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台江县概况

台江县概况

概述一、人口与经济情况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2镇6乡、156个行政村、358个自然村寨、809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

总户数30429户,总人口14.77万人,全县有苗、侗、汉、瑶、水、布依、土家、仡佬等民族。

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汉族占总人口的2%,其余民族占1%,是一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

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712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429万元。

农业生产总值完成335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88元。

台江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其中板溪群变质岩系地层分布最广,其余有震旦系沙页岩,奥陶系灰岩。

总的地势结构是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倾斜降低、即西南面高,东北面低、呈倒三角形。

全县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

地貌以山地为主,其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3.88%,其次是丘陵和河谷阶地,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3.99%和1.34%。

台江地处北面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多年平均温度15.7℃.极端温度37.1℃。

极端低温为-10℃。

无霜期约286天,全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174毫米,年降水总量为14.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为621毫米,径流总量为7.51亿立方米。

主要降水期4-9月为847.2毫米,日照时数1236.3小时,总辐射为3622.10兆焦耳/平方米。

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元江水系,有四条大河,分别为:清水江、翁你河、巫迷河、巴拉河,小河流20余条。

总长494.8公里,河网密度40.9公里/百平方公里,河流呈树枝状分布。

台江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常绿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林为主要植被。

植被类型多,动物种类丰富。

县内各类植被分属56科111属199种,主要树种有203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珙桐、马尾树、观光木等8种。

各类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香獐、云豹、野猪、狗熊、猕猴、穿山甲、五步蛇、银环蛇、竹叶青、红腹锦鸡等10多种。

贵州台江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台江的侗族风情如何

贵州台江的侗族风情如何贵州台江,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蕴藏着浓郁而独特的侗族风情。

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故事的世界。

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而台江则是展现侗族风情的重要窗口。

这里的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卷。

先说台江的建筑,侗族的传统建筑独具特色。

鼓楼,那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庄重而威严。

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侗族人民团结和智慧的象征。

鼓楼的造型精美,结构复杂,通常由多层檐角和精美的木雕装饰。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的一大亮点,横跨在河流之上,既能供人通行,又能遮风避雨。

桥身装饰着精美的绘画和雕刻,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艺术才华。

走进侗族村寨,那些木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吊脚楼的设计巧妙,既能适应山区的地形,又能防潮通风,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侗族的服饰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侗族妇女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她们擅长刺绣和织锦,用细腻的针线在衣物上绣出各种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图案,每一件服饰都仿佛是一件艺术品。

而侗族男子的服饰则相对简洁大方,但也有着独特的细节和装饰。

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侗族人民都会穿上盛装,展示自己的民族风采。

侗族的音乐和舞蹈更是充满了魅力。

侗族大歌,那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合唱音乐,被誉为“天籁之音”。

其歌声悠扬婉转,旋律优美动听,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

歌声中蕴含着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

芦笙舞则是侗族舞蹈的代表,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矫健有力,充满了节奏感。

舞蹈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欢乐和热情,也是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说到侗族的节日,那更是热闹非凡。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牯藏节,这是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时,还会有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斗牛比赛等活动。

大家欢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光。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白帮短裙苗简介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白帮短裙苗简介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白帮短裙苗简介白帮地处雷公山腹地,南宫国家森林公园拥党村,海拔810米,自然风光独特,生物种类多,秀丽迷人,有山皆绿,有水皆青,座落在半山腰上的“摇篮”,犹如世外桃源,是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

距南宫乡驻地东南方向22公里,距台江县城74公里。

白帮有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23户538人,纯是苗族人家,素有“白帮短裙苗”民族之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歌舞独特。

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吊脚楼,依顺山势,次第登高,错落有致。

全村总面积5080亩,其中耕地面积365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植被丰富,森林茂密。

目前,是台江原始森林保护最完好的村寨,寨子周围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有数以万计千年古树。

这些千年古树就像妈妈的双手把短裙苗牢牢拥抱怀里,让他们渐渐长大,茁壮成长。

白帮短裙苗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人文景观神奇,一年四季大大小小节日数百个,以二月二“敬桥节”、六月六节、祭祖节、牯藏节、苗年节最为热闹。

每年的苗年节都吸引注很多中外游客。

斗牛、斗鸟、芦笙舞、情歌对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每逢苗年节寨上、斗牛场上就是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屋前屋后、寨旁、斗牛场边那高吭悠扬动听的飞歌牵动少儿少女之心,那整齐而又节奏感极强的芦笙声带动男女老少在芦笙场上翩翩起舞,那精彩的斗牛迎来人们一阵阵喝彩声。

