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群沙门氏菌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病课件

沙门氏菌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沙门氏菌病概述 02. 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0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04.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1
沙门氏菌病概述
病原体介绍
沙门氏菌:一种 常见的食源性致
病菌
传播途径:通过 食物、水、接触
等方式传播
感染症状:腹泻、 发热、呕吐等
易感人群:儿童、 老人、免疫力低
下者等
4
勤洗手:饭前便后、 接触生肉后都要洗
手
保持厨房清洁:定 期清洁厨房,避免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食物煮熟:食物要 煮熟煮透,避免生
食或半熟食
生熟分开:生熟食 物分开存放,避免
交叉污染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重组疫 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疫苗 类型和接种对象,确 定合适的接种时间
接种对象:易感人群, 如儿童、老人、孕妇 等
接种效果:预防沙门 氏菌病,降低发病率
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病情和细 菌种类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02
抗生素的剂量 和疗程:根据 病情和细菌种 类确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03
抗生素的副作 用:注意抗生 素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等
04
抗生素的耐药 性:注意抗生 素的耐药性, 避免滥用抗生 素
传播途径
01
食物传播:食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食物
02
水源传播:饮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
接触传播:接 触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物品
04
空气传播:吸 入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空气
临床表现
演讲人
目录
01. 沙门氏菌病概述 02. 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0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04.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1
沙门氏菌病概述
病原体介绍
沙门氏菌:一种 常见的食源性致
病菌
传播途径:通过 食物、水、接触
等方式传播
感染症状:腹泻、 发热、呕吐等
易感人群:儿童、 老人、免疫力低
下者等
4
勤洗手:饭前便后、 接触生肉后都要洗
手
保持厨房清洁:定 期清洁厨房,避免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食物煮熟:食物要 煮熟煮透,避免生
食或半熟食
生熟分开:生熟食 物分开存放,避免
交叉污染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重组疫 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疫苗 类型和接种对象,确 定合适的接种时间
接种对象:易感人群, 如儿童、老人、孕妇 等
接种效果:预防沙门 氏菌病,降低发病率
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病情和细 菌种类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02
抗生素的剂量 和疗程:根据 病情和细菌种 类确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03
抗生素的副作 用:注意抗生 素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等
04
抗生素的耐药 性:注意抗生 素的耐药性, 避免滥用抗生 素
传播途径
01
食物传播:食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食物
02
水源传播:饮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
接触传播:接 触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物品
04
空气传播:吸 入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空气
临床表现
C群沙门氏菌PPT课件

21
8、常见的畜禽沙门氏菌(病) 及其临床表现
23
仔猪副伤寒(Paratyphus suum) 猪沙门氏菌(Swine Salmonellosis) (1)特点: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 染病。急性型呈败血变化,慢性型在大 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 床表现为慢性下痢。
