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设计说明书)

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变速箱换挡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摘 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拨叉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铣叉口面与钻mm 8.15Φ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

铣叉口面以mm 8.15Φ孔及其端面作为来定位基准,以工件的另外一个端面作为辅助基准,实现工件的完全定位,夹紧则是通过调节螺母来实现;钻mm 8.15Φ孔以其端面作为定位基准,夹紧则是由快换垫圈、螺母、心轴等组成。

关键词:夹紧 定位 基准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chine tool fixture design,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 tolerance and measu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Fork processing procedures and milling fork and drill mm 8.15Φ hole of fixture design is including machining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and fixture design in three parts. Milling fork with diameter mm 8.15Φ hole and end as to the locating datum to the workpiece, another end as auxiliary reference, realize th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realized through adjusting nut; drill mm 8.15Φ hole and its face as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to achieve workpiece positioning, clamping is fast changing washer, nut, the mandrel.Key words: clamping positioning datu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 绪论.. (1)1.1 课题的现状分析: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零件的分析 (4)2.1零件的作用 (4)2.2零件的工艺分析 (4)2.2.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4)2.2.2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大致分为 (5)2.2.3尺寸和粗糙度的要求 (5)2.2.4位置公差要求 (6)3 工艺规程设计 (7)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3.2基面的选择 (7)3.3制定工艺路线 (8)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3.4.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9)3.4.2平面工序尺寸 (9)3.4.3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4 夹具设计 (21)4.1问题的提出 (21)4.2夹具设计 (21)5 总结 (23)致谢 (24)参考文献 (25)1 绪论1.1 课题的现状分析: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为满足现代人们对汽车适应节能、安全、舒适、高效、可靠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变速器的性能及换挡叉的操作简便、舒适度就尤为重要。

副变速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副变速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是车床变速箱中拔叉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此拔叉零件的结构较为复杂,其加工的地方主要是孔和平面。

本设计先加工孔后加工面。

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它们的加工精度。

基准选择以拔叉右面的最大的平面作为粗基准,来加工中间的通孔,然后以此加工过的孔作为精基准。

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和右侧平面以及下面的大孔的两平面,再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出下端的大孔。

加工时是用镗床镗孔。

最后以这两个孔为基准,分别加工右侧的槽和顶面的螺纹底孔。

整个加工过程选用了钻床、铣床和镗床。

工件在机床上定位夹紧选用专用夹具,夹紧方式为手动夹紧,夹紧可靠,操作方便。

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

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加工工艺,定位,夹紧,专用夹具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lather to become soon an appropriation for inside pulling out fork spare parts processing craft rules distance and some work prefaces tongs design.This pull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k spare parts than for complicacy, its the place that process is a peaceful in bore primarily.This design processes after processing first the bore.Process with flat surface the clear and definite dividing the line the bore the coarseness processes to process with the nicety the stage to guarantee their process the precise degree.The basis choice to pull out rough basis of conduct and actions of the biggest flat surface of the right in fork, process the in the center in general use bore, then be used as the precise basis with the bore that processed.Processing primarily work preface arrangement is first to process a flat surface with the center bore fixed position with the right side flat surface and below big bore of two flat surface, again with center bore the fixed position processes the big bore that carry down.While processing is to use the boring machine boring bore.Regard these two bores as the basis finally, process the right-hand slot respectively with the thread bottom bore of the a.Whole processes the process chose to use to the drill machine, miller with the boring machine .The tongs chooses to use the appropriation tongs, clipping tight way as to move to clip tight, clip tight and dependable, operation convenience.Therefore produce the efficiency higher, be applicable to the large quantity measures, the flowing water is on-line to process.Can satisfy the design request.Keywords Process the craft,Fixed position,Clip tight,Appropriation tongs目录序言 (1)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1零件的工艺分析 (2)1.2零件的生产类型 (2)2选择毛坯,绘制毛坯图 (3)2.1选择毛坯 (3)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2.3确定毛坯尺寸 (3)2.4设计毛坯 (3)3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3.1定位基准的选择 (4)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3.3.制定工艺路线 (4)4.工序设计 (6)4.1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6)4.2确定工序尺寸(工序XIV) (6)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工序4) (8)5.1切削用量的计算 (8)5.2时间定额的计算 (8)6夹具设计 (10)6.1定位方案 (10)6.2夹紧机构 (10)6.3 对刀装置 (10)6.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0)6.5夹具体 (10)7设计体会 (11)参考文献 (12)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大学必修课程,它是在学习了大部分专业课,尤其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以后进行的一个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我们做到学以致用。

