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纸格式

合集下载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格式(3篇)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格式(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3. 学习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分析。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原理基于光的直线传播。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线只能沿直线传播,因此在小孔的另一侧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与小孔的尺寸、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三、实验器材1. 蜡烛2. 硬纸片3. 小针4. 火柴5. 蓝色大纸片6. 夹具7. 米尺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在硬纸片中心用小针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3毫米。

- 将硬纸片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小孔朝向光源。

2. 实验阶段:- 点燃蜡烛,将其放置在硬纸片的一侧,距离小孔约10-20厘米。

- 将蓝色大纸片放在硬纸片的另一侧,距离小孔约20-30厘米。

- 调整蜡烛和蓝色大纸片的位置,直到在蓝色大纸片上看到清晰的蜡烛火焰像。

3. 观察与记录:- 观察并记录蜡烛火焰像的大小、形状和清晰度。

- 改变小孔的尺寸,重复实验,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 改变蜡烛与硬纸片、硬纸片与蓝色大纸片之间的距离,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4. 分析阶段:- 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成像效果的变化,探讨成像原理。

-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孔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小孔成像的像总是倒立的,且与小孔的尺寸有关。

- 实验表明,光线通过小孔后,会形成倒立的实像。

2. 成像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成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和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有关。

-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与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 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3. 成像清晰度与孔径的关系:- 实验发现,小孔的尺寸对成像的清晰度有显著影响。

- 孔径越小,成像越清晰;孔径越大,成像越模糊。

六、实验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2. 小孔成像的像总是倒立的实像。

福大实验报告纸

福大实验报告纸

实验名称:(请在此处填写实验名称)实验日期:(请在此处填写实验日期)实验地点:(请在此处填写实验地点)实验者:(请在此处填写实验者姓名)指导教师:(请在此处填写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简要描述本次实验的目的,例如:验证某种理论、探究某种现象、测试某种设备等)(此处应填写具体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包括相关公式、定律等)(此处应填写具体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列举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及其型号或规格)- 仪器1:……(型号/规格)- 仪器2:……(型号/规格)- 仪器3:……(型号/规格)2. 材料:(列举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来源)- 材料1:……(来源)- 材料2:……(来源)- 材料3:……(来源)四、实验步骤1. 步骤一:(描述实验的第一步操作及注意事项)- 操作:……- 注意事项:……2. 步骤二:(描述实验的第二步操作及注意事项)- 操作:……- 注意事项:……3. 步骤三:(描述实验的第三步操作及注意事项)- 操作:……- 注意事项:……(依此类推,详细描述所有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根据实验内容,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或现象) - 数据1:……- 数据2:……- 数据3:……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比较等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1:……- 分析2:……- 分析3:……(依此类推,详细分析实验数据)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主要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结果1:……- 结果2:……- 结果3:……2. 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 讨论点1:……- 讨论点2:……- 讨论点3:……(依此类推,详细讨论实验结果)七、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给出本次实验的总体评价)(此处应填写具体实验结论)八、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资料)1. [文献1]2. [文献2]3. [文献3]九、附录(如有需要,可在此处添加实验过程中的照片、图表、计算过程等补充材料)(此处可添加实验相关补充材料)注意:1. 本报告纸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实验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_实验报告_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_实验报告_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
本科生实验报告格式及相关要求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 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 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 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 (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xx)》。

科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科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科学实‎验报告‎格式‎科学实‎验报告‎格式‎‎‎‎篇‎一:‎‎‎科学‎实验报‎告样本‎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二:‎‎‎科‎学实验‎报告模‎板××‎学科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三:‎‎‎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实‎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验学‎专‎班姓‎指‎导日‎机化‎学‎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有‎一‎、‎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二‎、‎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四‎、试‎剂用量‎规格‎‎五、‎仪器装‎置‎六‎、实‎验步骤‎及现象‎七、‎实验‎结果‎‎八、‎实验讨‎论篇‎四:‎‎金相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范‎本实验‎一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实验目‎的:‎‎? ‎? ?‎?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通用实验报告纸

通用实验报告纸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简要描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1. 简述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或理论。

2. 解释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概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如试剂、样品、工具等。

2. 实验仪器:- 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如天平、显微镜、计算机等。

- 简要描述每个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四、实验步骤1. 第一步:[详细描述第一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第二步:[详细描述第二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n. 第n步:[详细描述第n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 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