24
(2)病原体:
11
5、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定型
O、H和Vi单因子血清 玻片凝集试验 至少定为2213个血清型。
阳性 阴性对照
沙门氏菌血清凝集试验 (玻片法)
12
6、致病性
主要侵害幼龄动物,发生急性败血症、胃肠炎。 在动物经常引起败血症和肠炎,孕畜发生流产。 人畜共患病。 人主要引起食物中毒,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
3、抗原
主要有O和H抗原
Vi 抗原:少数菌中的一种表面包膜抗原,
功 能 与 E.coli 的 K 抗 原 类 似 , 与 毒 力 (Virulence)有关。
7
抗原构造与分类
成分 O抗原 LPS
抵抗力
产生 抗体 IgM
制备 酒精处理 或加热
组成 分组依据: 引起人类沙 门菌病的多属 A-E组
耐湿热
H抗原
蛋白 质
不耐热
IgG
甲醛固定 有两种: 后使O抗 第1相为特异 原被遮盖 相,第2相非 特异相
Vi抗原:少数沙门菌有如伤寒沙门菌、希氏沙门菌,不稳定
4、血清学分群
O 、 H 、 Vi 和菌毛四种抗原,但仅 O 抗原
是每个菌株均有的成分。
O抗原耐热。
凡含有共同 O 抗原的各血清型归为一个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希氏 沙门菌
8、常见的畜禽沙门氏菌(病) 及其临床表现
23
仔猪副伤寒(Paratyphus suum) 猪沙门氏菌(Swine Salmonellosis) (1)特点: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 染病。急性型呈败血变化,慢性型在大 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 床表现为慢性下痢。
24
(2)病原体:
11
5、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定型
O、H和Vi单因子血清 玻片凝集试验 至少定为2213个血清型。
阳性 阴性对照
沙门氏菌血清凝集试验 (玻片法)
12
6、致病性
主要侵害幼龄动物,发生急性败血症、胃肠炎。 在动物经常引起败血症和肠炎,孕畜发生流产。 人畜共患病。 人主要引起食物中毒,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
3、抗原
主要有O和H抗原
Vi 抗原:少数菌中的一种表面包膜抗原,
功 能 与 E.coli 的 K 抗 原 类 似 , 与 毒 力 (Virulence)有关。
7
抗原构造与分类
成分 O抗原 LPS
抵抗力
产生 抗体 IgM
制备 酒精处理 或加热
组成 分组依据: 引起人类沙 门菌病的多属 A-E组
耐湿热
H抗原
蛋白 质
不耐热
IgG
甲醛固定 有两种: 后使O抗 第1相为特异 原被遮盖 相,第2相非 特异相
Vi抗原:少数沙门菌有如伤寒沙门菌、希氏沙门菌,不稳定
4、血清学分群
O 、 H 、 Vi 和菌毛四种抗原,但仅 O 抗原
是每个菌株均有的成分。
O抗原耐热。
凡含有共同 O 抗原的各血清型归为一个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希氏 沙门菌
沙门氏菌病PPT课件

呈流行性发生,成鸡为散发。
精选ppt
48
(三) 症状
雏鸡 潜伏期4~5天,发病雏鸡最急性者,无症状迅 速死亡,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双翼下垂,缩 头颈,闭眼,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后 停食,多数出现软嗉症状,同时出现腹泻,粪便稀溥,白 色,如浆糊状,肛门周围绒毛污染,有的粪便干结封住肛 门而不能排粪,常发生尖锐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 衰竭死亡。有的出现关节炎和局部化脓,神经症状,病程 短的1天,一般为4~5天,3周龄以上发病少,病程长。耐 过鸡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3 .应用促菌生等活菌制剂,避免与抗微生物 制剂同时应用。
4.预防注射 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苗,一般可在 30天免疫一次即可。
精选ppt
42
5.发病时,病畜隔离,污染环境消毒,病畜治 疗,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其它畜紧急预防接种或 紧急药物预防。
6.治疗 用药原则是选择敏感药物,以足够的
剂量,早期应用,同时要注意有足够的疗程,以
名字命名的。
精选ppt
4
沙门氏菌形态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精选ppt
7
沙门氏菌形态:
精选ppt
8
沙门氏菌形态(电镜下)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2 .沙门氏菌的生物型
沙门氏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
宿主适应血清型 只对其适应的宿主有致病 性,很少使其他宿主发病,包括:马流产、羊流 产、猪霍乱,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 沙门氏菌(A.C)、伤寒沙门氏菌。
精选ppt
60
(五)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初步诊断,确诊
第二节 沙门氏菌病ppt课件

1.