而十二年的祭祖节、牯藏节(弄降牛)那就别说了,热闹极了,一过就是5天至7天。

白帮短裙苗是雷公山脉苗族中比较古老的一支,它在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的范围内是绝无仅有,其风俗服饰与其他苗族区别较大,尤其是女性的短裙服饰传承已久,50年代国家民委曾组织专家、学者来深入考察过,这些专家、学者都认为白帮短裙苗是苗族支系的一朵“奇葩”。

“短裙苗”名字的由来全在裙子上。

裙子从裙脚到裙腰20厘米左右长,穿后衣服盖去一大半,仅现出不到10厘米的裙脚。

裙子周长1.5米左右,可围身一两周。

裙的样式绉褶似芭蕉叶面,无花纹,穿着时以“裙角越往上翘越美丽”。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与信息扶贫策略研究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与信息扶贫策略研究

2023-11-01•研究背景和意义•信息贫困现状分析•信息策略研究目录•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意义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该地区的信息贫困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贫困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信息贫困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贫困不仅制约了当地居民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信息贫困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丰富信息贫困研究理论01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信息贫困研究理论,为其他地区的信息贫困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解决信息贫困问题提供策略和方法02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的研究,可以提出针对性的信息策略和方法,为解决当地的信息贫困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03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的研究,可以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2信息贫困现状分析信息贫困定义信息贫困是指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信息主体在获取、使用、加工和创造信息方面面临困难,从而造成信息贫困。

信息贫困不仅包括物质和经济方面的贫困,更涵盖了文化、教育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贫困。

信息贫困的实质是信息能力的缺失,这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

台江县信息贫困现状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息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在台江县,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传播渠道有限,许多居民无法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

当地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信息获取能力有限,这制约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

世外桃源,多彩台江

世外桃源,多彩台江

世外桃源,多彩台江作者:来源:《公关世界》2017年第21期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境内层峦迭嶂,莽莽苍苍,溪流潺潺,森林覆盖率高达67.4%,自然生态优美秀丽。

总人口16.8万,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

境内原生态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36个中国传统村落。

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中国苗族姊妹节,有世界唯一的施洞独木龙舟节,有闻名遐迩的反排木鼓舞,有“天籁之声”反排多声部情歌,有文化古镇施洞和苗岭国家地质公园,还有“人间仙境”——白水洞,百鸡山峡谷瀑布群,“天然氧吧”——台江国家级森林公园……台江既是歌与舞的海洋,还是情与爱的世界,有“文化藏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说。

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得台江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节日:姊妹节、独木龙舟节、苗年节、二月敬桥节、吃新节等。

其中,一年一度的姊妹节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少数民族的情人节,而且还是一个展示苗族歌舞服饰艺术,折射整个苗族底蕴丰富的文化背景的节日盛会。

人文景观是台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台江无迹不古,是贵州东线旅游线路上的一朵奇葩,有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历经18年的反清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人民起义遗迹、遗址,有留下中国革命历史深深印迹的红色沃土、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的古军事重镇——施洞特色小城镇,有寒武纪时代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及博物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区、岩洞群数不胜数。

在台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顽强不屈的苗族人民,创造和继承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崇尚文明的礼仪风范、浩若烟海的口碑文学、富于哲理的曲艺,无一不代表了台江苗族文化美好的传承。

苗族姊妹节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相传苗族一对情侣盟誓终身,为与反对婚事的父母和寨佬抗争,两人偷偷相会时,女孩将糯米饭藏于竹篮内赠予情郎,所幸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了纪念他们,农历三月十五这一日,苗族姑娘身着盛装,邀青年男子来吃糯米制成的“姊妹饭”,借此挑选意中人,故有了姊妹节的传统。

台江区简介

台江区简介

台江区概况一、基本情况台江区濒临闽江下游北岸,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73个社区,常住人口45万人,日流动人口25万人。

围绕构建现代服务业强区的目标,台江区以打造“海峡现代金融中心”、“省会总部经济集聚区”、“国际化电子商务基地”、“闽水文化之旅”及“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五大品牌为出发点,全力推动现代商贸、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滨江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构建具有台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目前,我区两大商务区拟纳入福建自贸区申报范畴,正积极配合省市进行申报准备工作。

二、政策针对落户我区的金融企业,参照我市关于扶持金融发展的各类政策(见附件),同时我区对落户的金融机构进行“一企一议”政策。

三、海峡金融商务区简介贵行拟选定的楼宇位于海峡金融商务区。

福州海峡金融商务区是福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位于福州市闽江北岸鳌峰片区,西至长乐南路,东至九孔闸,南临闽江北岸,北至鳌峰路,用地范围总面积约1455亩,将成为福州市作为海峡西岸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的金融、商务中心。

2009年7月以来,台江区积极推进海峡金融商务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已陆续引进了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海峡银行、招商银行福州分行、福州农村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省富闽基金会、富邦实业(福建)有限公司,郑和国际基金总部大楼等金融机构,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宝钢置业有限公司等3家国有企业以及万达集团、升龙地产、宇洋地产、申发置业、华浦地产、百联地产、日宝置业、汇泰地产、阳光城集团、中捷房地产、中庚置业等11家知名企业。