副变速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副变速拨叉课程设计说明书

3 3 3 3
0 1 0 0
76 14 34 8
5.3
确定圆角半径
1 1 ( A A)mm 2 , 取 5 10
由于采 用砂型 铸造 ,所以 圆角 计算公 式 R
1 1 ( A B ) (25 24 ) 5mm ,所以本铸件内外圆角取 R=5mm。对于特殊位置 10 10
本零件的外表面均属于双侧切削,主要以粗加工为主,故取粗加工余量为 3mm,但拨叉两侧面需进行半精加工,取半精加工余量为 1mm。可得毛坯尺寸表如 下。其余尺寸可以直接铸造出来。其毛坯图如下。 表1 零件尺寸 副变速拨叉毛坯尺寸 机加工余量 铸件尺寸
双侧余量
70
0.12 6 0.24 0.12 40 0.24 0.27 14 0
7 6.2.2.2
6 确定工序尺寸 L26 、 L12 、 L35
1
0
0.12 该尺寸在工序 6 和工序 2 中应达到零件的图样要求,则, L26 = 6 0.24 mm,
L12 =70mm, L35 =5mm。
6.2.2.3 确定工序尺寸 L25 、 L22 、 L11 、 L31
该尺寸只与加工余量有关,所以 L25 = L26 +1=7mm, L22 = L25 +1=8mm,
故宜选择极限量规,其具体尺寸如下:通规、止规 工序 8 中,钻φ 8.7mm 的内孔时由于采用标准钻头,且其精度要求低,可不
需要量具。 6.1.3.3 选择加工所用的量具
铣槽时,由于采用了标准刀具,平时无需测量,但刀具磨损到一定时候时, 应进行测量以便及时更换刀具,此时可以选择通用量具。槽的精度为 13 级, T=0.27mm, 其不确定允许值为 0.016mm,故选用的量具为分度值为 0.01mm 的游标 卡尺,测量范围为 0-100mm。 6.2 确定工序尺寸

手扶拖拉机的副变速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说明

手扶拖拉机的副变速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说明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是手扶拖拉机的副变速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手扶拖拉机的副变速机构,它由变速拨杆、变速杆、副变速拉杆、副变速拨杆、副变速拨叉、副变速齿轮组成,变速杆外端连有变速手柄,副变速拉杆的内端连有副变速拨杆,该副变速拨杆卡在副变速拨叉的凹槽内,副变速拨叉套装在副拨叉轴上,副变速拨叉的拨爪卡在副变速齿轮的凹槽内,副变速齿轮和制动齿轮及轴承一同安装在副变速轴上。

