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现状

我国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现状

我国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现状介绍了国内研制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进展情况,并对现阶段进行了分析,对后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想法,可为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国产化提供参考。

标签:绝对重力仪;国产化;冷原子干涉;自由落体式高精度重力成果作为一种基础数据,一直是地球物理力学、大地测量学、地质结构、地壳运动等学科的重要依据,其广泛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航空航天、地震研究、物探等行业和领域[1,2,3,4,5,6,7,8]。

国内外获得高精度重力数据及成果(微伽级)的手段主要依靠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实测。

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情况,从整体现状、关键环节的进展、技术难点、突破性进展等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研制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历史回顾我国对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研制基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开始。

开始阶段,我国从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研究所、院校及相关事业单位,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代表[9,10]。

从研究的进程来看,到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理论研究、实验装置、装置模块、样机实现、样机改进等一系列的复杂工作。

主要的成果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实现了三代样机(NIM型系列样机)为典型。

该机型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依据经典自由落体运动原理。

根据资料[10,11],NIM-Ⅱ型绝对重力仪参加国际比对时,该仪器的测量成果达到了一定的高水平,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不確定度为5μGal,对平均值差1μGal。

)该样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

二、研究现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前十年时间,我国在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研制方向上相对而言有些停滞。

一方面,对已有的研制成果进行后续改进和提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深入研究和突破,同时在精密加工工艺、材料上需要更精密的基础设施,还要有相当的经验累积。

这些因素在前十年左右还都不是很具备,特别是材料和精密加工工艺方面。

近几年,随着国内对高精度重力成果使用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和实践,重力相关项目得到具体实施,高精度重力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重力成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某些行业或领域重力成果的作用尤为明显[12,13,14]。

2024年航空测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航空测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航空测量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航空测量(Airborne Survey)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大范围、快速高精度测量的技术。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航空测量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航空测量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

根据行业数据,2020年全球航空测量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元。

这表明航空测量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驱动因素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1.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航空测量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测量方法,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2. 自然资源勘探航空测量在自然资源勘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航空测量技术获取地下资源的信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勘探成本。

3. 地质灾害监测航空测量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航空器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4. 海洋调查航空测量在海洋调查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航空器进行海洋测量,可以获取到海洋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市场前景航空测量市场的前景广阔,存在着多个发展机遇。

1.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航空测量技术不断涌现,如无人机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航空测量的效率和精度,推动市场的发展。

2. 国家政策支持航空测量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的政策扶持将进一步促进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

3. 交通运输需求随着全球航空运输的不断扩大,对航空测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航空测量可以提供关键的地理信息数据,为航空运输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因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挑战与对策在航空测量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面对。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在地学中的应用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在地学中的应用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在地学中的应用周坚鑫1,2,刘浩军1,2,王守坦2,安战锋2,余学中2,张玉君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摘要:介绍了20世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航空重力测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国外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应用于我国中西部艰险、复杂地区及沙漠、沼泽等困难地区的区域地球物理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航空重力;航空重力梯度;地球物理勘探中图分类号:P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4)02-0119-04 航空重力测量是将高灵敏度航空重力仪装载在飞机上,在空中实现地球重力场的快速测量,与地面重力测量相比,具有快速、经济、灵活等特点。

它不仅在大地测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在基础地质研究、石油、天然气及固体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1958年,美国空军使用LaCoste &Romberg 公司S 26型重力仪进行了第一次航空重力测量试验,用摄影经纬仪来提供导航数据,用高灵敏的气压测高仪测量飞机高度,测量结果与地面重力数据进行对比,精度为10×10-5m/s 2。

随后,美国和俄罗斯有关机构相继开展了大量的航空重力测量试验。

试验大部分是在固定翼飞机上进行的,飞机高度一般在几千英尺,试验的精度达到n ×10-5m/s 2,异常分辨率为30mile (50km )。

但当时测定载体速度和加速度的精度较低,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航空重力在大地测量方面的特殊作用,国际上有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对航空重力测量的仪器、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随着雷达测高技术和高稳定度平台的发展及应用,使得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重新得到发展。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研究进展_王静波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研究进展_王静波

