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讨论记录
氨氯地平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肉骨 骼 系 统 损 害 , 国 外 报 道 2 例 关 节 痛 及 肌
常 [ 27 ] 、血小板减少 [ 28 - 29 ] 、男子女性型乳房 [ 30 ]等 。
痛 , [ 15 - 16 ] Zam banini[ 17 ]报道 1 例跟腱炎 , 患者为
引发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 ,
· 54 ·
第 7卷 第 4期
不 良 反 应 临 床 药 物治 疗 杂 志 C lin ica lM e d ica tio n J o u rna l
表 2 氨氯地平日给药剂量发生的不良反应
发生例数
日给药剂量 (mg)
5
10
不详
国内例数 ( % )
11 ( 84162) 2 ( 15138)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检索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期 刊全文数据库 》、 Pubmed /M edline和 Raction数据 库 , 查阅原始文献 , 收集 1989年 1月 - 2008年 3 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氨氯地平 不良反应报道 , 剔除重复文献后 , 共收集到 49篇 文献 。其中中文文献 10篇 13例 、外文文献 39篇 46例 。分别对所收集的文献报道中涉及的患者年 龄 、性别 、用药剂量 、用药时间 、药品不良反应 分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
国外报道牙龈增生 5 例 [ 23 - 25 ] 。引起牙龈增生的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简介患者:王某某,男,65岁入院时间:2021年5月10日出院时间:2021年5月25日入院诊断: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Ⅲ级出院诊断: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Ⅲ级、肺部感染护士长:张某某,主管护师责任护士:李某某,护师二、病例描述患者为男性,65岁,因“反复心悸、气促、乏力3年,加重1周”入院。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悸、气促、乏力,休息时明显,活动后加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Ⅲ级”,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1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咳嗽、咳痰,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Ⅲ级、肺部感染”,建议住院治疗。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Ⅲ级、肺部感染”收入院。
三、护理过程1. 入院护理入院后,护士长张某某组织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安排责任护士李某某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2. 病情观察责任护士李某某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肺功能、出入量等,特别是心悸、气促、乏力等症状的变化。
此外,还注意观察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如咳嗽、咳痰的颜色和量等。
3. 用药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抗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责任护士李某某严格执行医嘱,确保药物按时、按量给予,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 并发症护理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了肺部感染。
责任护士李某某及时报告护士长张某某,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强肺部护理,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促进痰液排出。
5. 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肺部感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对治疗缺乏信心。
护士长张某某和责任护士李某某加强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6. 健康教育患者对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病的知识缺乏,护士长张某某和责任护士李某某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58例病例分析

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58例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由于使用阿司匹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8例,统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以及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等。
有14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有7例患者累及血液系统,有9例患者累及神经系统,有7例患者累及消化系统,有8例患者累及泌尿系统,有13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1]。
结论:使用阿司匹林应规范用药标准,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过敏史,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泌尿系统;过敏反应【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84-02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由于使用阿司匹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8例,纳入标准:1周内服用过阿司匹林;均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2 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药物使用情况等。
统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以及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男女比例经由n(%)表示,数据经由卡方χ2比较,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及性别情况根据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情况看,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共占到65.51%,根据不良反应患者性别情况看,男性所占比例为51.72%,和女性的48.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2 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等。
2.2.1过敏反应有14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占24.14%。
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张春铜;刘杰;陈秀英【摘要】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of ADRs so as to ensur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reduce ADRs. Methods We collected ADRs report of our hospital in 2012,selected 49 ADR reports re-ferred to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analyzed the typical cases. Results In the 49 ADRs report referred to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the behave of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including improper drug selection,over-medication,medication incompatibility,unsuite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inappropriate solvent selection, dripping fast and overdose or under-dose,and the medication of the patient in the 6 typical cases were lack of rationality. Conclusion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生疫苗不良反应报告范文示例

医生疫苗不良反应报告范文示例尊敬的医药监管部门:我是一名在中国某医院工作的医生,我通过本信向您汇报一起疫苗不良反应的案例。
在我进行研究和观察的过程中,我对该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现将相关信息向您报告如下:1.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3岁疫苗接种日期:2021年5月1日2. 疫苗接种信息:接种疫苗:xxx疫苗生产批号:123456789疫苗接种部位:左上臂3. 反应症状描述:接种疫苗后,张某出现了以下不良反应:- 发热:体温达到39℃,持续2天;- 疲劳:表现出明显的疲倦和乏力;- 红肿:接种部位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 皮疹:全身出现散在的疹子,不伴有瘙痒。
4. 进一步观察和处理: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我立即进行了相关处理,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降温治疗:给予退热药物进行降温治疗;- 对症治疗: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接种部位的疼痛,同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保持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
5. 结果和疗效评价:经过综合治疗和观察,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具体表现如下:- 发热: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疲劳:疲倦和乏力症状逐渐减轻;- 红肿:接种部位的红肿逐渐减退;- 皮疹:疹子逐渐消退,不再蔓延。
6. 讨论和结论:根据以上病例观察和治疗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此次不良反应与接种的xxx疫苗有一定关联。
不良反应的程度属于轻度,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并无严重后遗症。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一例疫苗不良反应的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我将继续关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希望此次报告能为您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以便您能够更好地制定和监管疫苗安全措施。
谢谢您的支持与关注!此致,医生姓名(以上为范例文章,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病例分析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病例分析摘要】对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头孢曲松钠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黏肽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该药疗效稳定确切,在体内血浆半衰期长,组织穿透力强,杀菌活性持久,所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但近年来其不良反应和因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事件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笔者通过对相关病例进行收集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不良反应病例1.1 过敏性休克辽药监测中心报道,患者,女,34岁,急性阑尾炎。
