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土壤—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雾灵山实习报告-

雾灵山实习报告-

雾灵山土壤-生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前言(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雾灵山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一)巩固课题教学内容、拓宽地学基础。

(二)掌握土壤、生物地理学野外调查方法,培养地理学野外观察能力。

(三)了解实习地区土壤、生物主要类型和特征、演替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生物产生的影响。

(四)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锻炼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一)土壤1、土壤剖面描述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土体构型,各发生层次的颜色、质地、结构等,是野外鉴别和划分土壤类型的主要依据。

因此,学习观察和正确地描述记载剖面性态特征,是土壤野外调查的重要基本功。

2、土壤样本采集土壤标本主要包括剖面标本和分析样品两类。

前者又可分为纸盒标本和整段标本,后者又可分为一般分析样品和农化分析样品。

此外,根据土壤的诊断层次还可采集特殊层次的标本,如土壤结核及新生体的标本等。

(二)植物1、植物群落调查(1)环境条件调查地理位置:用或者用大的地理名称,如某县某山等,或者用样地编号,如某地若干号。

具体样地位置亦应尽量地确切,如距典型标志地点方向距离,山坡上部或下部等,实习中当以典型标志地点+样地编号进行记录。

地形条件:包括海拨高度、坡向、坡度、地形起伏与侵蚀状况、微地形等。

水文地质条件:湿度、地下水水位和化学性质等。

土壤和地质条件:包括剖面特征及质地结构等,母岩、母质和机械组成等。

动物活动:各类生物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人类影响:包括砍伐、栽种、开垦、放牧、挖药、火灾等方面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必要时可通过访问了解)。

(2)植物群落的属性标志及其调查方法群落分层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四个基本层。

乔木的幼苗高度不一,无论混生于哪一层皆应单独记录其各种特征。

层间植物(藤本植物或附生植物)单做记载。

并同时对优势种(含建群种)、伴生种进行登记,同时确定群丛名称。

生活型和生态类型:对优势种类所属生活型和单因子生态型进行统计,生活型以拉恩基尔休眠芽分类为准。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5篇说明: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通过这次植物实习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的科属和种类,掌握了一些辨认植物的方法,以及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同时提高了我们对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了如何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维护。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1一.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

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

__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__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

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五.(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雾灵山植被实习报告

雾灵山植被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雾灵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是燕山山脉的主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的植被类型丰富,物种多样,是进行植被实习的理想场所。

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在雾灵山进行的植被实习,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特征和生态保护工作。

二、实习内容1. 植被类型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雾灵山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和标本采集,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等。

其中,针叶林以油松、落叶松为主,阔叶林则以桦树、杨树、栎树等为主。

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我们还发现了高山草甸和杜鹃林。

2. 植被结构分析我们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调查,分析了植被的结构特征。

在样地中,我们测量了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并记录了不同树种在样地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分析了植被的空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3. 植被生态功能研究实习期间,我们还对植被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研究。

我们调查了植被对土壤水分、养分循环和碳汇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植被在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

4. 植被保护与恢复实习的最后,我们了解了雾灵山地区的植被保护与恢复工作。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自然保护区,了解了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和生态恢复项目。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林业部门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在植被保护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挑战。

三、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植被知识,在实习中得到了验证和拓展。

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植被类型,还了解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2.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3. 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实习,我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保护植被、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总结雾灵山植被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实习七 雾灵山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

实习七 雾灵山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

实习七雾灵山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一、实习目的为了配合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而设立的野外教学实习活动,其目的有五个方面:1. 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地理学基础;2. 加强地理学野外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野外观察能力;3. 加强学生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4. 通过实地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土壤和植被在地域及垂直分布规律;5. 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进行繁重的野外调查,还要进对驻地居民进行访问。

因此,同学们自然也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得到工作和生活的锻炼。

二、实习地概况雾灵山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西北部,周围同北京市的密云县、承德地区滦平县、滦县、承德县相邻。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7°27′――117°35′,北纬40°30′――40°36′,东西长24km,南北宽17km,总面积143km2,海拔2116.2m,为燕山山脉第一高峰。

雾灵山一带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和棕壤,按系统分类,属淋溶土,褐土分布于1200m以下的阳坡和900m以下的阴坡,可分为典型褐土、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三个亚类,棕壤主要分布于800―1200m阳坡和900m以上的阴坡,分为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粗骨棕壤三个亚类。