图 4 安装在机舱中的 GT-1A型重力仪
地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 。 与地面重力测量值相比 , 该系统精 度可 达到 0.5 mGal、分 辨率 1.5 ~ 2.75 km[ 8] 。该系统的原理与 AIRGrav类似 , 也是采用三 轴平台惯导系统结构 , 同样对加速度计和相关电子 设备采取了温控措施 。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够生产出航空
实线表示实用状态 图 1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发展历史示 意
收稿日期 :2009 -01 -12 基金项目 :“ 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 (2006AA06A202)资助
重力测量系统 , 并且由于航空重力能够用于军事目 的 , 存在着技术封锁 。不管是何种场合 , 都无法获得 航空重力仪 的制造技 术和相关 资料 (均为 保密 )。 为了发展我国的航空重力测量事业 , 必须依赖进口 的方式解决国内无航空重力仪的问题 。 显然 , 在此 基础上 , 吸收先进技术 , 自主研发我国的航空重力测 量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
1 航空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
航空重力测量是以飞机作为运载平台 , 利用航 空重力仪在空中测量地球重力场的一种测量方法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在惯性坐标系 i中 , 质点的动力 学方程为 :
¨ri=fi+Gi, 式中 :¨r为质点的惯性加速度 ;G为引力加速度 ;f 是比力 , 为重力传感器的观测值 。
从 1992年到 1998年 , LIGS与加拿大 Calgary大 学合作 , 对采用三轴平台惯导系统的航空重力测量 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该系统采用俄罗斯生产的 航空惯导系统 I-21, 为了满足重力测量的要求 , 还专
· 370·
物 探 与 化 探
33卷
门设计了一个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 。 从 1993年至 1997年共进行了约 5万千米测线的飞行试验 , 这些 试验在不同地区 、不同气象条件以及采用不同飞机 的条件下进行 , 试验表明该系统精度可达 1 mGal、 分辨率为 3 km[ 6] 。

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体系介绍及重力仪的研制现状

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体系介绍及重力仪的研制现状

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体系介绍及重力仪的研制现状张 博(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摘 要:重力测量在地质研究、国防军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地震预报及计量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提高惯性导航精度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重力加速度和惯性加速度分离,重力加速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通过量值溯源来保证,绝对重力仪是重力测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主要载体和工具。

以此为背景,介绍了绝对重力仪的主要技术和发展现状,从而引出绝对重力测量和重力计量体系是整个重力测量溯源到SI国际单位制,确保其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惯性仪表;自由落体;原子干涉中图分类号:P631.1+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43/ki.31-1420.2019.04.016 Introduction of Gravity Accelerometer Value Tracing System andDevelopment of Gravity MeterZHANG Bo(Heilongjiang Provincial Metrological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Harbin 150036,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Gravity measurement has been wild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geological research, resource exploration, geophysics,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metrology etc. At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to improve the inertial navigation accuracy is to separate the gravity acceleration from the inertial acceler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gravity acceleration measurement needs to be ensured by the value traceability. The absolute gravimeter is the main carrier and tool for gravity measurement value transmission and traceability.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main techniqu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absolute gravimeter are introduced, which leads to the fact that the absolute gravity measurement and gravity measurement system is the only way to trace the entire gravity measurement to the SI and to ensu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measurement.Key words: absolute gravimeter; key comparison;inertial instrument;free fall;atomic interfere0 引言重力测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地球物理、地质研究、地震预报、资源勘查、和计量等领域。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作者: ————————————————————————————————日期:ﻩ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

它是通过飞机(飞行器) 上装备的专用物探仪器在航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 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电磁测量( 航空电法) 以及航空重力调查等四类。

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究、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

在航空物探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及运用不同的飞行器,对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物探飞行平台基本以固定翼飞机为主,少量采用直升机。

