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知识点0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
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知识点02】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戴尔把“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但不是说,求取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底的经验比上层的经验更有用。
划分阶层只是为了有利于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2.位于“塔”中间部位的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更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3.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
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4.在学校教学中应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5.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概念可以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它把人们探求知识的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6.如果教学太过于具体化,那就是没有达到更普遍的充分了解。
但现在这种危险只是理论的,因为人们还没有做到教学应有的具体程度。
【知识点03】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究中的指导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现在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
戴尔 经验之塔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
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经验之塔(1)做的层次,包括: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
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
参加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是获得观察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包括: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
以后,他可以自己动手去做)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电视和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它们可以分别提供听觉的与视觉的经验,与电影、电视提供的视听经验相比,抽象层次更高一些)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主要指图表、地图等。
它们已看不到事物的实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 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符号。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 解释:在“经验之塔”中,我们看到,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提供一些媒体来呈现这些事件),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者,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戴尔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理论模型,把学习经验分成了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做的经验三类。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戴尔经验之塔理论一"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二"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三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四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二."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究中的指导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现在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之杨若古兰创作一"塔"基的进修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据分歧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进修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先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二"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进修的难易有关.各类进修经验是彼此联系彼此渗透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进修途径,使进修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发生无机联系.三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慢慢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进修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同时,也要适时引诱先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四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进修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缺乏.二."经验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讨中的指点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主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此刻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研讨仍然意义严重.1.把进修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进修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步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利用视听教材的理论根据.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根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进修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根据.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化来分类,而不该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这一在目前看来已经是很简单的基天职类思想为当前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研讨奠定了基础.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当前构成的教学零碎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成绩恐怕就是对于收集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曾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点.首先,它可以帮忙我们找到收集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即它所使用的教学条理,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地位上.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须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由于收集的强大威力曾经在教学中发生了盲目使用的成绩,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必要看重的不良倾向.当然,从发展教育技术的角度看,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第一,视听教学论仅看重视听教材本人的感化,而忽略了视听教材的设计、开发、建造、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米艾亨利指出:"从发展科学的角度来看,'经验之塔'有一个特殊的弱点,就是它强调孤立的媒体品种或技术,而忽略了全部教学的计划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媒体论的教育技术观.媒体论使人们将留意力集中于如何利用视听媒体特点使教学抽象化、具体化,这在客观上妨碍了人们接受教育传播等新思想、接受关于教学中使用媒体的新的理论基础.第二,在关于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化与地位的成绩上,视听教学论把视听教材看成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置其于辅助物的地位.而在实际利用中,教学媒体曾经发挥了远远超出了"教具"的感化,但是教具论障碍了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通常由教师控制课堂教学,新媒体或材料仅是辅助教具或作为丰富教学的手段,而且要根据教学时间的答应程度来使用.是以,它们对改进进修方面的感化是无限的.在这类传统的教育条件下,视听教材是普通教材的昂贵弥补物.我们看到,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们曾经认识到并开始解脱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所带来的一些误区了.教学过程和教材的设计评价曾经被摆在了非常主要的地位上,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使人们认识到了教学媒体的巨大威力,在有些领域,新的多媒体课件曾经完整取代了本来教师和课本的本能机能. 因而可知,"经验之塔"理论对本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确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只要教育工作者们都本实在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对待这些经典理论,才干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它们的积极感化.。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1 】一"塔"基的进修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据不合教材和办法所供给的进修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乞降才能,根据教授教养义务性质选择适合媒体的理论指南.二"塔"的分类基本→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进修的难易无关.各类进修经验是互相接洽互相渗入渗出的.教授教养中应充分运用各类进修门路,使进修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接洽.三教授教养应从具体经验入手,慢慢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进修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本.同时,也要合时引诱学生向抽象思维成长.四每小我的阅历都受时空限制.位于"塔"腰阶级的视听教授教养媒体能为进修者供给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经验",有助于冲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授教养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抵触,填补各类直接经验的缺少.二."经验之塔"理论在教导传播进程研讨中的指点意义"经验之塔"理论是教导技巧学汗青上最主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如今甚至往后对于教导传播进程的研讨仍然意义重大.1.把进修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进修应从活泼直不雅向抽象思维成长,相符人类的熟悉纪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组成了教授教养中运用视听教材的理论根据.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根据,即应以其所能供给的进修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根据.强调根据教授教养媒体在教授教养进程中的感化来分类,而不该该仅以简略的列举方法分类.这一在今朝看来已是很简略的基本分类思惟为今后教授教养媒体分类学的研讨以及教授教养媒体的选择研讨奠基了基本.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联合.今后形成的教授教养体系办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根本思惟的成长与深化.当今,教导技巧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生怕就是对于收集媒体的运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供给了理论指点.起首,它可以帮忙我们找到收集媒体在教授教养中的地位,即它所运用的教授教养层次,我们可以很便利的把新的教授教养手腕参加到"塔"的恰当地位上.其次,必须与课程相联合的理论更是须要所有的教导工作者切记.因为收集的壮大威力已经在教授教养中产生了盲目运用的问题,这是在运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看重的不良偏向.当然,从成长教导技巧的角度看,以"经验之塔"为焦点的视听教授教养论也消失着一些局限性:第一,视听教授教养论仅看重视听教材本身的感化,而疏忽了视听教材的设计.开辟.制造.评价及治理等方面.米艾亨利指出:"从成长科学的角度来看,'经验之塔'有一个特别的弱点,就是它强调孤立的媒体种类或技巧,而疏忽了全部教授教养的筹划的进程."这就形成了媒体论的教导技巧不雅.媒体论使人们将留意力分散于若何运用视听媒体特色使教授教养形象化.具体化,这在客不雅上妨害了人们接收教导传播等新思惟.接收关于教授教养中运用媒体的新的理论基本.第二,在关于媒体在教授教养进程中的感化与地位的问题上,视听教授教养论把视听教材算作一种帮助教授教养的对象,置其于帮助物的地位.而在现实运用中,教授教养媒体已经施展了远远超出了"教具"的感化,但是教具论阻碍了人们在这方面的熟悉.在传统的教授教养情势中,平日由教师掌握教室教授教养,新媒体或材料仅是帮助教具或作为丰硕教授教养的手腕,并且要根据教授教养时光的许可程度来运用.是以,它们对改良进修方面的感化是有限的.在这种传统的教导前提下,视听教材是一般教材的昂贵填补物.我们看到,如今的教导工作者们已经熟悉到并开端摆脱以"经验之塔"为焦点的视听教授教养论所带来的一些误区了.教授教养进程以及教材的设计评价已经被摆在了异常主要的地位上,而盘算机技巧的飞速成长更是使人们熟悉到了教授教养媒体的伟大威力, 在有些范畴,新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完整代替了本来教师和教材的本能机能. 由此可见,"经验之塔"理论对本世纪的教导技巧成长过程的确产生了异常重大的影响,只有教导工作者们都本着量力而行的客不雅立场和批评继续的精力看待这些经典理论,才干在教授教养进程中真正施展它们的积极感化.。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