通过此次设计,我再次学习了怎样制定工艺方案和夹具的设计,另外在此次设计中还学到了如何确定毛坯的材料及毛坯的制造方式和涉及到的相关计算问题,让我对大学四年的所学知识有机会全面系统的学习运用,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副变速拨叉;工艺;夹具;设计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auxiliary gearbox of walking tractor fork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design.Sub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walking tractor, which is composed of a gear shift lever, the gear lever, auxiliary transmission rod, auxiliary transmission lever, auxiliary transmission component fork, side gear,transmissi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handle, auxiliary transmission of the inner end of the pull rod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gear shift lever, the secondary gear shift lever locking groove theauxiliary gear shift fork, side shift fork is sheathed on the side fork shaft,finger side gear shift fork stuck in grooves in the side gears, side gearand brake gear and bearing were installed on a pair of transmission shaft.Through this design, I learned how to make again design process andfixture, also in this design but also learned how to determine the manufacture material and blank blank and related computational issues involved, let m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to use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for in the future work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Keywords: the secondary gear shifter; technology; fixture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 1 -1.1 机械加工工艺的意义.............................................. - 1 -1.2 夹具制造的背景与意义............................................ - 1 -1.3 工艺及夹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第2章副变速拨叉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 4 -2.1 零件的分析...................................................... - 4 -2.1.1 零件的作用................................................. - 4 -2.1.2 零件的设计图样............................................. - 4 -2.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 5 -2.2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 5 -2.3 选择毛坯的制造形式,绘制毛坯图.................................. - 6 -2.3.1 选择毛坯................................................... - 6 -2.3.2 确定加工余量和毛坯尺寸..................................... - 7 -2.3.3 铸件毛坯图................................................. - 8 -2.4 工艺规程设计.................................................... - 8 -2.4.1 定位基准的选择............................................. - 8 -2.4.2 零件加工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 9 -2.4.3 制订工艺路线.............................................. - 10 -2.4.4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 12 -2.4.5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 13 -2.4.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 15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切削时间......................................... - 16 -左端面............................................ - 16 -2.5.1 粗铣242.5.2 钻孔至5.13φ ............................................... - 17 -2.5.3 拉孔至φ1443.00+mm ........................................... - 18 -2.5.4 粗铣24φ右端面 ............................................ - 19 -2.5.5 粗铣叉脚两侧面 ............................................ - 20 -2.5.6 粗铣叉脚内侧25.0040+ ........................................- 21 - 2.5.7 铣槽18.0014+ ................................................. - 23 -2.5.8 钻小孔15.007.8+φ ............................................. - 24 -2.5.9 半精铣叉脚两侧面 .......................................... - 25 -第3章 专用钻床夹具设计 ...............................................- 27 -3.1 明确设计任务、设计分析原始材料 ................................. - 27 -3.1.1 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 - 27 -3.1.2 拨叉工件的主要加工工艺过程 ................................ - 27 -3.1.3 设计任务书 ................................................ - 27 -3.1.4 工序简图 .................................................. - 28 -3.1.5 分析原始资料 .............................................. - 28 -3.2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 - 28 -3.2.1 确定夹具的定位方式 ........................................ - 29 -3.2.2 选择定位元件,设计定位装置 (29)3.2.3 分析计算定位误差 .......................................... - 30 -3.2.4 确定工件的夹紧装置 ........................................ - 30 -3.2.5 计算切削力夹紧力 .......................................... - 31 -3.2.6 确定导向元件 .............................................. - 33 -3.2.7 确定其他结构 .............................................. - 33 -3.3 绘制夹具结构草图 ............................................... - 33 -3.4 夹具精度分析 ................................................... - 33 -3.5 绘制夹具总装图 ................................................. - 34 -3.6 绘制夹具零件图 ................................................. - 34 -3.7 夹具的维护措施 ................................................. - 34 -参考文献..............................................................- 35 -结束语................................................................- 36 -致谢.................................................................- 37 -附录..................................................................- 38 -第1章绪论1.1 机械加工工艺的意义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是工件或者零件制造加工的步骤,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副变速拨叉说明书

