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心得3篇
关于庄子读书心得(35篇)

关于庄子读书心得(35篇)关于庄子读书心得(精选35篇)关于庄子读书心得篇1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寓言和哲理的形式,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自然、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启发,对人生、世界观和处世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庄子》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思考。
在《逍遥游》一文中,庄子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自由、超然和逍遥的向往。
他认为人生犹如梦境,一切皆为虚幻,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在于超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使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也启发了我对于自然和万物的思考。
在《齐物论》一文中,庄子通过“齐物”这一概念,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万物的平等和和谐的看法。
他认为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
这让我更加尊重和珍惜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庄子》也启发了我对于道德和处世态度的思考。
在《大宗师》一文中,庄子通过对于大宗师的描述,表达了对于道德、修养和处世的看法。
他认为大宗师能够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让我对于道德和处世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庄子》给予了我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人生启示,让我对于人生、自然、道德和处世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思考和领悟《庄子》中的哲学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庄子》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庄子》读书心得(精选15篇)《庄子》读书心得1人的社会化,就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被社会凿开了他的一窍又一窍。
到最后,他变成了一个社会标准下的成人,而此时又离他的赤子之心、混沌之态有多远呢?书中将人的一生比作爬一座80层的楼梯,当我们终于达到终点时,才发现最重要的东西——行囊,已经被丢弃在了20层。
初入社会,一腔热血的我们都肩负着这样一个行囊——理想。
可当初的热情总被愈见残酷的现实打磨殆尽。
我们日复一日地碌碌而不之所为,打着“理想”的旗号却为了或名或利南辕北辙,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于停下慌促的脚步,却可悲地发现多年的奔波竟不知是为了什么。
大千世界,切勿让外物扰乱你的心律。
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复其初。
复其初就是要抛开欲望、杂念。
梓庆为鲁国做鐻,首先斋戒七天。
这个斋戒是指心斋,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此时做鐻,便浑然忘却了功名、美誉,忘记了自己是为国君所做,顺着自己的本性去创作、发挥,不曾料想竟达到至善境界。
今之学者皆为利往,以私己为本,身心疲敝,茫茫然竟不知所求者何物。
其实我们大可抛开这些,因为一切的荣辱贵贱都会过去,最重要的是当下的质量,是你是否把握住自己。
一生的追求莫过于幸福快乐,而这幸福快乐本为生活的属性,只要你认真地生活,自然不必过多追求。
复其初要做到“外化而内不化”。
人生存于社会之中自然要做到遵从社会规律,根据社会的步调调整自己的步伐,此谓“外化”。
而纷繁的社会极易蛊惑人心,改变你的方向。
此时,你需要把握内心的真正渴望,懂得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保持内心的坚定,让自己老来不至于悔已晚矣。
此谓“内不化”。
由此可知,生存可以随遇而安,而生命应当有所坚持。
复其初就是要去除遮蔽,返其本真,去感受那弥漫六合的“道”。
《庄子》读书心得2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
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
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
庄子读书心得四百字优秀作文5篇

庄子读书心得四百字优秀作文5篇a;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
下面就是带来的庄子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庄子读书心得1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
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
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
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
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
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
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
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
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
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
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庄子读书心得2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慢慢品读,收益非浅。
读庄子心得体会有感