未来,上述银行总部也会随迁台江。

除自建大楼项目外、各大楼宇也吸收了众多企业投资入驻。

金融商务区的交通便利。

距长乐40分钟车程,距离动车南站20分钟车程,到达汽车南站15-20分钟车程,到达市中心人民银行30分钟车程(市区交通较拥挤),距离国货路银监会15-20分钟车程,到达汽车北站及火车北站约20分钟车程。

天下苗族第一县

天下苗族第一县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苗话叫“方旎”,意为“金银般美丽的地方”,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座落于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

台江,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

境内苗族风情古朴浓郁,绚丽多姿,苗族文化底蕴厚重,博大精深,有精美绝伦的苗族刺绣和银饰,有惊心火爆的元宵舞龙嘘花,有“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独木龙舟节”———施洞独木龙舟节,有“世界最长最隆重的祭祖节”———鼓藏节(每13年过一回,过一回耗时4年,杀近100头水牛),有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和“天籁之音”的方召多声部情歌,像诗一样朦胧,像画一样美丽,像梦一样神秘……以台江为中心地带的“苗疆腹地”,被联合国有关组织考究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青山绿水间生生不息的苗族人文景观,被列为世界一等“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

精美的苗族刺绣,亮丽的银饰盛装,载歌载舞的节日盛会,好客纯朴的民风情调,依山傍水的吊脚木楼,遥远的苗乡仿佛另一片天地——新奇、别致、悠远、深邃······被历史遗忘的角落据《台江县志》记载,最先涉足这疆热土的朝庭官吏,要数那个新官上任的镇远州知府方显。

方知府于雍正五年(1727年),带着军队和随从,深入江南岸的莽莽原始森林中微服私访、勘察地形。

距今,不过280年时间。

这里“泉甘土沃,江河潆洄宽阔,广袤二三千里”;这里“人烟稠密”,五六百个村寨星罗棋布;这里的“生苗”“自耕而食,自织而衣”,无忧无虑地过着“淳朴近古”的原始生活。

于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官吏,禁不住心里的惊喜和好奇,急不可待地将这片史未开辟的“新大陆”禀报朝庭。

于是,这片沉睡了亿万年的无名疆土开始变得不安宁,这些“皆知礼让”的世居苗民于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野蛮凶狠、剽悍顽梗”的代名词,在朝庭一次又一次的血醒屠杀里,在挥来舞去的刀光剑影中顽强地拼杀生存。

台江县行政村(居)基本情况表

台江县行政村(居)基本情况表

交密村、石灰 村
56.756
1722
87.20%
交下村
7.5
8
1
1
0
238
954
271
交下村
9.162
808
85%
南牛村
26
35
4
1
3
134
712
168
南牛村、阶利 村
24.426
569
80%
巫西村
4
5
5
3
2
311
1458
475
巫西村、巫细 村、东扛村
15.342
1491
78%
拥党村
25
32
6
5
1
东老村
10
15
8
2
6
240
1190
319
东老村、展吉 村
9.138
851
80.07%
交包村
32
45
2
1
1
208
1069
184
交包村
29.931
752
85%
交宫村 南宫乡 交密村
15
25
5
3
2
407
2029
384
交宫村、汪江 村、养开村二 组
10.055
1293
99%
23
30
9
8
1
351
1761
739
407
1889
784
巫梭村
18
724
2663
合计
乡政府距县城36公 理、车程40分钟
39
25
14
34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台江县基本情况
(2014年2月)
台江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清置台拱厅,1913年改县。

1941年废丹江县,划丹江河以东地并入台拱县,二县各取一字得名。

地理位置: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跨东经108°15′—108°34′,北纬26°23′—26°52′。

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53公里,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195亩。

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3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

全县辖2镇6乡,67个村(居、社区)。

县内水陆交通便捷,四通八达,60号高速公路、320国道线、沪昆高铁穿县而过,8个乡镇都通公路,村村都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

自然环境: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

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78米,最低海拔485米,平均海拔717.5米,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151.8毫米,无霜期320天,宜农、宜林、宜畜、宜渔,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民族风情:全县有162747人,男96394人、女16353人,最长寿的老人今年115岁,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

境内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得天独厚;有“世界最长的节日”—祭祖节(也称“世界第一俗”,13年才过一次,每次过3年时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情人节”—姊妹节(也称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有“世界唯一的独木龙舟节”—施洞龙舟节,有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的、遐迩闻名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有荣获2003年度西部民歌大赛金奖的苗族大歌—反排多声部、方召情歌;台江是世界最大的原生态苗族文化博物馆,苗族姊妹节、反排木鼓舞等9项非物质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84人,其中县级260人、州级16人、省级6人、国家级4人;台江的银饰刺绣,有“文化穿在身上、史书从头读起”之美誉,全县大约有1.2万人从事银饰刺绣加工,有500余人的专业银饰刺绣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先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一等“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苗绣之乡和贵州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台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境内无迹不古,是贵州东线旅游线路上的一朵奇葩。

