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实验室中复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创造与原种或个体基因相同的个体。

克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动物克隆到植物克隆的演变过程,逐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克隆技术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克隆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8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汤姆逊的实验中,他使用两个带有相同基因的家蚕进行交叉配种,创造出了完全相同的家族。

这可以视为克隆技术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穆特教授和基思·坎贝尔等人成功地克隆了一只名为多利的羊。

这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

此后,克隆技术在动物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996年,由伊恩·威尔穆特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将一只成年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一只卵细胞中,产生了克隆的哺乳动物。

这一研究代表着克隆技术的新里程碑,也标志着克隆技术进入了人类试验阶段。

除了动物领域,克隆技术在植物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人们发现,细胞质基因的影响将通过传递给下一代植物,这为植物提供了克隆技术的可行性。

目前,克隆技术已经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克隆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克隆技术使得通过传统繁殖困难或无法实现的品种可以得到复制和保护。

通过克隆技术,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复制出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保护这些品种不受外界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其次,克隆技术为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特定的基因插入到宿主细胞中,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个体。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基因治疗等领域。

第三,克隆技术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实验模型。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更好地研究基因对个体特性的影响。

第四,克隆技术能够延长物种的寿命。

通过将濒危物种的细胞进行保存,以备将来的克隆,可以有效保护这些物种免于灭绝。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及克隆研究进展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及克隆研究进展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及克隆研究进展袁亮1,2,张伟彬1,2(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河南商丘476000;2.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69)摘要 综述了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及抗病蛋白的类别,介绍了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的不同方法,同时对植物抗病基因克隆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机理;同源结构域;克隆中图分类号 S4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4-01513-03Functi onalM echanis m a nd Cloni ng of P l ant D isease resi stance Gene YUAN L i ang et al (D epart ment ofA gronomy ,Shangqiu Vocati 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Shangqiu ,H enan 476000)Abstract The f uncti ona lmechanis m and cl asses of pl ant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were s u m up .The vari ed clone methods of p l ant di sease resistance genes were i ntroduced and the outl ook o f cl one pl ant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was put for ward .K ey words P lant d i sease resi st ance gene ;Functi ona lmechanis m;Conservati ve doma i n ;C l one作者简介 袁亮(1982-),男,安徽涡阳人,在读硕士,助教,从事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8 11 12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粮食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

作物基因克隆技术应用进展

作物基因克隆技术应用进展

基因克隆技术是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研究技术。

它是研究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的第一步。

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利用作物基因克隆技术,通过改变基因型实现了农作物产量、品质、抗性等多种性状的改良,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投入实践应用,关于基因克隆的技术研究也在不断改进。

目前几乎作物研究的每个领域,都有基因克隆技术的身影。

作物基因的克隆技术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是鉴别分离突变体特异基因并得到完整的基因序列种,进行基因定位,筛选有利性状,最后应用到作物生产实践中。

作物基因克隆技术通常分为两种。

相对比较传统的研究途径的是正向遗传学方式。

反向遗传学途径是新型研究方法,它是先获得遗传基因片段,反向研究基因。

本文主要从几种基因克隆技术的角度出发,来介绍作物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作物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

1.常用传统基因克隆技术1.1功能克隆功能克隆是出现最早的基因克隆技术之一。

它主要通过研究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在已知遗传损伤所引起的蛋白质缺陷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因定位并克隆。

步骤的关键是先已知蛋白质,再将其的mRNA反转录成cRNA,然后作为探针,从而从基因组中克隆到所需基因。

更有趣的是,当获得某一个植株的相似基因,且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时,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已知基因片段,去筛选未知基因库,从而分离出未知新基因。

周兆斓等利用Kond等克隆和测序编码了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组,之后将其导入甘薯、马铃薯、茄子等多个作物,极大地改善了作物的抗虫能力。

功能克隆是人们在克隆领域摸索出第一种最基本的克隆方法,它在作物基因克隆的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功能克隆是简单实用的方法,但是它需要已知基因信息才能进行克隆,因此最初应用功能克隆方法的时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2定位克隆定位克隆又叫图位克隆,是人们研究出的可以克服基因编码序列未知对功能克隆限制性的一种克隆方法。