2.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六、实验讨论1. 总结实验结果:-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2.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将实验结果与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探讨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七、实验结论简要总结实验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实验中的不足与改进:- 反思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九、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按照规范格式书写]附录1. 实验数据表格2. 实验过程的照片或图表3. 其他相关资料注:本报告纸为通用实验报告模板,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

附录七
表格的排放格式
C20 纤维喷射混凝土现场取样抗压强度(MPa)
抗压 3d 14.7 13.9 14.2 14.3 7d 30.0 28.0 29.0 29.0 28d 44.0 42.7 44.4 43.7 3d 1.8 2.0 1.7 1.8 抗折 7d 4.2 4.4 4.3 4.3 28d 5.9 5.8 6.0 5.9
表 6-3
试件编号 1 2 3 平均
注:试件尺寸 100cm×100cm×400cm。
附录八 公式的格式要求(独立公式居中) ①公式编号:居右, “(X-X)”的写法在文中出现时用“式(X-X)”的形式。 ②公式本身:居中书写,注意正斜体。 ③对公式符号解释的写法。 如: 由边界条件 h r r hw 或 h r R H 0 得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
(1)实验报告统一采用 A4 幅面纸张,打印、手写均可。打印格式要求: a.页面设置 页边距: 上 3.2cm, 下 2.8cm, 左右空 2.5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 0.5cm 空白用于装订)。 页眉 2.2cm,页脚 2.0cm;行间距:20 磅。 b.字体和字号 一级标题“第 1 章”:小三号黑体、20 磅行距、段前后 30 磅、居中; 二级标题“1.1”:四号黑体、20 磅行距、段前 18 磅、段后 12 磅、左对齐; 三级标题“1.1.1”:13 磅黑体、20 磅行距、段前后 12 磅、左对齐; 四级标题“1.1.1.1”:小四号黑体、20 磅行距、段前后 6 磅、左对齐。 再下一级采用以下格式: (1)小标题。 ①下一级小标题。 格式要求与正文部分相同,两端对齐,首行缩进 2 字符,序号后不空,括号采用英文 状态下的半字符括号。 标题中的数字与标题汉字统一字体。 标题之间的空白相遇时,取空白的较大值,不应重复留出空白。 标题、图表题的序号后均空 1 个字符。 正文部分:小四号宋体,20 磅行距、两端对齐、首行缩进 2 字符。 页眉、页码:页眉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实验报告” ,宋体,五号,居中排列;页码居页 面底端居中。页眉页码均从目录后开始设置。附录中图纸、原文复印件等可不设置。 (2)一律采用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书写。标点符号按新闻出版署公 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 部 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 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 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 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 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 准译法写译名。 (4)物理量、单位及文中英文的字体、正斜体等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00-GB3102 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非物理量的 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文中数字及字母除标题及图表题外,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物理量:斜体、下标除 i、j 等变量外的其他能表示一定含义的符号应为正体。 单位:正体、并注意大小写,如 kPa、N·m,一般不用汉字,如“米”等。 公式编辑器中的正斜体:sin、cos、tan、cot、lg、ln、max、min 等自动认成正体,而需 要正体的微分、偏微分符号及圆周率等不默认成正体时,需手动改为正体。 (5)数字 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而不用汉字,如 19 世纪 80 年代,100m 而不是一百米。这里需 注意的是现在已进入新的世纪,写二十世纪几十年代时应该把世纪写全。 (6)注释 实验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 加注页的下端) 或篇末注 (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 , 而不可行中注 (夹在正文中的注) 。 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7)图、表、公式的序号 图表公式序号统一采用 1-1、2-5、5-10 的字样,前一个数字为章号,后一个数字为图表

实验报告的格式怎么写_实验报告_

实验报告的格式怎么写_实验报告_

实验报告的格式怎么写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院专业学号
姓名
同组实验者
年月日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五、附件:原始数据
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篇二: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号开课时间至学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打印格式说明
1. 标题:三号加粗黑体
2. 开课实验室:5号加粗宋体
3. 表中内容:
(1) 标题:5号黑体
(2) 正文:5号宋体
4. 纸张:16开(20cm×26.5cm)
5. 版芯
上距:2cm
下距:2cm
左距:2.8cm
右距:2.8cm
说明:1、“年级专业班”可填写为“00电子1班”,表示20xx 级电子工程专业第1班。

2、实验成绩可按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者百分制记载,若需要将实验成绩加入对应课程总成绩的,则五级记分应转换为百分制。

实验报告打印要求

实验报告打印要求

一、总体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封面、目录、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2. 实验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字体、字号、行距等应符合学校或实验室的要求。

