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①②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广故数言欲亡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B.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时人莫之许也C.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咨诹善道D.①扶苏以数谏故②徒以有先生也2 . 对《桃花源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地方。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一个富足和平的地方。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以免他出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D.三、四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3 .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D.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妇啼一何苦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C.其真无马邪/其正色邪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二、字词书写5 .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如果你是凭窗苦读憧憬未来的青年学生,应当珍惜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濡(______)养筚路蓝缕(______)精神,保持昂扬向上姿态,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láng yá岩穴暝.míng环滁.chú辄.醉zhé琅琊..yǔlǚ酒冽.liè山肴.野蔌.yáo sù林壑.hè伛偻..gōng chóu 颓.然tuí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觥筹..阴翳.yì酒酣.hān 林霏.fēi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弦乐器管乐器(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射中(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吾与谁归.归依(4)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地样子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 告于莅事者B 吾祖死于是C 多会于此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翻译下列句子(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11.醉翁亭记一.语基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林壑.( )伛.偻( )野蔌.( )酒洌.( )宴酣.( ) 觥.筹( ) 辄.醉( ) 阴翳.(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蔚然..而深秀者( ) (2)翼然临.于泉上者(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名.之者谁(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伛偻..提携( )(7)临溪而渔.( ) (8)树林阴翳.( )4.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云归而岩.穴暝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5.“而”字作为连词有五种用法,即表示前后词句的并列、顺承、递进、修饰和转折关系。

请指出下面句中“而”的用法。

(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3)朝而往,暮而.归。

( )(4)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5)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6.成语积累。

课文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例如形容宴饮尽欢的__________;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的___________;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真相大白的____________等。

7.翻译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默写填空。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欧阳修在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也(也)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 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在乎山
水之间也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D.醉
能同其乐 其此之谓乎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1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13.甲文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快乐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场景。请分析滁人“从太守游而乐〞的缘由。(2 分) 14.甲、乙两文
(3)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中的治理者有着同样的情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4 分)
17.找出文中两处写景的地方,并概括其写景特点。(4 分) 18.选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 ③讼:案件。④酾(shī):疏导。
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
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类文阅读】 (一)[2021—2021·河南月考]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
题目。
(选自独孤及《琅琊溪述》,有删改) [注] ①领:治理。②而滁人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之饥者粒,流者召:让滁州饥饿的人有粮食吃,把流亡在外的人呼唤回来。
B.课文第 2 段描写山间朝暮改变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练习题(附答案)一、解释加点的词: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林壑.尤美()非丝.非竹.()临溪而渔.( .) 得之.于心()峰回.路转()名.之者谁()杂然而前陈.()太守谓.谁()负.者歌于.途()醉翁之意.()颓然..乎其间()树林阴翳.()临.于泉上()二、翻译下列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野芳发而幽香: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三、据课文内容填充:1、《醉翁亭记》选自《》,作者,字,号,又号,朝文学家,史学家。

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2、文中概括描写滁州地理特征,鸟瞰全貌的句子是。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描写春天的句子是,夏天的句子是,秋天的句子是,冬天的句子是。

5、描写早晨的句子是,写傍晚的句子是。

6、文中的名句是,。

四、阅读文章第一节:1、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A、故自号.曰醉翁也,阴风怒号.。

B、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B、其西南诸.峰,投诸.渤海之尾。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把酒临.风。

2.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3.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蔚然: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3)名(4)意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这段文字中的两个成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飞来山上千寻塔B.但知其一但当涉猎C.然则天下之事康肃忿然曰D.如是再啮斯是陋室2 . 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心乐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不可久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尝贻余核舟一D.其中往来种作往来翕忽3 . 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字词书写5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浮想联piān(2)精suǐ(3)恣suī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环滁.()晦.明()伛偻..()觥.筹()林霏.()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泉香而酒洌.()③负.者歌于途()④树林阴翳.()3.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4.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

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

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表示解释语气的:()表示肯定语气的:()表示感叹语气的:()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7.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8.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9.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1《醉翁亭记》课时训练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滁.()林壑.( ) 潺潺..()辄.( ) 岩穴.()晦.()明朝.()暮伛偻..()酒洌.()宴酣.()阴翳.()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3)饮少辄.醉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7)苍颜..白发 ( )(8)树林阴翳.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____)觥.筹(____)林霏.(____)..(____)环滁.(____)晦.明(____)伛偻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蔚.然(茂盛)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辄.醉(就)B.林霏.(雾气)佳木秀.(茂盛、繁茂)醉翁之意.(情趣)C.晦.明(暗)岩穴暝.(昏暗)寓.之酒(寄托)D.负.者(失败)伛偻..白发(脸色苍老)..(腰背弯曲)苍颜3.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负者歌于途C.多会于此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下面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三、语言表达6.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____)(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四、课内阅读古诗文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五、文言文阅读(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鳞.游泳(____)(2)佳木秀.而繁阴(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六、对比阅读(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杂然而前陈.者(______)⑵宴酣.之乐(______)⑶有风飒然而至.者(______)⑷庶人安.得共之(______)15.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16.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lánɡ;yá;chúhuì;yǔ;lǚ;ɡōnɡ;fēi【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其中“琅琊”的“琊”应读“yá”,不要拼成“xié”,“觥”读作“gōng”,不要拼成“guāng”。

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D项中的“负”是“背着(东西)”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3.A【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A中的“于”是“向”的意思,而其他三项“于”都是“在”的意思。

故选A。

4.D【解析】【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A项“而”表示并列关系;B项“而”表示顺承关系;C项“而”表示转折关系;D项“而”表示修饰关系。

故选D。

5.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分析。

B项表述错误,根据课文的内容可知,太守是因为高兴才喝多了,而不是“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6.(1)A(2)B(3)C(4)C(5)A(6)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1)句意:环绕滁州城都是山。

“也”表陈述语气;(2)句意: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也”肯定语气;(3)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间。

“也”感叹语气;(4)句意: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无穷无尽呀。

“也”感叹语气;(5)句意:不久夕阳下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呀。

“也”陈述语气;(6)句意:醉了能同百姓一同享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呀。

“也”肯定语气。

7.(1)命名,取名(2)助词,的。

8.(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9.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7.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之,结构助词-的。

8.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乐”“寓”“负”“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乐趣”“寄托”“背着”“行走”。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9.首先要理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是写与民同乐的。

联想《岳阳楼记》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乐为怀济安民的,因此,两者的乐均具有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同时这种情怀也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和翻译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