雾灵山成土母质皆为花岗岩残积物,由于流水侵蚀切割,局部基岩裸露,一般土层多夹具棱角的大小砂砾,从而使雾灵山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山地特点。

雾灵山植物区的植物种类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的资料,初步认为雾灵山地区有自生维管束植物约为114科、381属、801种以上。

雾灵山植物区且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是华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因受发生历史和周围环境地区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显著的古老性,也有不少年轻成分。

雾灵山植物区系起源于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其主要成分是第三级植物区系的残遗。

本区的高等植物,从中生代起就一直在温带暖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所以保留了较多的古老的植物。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植物野外篇120____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

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20____年5月22日——20____年5月26日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

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

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一)辨认标本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

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

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

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被子植物:木兰科:木兰榆科:朴树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含羞草科:中国台湾相思,含羞草椴树科:布渣木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炸酱草科:炸酱草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炸酱草科:炸酱草葡萄科:爬墙虎茄科:少花龙葵、水茄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裸子植物:杉科:杉树蕨类植物: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

土壤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土壤植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植物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土壤植物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土壤植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了解土壤植物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3. 掌握土壤植物调查、采集、鉴定和观测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土壤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XX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

通过观察土壤的质地、颜色、结构、pH值等指标,了解土壤的类型、肥力状况及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

2. 植物调查我们重点调查了XX地区的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识别,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采集与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并利用植物学手册进行鉴定。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等基本知识。

4. 观测与记录我们通过实地观测,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及生态环境。

同时,对观测结果进行记录,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习过程1. 第一天:抵达实习地点,熟悉实习环境,了解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2. 第二天: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及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

3. 第三天:进行植物调查,观察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4. 第四天:采集植物标本,学习植物鉴定方法。

5. 第五天:进行植物观测,记录植物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及生态环境。

6. 第六天: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7. 第七天:结束实习,返回学校。

五、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土壤植物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掌握了土壤植物调查、采集、鉴定和观测的基本技能。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4. 收集了大量实习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雾灵山实习报告

雾灵山实习报告

雾灵山野外实习报告(土壤、生物地理学)学院年级姓名学号雾灵山简介:地理位置:雾灵山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同北京市的密云县、承德地区的滦平县、兴隆县相邻。

东西长24㎞,南北宽17㎞,面积143K㎡,海拔2116.2m,为燕山第一高峰。

1984年雾灵山划归为河北省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因其山势雄伟、景观奇秀、古树参天、花草艳丽、土壤肥沃、林草繁茂、气候宜人、云海入仙、风景迷人,故有“京东之首”的美称。

地质:雾灵山地区在距今18.5~8.5亿年前的远古时代为古燕辽海;在距今8.5~5.7亿年前隆起为陆地;在距今5.7~4.5亿年前的古生代又下降为海,称为华北浅陆表海;从4.5亿年以后,本地区又隆起成为陆地,并接受了长期陆相沉积;在中生代晚期(距今1.4~0.65亿年前),本区发生岩浆侵入,地质上称燕山期岩浆侵入,伴随着中生代的造山运动(称为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造山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地壳隆起,断层活动剧烈,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巨大岩基,雾灵山为活动规模最大者,构成了燕山山脉的主体。

其走向与燕山山脉一致,由东北至西南,并有大规模侵入体穿插.在各大山脊的西至西南方向广泛发育了第四纪冰期中冰冻风化而成的古石海(乱石窑)。

岩石成份,岩浆岩类以花岗岩、正长岩、玄武岩为多;沉积岩类以石灰岩、页岩、砂岩为多;变质岩类以片麻岩为多。

地貌中生代的燕山地壳运动和新生代的地壳运动,加速了山地的相对升高。

自震旦纪以来即处于上升之中,使前震旦纪花岗岩和片麻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形成了雾灵山独特的地貌特征。

雾灵山层峦叠嶂,?主峰海拔2118.2米,最低海拔450米(连易寨),高差达1668.2米。

大部分山峰在1600米以上。

主峰一带明显突出,其外围呈中低山峦,地貌十分复杂,即有陡峭山脊山峰,又有平坦的山顶台地(莲花池),还有山间小盆地(鱼鳞沟、老虎沟)、深沟狭谷(北双洞以西)?、缓坡宽谷(三岔口、龙爪沟、干木沟、东西孤石)、山麓阶台(东梅寺、陈家庄、大沟、花园)等。