各种经验,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
10%读20%听30%看50%看与听70%说与写90%说与做经验之塔(1)做的层次,包括: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
模型、标本等是通过人工设计、仿造的事物,都与真实事物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学上应用比真实事物易于领会) 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
参加演戏与看戏不同,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是获得观察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包括: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
以后,他可以自己动手去做)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电视和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看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静态画面、广播和录音(它们可以分别提供听觉的与视觉的经验,与电影、电视提供的视听经验相比,抽象层次更高一些)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主要指图表、地图等。
它们已看不到事物的实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 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符号。
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解释:在“经验之塔”中,我们看到,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提供一些媒体来呈现这些事件),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者,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要点戴尔经验之塔理论】戴尔的〔阅历〕之塔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阅历〕分类的理论模型,把学习阅历分成了〔抽象〕的阅历、观看的阅历、和做的阅历三类。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资料参考!戴尔阅历之塔理论一塔基的学习阅历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它依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阅历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依据学生需求和能力,依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二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阅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阅历与间接阅历产生有机联系。
三教学应从具体阅历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学习间接阅历应尽可能以直接阅历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进展。
四每个人的经受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塔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替代阅历,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阅历和抽象阅历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阅历的缺乏。
二.阅历之塔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讨论中的指导意义阅历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尽管它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但它对如今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讨论仍旧意义重大。
1.把学习阅历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进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阅历之塔的由具体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根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根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阅历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根据。
强调依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当仅以简洁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洁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讨论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讨论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需与课程相结合。
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进展与深化。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XX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阅历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在《视听教学方法》中把各种视听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概括为一个“经验之塔”去系统地描述,因此有人称为“经验之塔”理论。
1、概述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不同分为三大类十分层次:(1)做的层次,包括: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包括: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视和电影静态图像、广播和录音(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2、基本观点(1)最底层的经验即做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越抽象。
这并非意味所有的经验需要一个由底层到顶层的阶段,而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与抽象程度。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试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
(3)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咱教育教育学工具,可以使教学更为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如果把具体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则是很危险的。
合于有很好的自觉性、自制力、理解力的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Kolb教授将人的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AC,CE,RO,AE),其中AC型的人较适合在网上学习。
关于Kolb 四种学习风格的详细介绍,笔者将在下一部分《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宜的培训形式》中专题论述。
目前网上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包供选择,价格也相对便宜。
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也称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主要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研究。
1.格雷戈克的学习风格分类格雷戈克(Cregorc)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
2.考伯的学习风格分类考伯(Kolb)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划分为善于想象的、善于吸收的、善于逻辑推理的、善于调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越向上越抽象。
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塔一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各类学习经验是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二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从概念到概念的-- 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三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做法。
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塔四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
,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替代经验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理论在教育传播过程研究中的指导意义经验之塔二.尽管它诞生已有大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经验之塔半个世纪,但它对现在乃至今后对于教育传播过程的研究仍然意义重大。
.
.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经验之塔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塔的适当位置上。
其次,必须与课程相
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
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
当然,从发展教育技术的角度看,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第一,视听教学论仅重视视听教材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视听教材的设计、开发、制作、评价及管理等方面。
米艾亨利指出:从发展科学的角度来看,'经验之塔'有一个特殊的弱点,就是它强调孤立的媒体种类或技术,而忽略了整个教学的计划的过程。
这就形成了媒体论的教育技术观。
媒体论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利用视听媒体特点使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这在客观上妨碍了人们接受教育传播等新思想、接受关于教学中使用媒体的新的理论基础。
第二,在关于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的问题上,视听教学论把视听教材看成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置其于辅助物的地位。
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学媒体已经发挥了远远超出了教具的作用,但是教具论阻碍了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
在传统.
.
的教学形式中,通常由教师控制课堂教学,新媒体或资料仅是辅助教具或作为丰富教学的手段,而且要根据教学时间的允许程度来使用。
因此,它们对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条件下,视听教材是一般教材的昂贵补充物。
我们看到,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摆脱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所带来的一些误区了。
教学过程以及教材的设计评价已经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使人们认识到了教学媒体的巨大威力,在有些领域,新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来教师和课本的职能。
由此可见,经验之塔理论对本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确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只有教育工作者们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对待这些经典理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