2. 分离 直接分离:对无污染病料在普通或鲜血培
养基上划线培养24小时鉴定。 间接分离:对污染病料,用增菌培养(四 磺酸钠)1:10,肝碎块(体积 1ml),加入四磺酸培养基 10ml,24小时后,增菌液移种 至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SS 琼脂)将可疑菌落划线于三 铁琼脂(酚红指示剂)。
性感染。 以上两种细菌在形态、培养特性,O 抗原完全一致,只有生化反应有区别。 它们无鞭毛。
3. 有鞭毛沙门氏菌—副伤寒(Paratyphus avium)
鼠伤寒、鸭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对鸡及其他禽危害虽不如上二者大,但它们 广泛侵害各种动物、人类,引起疾病(沙门 氏菌病),公共卫生上重要。 人感染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主要来自副伤 寒禽、肉、蛋及产品,有人报道,除人外, 从动物中分离的沙门氏菌,家禽占50.1%。
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家禽疾病的
总称按病原分,它们引起的病分为三种:
1.
鸡白痢沙门氏菌—鸡白痢(Pullorosis)
三周龄以下雏鸡发生败血症,成鸡呈慢
性经过或隐性感染,病变主要局限在生殖系统 (成鸡)。
2. 鸡伤寒沙门氏菌—鸡伤寒(Typhus
avium) 雏鸡产蛋前青年鸡,都可感染,发
生败血症,成鸡急性较少,主要慢、隐
死。 肠系膜淋巴结素状肿胀有出血。
3.
猪副伤寒 盲、结肠粘膜坏死
慢性副伤寒时结肠和回盲瓣粘膜上弥漫散在麦麸状 坏死性纤维素性炎灶
仔猪副伤寒 肝散在小 点坏死
猪副伤寒 胆囊粘膜坏 死
扁桃体坏死
防 制
1.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除诱因。
2.
经常发生该病处,仔猪预防注射。
[Al(OH)3]死菌苗, 5ml/只皮下注射。 疫苗注射以生后4周龄为宜。
沙门氏菌属ppt课件

水处理
采用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去除水 中的沙门氏菌。
水质监测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 全。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01
在处理食品和接触宠物后,应立即洗手,避免沙门氏菌的传播
。
注意饮食卫生
02
避免食用未经烹煮或未彻底烹煮的肉类、蛋类和奶制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的动物
03
接触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的动物后,应立即洗手,避免将沙门氏
沙门氏菌可以通过水源传播,如 饮用水、游泳池水、河流和湖泊
等。
水源受到沙门氏菌污染可能是由 于动物粪便、污水排放或雨水冲
刷等途径。
通过水源传播的沙门氏菌可能导 致急性肠胃炎、伤寒等病症。
接触传播
沙门氏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粪便或尿液传播。
在护理或照顾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时,如处理粪便或尿液等排泄物时,若防护措施不 当,容易发生感染。
传播疾病
沙门氏菌可在动物与人之间传 播,引发人类疾病。
对环境的危害
污染水源
沙门氏菌可在水中繁殖 ,污染水源,影响人类 和动物的饮用水安全。
污染土壤
沙门氏菌可在土壤中存 活,污染土壤环境,影 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
全。
传播疾病
沙门氏菌可通过污染环 境传播疾病,影响人类
和动物健康。
破坏生态平衡
沙门氏菌的大量繁殖和 传播可破坏生态平衡,
抗原结构
沙门氏菌具有O抗原、H 抗原和Vi抗原,其中O抗 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抵抗力
沙门氏菌对理化因素的抵 抗力较一般无芽孢细菌强 ,在水、牛奶、肉类食品 中能生存数月。
沙门氏菌属的分类
根据O抗原不同
沙门氏菌可分为A~Z共20个血清 型,其中A~F等6个血清型为非 病原性,G~Y等15个血清型为病 原性。
沙门氏菌ppt

•(四)检验检疫 •1.细菌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
•
被检材料的选择:常采取猪回肠壁或肠系膜淋 巴结,发热初期的牛乳汁,血液,粪便及内脏组 织,雏鸡的胆汁,胰,脾,肝,残留的卵黄,成 熟鸡的卵巢等材料,进行分离培养,并做生化和 血清学鉴定。并注意类症鉴别,仔猪特别要与猪 瘟鉴别,仔鸡注意与鸡球虫病区别:后者发病多 在20~90日龄,血性下痢,从小肠,盲肠损害部刮 取黏膜,镜下查球虫卵囊即可。
•2.禽沙门氏菌病的症状 • 鸡胚及雏鸡感染:鸡蛋带菌率在33%,卵黄内细 菌在孵化时蔓延至整个鸡胚,雏鸡在孵出前后呈败血 症死亡,经卵感染的雏鸡多于7日龄死亡,在孵化器 或育雏开始时感染的雏鸡多于2~3周龄死亡,病鸡除 表现虚弱,口渴,食欲不振外,最易辨认的症状是腹 泻,粪便呈灰白色,污染肛门周围或封住肛门,使排 粪困难,有的还有呼吸困难,失明,关节炎等。慢性 病雏,发育迟滞。成年鸡:多为雏鸡感染的继续,最 常见产蛋量降低或停止。
• 2.成年鸡一般做血清学检查,以全血平板法用得 最为普遍 • (1)凝集实验 有平板法和试管发,前者又分为 全血和血清法。