克隆技术的新进展

克隆技术的新进展

克隆技术的新进展克隆技术,作为生物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质疑。

尽管克隆技术的发展成果丰硕,然而这项技术的局限性与伦理道德问题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话题。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克隆技术迎来了一些新的突破和进展,在生物科技领域中渐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是动物基因编辑技术、植物克隆技术和人类克隆技术,来看看克隆技术在这些方面中的新进展。

动物基因编辑技术动物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克隆技术领域中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

最近几年,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克隆研究中。

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遗传密码子的修改、蛋白质的修饰、基因表达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额外的实验研究。

最近牛克隆技术的进展,利用了质粒注入和Crispr-Cas9 这两种技术,实现了牛克隆基因编辑。

它们的设计方程式 C = A + B - D,改变了物种性状和性能,从而实现了育种的目标。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克隆技术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中。

植物克隆技术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在培养环境中发出足够的细胞、组织团块,以及最终形成植株。

最近几年,植物品种改良成果丰硕,目前,植物克隆技术已经应用于食品安全,植物智能化种植和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施农场中,植物克隆技术被用来扩大某些植物品种的繁殖率,从而保证了其生产效率和订单状况。

此外,在环境修复领域中,植物克隆技术还用于优化植物的自净作用,以降低污染物质的水平。

人类克隆技术虽然人类克隆技术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其对于解决某些医学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的进步使得药物研究更为准确和有效,此外,与生殖相关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也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例如,最近在亚洲的某些项目中,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类胚胎的基因进行了编辑,使得基因突变相关的疾病治疗的前景更为美好。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也将有可能成为人类克隆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基因改造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遗传难题。

总结总的来说,尽管克隆技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困难,但是新的进展代表了这项科技的前景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关键 词 : 物 ; 病 ; 因 克 隆 植 抗 基
中图分类号 : 1 Q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0 2 0 ( 0 2 0 — 0 8 — 0 10 — 0 6 20 )5 01 6
Pr g e s o o ng o a t Die s - e it n ne o r s n Cl ni f Pl n s a e r ss a t Ge s
Absr c : gr a fl s i grc t r nd f e t y wa a e l ntdie s s a lov rt o l v— t a t A e to os n a i ulu ea or s r s c us d by p a s a e l e he w r d e
e y y a , nd t r sno s ts a t r r dii r e r a he e i a if c o y ta tona t od t ot c he die s s Co i e a e p o e s lme h o pr e t t s a e . ns d r bl r gr s i o e u n m l c a ol gy of pl n d s a e r s s a ge s a e ma n r c nt e r s ca l n he de i e e y a s e pe i ly i t s u l ng ofd s a e r ss a tge e a ff nc i na l ni t dy on coni e e s — e it n n s by me nso u to lc o ng, osto lc o n s qu nc p ii na l ni g, e e e
植 物 抗 病 基 因克 隆 的研 究进 展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克隆技术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克隆技术是一种可以复制生物体的技术,它可以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手段复制出与原始个体基因相同的个体。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时期,从最早的植物无性繁殖开始,到现在的动物和人类克隆技术的应用,不断突破与完善,克隆技术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特点。

克隆技术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人们开始研究植物无性繁殖的原理与方法,并尝试通过方法复制植物。

最早的成功案例是1700年法国植物学家杜芬诺克利普特(Duhamel du Monceau)观察到了春兰做自我复制的现象,他发现春兰的根茎可以长出新的春兰植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植物的复制。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为后来的克隆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研究后,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克隆技术的更广阔应用领域。

克隆技术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停留在植物领域,还扩展到了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

1996年,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克隆出了一只名为多利的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出活体。

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与原始个体基因相同的个体,这意味着可以完全复制出一个已经具备优秀基因的个体,并且可以避免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风险。

这对于畜牧业和种植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品种质量,增加产量。

其次,克隆技术可以帮助保存濒危物种和基因资源。

濒危物种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利用克隆技术可以通过少量数量的基因资源,复制出更多的个体,增加濒危物种的数量,从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第三,克隆技术有助于医学研究和治疗。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与疾病相关的模型动物,用于研究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器官移植,克隆出器官的愈合能力和可持续生长能力,有望解决器官移植的短缺问题。

