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节选)》课文知识点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节选)》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首诗通过描绘士兵采集薇菜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首段“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以采薇起兴,薇菜的生长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士兵们期盼归乡,但战争仍未结束,表现出他们无奈和苦闷的心情。

第二段“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薇菜变得柔嫩,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士兵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他们忧虑重重,饥饿和口渴的痛苦更是加深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第三段“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薇菜变得坚硬,象征着冬季的到来,士兵们仍在战场上,无法回家。

他们因战事繁忙,无暇休息,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

最后一段“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诗人以花和车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壮丽场面,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士兵们驾驶战车,英勇作战,但他们无法安定下来,每个月都要经历三次战斗。

总的来说,《采薇》通过描绘士兵采集薇菜和征战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知识点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靡(mǐ)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课文知识点【释义】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雨(yù)雪:下雪。

雨,这里作动词。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简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主题归纳】《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ju)踽独行。

诗经.采薇(节选) 文本解读

诗经.采薇(节选) 文本解读
诗经.采薇(节选)
诗经 · 采薇(wēi)(节选) 昔我往矣(yǐ),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一、教材解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两千多年的诗歌文化史,激发 学生学习诗歌,创作诗歌是诗歌文化传承的必要途径。《诗经· 采 薇(节选)》是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中阅读材料的开篇 之作,意在让学生初步接触中国诗歌发源的精粹——《诗经》, 承担着让学生感悟诗歌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兴趣的 重要使命。《诗经· 采薇(节选)》内容只有两句诗,描绘了春天 和冬天两幅极具典型性的画面,象征着一个人的青年和暮年。诗 意相对浅显易懂,但却饱含着一位远征人对家园的思念,对时光 流逝的唏嘘,在全诗中承担着点睛压卷之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 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 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 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对于本次教学是 一个重要的导向。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方法与其他 单元明显不同。教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 力。如何将诗歌的教学与综合性活动提出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是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了解作品背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它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 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采薇》选自 《诗经.小雅》,创作内容则源于战争。周宣王执政的前 夕,玁狁(如今的匈奴)曾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 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827年宣王曾出兵 征讨,《采薇》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采薇》所要表 达的感情是在当时政治背景下的一种感情的表达。它代 表的一种时代的烙印,是一个时代中整代人的情感。原 诗共六章,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 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第六章后面还有 四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 章写出了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采薇(节选)》知识点梳理

《采薇(节选)》知识点梳理

《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采薇:薇,薇菜,植物名。

昔我往矣:“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今我来思:“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指下雪。

雨,这里读yù。

雨雪霏霏:“霏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行道迟迟:慢慢地在路上走。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渴载饥:“载”,又。

莫知我哀:莫:不,没有。

莫知:没有人知道。

译文: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

一路缓缓走来,已经是饥渴交加。

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没有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

2.小明送别远方的亲人时,正是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2.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谁)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宋代苏轼评价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多表达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4.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5.范仲淹,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6.出自《诗经》的经典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7.拓展关于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采薇常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采薇常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采薇常考知识点
本文导航
1、首页
2、重点字词
3、通假字
4、课文分析
5、原文翻译
6、同步练习题
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采薇》中诗人抓住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通过“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

为大家准备了采薇常考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采薇常考知识点【课本原文】《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 1 页共 1 页。

采薇课文知识要点

采薇课文知识要点

采薇课文知识要点采薇课文知识要点(16)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7)靡:无。

(18)盬(gǔ):止息,了结。

(19)启处:休整,休息。

(20)孔:甚,很。

(21)疚:病,苦痛。

(22)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

来,回家。

(23)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24)路:高大的战车。

斯何,犹言维何。

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25)君子:指将帅。

(26)小人:指士兵。

(27)戎(róng):车,兵车。

(28)牡(mǔ):雄马。

(29)业业:高大的样子。

(30)定居:犹言安居。

(31)捷:胜利。

谓接战、交战。

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

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32)骙(kuí):雄强,威武。

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33)腓(féi):庇护,掩护。

(34)翼翼:整齐的样子。

谓马训练有素。

(35)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

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36)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37)棘(jí):急。

孔棘,很紧急。

(38)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39)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40)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下” 的意思。

(41)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42)迟迟:迟缓的样子。

(43)往:当初从军。

《采薇》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冒出了芽尖。

说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多么鲜嫩。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已经又老又硬。

说回家呀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知识点归纳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知识点归纳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知识点归纳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注释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雨(yù)雪:下雪。

雨,这里作动词。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采薇(节选)》课文知识点讲解

《采薇(节选)》课文知识点讲解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主题:
《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赏析:
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霏霏”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
《采薇(节选)》课文知识点讲解
教材分析:
《采薇(节选)》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全诗六章,每章八句。《采薇(节选)》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矣,杨柳/依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归纳: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2、最能表达诗中人心情的诗句是什么?
诗歌理解: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
注释: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采薇(节选)》课文知识点讲解
教材分析:
《采薇(节选)》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全诗六章,每章八句。《采薇(节选)》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主题:
《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赏析:
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霏霏”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