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实验 射极跟随器

实验步骤1.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和跟随特性
•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信号发生器上获得 uipp=1V、f=1kHz的正 弦信号,输入放大器; 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 示波器,测量输出电 压uopp,记录于右表。 • 测量跟随特性 改变输入电压的幅度, 记录输出电压峰峰值。
表格1 次数 1 2 3 uipp (mV) 1000 uopp (mV) Au
表格3 Uspp (mV) uipp (mV)
Ri=Ui/(Us-Ui)R
2K R
实验步骤2:观察饱和失真和截至失真
• RP调到0时易出现饱和失真。将RP调到0, 增加输入信号幅度,可以观察到饱和失真 现象,记录输出的失真波形。 • RP调到最大值时易出现截止失真。更换 Rp=1M调整最大,然后增加输入信号幅度, 可以观察到截至失真现象,记录输出的失 真波形。
实验步骤3. 测量输出电阻Ro
• 测量空载输出电压(无负 载电阻) 输入uipp=1V、f=1kHz的 正弦信号;放大器输出端 连接示波器,不失真时记 录空载输出电压uopp,记 录于右表。
表格2
Uopp (mV) Uopp (mV)
(同表1 第一次 数据)
Ro=(Uo/Uo-1)RL
实验步骤4. 测量输入电阻Ri
• 输入端接入2K电阻R A点输入uspp=1V、 f=1kHz的正弦信号;B点 接入示波器,记录uipp, 记录于右表。
实验:共集电极放大器(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 2、观察饱和失真和截至失真。
二、实验仪器(1)示波Βιβλιοθήκη (2)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电路
信号发射器从50Ω输出
示波器: measure 和 autoset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电路实现射极跟随器的功能,加深对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电路组成、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是一种共射极放大电路,其输出信号从发射极取出,经缓冲器和负载电阻反馈到输入端,形成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的特点,常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或输出级,起缓冲、隔离和放大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电源、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三极管等。
2.搭建射极跟随器电路:将电源、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三极管等按照射极跟随器的电路组成连接起来。
3.调节输入信号:打开电源,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信号频率和幅度变化。
4.测量输出信号:使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测量射极跟随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等参数。
5.记录实验数据: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相位等参数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
6.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特点,加深对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7.整理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数据及分析1.实验数据表: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相位等参数。
幅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基本一致,说明射极跟随器具有较好的线性放大特性。
同时,由于射极跟随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点,使得电路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可以有效地避免前后级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射极跟随器的电路组成、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和较好的线性放大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路的阻抗匹配和信号传输效率。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应用射极跟随器可以实现良好的缓冲、隔离和放大效果。
本实验加深了我们对射极跟随器工作原理的理解,为今后在电子系统中应用射极跟随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射极跟随器的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的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的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它在电子设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射极跟随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首先,我们对射极跟随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射极跟随器是一种用于放大电流的电子元件,它能够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输出一个放大后的电流信号。
这种特性使得射极跟随器在电子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放大器、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接着,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对射极跟随器进行了实际的测试。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射极跟随器的放大特性和稳定性,并对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射极跟随器在不同频率和电压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地工作,并且具有较好的线性放大特性。
最后,我们总结了本次实验的结果,并对射极跟随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射极跟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通信、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相信,通过对射极跟随器的深入研究和实验,将能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总之,本次实验对射极跟随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这些结果不仅对于深入理解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射极跟随器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
的参考和指导。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实验二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1 射极跟随器图5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输入电阻R i图5,1电路R,r,(1,β)REibe如考虑偏置电阻RB和负载RL的影响,则R,RB?[r,(1,β)(RE?RL)] ibe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i,阻RRB?rbe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B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5,2所示。
图5,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即只要测得A、B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计算出Ri。
2、输出电阻R O图5,1电路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S,则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RC 低得多。
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再测接入UO的测试方O负载RL后的输出电压U,根据 L即可求出 RO3、电压放大倍数图5,1电路,RR(1,)(//)ELA,,1Vr,RR,(1,)(//)beEL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β)倍,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4、电压跟随范围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uO跟随输入电压ui作线性变化的区域。
当ui超过一定范围时,uO便不能跟随ui作线性变化,即uO波形产生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uO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uO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u,则电压跟随范围 O的有效值U,2U0P,P O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压表6、频率计7、3DG12×1 (β,50,100)或9013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射极跟随器测试

射极跟随器的测试一、测试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二、测试原理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图1 射极跟随器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输入电阻Ri图1电路Ri =rbe+(1+β)RE如考虑偏置电阻RB 和负载RL的影响,则Ri =RB∥[rbe+(1+β)(RE∥RL)]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R B ∥rbe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B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测试线路如图2所示。
图2 射极跟随器测试电路R U U U I U R is ii i i -==即只要测得A 、B 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计算出R i 。
2、输出电阻R O 图1电路βr R ∥βr R beE be O ≈=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 S ,则β)R ∥(R r R ∥β)R ∥(R r R B S be E B S be O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 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O ≈R C 低得多。