副变速拨叉说明书

目录1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 1.1零件的作用⋯⋯⋯⋯⋯⋯⋯⋯⋯⋯⋯⋯⋯⋯⋯⋯⋯⋯⋯⋯⋯⋯⋯⋯⋯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1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12 确定毛胚类型绘制毛胚简图⋯⋯⋯⋯⋯⋯⋯⋯⋯⋯⋯⋯⋯⋯⋯⋯⋯⋯1 2.1选择毛胚⋯⋯⋯⋯⋯⋯⋯⋯⋯⋯⋯⋯⋯⋯⋯⋯⋯⋯⋯⋯⋯⋯⋯⋯⋯⋯1 2.2确定毛胚尺寸和机加工余量⋯⋯⋯⋯⋯⋯⋯⋯⋯⋯⋯⋯⋯⋯⋯⋯⋯⋯12.3铸件毛胚图⋯⋯⋯⋯⋯⋯⋯⋯⋯⋯⋯⋯⋯⋯⋯⋯⋯⋯⋯⋯⋯⋯⋯⋯⋯23 工艺规程设计⋯⋯⋯⋯⋯⋯⋯⋯⋯⋯⋯⋯⋯⋯⋯⋯⋯⋯⋯⋯⋯⋯⋯⋯⋯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2 3.2拟定工艺路线⋯⋯⋯⋯⋯⋯⋯⋯⋯⋯⋯⋯⋯⋯⋯⋯⋯⋯⋯⋯⋯⋯⋯⋯4 3.3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6 3.4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73.5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84 专用钻床夹具设计⋯⋯⋯⋯⋯⋯⋯⋯⋯⋯⋯⋯⋯⋯⋯⋯⋯⋯⋯⋯⋯⋯134.1夹具设计任务⋯⋯⋯⋯⋯⋯⋯⋯⋯⋯⋯⋯⋯⋯⋯⋯⋯⋯⋯⋯⋯⋯⋯134.2拟定钻床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144.3绘制夹具装配总图⋯⋯⋯⋯⋯⋯⋯⋯⋯⋯⋯⋯⋯⋯⋯⋯⋯⋯⋯⋯⋯144.4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定位误差分析⋯⋯⋯⋯⋯⋯⋯⋯⋯⋯⋯⋯15课程设计总结⋯⋯⋯⋯⋯⋯⋯⋯⋯⋯⋯⋯⋯⋯⋯⋯⋯⋯⋯⋯⋯⋯⋯⋯⋯17参考文献⋯⋯⋯⋯⋯⋯⋯⋯⋯⋯⋯⋯⋯⋯⋯⋯⋯⋯⋯⋯⋯⋯⋯⋯⋯⋯⋯17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1 零件的作用副变速拨叉是变速箱换挡机构中的一个重要零件。

拨叉头以 14mm 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7mm 孔与变速叉轴连接,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拨叉夹具设计说明书【操作指南】

拨叉夹具设计说明书【操作指南】

以下为拨叉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一起来看看吧。

1零件的工艺分析1.1设计题目根据工序6(对Ф15的孔进行钻孔)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1.2零件的使用要求基本分析本次设计的专用夹具相应的零件是中批量生产的拨叉。

拨叉是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比较小,结构形状较复杂,但其加工孔和表面的精度要求较高,上下表面、圆弧表面都有粗糙度要求,零件精度要求较高,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其中,Ф15孔与底面的垂直度和上下端面的平行度要求较高,有精度要求,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影响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此它们的加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1.3零件的工序特点加工该工序使用的是钻床Z535,加工工序6前,工件已经加工了上下端面、前后端面、左右端面,即零件各面均可用于直接定位。

如图1.1所示:2.定位方案选择在夹具设计中,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工件的表面结构特征和工序要求,确定工件需要限定的自由度;确定定位方式,即确定工作上的定位表面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定位元件;分析工件各表面定位方式组合后限定自由度的情况,对欠定位的进行定位方案修改,对不必要的过程定位自由度采取消除措施。

拟定加工路线的第一步是选择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必须合理,否则将直接影响所制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和最终加工出的零件质量。

基准选择不当往往会增加工序或使工艺路线不合理,或是使夹具设计更加困难甚至达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位置精度)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出发,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此零件图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也没有较高的平行度和对称度要求,所以我们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精度。

根据工序6特点,钻Ф15的通孔,限制6个自由度。

2.1定位方案分析2.1.1定位方案a使用下底面限制3个自由度,再用V形块和挡板限制另外的3个自由度。

毕业设计说明书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一、设计任务本设计的任务是针对一种拨叉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分析拨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拨叉的材料、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

3.设计拨叉加工的工艺流程,确定每道工序所需加工设备和工具。

4.设计适合拨叉加工的夹具,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二、拨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拨叉是变速器中的一种传动部件,主要起到连接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作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轴承轮对拨叉的轴心线产生一个压力,使得拨叉能够沿着轴心线运动,连接齿轮并实现传动。

拨叉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结构,无接头。

2.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轴孔与轴承轮的匹配精度。

3.材料选用要求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良好的耐疲劳性。

4.表面质量要求高,特别是轴孔的表面粗糙度和直线度要求较高。

5.生产批量大,成本控制能力要求强。

三、确定拨叉的材料、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1.材料选用根据拨叉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应选用高强度、高硬度以及耐疲劳性良好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 20CrMnTi、42CrMo、45# 钢等,其中,20CrMnTi 是同时满足强度、硬度和韧性要求的理想材料。

