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停顿划分

合集下载

专题06文言文停顿-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6文言文停顿-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6文言文停顿(解析版)【考点穿透】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文言文停顿与断句规律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有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一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的成分关系和意义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

确定文言文停顿与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时,一般应停顿,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

例: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而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时,需停顿。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三、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四、“也”在句子中间时,一般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矣五、古代的年号、国号、官职、爵位、地名等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六、句子中有省略成分时,一般应在省略位置后或前省与后省之间停顿。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典例在线】【1-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晋陶渊明独爱菊【答案】晋陶渊明/独爱菊【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

中考文言文节奏如何划分1、主谓之间要停顿:主语(人、事、物)后停顿如:(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武陵人/捕鱼为业(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天时/不如地利(5)上/知天祥终不屈(6)余/忆童稚时(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动宾、动补之间(谓语和宾语、谓语和补语)要停顿:(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忘/路之远近(3)衔/远山,吞/长江(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征/于色,发/于声(5)苟全性命/于乱世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总结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主要有:“盖”、“夫”、“若夫”、“故”、“是故”(1)盖/竹柏影也(2)若夫/淫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 ) 夫/环而攻之(6)故/时有物外之趣4、关联词、连词要停顿(句首连词后停顿、句中连词前停顿)。

主要有:“若”、“而”、“然”、“然则”、“则”、“且”(1)遂/与外人间隔(2)环而攻之/而不胜(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人不知/而不愠(5)然则/北通巫峡(6)然/数年恒不一见(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古二今一”词朗读时须分开: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故/人不独亲其亲(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6、古代的时间、地名、国名、年号、官职等应作停顿。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今/骤获多金今/天下三分(3)庆历二年/进士(4)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宫(5)宋/何罪之有?宋/有富人(6)俄而/百千人大呼既而/风定天清时间词:俄而、已而、少时、是时、未几、无何、忽、倏忽、、倏尔、已而7、其他特殊句式停顿:(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2)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式(3)何陋/之有倒装句式。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解析】《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要求是:“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文言文停顿断句作为古诗文的诵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中考考查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毕业考点的常考内容之一,通常中考所占分值为2-3分。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知识点】一.什么是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二.怎样划分文言停顿划分文言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

三.停顿小技巧(一)句子语法结构1.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等。

例:夫/君子之行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

例:然则/天下之事5.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如:当/先主/屯新野6.注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反问句等。

(二)语意关系1.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为师矣3.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以“云”“曰”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练习巩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理清了句子的结构。

常考题型:1.用“/”给句子断句。

2.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技法点拨:划分朗读节奏主要把握以下五个原则:1.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屠/大窘忘/路之远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至”“若”“夫”“盖”“然”“则”“然则”“岂”等发语词和“且”“虽”“因”“故”“由是”等关联词后面一般要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虽/乘奔御风。

3.句中“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字后停顿。

要切记:“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用在句中,一般在“而”前停顿。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如:可/以一战。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其一”是指“其中一只(狼)”,“犬坐”是像狗一样坐着,这里的“犬”是名词做状语。

另外,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等要了解清楚,不可读错。

一般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练习:(广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完整版中考关于文言文停顿划分

完整版中考关于文言文停顿划分

【中考】关于文言文奏的划分一.句首停1.【句首】句首出——盖,夫,然,,宜,其,至,,且夫,假设夫,至假设,假设,得无,至于,宜,何等,要停。

①其/如土石何?②得无/异乎?③盖/余之勤且/假设此。

2.【句首】句首出——假设,,而,然,且,因,惟,然等,要停。

④且/欲于常等/不可得。

⑤然/何而耶?⑥惟/吾德馨。

3.【句首渡和性的】出渡有——或,而或等;出性的有——故,是故,,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

⑦遂/先帝/以。

4.【句首表、方位的】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俄而等要停⑧中/ /力拉崩倒之声。

⑨方/其/出海。

.古二今一古代两个音的,而今天却成了一个双音的,古代的两个双音要分开。

①可/以一,/从。

②中//力拉崩倒之声。

③今/地/方千里。

三.句中志性句中出“也〞、“夫〞、“之〞等明停的气助,要停。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⑤余/之也/久矣。

⑥洋洋乎 /与气俱。

.古代国号、年号、官、爵位、人名、地名以上的文言知要了解,否划停容易出。

⑦南阳/葛〔地名与屋名可以看做并列关系〕⑧陵/欧阳修也。

⑨虞山/王毅叔甫/刻。

⑩/康叔公/咨/善射〔“〞姓氏,“康叔〞是号,“咨〞名〕五.名作状:名作状一般要停。

法/皆。

〔依法〕功/宜王。

〔功〕山行/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保存文言句式:划分朗奏的候,要保存文言意和句式的完整。

①何罪/之有?〔前置〕②刻/唐今人/于其上。

〔状后置〕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鼓〞〕④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也〞判断句式,此/ /危急存亡之秋也,按法本划,但起来就很扭。

〕⑤此臣/所以/先帝而忠陛下/之分也。

〔“所以〞,用⋯⋯来〕.主都是音主都是音的,主在一起。

⑥我欲/乘去。

⑦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八.“而〞的停“而〞表折关系,一般都停;“而〞表并列关系,表承关系,表修关系,“而〞一般不停。

⑧禽知山林之,而/不知人之。

⑨先帝未半/而中道崩殂。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解词、译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诗意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例:可/以一战。

(6)在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前停顿。

(7)“也”“乎”等语气词若在句中,后面要停顿。

二、【解词和译句】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

1、词语理解的方法:扩字法。

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主要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要扩词;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揣测法。

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六字翻译法: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补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补”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倒 装)
-
15
-
16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7
若夫/淫雨/霏霏(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处)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 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 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 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 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 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 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
7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 、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 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 “而”后不应该停顿。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 “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 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
“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
“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
6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 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 “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例、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 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
-
14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
朗读节奏 (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 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句首虚词)
-
4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
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
“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
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
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
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
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 “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③佳木/秀而繁 阴。④问/今是何世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1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 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 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 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 “夫”、“若夫”、“盖”、 “然”、“则” “然 则”、“岂”、“岂若”、“宜”、“诚宜”、 ” 何尝“、”其’等。
-
10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 对男子的美称)
-
11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例可/计日而待也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 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 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 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 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 “用 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 是“中间”,“间”是“夹杂”。
③“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 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 就读破了。
④“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 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
9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 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 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
面的文字连读。
-
2
例1、夫/大国,难测也
例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
3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 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 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
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
顿。
-
5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 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
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
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
18
躬耕/于南阳 (一处) 告之/于帝 (一处)
遂/许先帝/以驱驰(两处)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两处)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四处)
-
19
人不知/而不愠(一处) 是/知也 (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一处)
-
12
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1 、 殚/其地之出,竭其/ 庐之入
(“殚”、“竭”是关
2、入/则键无词/)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
者 (“入”、“出”是关键词)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
乐 (“先”、“后”是关键词)
-
13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 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②余闻而愈悲。
-
8
六、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 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 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 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 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