雾灵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1)

雾灵山植物地理野外实习(1)
2.5.1.1 仪器与用具 GPS,调查表,尺子,铅笔,油性记号笔,坡度计,罗盘
仪等。
2.5.1.2 生境描述方法
(1)地理位置。
(2)地貌地形。 地貌可以分为大地貌和中、小地貌。 地形包括:坡位、坡向、坡度坡形、风向坡和其他。
(3)水文状况。分为旱、润、湿三级。
(4)植被类型。
(5)人为活动 。包括:垦荒、撂荒、伐林、建设道路、施肥、补种、 灌溉、排水、旅游、污染、次生盐碱等。并记录各种人类活动的影 响强度,可分为:无影响、有益、有害,或轻、中、重、严重。
2.5.2.2 调查工具
测树围尺,1.3m的标杆,样方框(2m×2m),钢卷尺,米绳,皮尺,剪 刀,电子天平(感量0.01g),布袋或纸袋,卡尺,调查表,油性记号笔等。
2.5.2.3 调查内容与方法简述
乔木记录种名,进行每木调查;每木调查起测径级为1.3cm。 分植物种观测盖度、生活型,并记录调查时的物候期;按样方观 测:群落郁闭度。然后基于每木调查数据,按Ⅱ级样方分种统计。 幼树或幼苗分别随灌木层或草本层一起调查。
德氏多度
Soc: 植株密闭,形成背景 Cop2: 植株多 Sp:植株不多,散布 Un: 仅单一个体
Cop3: 植株很多 Cop1: 植株尚多 So1: 植株很少,偶见
2.5.2.7 盖度 投影盖度: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所覆盖土地的面积,可用百分数 表示。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面积。(草本植物2.54厘米处)
群系以上高级单位不是以优势种来命名,一般以群落外貌命名。植被型的 命名一般有专有名词,如草原(steppe)、稀疏草原(savanna)、草甸 (meadow)等。
2.4群落的取样方法
2.4.1样线法
样线法是在需要进行调查的生物群落(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分 布地段内,用测绳拉一直线作为采样基线,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 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进行调查的一种采样方法,也是生物群落 调查常用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灵山土壤—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012年7月2010级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杨昱祺11009000352012年7月5日至14日,我们跟随几位土壤和植物地理学老师在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的雾灵山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野外实习。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在课堂中教室里无法收获到的知识和能力,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另外本次野外实习。

作为实习小组的组长,我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可以说,这次的雾灵山实习,虽然过程辛苦劳累,但让人受益匪浅。

1. 总论1.1. 雾灵山自然地理概况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兴隆县境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27′~117°35′,北纬40°30′~40°36′。

地处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市之间,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80公里,距唐山148公里,距承德135公里。

雾灵山山脉东西长24km,南北宽17km,其主峰歪头峰海拔2116.2km,为燕山山脉主峰,坐落在核心区的中央,被誉为“京东之首”。

1.1.1地质雾灵山地区经历多次海侵海退,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雾灵山的地质骨架。

雾灵山地区的母岩以花岗岩为主,主体分布于雾灵山碱性杂岩南部,节理比较密集。

1.1.2地貌雾灵山属于中山。

地貌上的最大特点是山高沟深,起伏大,石海发育,崖体落差大,低山丘陵多,山间盆地多。

1.1.3水文雾灵山为燕山山脉的主峰,地势高耸,为许多河流的发源地之一。

本区地层岩石透水性较差,降水以主峰为中心呈辐射状流出,且地下水溢出点分布比较广泛,几乎沟沟有水,水流常年不断。

一条绵亘高耸的分水岭自东向西经主峰后折向西南,把全区分成南北两部分。

分水岭北面的水系又分为两支,东部的降水汇入安达木河向西流入海河水系,经潮河入北京密云水库;西部的降水汇入柳河向东流入滦河,它们均属海河水系。

1.1.4气候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季风区,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

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素有“一山有三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雾灵山山体高大,森林茂密,成为南北气候交汇带,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随着海拔升高,气候有明显的变化。