• (2)琼扩试验 也有全血和血清法两种,特异性 强。 • (3)卵黄凝集实验 将卵黄用浓盐水(8%)稀 释5倍,放4℃静置1天,除去只放层,再用8%浓 盐水作倍比稀释后,供凝集反应。
• (五)处理 • 鸡白痢为二类动物疫病,禽伤感为三类动物疫 病。平板凝集实验是监测本病最常用的血清学方 法,其监测范围包括各品种的鸡群,年龄在3个月 以上的鸡,每年可分为两次取样,随机抽样数一 般≥200只鸡。 • (1)动物检疫发现阳性鸡,予以淘汰急宰,
•病变部分化制过销毁,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 (2)当肌肉有严重病变时,胴体和内脏化制或销毁。 (六)预防措施 第一,不喝未经处理的水,如湖水,溪水等。不 喝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即生牛奶。 第二,不吃生肉或未经加热煮熟的肉,不吃生鸡 蛋,吃生鸡蛋大补的个别习惯是非常错误的。 第三,便后,接触宠物后,应仔细洗净双手。 第四,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应放在干净的塑料 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 第五,每接触一种食物后,务必将案板仔细洗净, 以免污染其他食物。 第六,使用微波炉煮肉食时,要使肉食内外达到 一致的温度,通常是一百六十五华摄氏度以上。
《沙门氏菌培训》PPT课件

12
TSI鉴定
根据上表中可理解为只有在斜面和底层产碱、不产H2S、 不产气的情况下可不进行生化鉴定,直接判定为非沙门 氏菌,其余任何情况均需进行生化鉴定。
ppt课件
13
三糖铁生化试验
只在TSI产碱的 情况下可判定 无沙门氏菌, 其余任何情况 均需进行生化
鉴定
底层产H2S
底层产酸 斜面产碱
斜面底层 产酸
+10ml TTB
225ml BPW
1ml BPW增菌液
+10ml SC
BS琼脂在36℃培养
40~48小时
分别从TTB和SC增菌 液中取1环,接种到
BS和HE琼脂上培
养
TTB增菌液在42℃、 SC增菌液在36℃ 各培养18~24小时
ppt课件
HE琼脂在36℃
培养18~24小时 10
可疑菌落判定
科玛嘉显色琼脂阳性
—vi抗原
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为vi抗原。 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 不稳定,经60℃加热、石碳酸处理或人工传代培养 易破坏或丢失。 Vi抗原存在于细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 的反应。vi抗原的抗原性弱。当体内菌存在时可产生一 定量抗体;细菌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 故测定vi抗体有助于对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伤寒杆菌、丙型副伤寒杆 菌等有此抗原。
ppt课件
4
生化特性
1)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和侧金盏花醇。 3)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 4)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伤寒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及一部分鸡白痢 沙门氏菌发酵糖不产气,大多数鸡白痢沙门氏菌不 发酵麦芽糖。
ppt课件
TSI鉴定
根据上表中可理解为只有在斜面和底层产碱、不产H2S、 不产气的情况下可不进行生化鉴定,直接判定为非沙门 氏菌,其余任何情况均需进行生化鉴定。
ppt课件
13
三糖铁生化试验
只在TSI产碱的 情况下可判定 无沙门氏菌, 其余任何情况 均需进行生化
鉴定
底层产H2S
底层产酸 斜面产碱
斜面底层 产酸
+10ml TTB
225ml BPW
1ml BPW增菌液
+10ml SC
BS琼脂在36℃培养
40~48小时
分别从TTB和SC增菌 液中取1环,接种到
BS和HE琼脂上培
养
TTB增菌液在42℃、 SC增菌液在36℃ 各培养18~24小时
ppt课件
HE琼脂在36℃
培养18~24小时 10
可疑菌落判定
科玛嘉显色琼脂阳性
—vi抗原
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为vi抗原。 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 不稳定,经60℃加热、石碳酸处理或人工传代培养 易破坏或丢失。 Vi抗原存在于细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 的反应。vi抗原的抗原性弱。当体内菌存在时可产生一 定量抗体;细菌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 故测定vi抗体有助于对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伤寒杆菌、丙型副伤寒杆 菌等有此抗原。
ppt课件
4
生化特性
1)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和侧金盏花醇。 3)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 4)不水解尿素和对苯丙氨酸不脱氨。
