基酸的三字母、一字母英文缩写符号和结构式及人体内几种常见的重要生物活性肽。
2.肽、多肽链和生物活性肽的概念、多肽链的书写规则。
3.通过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论,解释一些临床疾病现象(如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疯牛病、老年痴呆症等)。
4.通过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学习加深对一些生活和临床、科研现象的理解。
掌握:1.名词:等电点、肽键、肽平面、蛋白质一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三级结构、亚基和四级结构。
2.英文名词:protein, amino acid, peptide, isoelectric point, domain, motif.3.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主要特点及分类(自学)。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845〕承担单位〔生化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1.1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生物化学》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也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针对生物制药企业生产操作岗位而开设,支撑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核心职业能力——药品生产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后续课程有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
2.学习目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训练两部分。
基本理论涉及生命有机体的组成成分以及在体内代谢过程及相互转化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涉及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蛋白质等电点测定、氨基酸分离方法以及蛋白质的性质鉴定方法。
结合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成为从事药品生物技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需求的生物药品的检验人才。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生物检测、生物制药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大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的基础知识;(2)能熟练列举生活中酶的应用与性质;(3)能熟练描述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4)能掌握生命物质的成分分析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本质,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
(6)了解糖类、脂类、蛋白质以及核酸在新陈代谢过程的关系。
(7)认识生命信息物质DNA、RNA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会利用生化技术对食品中糖、蛋白质、脂肪进行定性测定;(2)会利用生化技术对酶的性质进行测定;(3)能够熟练进行还原性糖定量测定;(4)能够熟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5)能够熟练进行蛋白质的性质的验证;(6)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离心机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
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要选用优秀的教材,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凡经学校正式立项并由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经审定后,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选用。
(二)教学建议
1.理论教学(1)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路,实施互动教学;(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3)要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有关医学的社会热点问题与生化基本理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要力求其代表性和应用性,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3.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讲授内容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课堂教学组织合理,时刻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授课语言要精炼、清晰、流畅,速度适中;关爱学生,能与学生做到心灵上的沟通;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4.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教学信息资源,如齐全的试题集、有互动平台的生化网站等,以满足教与学不同层面的需求。
5.注重人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考查课,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包括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方面,占考核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7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
编写成员:尹丽, 常陆林,梁树才,王文宝,王雁梅编写时间:2010.10
审核人:批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