有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历经18年的反清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人民起义遗迹、遗址,有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的古军事重镇—施洞古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寒武纪时代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及博物馆。

台江苗寨依山而建,精心打造的红阳、交宫、反排、洋汪、九摆等苗寨风景秀丽,是我州环雷公山旅游线的精品驿站。

自然资源:台江地阜物华,水利、矿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境内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4.8%,是贵州的十大林区县之一。

树种以松、杉为主,针、阔叶等多种珍稀树木及植物交错并存,有天然草场7万多亩;中药材有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灵芝、黄柏等;有取得了A级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证书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的“苗疆牌”金秋梨,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果品2000万公斤;有集中连片的绿茶、苦丁茶、金银花种植基地数千亩。

山中有金山猴、猕猴和蟒、蛇及穿山甲等多种动物繁衍栖息,地下
有铅、锌、铜、铁和硅等多种金属及重晶石、大理石、磷、粘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水资源尤为丰富,有近百条溪河分别流入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翁密河,流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总长494.8公里,年平均流量44.6亿立方米,水质清澈无污染,水能蕴藏量大、开发潜力大;有地方小型水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1771千瓦;投资2.08亿余元的巴拉河流域岩寨水电站已装机发电;投资1.5亿元的台雄水库建成使用;台江县风资源较为丰富,储量为25万千瓦,一期投资5.25亿元的红阳风电场项目建成并网发电。

经济社会:根据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经济走势的新变化、台江发展的新优势,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农业稳县、和谐兴县”五大战略。

经过努力,2011以来的三年,全县经济总量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增长三倍,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

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期末9.7亿元增加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7.4%,高于“十一五”时期3.9个百分点,高于全州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7.2亿元增加到40亿元,年均增长77.1%。

财政总收入由1亿元增加到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8633元增加到16518元,财政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亿元、4.37亿元、10.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21.5%、19.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5亿元,增长42.5%。

财政总收入完成3.1亿元,增长27.9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1.7亿元,增长19.72%。

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森工、矿业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新能源五大主导产业,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州华胜公司开工建设年产3000万套汽车动力电池,预计2014年完成50条生产线,产值将达10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达2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2亿元。

贵州博宇、贵州松华建材等一批新型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产业聚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积极引进台湾腾博农科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投入400万元完成了150亩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并获得成功,亩产二代马铃薯达2700公斤;完成老屯现代高效农业核心区土地流转409亩,完成投资500万元。

积极引进巴莱公司投资建设魔芋生产基地、魔芋生产加工和魔芋交易市场,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目前,魔芋种植已完成4000多亩。

在项目争取方面:2013年,全县共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62个,其中:工业项目57个,总投资62.51亿元;履约项目57个,履约率100%;开工项目55个,开工率96.5%;投产项目24个,投产率42.1%。

在城市建设方面:完成了县城详细规划;完成了新风雨桥、文昌宫广场等一批公共设施建设;扩建了秀眉广场、秀眉大道和商贸城;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姊妹街,特色商贸街的功能逐步显现;滨江1号、浙华2期、水岸绿洲、文昌花园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县城规模近一步扩大。

苗疆西大道延生段、桃赖大道、梅影大道、环城南路等城市干道正在加紧建设;施洞特色省级示范小城镇、南市温泉小镇、梅影城市综合体和张家寨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完成5所完小高年级学校合并,撤销、撤并教学点27个;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第三中学、职校新校区启动实施;启动“农村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突破工程”和“医疗卫生单位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突破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94万元;计划生育实现“双降”目标,2013
年人口出生率为11.57‰,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9‰,下降2.77‰。

实施完成156个村级“农家书屋”工程、7个乡镇电视网络延伸工程、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塑胶体育场、4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南冬村、洋汪村和台江职校分别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和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校”;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不断提高,获得“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荣誉称号;“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有序开展,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现52年53次无责任退兵,先后被成都军区、贵州省军区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全面建设先进团级单位”。

投资开发: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2009年建区,2012年1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距州府26公里,距县城30公里;全区规划面积43.87平方公里,起步期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主干道、核心区路网工程正在实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快推进中;开发区坚持以高端为方向、开放为路径、生态为特色、项目为抓手,着力构建铅酸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循环产业链;同时,积极加强与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快开发区科研平台建设;2013年,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区内新增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落户企业26家,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预计到2015年,开发区创造的总产值将达120亿元,利润50亿元,税收10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2000人。

附件:台江县2010年-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和增速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