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一、传统的方法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它是教者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
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菩萨兵》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可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菩萨兵》,这篇文章记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藏民同胞居住地区的事情。
同学们知道菩萨兵指的是谁吗?他们为藏民做了哪些事?现在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又如:小学语文第三册《青蛙看海》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这篇课文就是《青蛙看海》,它主要讲的是青蛙去看海的经历。
同学们想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吗?它在途中遇到哪些动物呢?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看看《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让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的,很快就会进入到对课文中心的探求,教学效果很好。
2.插图导入法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识字6》,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有各种动物的图像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图上有猴子、狮子、孔雀等等,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动物的,看着这幅图画学生就产生了兴趣。
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识字6》,图画揭示了所要学习的动物名称,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美好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又如: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打开课本124页,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画上是美丽的丹顶鹤在水中嬉戏,学生看着图片,这时教师就说:“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想不想认识它们呢?”利用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故事引路法“学生都爱听故事,在上新课之前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新课导入法40种

新课导入法40种1、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如教“分式",先温习“分数”;教“无理数”,先温习“有理数"等。
2、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如学《老山界》一文后再讲《草地晚餐》,教师可用下列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老山界》一文中我们领略了红军当年爬雪山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红军过草地的壮举."(板书:《草地晚餐》)3、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每到春天我们就会看到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芍药花,那么,这些花儿为什么呈现出红色呢?”接下去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然能抓住学生的思维。
4、布障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有意设立小小的障碍,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
适度的障碍自然能激发学生探求真谛的欲望。
5、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
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6、作用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所要讲的知识的作用介绍给大家,以激起大家的学习欲望。
如讲解比例应用题时,有位教师开头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谁能不爬树就能测出我们教室门前这棵大树的高?(学生沉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用比例解应用题。
”7、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题.如有位教师讲《玻璃》一课,一上讲台就出示玻璃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玻璃。
”教师板书课题:玻璃。
接着说:“你知道玻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制成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玻璃的一些知识。
”8、间接导入法由相关的问题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如一位教师讲写作的素材问题,她先给学生一支没有墨水的钢笔,让他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句子。
那位学生左划或划就是写不出字,着急地说:“老师,钢笔没水怎么写?"“是啊!”那位教师点点头,“钢笔里没水写不出字,我们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
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课程导入是在学术平台或者教学软件上将课程的内容导入的过程,它是课程服务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信息传输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导入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教师提供便捷的课程导入方式。
课程导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文本文件格式的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将数据转换为文本文件格式,然后使用支持此类数据结构的课程管理平台平台或教学软件,将文件上传到平台上,即可完成课程导入。
二是数据库格式的导入。
这种课程导入方法可以通过将数据转换为数据库格式,然后将数据库格式的文件导入到数据库中,最后直接读取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内容,将它们导入课程管理平台或者开发的教学软件,完成课程导入。
三是api接口的课程导入。
api接口的课程导入方式,是指通过接口的形式,将需要导入的课程内容,以接口的形式发送到相应的平台,再将课程内容完成导入,完成课程的导入。
四是zip文件格式的导入。
zip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其实也是文本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只不过是将需要导入的文件以zip压缩文件的形式上传到相应管理平台或教学软件,然后解压文件,完成课程导入。
上述提及的课程导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用。
如果要导入更多内容、大量数据,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格式的课程导入;如果只需要少量内容,可以使用文本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如果需要自动生成课程内容,可以使用api接口的方法;如果要同时传达多类型的数据,可以使用zip文件格式的课程导入。
另外,当要导入课程时,还应该注意对数据格式和材料内容进行检查,以免破坏原有数据结构,进而影响课程的正常使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将新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在讲解关于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将一个水果分成几份然后让他们体验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提出“如何用一根绳子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主动探索、发现和思考。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编写或选择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故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有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在讲解时间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故事,如“小鸟妈妈每天飞到森林里找食物,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她总是准时回到巢穴喂小鸟们”。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感受和认识新知识。
在讲解重量的概念时,可以使用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重量来理解重量的概念。
六、问题反思法问题反思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问题的方式引入新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和理解新知识。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和宽度的概念,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常见的19种教学导入方式

常见的19种教学导入方式1.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①交代新课学习内容导入。
②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
教学案例如下↓↓↓如一位教师上课伊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
(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
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
”这样导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③直接解题导入。
教师可以直接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
教学案例如下↓↓↓如历史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课时可先就该标题简要点明什么是“贞观”,什么是“开元”;什么是“贞观之治”,什么是“开元盛世”。
2. 温故导入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教学案例如下↓↓↓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是——”生:“乌龟。
”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乌龟的一位亲戚——(出示投影)你们看,它的形状跟乌龟像不像?”生:“像。
”师:“但和乌龟有什么区别?”生:“比乌龟大。
”师:“它比乌龟大很多,身长可达1米多,轻的三四百斤,重的则有七八百斤,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称作海龟。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
但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直观导入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
这种导入以强烈的视听效果、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在课的开始,展示直观教具和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直观导入具有生动形象、具体感性的特点,它在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观察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进行直观导入的同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提问或叙述,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爱听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情境引出新课,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采用故事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效果不仅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有关,还与讲故事的方式有关。
(四)实验导入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实验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新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味同嚼蜡。
所以教学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实例,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行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谈新课导入的几种做法。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教师一上课便提出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种方式简捷明快,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
如教学“圆的理解”时,教师能够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
二、设置悬念式导入。
教师能够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于最扣人心弦处戛不过止,让听众产生悬念。
利用这种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动手操作式导入。
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9个苹果分放在两个盘子里,当每个盘子放了4个时,还剩多少个?教师可问:“这1个在算式里叫什么?如何表示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四、通过计算式导入。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先让学生计算10÷3=、70÷33=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除不尽,且余数和商持续重复出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以此导入新课。
五、比较归纳式导入。
抓住具体实例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实行观察、比照、分析、综合,最后归纳出性质、法则或定律。
例如乘法的交换律,因为25×8=200、8×25=200,所以25×8=8×25,同理,36×15=15×36、72×18=18×72等,通过对每一组算式实行观察、分析、比较,启发学生归纳乘法交换律,以此引入新课。
六、利用迁移式导入。
数学知识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够从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课上来,这样既沟通知识间联系,又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依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先复习比、除法、分数三者的联系,再复习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此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自我介绍法自我介绍导入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缩短距离,又可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一节成功运用自我介绍法导入的课堂,一定是授课教师很好地将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介绍中来,这样会显得自然,流畅,产生一箭双雕的作用,比生硬地为了介绍而介绍要好得多。
复习导入法在每堂课开始,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做练习、复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而“知新”。
也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先复习,再引入新课。
这样即复习了上一课,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预习导入法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验证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其中要有能让学生充分拓展的问题。
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但是,教师要注意布置的预习问题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
趣味导入法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如教九年级 A great inventor时,可以以猜谜语来导入:“He is an American. He was born in 1847 and died in 1931. He liked making things. He made many things all his life. He made the first electriclight in the world. Do you know who he is?”学生积极思考回答:“Thomas Edison.”老师紧追不放:“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h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