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 O 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 O ,再测接入负载R L 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O LO LL U R R R U +=即可求出 R OL LOO 1)R U U (R -=3、电压放大倍数图1电路)R ∥β)(R (1r )R ∥β)(R (1A L E be L E V +++=≤ 1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β)倍,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4、电压跟随范围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u O 跟随输入电压u i 作线性变化的区域。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 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l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下图为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跟随器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而具有优良的跟随特性。
1、输入电阻R i实际测量时,在输入端串接一个已知电阻R 1,在A 端输入的信号是V i ,在B 端的输入信号是i V ',显然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流为:1R V V I iii'-=' i I '是流过R 的电流,于是射极输出器之输入电阻为:11-'='-'=''=ii i i ii ii V V R R V V V I V R 所以只要测得图中A 、B 两点信号电压的大小就可按上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2、输出电阻R 0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的D 、F 两点,带上负载R L ,则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V L 将比不带负载时的V 0有所下降,因此放大器的输出端D 、F 看进去整个放大器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该等到效电源的电动势为V S ,内阻即为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0,按图中等效电路先使放大器开路,测出其输出电压为V 0,显然V 0=V S ,再使放大器带上负载R L ,由于R 0的影响,输出电压将降为:LSL R R V R V +'=S V V =0Θ 则L S R V V R ⎪⎭⎫⎝⎛-=100所以在已知负载R L 的条件下,只要测出V 0和V L ,就可按上式算出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R 0。
3、电压跟随范围电压跟随范围,是指跟随器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的区域,但在输入电压超过一定范围时,输出电压便不能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失真急剧增加。
因为射极跟随器的10==&iV V V A 由此说明,当输入信号V i 升高时,输出信号V 0也升高,反之,若输入信号降低,输出信号也降低,因此射极输出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同相变化的,这就是射极输出器的跟随作用。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完整版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肇庆学院实验二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班别: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DZX-1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一个、TDS 1002 示波器一个、数字万用表一个、色环电阻一个、螺丝刀一把、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图1 射极跟随器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输入电阻Ri图1电路Ri =rbe+(1+β)RE如考虑偏置电阻RB 和负载RL的影响,则Ri =RB∥[rbe+(1+β)(RE∥RL)]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RB∥rbe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B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2所示。
图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其中,RL 的测量值为ΩK,取ΩK;R的测量值为ΩK)即只要测得A、B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计算出Ri。
2、输出电阻RO图1电路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 S ,则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 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O ≈R C 低得多。
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 O 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 O ,再测接入负载R L 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 即可求出 R O3、电压放大倍数图1电路)R ∥β)(R (1r )R ∥β)(R (1A L E be L E u +++=≤ 1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 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l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下图为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跟随器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而具有优良的跟随特性。
1 、输入电阻 R i实际测量时,在输入端串接一个已知电阻 R 1,在 A 端输入的信号是 V i ,在 B端的输入信号是 V i ,显然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流为:V i V iI iI i 是流过 R 的电流,于是射极输出器之输入电阻为:R 1V i R 1R iV i V i V i I i R V i1V i所以只要测得图中A 、B 两点信号电压的大小就可按上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2 、输出电阻 R 0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的 D 、F 两点,带上负载 R L ,则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 V L 将比不带负载时的 V 0 有所下降,因此放大器的输出端 D 、F 看进去整个放大器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该等到效电源的电动势为 V S ,内阻即为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0,按图中等效电路先使放大器开路,测出其输出电压为 V 0,显然 V 0=V S ,再使放大器带上负载 R L ,由于 R 0 的影响,输出电压将降为:R L V SVR LR 0 VV 0 V S 则 R 01 R LV S所以在已知负载 R L 的条件下,只要测出 V 0 和 V L ,就可按上式算出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 R 0 。
3、电压跟随范围电压跟随范围,是指跟随器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的区域,但在输入电压超过一定范围时,输出电压便不能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失真急剧增加。
因为射极跟随器的V 0A V1V i由此说明,当输入信号 V i升高时,输出信号 V0也升高,反之,若输入信号降低,输出信号也降低,因此射极输出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同相变化的,这就是射极输出器的跟随作用。
所谓跟随范围就是输出电压能够跟随输入电压摆动到的最大幅度还不至于失真,换句话说,跟随范围就是射极的输出动态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测射极跟随器的跟随特性并测量输出电压峰峰值Vopp
接入负载RL=2.2KΩ,在B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逐渐增大输入信号幅度Vi,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在波形不失真时,测量所对应得VL值,计算出Av,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Vopp,与电压表读测的对应输出电压有效值比较,将所测数据填入表5.5
Ve(V)
Vbe(V)
Vc(V)
Ie=Ve/Re
6.03
0.62
11.94
3.170mA
表5.1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接入负载RL=1KΩ,在B点f=1KHz信号,调输入信号幅度(此时偏置电位器Rp4 不能再旋动),用示波器观察,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测Vi,VL值,将所测数据填入表5.2。
Vi(V)
VL(mV)Av=VL/来自i1.4871.454
0.977
表5.2
4、测量输出电阻Ro
在B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Vi=100mV左右,接上负载RL=2.2KΩ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Vo(RL=∞),有负载输出电压VL(RL=2.2KΩ)的值。则
将所得数据填入表4.3中
Vo(mV)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五射极跟随器
班级
姓名-学号
报 告 内 容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图5.1电路接线
2、直流工作点的调整
将电源+12V接上,在B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反复调整Rp及信号源输出幅度,使输出幅度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波形,然后断开输入信号,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对地的电位,即为该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将所测数据填入表5.1。
VL(mV)
107.0
105.8
22.68欧姆
表5.3
5、测量放大器输入电阻Ri(采用换算法)
在输入端串入5.1K电阻,A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毫伏表分别测A、B点对地电位Vs,Vi。则
将测量数据填入表5.4
Vs(V)
Vi(V)
0.1077
0.1007
73.367k
1
2
3
4
Vi
107.8mV
889mV
1.273V
2.24V
VL
106.3mV
876mV
1.255V
2.19V
Vopp
310mV
2.55V
3.6V
6.2V
Av
1.01
1.01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