读庄子心得体会有感《庄子》一书,“寓言十九。
读了庄子这本书,你会不会有很多感触呢?不妨把你的读书心得写下来吧。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读庄子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读庄子心得体会范文篇体会范文篇1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两本书,分别是《老子》、《庄子》。
我读了《庄子》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寒蝉和灵龟》,故事说的是:很多人都说彭祖是人间最长寿的。
有一种小虫叫“朝菌”朝生而暮死,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一个月”;另外一种虫叫“寒蝉”春生而夏死,它根本就不知什么是“四季”;可是楚国南方的海上有一只巨大的灵龟,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春季,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椿树”,对于它八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八千年只是一个秋季;朝菌和寒蝉叫做“小年”,灵龟和椿树叫做“大年”,“小年”是不会了解“大年”的。
彭祖对于椿树和灵龟来说不也是“小年”吗?世人认为彭祖长寿不也是“小年”的悲哀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了,但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很多很多事情。
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就不应该妄下结论。
读庄子心得体会范文篇2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
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
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
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
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奥道理,也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庄子》的一些读书心得:1. 自然无为,《庄子》中强调了自然无为的思想,主张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利。
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放下执念,顺应自然,反而能够获得更多。
2. 虚无缥缈,庄子提出了虚无缥缈的观念,认为万物皆虚,世界充满了变化和无常。
这让我明白到,人生中的得失荣辱,都是虚幻不实的,要学会超脱。
3. 自由自在,庄子主张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不受外界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4. 随遇而安,《庄子》中提到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主张顺应环境,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困扰。
这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5. 无为而治,庄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不要刻意干预,顺其自然。
这让我明白到,有时候放下执念,事情反而能够迎刃而解。
6. 乐观豁达,庄子的思想充满了乐观豁达的精神,主张以宽广的心胸对待人生。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7. 知足常乐,庄子提出了知足常乐的观念,认为满足于现状,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让我明白到,要学会知足,珍惜当下的幸福。
8. 无欲则刚,庄子主张无欲则刚,认为不要过分追求物质,才能保持内心的坚强。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克制欲望,追求内心的坚定。
9. 顺势而为,庄子强调了顺势而为的思想,主张顺应环境,不要逆流而上。
这让我明白到,有时候要学会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10. 天人合一,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地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11. 知行合一,庄子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相辅相成。
这让我明白到,要学会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12. 自我解放,庄子强调了自我解放的观念,主张摆脱俗务,追求内心的自由。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解放。
《庄子》读书笔记心得感想3篇

《庄子》读书笔记心得感想3篇《庄子》读书笔记心得感想1周庄是一只针尖上的蝴蝶,他有与世抗争的尖锐,也有“举世混浊,惟我独清”桀骜纯净。
你说他在憩息,你说他在逃避,不,他其实在思考,他的双足站立在针尖之上,正小心翼翼的展开双翅。
我不敢定论他是否在某些方面比秦初诸子更有造诣,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的一抹清越不拘,像是他说他懂得鱼的快乐,不然,他懂得的其实是自由之乐。
自由本是不存在的,自由意识以及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人自身的慰藉之词,像是远古时代“天圆地方”这类阴阳学说的出现,只能证明人总是需要信仰的。
庄周也深知这一点,但更多的时候他选择缄口不言。
西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也有阐述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是通过意识来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
换句话说,意识是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器官就是大脑。
意识,就像一个信息系统的主程序,它能接受肢体或器官的感觉信息,并进行处理。
主程序,就是意识,也就是灵魂。
接受感觉信息,就是感觉;对感觉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思维。
也就是说本质上不存在灵魂,也不存在自由意识,都是人体内外部作用的必然结果。
但若是庄周早已看得如此清明,为何他还要如此乐观地去追求自由的本质呢?或许正是因为他看得过分清明,他也才可以持着一种“有待”的悲观态度去追求一种“无待”的人生。
即便在他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遥游》中也不难看出庄子认为生的痛苦卑微,但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他并不为此沉沦,他是逆流的游鱼,立志要在感性的生活中超越悲剧的人生,把握自身的本真,追求着自由的理想境界。
庄子是这么说的,自然也是这么做的。
楚威王派遣两位大夫问他愿不愿意接管境内的国事,他却持杆不顾,望着清澈的濮水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两位大夫的身上似乎还遗留了些正常人的心智,便答“宁生而曳尾涂中。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在阅读《庄子》这本古代经典著作时,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对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都有
独到的见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
哲理。
首先,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
规律,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这种
思想让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场竞争,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不
要过分强求,顺其自然更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的思想强调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他提倡“逍遥游”
的生活态度,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
为了物质利益和名利而忙碌奔波,却忽略了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庄
子的思想提醒我,要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敬重。
他认为自然
是最大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种思想让我意识到,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
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庄子的智慧和哲理,受
益匪浅。
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让
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践行庄子的思想,活出一种更加自由、平静、和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读书心得3篇
《庄子》又称《南华经》,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曾受号南华仙人,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下面是带来的庄子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庄子读书心得一:
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
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
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
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而庄子,这个槁项黄须、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大鲲,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这太出乎人们意料
了!
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
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
当他的老妻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得击鼓,庆贺老妻归于自然;当同乡的曹商在乡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的大腿的脓疮……
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
然而——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吴文英所说“庄子眼光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终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的那样,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
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
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反抗。
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他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
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
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
庄子读书心得二: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
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
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
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