2.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拨叉的轴孔和轴承轮是关键部位,其匹配精度应达到 IT6 级别,轴孔表面粗糙度≤ Ra0.4μm,轴孔中心线垂直度≤ 0.05mm,轴孔中心线与轴承轮的轴心线平行度≤0.08mm。

此外,整体尺寸公差应控制在±0.03mm 以内。

四、拨叉加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工具针对拨叉的结构特点和加工精度要求,可设计以下的加工流程:1.铣削面采用立式铣床进行加工,分两次进行铣削。

先将工件安装在夹具上,进行端面精加工,保证铣削面的平行度和面质量。

然后再进行一次常规铣削,使铣削面的粗糙度达到要求。

2.车削轴孔采用车床进行加工。

在结合具有稳定性的夹具上进行定位,以保证轴孔的精度和平行度。

拨叉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拨叉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纲要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拨叉钻孔的专用夹具设计级: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机电及自动化学院2015年 01 月 26 日目录前言 0设计任务 01零件的工艺分析 (1)1.1设计题目 (1)1.2零件的使用要求基本分析 (2)1.3零件的工序特点 (2)2.定位方案选择 (2)2.1定位方案分析 (3)2.1.1定位方案a (3)2.1.2定位方案b (3)2.2定位方案确定 (3)3.夹紧方案选择 (3)3.1夹紧方案a (4)3.2夹紧方案b (4)3.3夹紧方案确定 (4)4夹具具体结构 (4)4.1定位元件 (4)4.2夹紧机构 (4)4.3导向机构 (5)4.3.1钻模体机构 (5)4.3.2.钻套的选择 (5)4.3.3钻套高度的选择 (6)4.3.4排屑间隙 (6)5.定位误差 (6)5.1定位误差分析 (6)5.2定位误差计算 (6)6夹紧力计算 (7)6.1切削力计算 (7)6.2实际所需夹紧力计算 (7)6.3夹紧力校核 (8)7夹具精度分析与计算 (9)8夹具总装 (9)总结 (11)参考文献 (11)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也是大学本科里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

这次设计为了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夹具问题。

让我们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所需的夹具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形成规范解决问题的理念。

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本次设计更主要是为了通过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说明书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妥指出,还希望老师不吝指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作者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者所在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时间:目录一、前言………………………………………………………………………………二、零件图的分析……………………………………………………………………1、生产类型…………………………………………………………………………2、零件的作用………………………………………………………………………3、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三、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基面的选择………………………………………………………………………3、制定工艺路线……………………………………………………………………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4.1、Φ24mm右端面………………………………………………………………4.2、Φ14mm的孔…………………………………………………………………4.3、14H13的槽……………………………………………………………………5、确定切削用量……………………………………………………………………φ右端面的切削用量…………………………………5.1、确定工序1:铣削24φ孔的切削用量……………………5.2、确定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5.3、确定工序6:铣削14H13的槽的切削用量…………………………………四、夹具设计……………………………………………………………………………1、问题的提出………………………………………………………………………2、夹具设计…………………………………………………………………………2.1、定位基准的选择……………………………………………………………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2.3、定位误差分析………………………………………………………………2.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五、设计总结…………………………………………………………………………六、参考文献…………………………………………………………………………课程设计任务书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二、零件图的分析1、生产类型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零件的作用副变速拨叉零件应用在副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拨叉头孔套在变速叉轴上,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换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上滑动以改变档位,从而改变速度。

3、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该拨叉变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

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为实现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58HRC。

拨叉头两端面与叉脚两端面在轴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表面,又提高了变速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

通过对该零件的重新绘制,知道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14要求Ra 3.2mμ精度较高,要进行精绞以达到粗糙度要求,其余的加工表面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该零件结构对基准的选择要求高,零件选用材料KTH350-10。

三、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KTH350-10,考虑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所受冲击力不大,并且为中批量生产,所以,选择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毛坯。

铸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孔等缺陷,以保证零件的强度、刚度及硬度,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意外事故。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1.3-1,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保证的尺寸公差在1-3mm。

2、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Φ24mm外圆为主要粗基准,以零件左端面为辅助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根据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以及考虑到工件的装夹与加工方便,选用14φ孔中心为主要精基准,以加工后的零件右端面为辅助精基准。

