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考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五章测试卷(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2.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3.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4.(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5、(江苏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图1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
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6、(湖北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B . 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C . 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D . 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 从1.1f 匀速运动到1.8 f (f 为焦距),这段时间,它的像移动的速度设为v ′,则移v ′>v7.如图2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 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 (双箭头)和b (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P 点,光线b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 点。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镜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镜头成像原理相同()A.显微镜物镜B.显微镜目镜C.望远镜物镜D.望远镜目镜A解析:A【分析】(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B.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B错误;CD.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故CD错误;故选A。
【点晴】本题考查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二者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B.甲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C.乙图是远视眼成像图,丙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D.乙图是近视眼成像图,丁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A解析:AAB.甲图中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的成像图;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则丁图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故A正确,B错误;CD.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的成像图,远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则丙图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图,故CD错误。
故选A3.某同学用智能手机(其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想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现在从屏幕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把手机向上举高B.向后退几步离树远一点C.向前走几步离树近一点D.向地面蹲下B解析: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无法拍摄树的全景说明成像过大,要使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故应该使镜头远离树一些,向后退几步离树远一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所示是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情况,虚线处放的透镜是( B)A.凸透镜B.凹透镜C.凸凹透镜都可以D.无法判断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配戴的眼镜分别是( A)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3.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深圳中考)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C)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D)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6.2020年5月7日天空出现“超级月亮”,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7.如图所示,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他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第7题图第8题图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所示,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选填“凹”或“凸”)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
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7.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8.如图所示的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
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第五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6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过:“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如图所示,冰凸透镜能取火,是因为其()A.对光有会聚作用B.对光有发散作用C.对光有反射作用D.不会聚光也不发散光(第1题) (第3题)2.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后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丙、丁D.甲、丁4.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
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5.下列关于凸透镜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电子违章抓拍使用的摄像头所拍摄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和实像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而实像能成在光屏上B.虚像一定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C.只有实像才能用照相机拍摄,而虚像照相机拍摄不下来D.实像才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7.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 )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2.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3.阳阳用凸透镜自制了一台照相机,给小红(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像,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阳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A.将照相机往右下方平移B.将照相机往右上方平移C.将照相机往左下方平移D.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4.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类似远视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分别如图中的( )A.甲、乙B.丙、丁C.甲、丁D.丙、乙5.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吗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实像 6.如图,有一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图像的形状是( )……○………………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外………………○………………装………………○………………订………………○………………线………………○…A. B. C. D.7.小刚利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A. B.C. D.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3.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镜是目镜B.B镜是物镜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4.某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像都是实像,放大的像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D.实像和虚像都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5.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显微镜下观察的图象变成图乙?()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6.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A.简易潜望镜B.穿衣镜C.放大镜D.汽车后视镜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B.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D.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8.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
(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
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9.对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看到了光屏上的实像,是光实际会聚到了光屏,经光屏漫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B.人们看到了的虚像,一定有光进入了人眼,但虚像是不存在的,是人眼的错觉C.虚像是不存在的,因此人们看到了虚像,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D.光反射或折射后发生弯折,人眼误认为光沿直线传播,逆着光传播方向画线可得虚像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