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户外极限运动的兴起,航空物探不断尝试应用无人机、动力滑翔翼、热气球、飞艇等方式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 磁、电、放、重)使用固定翼飞机开展各种航空物探工作是该领域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

我国的航空物探开始于1953 年,首先是应用航空磁法,此后陆续引进、发明并成功运用了航空放射性、航空电磁法,后来又引进了航空重力测量( 尚未实现国产),不断有新的进展,这些航空物探都是首先从固定翼飞机选型开始的。

国内迄今为止,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选择的固定翼机型较多的有: 运5、运8、运11、运12、赛斯纳208、安12、奖状Ⅱ、双水獭6等。

近年来运用运12机型开展的工作最多。

固定翼飞机作为多种航空物探技术的首选飞行平台,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分布式数据处理已成为各类应用领域的必要技术手段。 本次演示将概述分布式数据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以及未来 研究方向。
分布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分布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备份和数据挖掘等方面。数据 存储技术主要解决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问题,如Google的GFS和Hadoop的 HDFS等;数据备份技术则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为目标,如基于RAID 的存储备份技术等;数据挖掘技术则从大规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关 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
然而,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外的学 者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如何解决复杂环境下重力测量的稳定 性问题等。
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当前,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海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以提高处理速度 和精度、增强数据稳定性、促进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优化等方面为出发点,为 海空重力测量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支持。
参考内容
引言
车载测量系统在车辆监控、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车载测量系统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技术成为了制约其性能和精度的关键 因素。本次演示将围绕车载测量系统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 提高车载测量系统的性能和精度,促进车辆智能化发展。
此外,随着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模式的出现,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也将面临新 的挑战和机遇。
结论
分布式数据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表明,这些技术在大数据 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于云计算、大数 据处理和物联网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 长和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数据处理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 深入,以适应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挑战。

航空物探技术现状及其在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展望

航空物探技术现状及其在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展望

航空物探技术现状及其在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展望Zhang Ji摘要:航空物探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地形适应能力强,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随着铁路工程勘察工作区域的拓展及勘察成本和工期压缩的需求日益强烈,在铁路勘察引入航空物探手段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航空物探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在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行业现状对航空物探技术在铁路工程物探中的深入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航空物探、铁路工程物探、航空磁法、航空电磁法1前言航空物探本质是将地球物理勘探设备挂载于飞行器上进行勘探的一种物探方法。

因其先天具有地形地貌适应能力强、外业工作效率高、便于大面积施工等特点,自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1]。

从广义上看,搭载于卫星等航天器上的物理探测设备也属于航空物探,但受飞行高度和探测精度限制,其在铁路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本文对此不做讨论。

2航空物探技术现状2.1航空物探方法发展现状严格来说,所有的地面物探方法都可应用于航空物探,但由于飞行器平台的限制,航空物探设备及传感器很难与地面接触,这就造成了传导类电法、传统地震类方法等接触式物探方法目前无法应用于航空物探。

现阶段航空物探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航空磁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航空放射性测量等常规天然场源物探方法;第二类是时间域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等非接触式人工源电磁法。

近年来加拿大Geotech公司研制出一种类似于音频大地电磁法原理的ZTEM系统,与其他商业电磁系统不同,该系统使用电离层电流或自然界产生的25~720Hz的雷电信号作为激发场源,拥有较低的噪声、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大的勘探深度。

2.2航空磁法及放射性探测技术现状航空磁法是最早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航空物探方法,在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地球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观测方式不同,航磁测量又分为四种,分别是:测量地球磁场的总磁场强度B的总场测量、测量地球磁场总场强度B的空间变化率的梯度测量、测量地球磁场的三个分量的张量测量、测量地球磁场空间变化率的梯度张量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及其运用探析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与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金属矿勘查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

找矿深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找矿难度也随之加大,这就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

