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节奏划分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 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 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 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 “夫”、“若夫”、“盖”、 “然”、“则” “然 则”、“岂”、“岂若”、“宜”、“诚宜”、 ” 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 等。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 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 代对男子的美称)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若夫淫雨霏霏(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处)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处)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②余闻而愈悲。
可编辑ppt
8
六、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 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 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 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 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苟、岂非、已而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
面的文字连读。
可编辑ppt
2
例1、夫/大国,难测也 例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例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
可编辑ppt
3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11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 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例、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光,一碧/万顷 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
可编辑ppt
12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
朗读节奏 (主、谓、宾)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 对男子的美称)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 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的节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句式:文言文句式通常较为规整,有明显的韵律感。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长度来划分节奏,例如诗句、对仗句和长句等。

2. 根据平仄:文言文的平仄是指字音的上升和下降声调,平仄的变化决定了文言文的节奏。

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平仄变化来划分节奏,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等。

3. 根据重音:在文言文中,有些字音会有重音,即重读音节。

可以通过把握句子中的重音位置来划分节奏,重音部分通常会有较强的节奏感。

4. 根据语气:文言文通常会有不同的语气,如抒情、叙事、议论等。

不同语气的文言文会有不同的节奏,可以通过抓住文言文的语气变化来划分节奏。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节奏并非一种固定的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来确定的。

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结合文言文的整体语调和意境来把握节奏。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3)予/ 尝求/ 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捕蛇者说》)(6)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7)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8)医之/ 好治不病/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9)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10)而/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11)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2)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13)是故/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朗读停顿的划分⽅法⽂⾔⽂朗读停顿的划分⽅法⼀、句⾸关联词和语⽓词(如:夫、盖、若、⽽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霏霏(3)盖|⼤苏|泛⾚壁云⼆、⼏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3)《桃花源记》中的“妻⼦” (4)《⼝技》中的“中间”例: a、⽽|乡邻之⽣|⽇蹙 b、中|间|⼒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般要作停顿,谓语中⼼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般要作停顿:例:(1)其⼀|⽝坐于前(2)必以|分⼈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美池|桑⽵|之属⼋、总领性词语后⾯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A.⾃|吾⽒三世|居是乡B.⽽|乡邻|之⽣⽇蹙C.今其|室⼗⽆⼀焉D.⾮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是⼀个介词,明显不能独⽴,后⾯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个确切的意思。

“⾃吾⽒三世”才是⼀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是⼀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

再说“乡邻之⽣”是⼀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个偏正词组,表⽰⼀个相对独⽴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项是( )A.⼭不|在⾼,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帘|青C.⽆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知识导航】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主要依据的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才不会读破句(即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

如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和揣摩,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就不难了。

一、注意分清单音词和双音词。

在文言文中,往往出现的两个单音词恰巧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口技》),“中间”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但在句中却是两个词,因此,朗读时,要读成“中筑间筑力拉筑崩到之声”。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课文注释或老师的讲解来辨别清楚,准确翻译,才能正确读好节奏。

二、句首虚词之后可停顿。

句首虚词往往起着领起全句的作用,诵读时,应在其后有所停顿。

如“夫”、“盖”、“故”等,“故筑时有筑物外之趣”、“盖筑一癞虾蟆”。

(《童趣》)三、弄清句意,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正确的停顿应是“其一筑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面前。

如果不理解句意,误读为“其一犬筑坐于前”,那就变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了。

这与文章所写的实际情况显然不符。

四、句首是在句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或代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余筑忆童稚时”(《童趣》)、“马筑无故筑亡筑而入胡”(《塞翁失马》)。

五、句首是动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作筑青云白鹤筑观”、“捉筑虾蟆”。

(《童趣》)六、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学筑而不思筑则罔”。

(《论语》)【达标训练】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处。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②项为之强③以丛草为林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⑤为人谋而不忠乎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择其善者而从之⑧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拓展训练】读下面短文,用“/”标出每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晏子之御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一、按字词押韵划分。

即每句以韵为准,将相邻的历史句子把每句韵脚以相同的韵素
衔接,再把其它音节整理排列,以分割节奏,从而使古文言文具备明显的押韵节奏,增加
古文言文的诗意性。

二、借助段落划分。

按此方法,可以将一篇古文言文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中最后
一句话形成一个结尾即可,只要把这个结尾节点换一句,前后段落的节奏就会随之调整,
整篇古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明确、细致。

三、借助对叠结构进行划分。

对叠结构是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就是把古文言文分成
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把前面的内容串联起来,再以暗喻之类的隐喻方式引入另一部分主体,再将主体部分做引申,之后再结尾总结,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角,使古文言文的表达更
加丰富、深刻。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节奏划分,一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和一个规律。

两个原则分别是: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结构原则是指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意义原则是指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一个规律是: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 (动补) 之间要停顿,句首语气词 (发语词) 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具体来说,对于文言文的节奏划分,需要先理解句子内容,然后再根据语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停顿。

特别是对于一些古文名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指即所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需要特别留意停顿的位置和规律。

文言文节奏划分是文言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桃花源记的朗读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爱莲说朗读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核舟记朗读节奏划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24、大道之行也的朗读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5、杜甫诗三首望岳岱宗/ 夫如何, 齐鲁/ 青未了。

造化/ 钟神秀, 阴阳/ 割昏晓。

荡胸/ 生曾云, 决眦/ 入归鸟。

会当/ 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

春望国破/ 山河在, 城春/ 草木深。

感时/ 花溅泪, 恨别/ 鸟惊心。

烽火/ 连三月, 家书/ 抵万金。

白头/ 搔/更短, 浑欲/ 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 一何怒,妇啼/ 一何苦!听妇/ 前致词:三男/ 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 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 更无人, 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 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 犹得/ 备晨炊。

夜久/ 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 老翁别。

26、三峡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 叠嶂(zhàng),隐天/ 蔽日。

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 曦(xī )月。

至于/ 夏水襄(xiāng)陵,沿/ 溯(sù)/ 阻绝。

或/ 王命/ 急宣,有时/ 朝(zhāo )发/ 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jiān )/ 千二百里,虽/ 乘奔(bēn)御(yù) 风,不以/ 疾也。

春冬之时,则/ 素湍(tuān)/ 绿潭,回清/ 倒影。

绝巘(yǎn)/ 多生怪柏(bǎi),悬泉/ 瀑布,飞漱(shù)/ 其间。

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zhǔ )引/ 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 久绝。

故/ 渔者/ 歌曰:“ 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节奏划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8、观潮划分节奏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9、湖心亭看雪节奏划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