夏秋季节季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763毫米,局部可达900毫米。

2. 土壤地理野外调查报告2.1. 土壤野外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此次雾灵山土壤野外实习,我们主要通过对典型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描述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等一系列方法来研究雾灵山地区的土壤特点和垂直分布规律。

按照标准,挖掘土壤剖面时,其规格大小为长2m、宽1m,挖掘深度要求2m。

但对于雾灵山这种山地土壤土层较薄者,只需要选好地点,垂直向下挖掘到母岩或母质层即可。

在实际的挖掘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判断典型土壤类型和熟悉土壤野外调查方法,我们并没有进行标准的土壤剖面挖掘,而是在已有的典型剖面上进行作业。

在土壤剖面的修正过程中首先要铁锹挖出新鲜面,再用掘根器从上向下修整挖掘好的新鲜剖面。

因为在挖掘过程中,由于摩擦会使剖面表层的土壤滑到其它层,导致分层不明显或是使土层厚度产生误差。

在土壤剖面的描述上,首先要观察剖面的地表状况,如海拔、坡度、植被等。

其次,根据根系多少,土壤颜色等确定土壤发生层次的划分。

然后就各层土壤特点分别对本层的土壤形态要素进行描述,如颜色、质地、湿度等。

颜色是通过用新鲜湿润的样土与比色卡对比得出。

检测质地时主要用湿搓法判断其质地。

再次,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进行野外简易测定。

如PH值测定、土壤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最后,如有需要,按发生层顺序自下而上进行土样采集。

2.2. 调查区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在雾灵山地区,成土因素以气候和生物为主导因素。

调查区气候主要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山地雾气弥漫,十分潮湿。

雾灵山地区植物分布由山麓到山顶依次为低山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

这种生物气候条件使得雾灵山的自然成土过程主要以碳酸盐的淋溶淀积、粘化和有机质积累与腐殖化为主。

当然成土母质也影响了土壤的形成方向与速度。

雾灵山一带的成土母质基本为花岗岩残积物,由于流水侵蚀切割,局部基岩裸露,一般的土层多夹带大小砂砾,使雾灵山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山地特点。

2.3. 土壤类型和分布规律随着地势的起伏和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雾灵山地区土壤的分布服从垂直地带性的规律。

垂直带谱由低到高依次为褐土—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

由于阴阳坡气候条件的垂直差异,造成同一植被类型的海拔差异,进而影响到同一土壤类型的海拔分布差异。

褐土主要分布在1000m以下的阳坡和800m以下的阴坡,棕壤主要分布在1600m以下的阳坡和1500m以下的阴坡。

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的界线则大约为1800m。

在褐土带内,由于降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淋溶作用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调查区内,褐土带内土壤又分为三个亚类,分别是典型褐土,山地淋溶褐土以及碳酸盐褐土。

土层薄,土壤分层差异并不明显,主要为农田和灌丛棕壤发育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土壤淋溶、粘化和腐殖化过程明显,土层较厚,具有ABC层分化,但过渡层并不明显。

暗棕壤则发育在温带针叶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土壤有机质层加厚。

2.4. 土壤质量评价及利用改良建议雾灵山地区低山,也就是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土壤质量并不高,雾灵山地区褐土PH值多大于7。

此时微量元素容易沉淀,使得这一地区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比较低。

另外,土壤中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相对其他土种相对较低,所以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施用微肥。

同时还应解决干旱、水土保持以及培肥土壤等问题。

另外,由于雾灵山的旅游价值,低山地区的土地也会被利用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本组专题调查中,发现雾灵山低山地区进行的旅游开发所获得的收益明显好于农业种植,而在农业中,受地形和土壤影响,发展果粮兼作的收益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最为明显。

所以,雾灵山低山的土地利用以以上两者为宜,但旅游所带来的一些环境负面效益需谨慎考虑解决方法。

在中山地区,虽然山地棕壤的肥力高,但由于雾灵山天然植被茂盛,山高谷深坡陡,无法进行较大规模的有效的土地资源开发,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即使进行有效开发,也会造成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层变薄等问题,因此在利用中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山地草甸土的质地比较理想,但是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多强风,不宜垦殖,但可做天然牧场。

地的利用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3. 植物地理野外调查报告3.1植物调查方法3.1.1野外植物的识别与采集通过识别与采集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常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认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分布规律;掌握标本采集、记录和制作的方法。