本文对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进行了总结,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这些方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这些方法技术是当前矿产勘查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或是近年来研发的新方法、新技术,在新一轮的矿产勘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技术,虽然还没有完全的成熟,但是已经被广大的国家所重视和应用,它的主要贡献是针对地球的地貌特征等对地球的各地域及各领域进行重力的测量,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活跃,继而成为地球的重力研究最热门的技术,对地球的重力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回顾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让我们看到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这个世界上呈现的与众不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运用;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引言:航空重力测量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在短时期内一跃成为地球重力领域所重视的佼佼者,我们看到了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地球的应用,也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光明的前景,那么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是怎么来的呢?下文就讲述了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概念、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不同的方法及原理、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列举了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应用分析。

一、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概念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是一种用来测量在异常情况下的接近地的天空的重力技术,是一种用飞机做载体,并且将GPS、激光、计算机、重力传感器、无线电、INS等技术集合于一体的重力测量方法。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是1958年在美国开始的一种技术,后来陆续被一些国家所重视,俄罗斯等不少国家的航空机构开始进行航空重力侧量技术的实验,并且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重力测量也有了重大的突破,为国家和整个世界的航空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航空重力测量是以飞机作为运载平台,利用航空重力仪在空中测量地球重力场信息的一种重力测量方法。

根据观测数据的类型和观测方法的不同,航空重力测量可以分为航空重力标量测量、航空重力矢量测量和航空重力梯度测量。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主要包括航空重力仪和高精度的导航定位设备#航空重力仪主要由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组成,用于测量包含重力场信息在内的比力;导航定位设备通常采用高精度的GPS 接收机,用于确定各种扰动加速度!并将其从比力中减去,即可获得所需的地球重力场信息。

所以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因其测量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分为航空重力的矢量测量、航空重力的标量测量、航空重力的梯度测量,下面就逐一讲述在高精度的导航仪设备和重力仪设备共同合作下的三种航空重力的测量。

(一)航空重力的矢量测量航空重力的矢量测量是利用查分GPS 和精度高的有惯性的导航仪设备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进行测量的,而且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做到同时测量,相对重力进行测量是航空重力的矢量测量原理。

(二)航空重力的标量测量航空重力的标量测量的原理与航空重力的矢量测量相似,航空重力的标量测量测量的重力加速度有局限,只能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值,不能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航空重力的标量测量可以分为捷联式、平台式、旋转不变式三种测量方法。

捷联式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如图1),对当地的水平坐标系和载体的坐标系进行计算,载体坐标系会测出三个加速度的分量,并将三个分量转化到当地的水平坐标系;阻尼平台式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如图2),测量方法是把精密的加速度测量计安装到稳定的平台上,靠稳定的平台的定向维持如图二,旋转不变式的测量方法是用三个加速度的分量输出值来对重力的大小进行计算。

捷联式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图1 阻尼平台式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图2图3为俄罗斯惯性技术中心研制的GT-1A 航空重力仪(舒勒调谐3轴惯性平台航空重力仪)在澳大利亚卡尔古利地区测量结果与地面测量数据向上延拓得到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的比较,2套网格数据的标准偏差为25/1041.0s m -⨯。

目前国内已将航空重力标量测量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用来确定大地水准面。

地面数据向上延拓328m(a)与飞行高度328m(b)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比 图3(三)航空重力的梯度测量20世纪90年代末,Bell 公司将军用的运动状态下的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应用到能源勘探技术领域,研制出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简称FTG (Full Tensor Gradiometer)。

FTG 系统由安装在3个旋转盘(重力梯度仪GGIS )上的12个加速度计组成,每一个旋转盘由2对正交的加速度计组成(图4)。

为了防止在测量时发生偏移,每个旋转盘按照预先设定的固定频率旋转。

通过分析每一对加速度计所感应的重力场的差,FTG 系统能够抵偿大部分由飞机飞行产生的扰动,并且保留高频的短波长信号。

与传统的航空重力测量相比,航空重力梯度测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其精度可达25/1022.0s m -⨯(半波长分辨率0.35km )重力梯度测量示意 图4 重力场矢量及其梯度示意 图5重力场由矢量z y x G G G 、、组成(图5)。