然而,克隆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争议。

克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克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克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科技的重要领域。

通过复制和复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完全遗传信息,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和基础研究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第一部分: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克隆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生物科学中的热点领域。

在动物领域,克隆技术为基因研究、种畜改良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在植物领域,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繁殖和保护珍稀植物物种。

在微生物领域,克隆技术为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克隆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克隆成功率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哺乳动物中。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克隆了一些动物,如羊、马和猫,但成功率仍然较低。

其次,克隆过程中存在伦理和道德问题。

例如,克隆人类引发的伦理争议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第二部分:克隆技术的未来趋势尽管目前克隆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但它在未来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以下是克隆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提高克隆成功率:科学家们将继续研究和改进克隆技术,以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通过更好地理解克隆过程和控制环境条件,预计克隆成功率将显著提高。

2. 应用于基因编辑:克隆技术可以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用于修改和编辑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这将为基因疾病的治疗和基因改良提供新的可能性。

3. 农业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对食品作物的改良和增产。

通过克隆高产和抗病的植物,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4. 医学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定制的器官和组织,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5. 生态保护:克隆技术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和恢复生态系统。

通过克隆珍稀植物和动物,可以避免物种灭绝,并在适当的环境中重建受威胁的生物群落。

结论: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表明它在医学、农业和基础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植物基因cDNA克隆新技术及进展

植物基因cDNA克隆新技术及进展
和 P rel 建 立 j R A 差 异 显 示 技 术 ( N ade3 -m N mR A df rni i ly rvre t n c pin P R, 称 iee t ds a ees r sr t C 简 l a p a i o
以 上 几 种 新 技 术 的 原 理 和 操 作 步 骤 虽 然 有 很 大 的差 别 ,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之 处 , 通 过 一 系 但 即 列 中 间 反应 获 得 有 效 的 c N 探 针 , 后 用 此 探 D A 然 针 对 c A文 库 进 行 筛 选 , 而 获 得 目的 基 因 的 DN 从
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 ( T P R) C 扩 增 可 在 R — C ,P R
c N 克隆。m N D A R A差 异 显 示 技 术 已 为 广 大 植 物
D —C 。 其 基 本 原 理 是 以 某 组 织 或 细 胞 的 D P R) m A为 模 板 , 用 以 m N plA设 计 的 RN 利 R A 3端 o y 锚 定 引 物 以 及 5 端 任 意 引 物 进 行 逆 转 录 反 应 和
研 究 人 员 又 在 此 基 础 上 发 展 出 c N 代 表 性 差 D A 示 分 析 (DN e rsna o a df rnea ayi, e A rpee t in iee c n s 简 t l f l s
级 结 构 或 蛋 白 质 多 肽 之 局 部 氨 基 酸 顺 序 的 情
维普资讯 htLeabharlann p://中 国 生 物 工 程 杂 志
第 2 2卷 第 4期
J U N LO H N S IT C O O Y O R A FC I E E BO E HN L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实施,世界生命科技工作者对于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基因克隆技术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玉米,小麦,大豆,水稻,拟南芥等植物中,已经克隆了许许多多与植物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农艺性状等相关的基因。

文章主要从基因芯片技术,功能克隆、定位克隆、同源序列克隆、PCR擴增技术分别介绍基因克隆技术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标签: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研究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在生命科学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植物基因克隆技术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正向以及反向的遗传学方式,正向遗传学途径是一种很早的经典的克隆方法,通过研究突变表型性状进行克隆,包括了功能以及表型克隆等较为基本的克隆的方式;反向遗传学途径和正向遗传学途径截然不同,它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获得遗传基因片段,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定位,将之后所研究的基因逆向研究。

如定位克隆,同源序列克隆等。

除了这两种克隆技术外,随着社会发展,也有一些新的克隆技术产生。

1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电子克隆技术的典型代表,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微阵列,是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将大量的基因探针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

基因芯片技术类似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技术,其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