原药试敏阴性后,静滴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0克,输液进行10分钟后,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经90分钟抢救无效死亡。
1.2 关节痛刘新春报道,男,35岁。
平素健康,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因患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头孢曲松钠2.0g配液体静滴,液体输完4h后,患者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无力,站立困难。
停用头孢曲松钠并对症处理,5d后症状缓解。
一个月后,因咽痛、咳嗽再次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患者又出现类似症状。
同法处理,7d 后症状逐渐缓解。
1.3 血管神经性水肿张国兰报道,男,8岁。
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1.5g配液体静滴,当液体输入6min后患儿突然出现眼睑、口唇水肿,随之延至颜面部、四肢及会阴部,同时伴有咽部痒感。
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给予静注地塞米松注射液8mg, 5%葡萄糖150ml加水溶性维生素10ml后,水肿缓解。
1.4 肾功能衰竭谢建中等报道,患者男57岁,因泌尿系感染给予环丙沙星0.4g+5%葡萄糖液250mg静滴9天,5%葡萄糖液 250ml+头孢曲松钠4.0g静滴9天,用药至第4天,患者尿量减少约100ml,第5天无尿,查肾功BUN 32.6mmol/L,Crl172.0umol/L,US(尿酸)750.0umol/L,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肾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药学实践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临床药学实践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研究题目:临床药学实践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研究问题及背景:在临床药学实践中,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会增加医疗成本和负担。
因此,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研究方案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病例特征。
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历记录和医药数据库,可以获取足够的临床数据。
然后,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对症处理的药学干预,以减轻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安全性。
我们还将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采取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关的患者教育等。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
通过各种统计指标和模型,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患者群体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
此外,我们还将利用图表和图形来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便更好地展示我们的研究发现。
结论与讨论: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决策和管理,并提供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此外,我们还可以就研究结果展开讨论,例如讨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处方用药的规范性等。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通过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特征和处理措施,我们也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指导和支持。
总之,临床药学实践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和处理策略,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支持。
医院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医院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第一次讨论会议记录(日期:X年X月X日)与会人员:1.主治医师A2.主治医师B3.主治医师C4.护士长D5.护士E6.病案室主任F会议议程:1.对最近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
2.对死亡病例的医疗处置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3.分析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会议记录:1.回顾和分析a.死亡病例1:患者X,年龄60岁,入院原因为心肌梗死。
治疗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并最终死亡。
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药物治疗中忽视了患者心电图的变化。
警戒线上升后,应该立即停用此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b.死亡病例2:患者Y,年龄45岁,入院原因为肺炎。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呼吸衰竭并最终死亡。
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监测和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时存在疏忽。
每小时检查一次生命体征的频率应增加,并在病情恶化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c.死亡病例3:患者Z,年龄70岁,入院原因为脑血栓。
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并最终死亡。
主要原因可能是未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在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应该尽快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2.医疗处置过程评估和总结a.对患者的监护频率和生命体征的检查频率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调整监护频率和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b.对医生的用药选择和调整过程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加强用药知识培训,并建立药物剂量调整的规范流程。
c.对患者转运和接诊过程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加强内外科之间的沟通配合,并完善转运的紧急抢救措施。
3.改进方案a.将监护频率和生命体征的检查频率增加至每半小时一次,并建立详细的监护记录表。
b.加强医生和护士的用药知识培训,并建立用药调整的规范流程。
c.加强内外科之间的沟通配合,确保转运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d.建立病历联查制度,及时获取病人的历史病情和用药信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讨论会议结束。
第二次讨论会议记录(日期:X年X月X日)与会人员:1.主治医师A2.主治医师B3.主治医师C4.护士长D5.护士E6.病案室主任F会议议程:1.评估和总结上次改进方案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讨论
记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2017年04月28日 16:00
讨论地点:办公楼小会议室
讨论内容:注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
参加人员:XXX副主任药师、XXX副主任医师、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XXX(管床医师)汇报病史:患者XXX,女,47岁,因“头昏、眩晕3天”于2017年02月28日09:35入院。
入院时查体:T36.5℃,P70次/分,R18次/分,BP180/100;全是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无变浅,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大,伸舌居中。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啰音;心界无扩大,HR7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
腹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肾区无扣痛。
神经系统: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于2017年03月07日10:39时输注银杏达莫注射液,感喘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部发热、潮红。
无高热,无皮疹,无皮肤瘙痒。
查体:P8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面色潮红。
全身无皮疹。
双肺呼吸粗,双肺可闻及较多哮鸣音,未闻及湿罗音。
请示洛龙世桥主任医师后指示,考虑药物过敏(银杏达莫注射液)性哮喘。
立即予以停用该药,抗过敏、缓解气道痉挛: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
经处理后,于2017年03月07日11:20时查看患者,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消失。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
XXX(内二科主任):该患者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诊断为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诊断是明确的,诊断依据较为充分,选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发生不良反应后判断准确,未导致严重后果。
但要要引起重视的是中药
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较容易发生,需密切观察。
XXX(药剂科主任):银杏达莫注射液是复方制剂,5ml(支)含银
杏总黄酮~ mg、双嘧达莫~ mg。
适应症为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1.偶有恶心.呕吐.头晕.皮肤过敏反应发生.2.罕见心绞痛加重.一旦停药.症状立即消失.注意事项包括 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若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或瓶身细微破裂、异物,
均不能使用。
3、过敏体质及有对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对本药物有
过敏或严重不良反隐病史患者禁用。
4、在无确切配伍试验和文献证明时,本品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5、临床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本
品,静脉滴注不宜过快,严格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并加强用药监护。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按不良反应报告相关要求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