伤寒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及一部分鸡白痢 沙门氏菌发酵糖不产气,大多数鸡白痢沙门氏菌不 发酵麦芽糖。
ppt课件
沙门菌属医学课件教学课件

沙门菌属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监测与报告
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应加强对沙门菌感染的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 采取防控措施。
隔离与治疗
感染者应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对接触过感 染者的人员也应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
卫生宣教
加强对公众的卫生宣教,提高公众对沙门菌感染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04 沙门菌属的实验 室检测与技术
沙门菌属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
将样本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如SS、XLD、HE等,以分离 沙门菌。
显微镜检查
观察染色后的样本,寻找沙门菌的典型形态和结构特征。
血清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如ELISA、凝集反应等,以 确定沙门菌的血清型。
沙门菌属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荧光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样本,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以检测沙门菌。
胃肠炎症状
沙门菌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 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炎
症状。
全身症状
感染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 、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 症状。
儿童感染症状
儿童感染沙门菌后,可能会出现呕 吐、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沙门菌属感染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 体征,医生可以初步诊断 为沙门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 胃肠炎症状,但通常比沙 门菌感染较轻,且抗生素 治疗有效。
03 沙门菌属的治疗 与预防
沙门菌属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沙门菌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 素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 发症。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 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
类。
补液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力因子
(3)细胞毒素 沙门氏菌病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肠上皮细胞 的损伤,而造成这种损伤的因素可能是3种细胞毒素。
(4)侵袭力与毒力基因 有毒力的沙门氏菌菌株能侵入小肠黏 膜上皮细胞,并穿越该细胞层到达下层组织。细菌虽然可在此部 位被吞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并可在细胞内继续生长繁殖。这 种抗吞噬作用除与O抗原以及Vi抗原有关外,现在认为,沙门氏 菌具有质粒和染色体的毒力基因。
流行病学
健康动物的带菌现象(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当普遍。病菌可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
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变为活
动化而发生内源感染,病菌连续通过若干易感家畜, 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
流行病学
本病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动物还可表 现为流行性。饲养管理较好的猪群,即使发病,亦多呈 散发性;反之,则常为地方流行性。成年牛呈散发性, 但犊牛往往呈流行性。马一般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 行性。雏鸡往往呈地方流行性。
1.5×2.0~5.0微米,间有形成短丝状体。除鸡白痢沙门氏菌(S.