3、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还应当考虑加工时的经济性,尽量使工序能够集中起来提高生产率。

工序1:铣削24φ右端面,以24φ左端面为粗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YG8硬质合金端铣刀以及专用夹具;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φ孔,以24φ右端面以及24φ外圆为基准,采用Z525型立式钻床、锥柄麻花钻、锥柄扩孔钻、锥柄机用铰刀以及专用夹具;工序3:铣削24φ左端面,以24φ右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端铣刀及专用夹具;工序4:粗铣大叉头外表面,以24φ右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镶齿套式面铣刀及专用夹具;工序5:精铣大叉头外表面,以24φ右端面为定位基准,采用X51型立式铣床、三面刃铣刀及专用夹具;工序6:铣两叉头内侧,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X61W 型卧式铣床、细齿锯片铣刀及专用夹具;工序7:铣14H13的槽,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X62型卧式铣床、直齿三面刃铣刀及专用夹具;工序8:钻7.8φmm 孔,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Z32K 型摇臂钻床、直柄麻花钻及专用夹具;工序9:铣大叉头右端外端面,以14φ孔中心为定位基准,采用X61W 型卧式铣床、细齿圆柱形铣刀及专用夹具;工序10:去毛刺;工序11:终检。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副变速拨叉零件材料为KTH350-10,硬度为198HBS ,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采用金属模机械砂型铸造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4.1、Φ24mm 右端面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可得该零件尺寸公差为CT7-CT9,加工余量等级为F 。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21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铣削73.2mm Z=1.2mm4.2、Φ14mm 的孔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可得该零件尺寸公差为CT7-CT9,加工余量等级为F 。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4及表2.3-8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钻孔Φ13mm扩孔Φ13.85mm 2Z=0.85mm粗铰Φ13.95mm 2Z=0.10mm精铰Φ14mm 2Z=0.05mm4.3、14H13的槽从零件图上可知尺寸公差为IT13,加工余量等级为F 。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3-22确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为:铣削14mm 2Z=3.0mm5、确定切削用量5.1、确定工序1:铣削24φ右端面的切削用量(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被加工材料KTH350-10 其最小抗拉强度为330MPa ,最低延伸率为10。

加工要求:铣削至长度为73.2mm 。

选择车床:采用X51型立式铣床,电动机功率:4.5kw 。

选择刀具:由于采用YG8硬质合金端铣刀。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1,铣削宽度e a ≤60mm ,p a ≤4mm ,直径为0d =40mm ,齿数Z=12。

(2)计算切削用量确定切削深度p a :由于单边余量仅为 1.2mm ,可在一次走刀内切完,故p a =74.4-73.2=1.2mm 。

确定进给量f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3.5,得每齿进给量z f =0.15-0.24mm/z ,查表3.16取z f =0.18mm/z ,则f=0.18×12=2.16mm/r 。

确定切削速度c v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3.27,, vp u e y z x p m q v c k z a f a T d C v v v v v v 0=查表12,24,40,22.0,22.0,0,32.0,/18.0,17.0,2.1,33.0min,120,1,5480==============z mm a mm d u q p y z mm f x a m T k c e v v v v z v p v v计算得c v =211.72m/min ,min /14.53912572.2111000r n =⨯⨯=π。

根据X51型立式铣床主轴转速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36),选择n=490r/min ,则实际的切削速度v=1000125⨯n π=192.42m/min 。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为:m in /4.10584901218.0mm f Mz =⨯⨯=。

根据X51型立式铣床工作台进给量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37),选择m in /765mm f Mz =,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z mm f z /13.049012765=⨯=。

5.2、确定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φ孔的切削用量(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被加工材料KTH350-10 其最小抗拉强度为330MPa ,最低延伸率为10。

加工要求:钻孔至13mm ,扩孔至13.85mm ,精铰至14mm ,通孔。

选择钻床:选用立式钻床Z525。

选择刀具:钻孔时,采用锥柄麻花钻刀片材料为高速钢,钻头直径13mm ;扩孔时,采用锥柄扩孔钻刀片材料为高速钢,钻头直径13.85mm ;铰孔时,采用锥柄机用铰刀刀片材料为YG8,钻头直径为14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