每个矢量可求出3个梯度,梯度描述的是该矢量在三维正交坐标系中沿某一坐标方向的变化率。

梯度传感器包含9个梯度分量,其中5个是相互独立的,即zz yy xz xy xx T T T T T 、、、、,且zz yy xx T T T 、、满足拉普拉斯方程(Laplace 方程),即0=++zz yy xx T T T ,每一个独立的张量分量都是密度异常体的大小、形状和厚度的响应。

三、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应用(一)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能源勘探中的应用(1)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能源勘探中主要用来寻找能源的发生发展源头,根据重力测量技术,可以勘测能源发生地的地质,如海洋还有陆地中的天然气和石油的断层及构造等,对自然的景观如丘陵盆地的类型、形状及深度,断层的构造,形态等等都是航空重力测量的范围,并且根据这些不同对能源的勘探做出贡献;对石油的位置、地质、深度及密度等进行研究和测量,确定石油的钻探方案等,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利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进行勘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建设工程,水文及一些固体的矿产能源的勘测和开发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将航空磁的测量与航空重力的测量相结合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推断计算,在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种精密的测量方法,为测量的精确度和减少能源开发的危险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还可以用来为区域的地质进行填图,对区域构造的类型、形态及分布特点进行精密测量,对断层的构造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对地下的地质的密度和火成岩进行划分,现在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这种航空磁测量与航空重力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的勘测。

据有效数据分析,我国的国土面积有绝大部分完成了航空重力测量,但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险势地理位置还是存在缺憾,有大量的区域还是没有进行航空重力的测量。

(二)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对地球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在世界上的最有效的应用还是对地球进行科学的研究,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对大地进行有目的的测量,对地球的表面和地球的形状及地球的内核都做了科学的研究,对地球的重力及地球的磁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对军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也开始着手于军事方面和地球的科学研究上。

以上事实都说明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对我国的地质勘测、国防建设和对地球进行科学的探讨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四、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应用举例分析(一)南极地区进行航空重力测量美国地质调查局、德克萨斯大学、NRL等单位在1991和1992年对南极的西部地区采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对南极进行了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的系统是由Ash tech P XⅡGPS 接收机和BGM3 航空重力仪组成,用双水獭小型的固定翼的飞机作运载的平台,对南极的西部地区的重力进行了精度的测量。

(二)北极地区进行航空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在北极地区的主要贡献是对北极地区的物理学、北极海洋学、北极的地质构造、北极的测量学等等,这些测量都是针对北极地区的重力异常进行的测量,对北极不同地域的地质及不同高度的重力进行测量,对北极地区的地质还做了参考的模型便于对北极进行重力的测量及推断探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比对和验证。

表1 北极地区主要航空测量状况结束语:航空重力测量技术与其他重力测量技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测量的是普通重力测量技术难以实施到的领域,对比较偏远比较极端的地区进行航空重力的测量可以有效的防止危险性和增加这些区域的重力测量精确度,虽然现在航空重力测量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一些地区还是难以深入的开展测量,但是现在高科技的发展迅速之快足以解除我们的困惑,在不久的将来,航空重力测量技术会深入到地球的更多领域,为地球的重力测量领域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周坚鑫, 刘浩军, 王守坦等国外航空重力测量在地学中的应用[ J ]. 物探与化探, 2007.06.04, 28( 2): 119122[2] 夏哲仁, 石磐, 孙中苗航空重力测量系统CHAGS[ J ]. 测绘学报, 33(3): 216 220[3] 夏哲仁, 孙中苗航空重力测量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研究进展[A ]. 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 C ],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5.12[4] 孙中苗航空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D ] . 郑州: 信息工程大学, 2008.07.25[5] 王兴涛, 石磐, 夏哲仁, 孙中苗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向下延拓方法比较[ J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5.23, 47( 6): 1017 1022[6] 张永明, 盛君, 张贵宾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A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0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