pullorum,又称雏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S. gallinarum,
又称鸡沙门氏菌)无鞭毛不运动外,其余各菌均以周生鞭毛运动,且
绝大多数具有I型菌毛。
VI抗原
本 质 因 为
伤寒杆菌的表面抗原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2500种以上的血清型,除了不到10个罕见的血清型属于邦戈尔沙
门氏菌外,其余血清型都属于肠道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 适应性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性血清型两大类。
前者只对其适应的宿主有致病性,包括: 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 门氏菌(A.C)、马流产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 后者则对多种宿主有致病性,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鸭沙门氏 菌、德尔卑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田纳西
所 以
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
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胱氨酸、血清、葡萄糖、脑心浸液 和甘油等有助于本菌生长。 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具有赖氨酸脱羧酶; 除伤寒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外,均具有鸟氨酸脱羧酶。 多数菌株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的活性。 多数菌株能产生硫化氢。 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鸡伤寒沙门氏菌和 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产气外,均能产气。
流行病学
禽沙门氏菌病常形成相当复杂的传播循环。病禽、带菌
禽通过带菌卵而传播。带菌卵孵化时,有的形成死鸡胚,
有的孵出病雏鸡。病雏的粪便和飞绒中含有大量病菌, 污染饲料、饮水、孵化器、育雏器等。因此与病雏鸡共 同饲养的健康雏鸡可通过消化道,有时经呼吸道或眼结 膜而受感染。被感染的小鸡若不加治疗,则大部死亡,
沙门氏菌等。至于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原来认为
分别对猪和牛有宿主适应性,近来发现它对其他宿主也能致病。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细菌对人、畜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
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但幼年较成年者易感。
3周龄以内的雏鸡、6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以l~4月龄者)、出 生30~40d以后的犊牛、断乳龄或断乳不久的羊、6月龄以内的幼 驹最易感。 感染的孕畜多数发生流产,特别多见于怀孕中后期的头胎母马以
沙门氏菌
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又称猪霍 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和邦戈尔沙门氏菌
(Salmonella bongori)两个种。
前者又分为6个亚种,沙门氏菌具有O(菌体)、H(鞭毛)、K (荚膜,又叫Vi)和菌毛四种抗原,其中前2种是主要抗原。沙门 氏菌属依据不同的O抗原、Vi抗原和H抗原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沙门氏菌共有42个O群,58种O抗原,63种H抗原,组成了
猪副伤寒的病原(Paratyphus suum)
各国所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相当复杂,其中
主要的有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Kunzendorf 变型,猪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Voldagsen变型、 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潜伏期一般由2d到数周不等。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 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
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本病遍发于世界各地,对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带来严重威 胁。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 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作为动物 饲料添加剂)等因素,该类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发病率上升而倍 受重视。
耐过鸡长期带菌,成年后产卵又带菌,若以此作为种蛋
时,则可周而复始地代代相传。
毒力因子
(1)脂多糖(LPS) 是沙门氏菌外胞壁的基本成分,构成细菌的 O抗原和内毒素。在防止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上起着重 要作用。可引起宿主发热、黏膜出血、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循环衰竭、中毒临诊症状以及休克死亡。 (2)肠毒素 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发现一种热敏的、细胞结合型 的霍乱毒素(CT)样肠毒素。它在结构、功能和抗原性上与CT和 ETEC的LT1相似,即可引起CHO细胞伸长,在兔结肠中诱导液体分 泌,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可提高兔肠细胞内cAMP和前列腺素 E2水平。
病 原
沙门氏菌 (Salmonella)这一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农业部已故著
名兽医师 丹尼尔· E· 沙门(Daniel E Salmon)而命名的,他于1885 年首次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亦无荚膜。大小为0.7~
及怀孕后期的母羊。
流行病学
患病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原随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 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畜。
病畜与健畜交配或用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
此外,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 鼠类可引起,特别是污染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