是一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而发展出的产物,这一发展使得人类对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基因组取得了更长远的认识,对其的研究,是全人类对于基因组认识做出的不断地努力的成果,其中不乏许多典型的实例,用cDNA芯片技术对草莓、矮牵牛其基因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进行研究,进而实现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形状的观察及控制,可以更好的获悉分子对于基因表达是如何作用以及影响的也有利于获得更为优异更为良好的作物[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克隆技术,是科技创新和生命科学的很好的结合,代表着人类在基因的克隆方面进展和成就,解决了很多传统克隆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讲基因克隆技术引向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2 功能克隆
功能克隆是人类采用最早的基因克隆策略,功能克隆技术从已知蛋白质的功能着手进行研究,其方法原理是先测知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利用它的信使RNA 进行反转录成cRNA,再利用cDNA做探针,从基因组中获取基因本身,进而完成克隆。

功能克隆用于很多基因的克隆和分离,具有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工作者通过收集以及建立了天麻cDNA的染色体基因片段集合库,利用以探针为载体的抗体将具有抗真菌能力的基因蛋白摘取出来,从而更好的利用抗真菌基因,使其对农业的生产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功能克隆是先进一个很常用的克隆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克隆方法,为人类在克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也是人类对于基因海洋不断探索的最初体现,功能克隆的方法简便而实用,但是其具有致命的弊端,就是必须是已知的编码序列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克隆,然后如今人类仍有很多位置的基因编码序列,所要克隆的基因也有大部分是位置的,所以功能克隆具有很大的限制性,这就有了之后的更多更为先进的克隆方法。

3 定位克隆
定位克隆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功能克隆的克隆方法,很成功的克服了功能克隆对未知其基因片段无法克隆的局限性,其原理是根据待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表达位置不同而进行定位,从而克隆的方式,当某基因精确定位在染色体特定的位置之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定位,从而达到克隆的目的。

定位克隆在植物基因克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其不断的研究,如今已经可以从番茄、甜菜、水稻、番茄、拟南芥、马铃薯等植物中分离了几十个重要的基因,对其大部分抗病基因基因进行克隆,使原本不抗病的基因片段具有抗病性,比如:拟南芥的RPS2、RPM1基因、抗霜霉病RPP5基因等,番茄的Mi基因[2],小麦的抗线虫基因Cre,甜菜抗线虫基因Hsl[3],水稻的Pi-b基因[4],马铃薯的Gpa2基因等。

定位克隆技术为基因克隆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解决了功能克隆在基因产物不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克隆的问题,是基因克隆策略的又一进步的体现。

4 同源序列克隆
同源序列克隆方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克隆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克服了费时费力的问题,顾名思义,同原序列法是根据被克隆的基因其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克隆的方法,比传统的克隆方法更具优势,此种克隆方法是基于已有的基因文库之上,又满足同源性的基础条件,从而可以利用基因库中已经掌握的基因探针进行克隆。

如今随着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有了诸多的应用,如:马铃薯、大豆、番茄、莴苣、水稻、小麦。

同源序列克隆的方法虽然更为简便,更容易操作,然后通过其结果基因序列片段和已知的抗病基因进行比较,仍发现一些问题,其相关性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通过此种方法不一定会获得与抗病基因相关的基因,这就需要在克隆中在引物的设计PCR的检测,对于获得的RGA进行转基因的检验,从而判断其是否真的具有抗病性等方法进行筛选,从而使同源基因克隆的整个流程更为完善。

5 结束语
多年来,生命科学工作者们历经坎坷,经过不懈的努力创造和研究出上述的多种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点,也都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以及进展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也为将来人类克服一切疑难的疾病,解决现今无法解决的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关乎人类的兴衰,是民生之本,生物的基因就像一片海洋,人类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仍然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为整个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舒群芳.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和策略[J].植物学通报,1999,16(1):80-85.
[2]Milligan S B,John B,Yaghoobi J,et al. The root nematoderesistance gene Mi from tomato is a member of the leucinezipper,nucleotide binding,leucine -rich repeat family ofplant genes[J]. Plant Cell,1998,10:1 307-1 319.
[3]Cai d,Kleine m,Kifle S,et al. Positional cloning of agene fornematode resistance in sugar beet[J].Science,1991,275:832-834.
[4]李子银,陈受宜.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定位及表达[J].科学通报,1999,44(7):727-7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