标本的采集与压制是一项需要细心与耐心的任务。

合格的标本要求有完整性,要有营养器官、花、果实及其重要的鉴别特征。

草本植物要求采集全株。

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很多草本植物由于比较高大而忽略了它根的采集,如铁杆蒿等蒿属植物。

这导致我们在压制标本时流失了很大一部分资源。

另外,草纸要进行及时更换,保证植物的完整和鲜艳。

3.1.2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植物群落首先是样地的设置,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应设在同一类型群落内,远离道路、河流及林缘,其内部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乔木层要求10m*10m,灌木层5m*5m,草本层1m*1m。

在拉设样方时还应考虑坡度因素。

再次是对群落外貌与结构的调查,如群落分层、生活型、物候期等,最后是林因分子的调查。

胸径与基径这两个因子可以用比较准确的数据表示出来,但是树高、枝下高、冠幅等我们只能通过对比目测的方法来获得,所以很容易产生偏差。

我们在目测时应尽量站在高处。

所有林因分子调查需准确无误,没有缺漏。

同时要注意样方中植物的种类没有遗漏,这样才能在后续的计算和统计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数据。

3.1.3植被分布图的绘制综合运用已经学习到的地图、植物等知识进行野外填图。

在这一部分,我们小组负责的是7号区域,该区域距离实习驻地较近,路程较短,填充的较为仔细。

但也应该进行反思。

本组在野外时没有做到把全部的山都近距离进行实地观察,因而部分高山陡坡地区的植被分布界线略显粗糙。

3.2. 调查区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3.2.1植被类型雾灵山地区的植被以种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丰富。

物种数较多的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唇形科、和蓼科等。

3.2.2植物区系特征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交错;有一定数量的古老物种;尚未发现特有物种,但有一部分以雾灵山命名;有一定数量的栽培区系成分。

在植物区系成分上,本区绝大多数为华北植物区系的种类,同时兼有蒙古植物区系和东北植物区系的成分,本区还生长有河北省的特有种(包括半特有种).如雾灵当归,雾灵香花芥,雾灵乌头等。

雾灵山植物群落多样,主要植被类型有草丛,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顶草甸,农田等植被类型,森林群落以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山杨林,桦木林等群系或群系组为主.群落结构发育完善,盖度(郁闭度)较大。

3.2.3植被垂直分布规律雾灵山海拔2116.2米,水热条件分异显著,植物的垂直分布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发育齐全。

如下面简图所示:1)农田灌丛带这一植被带基本上为人工植物群落,分布高度在900米下,为基带,凡土层深厚的坡梁或沟谷,皆辟为果园和农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等,果树有苹果,板栗,红果等,荒坡有灌草丛发育,种类有酸枣,荆条,胡枝子,绣线菊,铁杆蒿等。

2)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大概在海拔900到1500米。

其中基部为油松栎林带,上限为针阔混交林带。

在基部油松栎林带,阴坡森林群落发育良好,油松与栎类混生,栎类主要是蒙古栎,并有少量辽东栎,槲树,群落除共建种外,还伴有椴、白蜡、槭、裂叶榆等,群落密度不大,下层灌木有胡枝子、绣线菊和溲疏等。

阳坡林层发育差,多为灌丛,主要植物种为荆条和酸枣。

落叶阔叶林带阴阳坡主要是栎类林,群落种类少。

阴坡水分好的地方及沟谷中主要是杂木林,优势科有核桃楸,元宝槭,桦木,山杨,裂叶榆等。

3)针阔混交林带分布范围为1500至1700米,为植被过渡带。

4)针叶林带分布在1700到1900米,为森林上线,群落在阴坡或沟谷中,以云杉和华北落叶松为优势种。

在阳坡和平坦地带以华北落叶松为单优势种,成为纯林。

5)山顶草甸带分布范围为1900米至山顶,植物种类繁多,以禾本科,菊科,毛茛科,龙胆科为主,种类有贝加尔唐松草金莲花,银莲花等。

3.3. 样地调查林分因子统计在本次雾灵山野外实习中,一共两次采用样方调查法进行野外植物群落调查。

并通过此方法判断植物在群落内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各小组的数据,观察到了一个环境梯度上的不同群落间的丰富度变化。

首先,在森林群落中,分析单一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时,通过计算重要值和总优势度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