3. 实验报告的纸张应为A4纸,双面打印。

4. 实验报告的打印质量应保证文字清晰、图表规范、排版美观。

二、具体要求1. 封面(1)实验报告的名称应居中,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二号。

(2)实验报告的编号、实验班级、实验小组、实验日期等应居中,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2. 目录(1)目录应列出实验报告的所有章节,并注明页码。

(2)目录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3. 实验目的(1)实验目的应简明扼要地阐述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

(2)实验目的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4. 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应阐述本次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相关公式、定律等。

(2)实验原理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5. 实验仪器(1)实验仪器应列出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型号、规格等。

(2)实验仪器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6. 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实验结束后的处理等。

(2)实验步骤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7. 实验数据(1)实验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测结果。

(2)实验数据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8. 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结果分析应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2)实验结果分析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9. 实验结论(1)实验结论应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2)实验结论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10. 实验讨论(1)实验讨论应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结果的误差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2)实验讨论的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11. 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应列出本次实验所引用的文献,包括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纸格式
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学院电子电工课实验报告
12 年级机械4 班组实验日期
姓名老师评定
━━━━━━━━━━━━━━━━━━━━━━━━━━━━━━━━━━━━━━━
实验题目实验二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
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图5-1 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输入电阻R
i
图5-1电路
R
i =r
be
+(1+β)R
E
如考虑偏置电阻R
B 和负载R
L
的影响,则
R
i =R
B
∥[r
be
+(1+β)(R
E
∥R
L
)]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
i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R
B
∥r
be
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
B
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5-2所示。

图5-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R U U U I U R i
s i
i i i -==
即只要测得A 、B 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计算出R i 。

2、输出电阻R O 图5-1电路
β
r R ∥βr R be E be O ≈=
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 S ,则
β
)
R ∥(R r R ∥β)R ∥(R r R B S be
E B S be O +≈+=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 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O ≈R C 低得多。

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 O 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 O ,再测接入负载R L 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
O L
O L
L U R R R U +=
即可求出 R O
L L
O
O 1)R U U (
R -= 3、电压放大倍数
图5-1电路
)
R ∥β)(R (1r )
R ∥β)(R (1A L E be L E V +++=
≤ 1
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1+β)倍, 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4、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u O 跟随输入电压u i 作线性变化的区域。

当u i 超过一定范围时,u O 便不能跟随u i 作线性变化,即u O 波形产生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u O 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u O 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u O 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
U 0P -P =22
U O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 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频率计
7、3DG12×1 (β=50~100)或9013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
按图5-2组接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接通+12V 直流电源,在B 点加入f =1KHz 正弦信号u i ,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反复调整R W 及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使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然后置u i =0,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得数据记入表5-1。

表5-1
U E (V) U B (V) U C (V) I E (mA )
在下面整个测试过程中应保持R W 值不变(即保持静工作点I E 不变)。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接入负载R
L =1KΩ,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
i
,调节输入信号幅度,用示波
器观察输出波形u
o ,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U
i
、U
L
值。

记入表5
-2。

表5-2
3、测量输出电阻R
接上负载R
L =1K,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
i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测空
载输出电压U
O ,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
L
,记入表5-3。

表5-3
4、测量输入电阻R
i
在A点加f=1KHz的正弦信号u
S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
出A、B点对地的电位U
S 、U
i
,记入表5-4。

表5-4 5、测试跟随特性
接入负载R
L =1KΩ,在B点加入f=1KHz正弦信号u
i
,逐渐增大信号u
i
幅度,用
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测量对应的U
L
值,记入表5-5。

表5-5
U
i
(V)
U
L (V)
U
i
(V)U
L
(V)A
V
U
(V)U
L
(V)R
O
(KΩ)
U
S
(V)U
i
(V)R
i
(KΩ)
6、测试频率响应特性
保持输入信号u
i
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用交流毫
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U
L
值,记入表5-6。

表5-6
f(KHz)
U
L
(V)
五、预习要求
1、复习射极跟随器的工作原理。

2、根据图5-2的元件参数值估算静态工作点,并画出交、直流负载线。

六、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曲线U
L =f(U
i
)及U
L
=f(f)曲线。

2、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附:采用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
在一些电子测量仪器中,为了减轻仪器对信号源所取用的电流,以提高测量精度,通常采用附图5-1所示带有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以提高偏置电路的等效电阻,从而保证射极跟随器有足够高的输入电阻。

附图5-1 有自举电路的射极跟随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