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计算书样本
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阜康市城北五路城市道路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概要本项目处于现主城区北片区区域范围,是阜康市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区域,总体规划将该区域定位为城北生活组团。
该区域现状主要为农田,居住形态基本表现为村庄,城市化水平较低,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急需通过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突破城市发展瓶颈,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化水平。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根据该县城市总体规划资料,对城区道路网内主要干道的等级和宽度都进行了相应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对道路修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本设计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路网中的主干道—城北五路进行了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线设计,平曲线要素计算、各桩号坐标计算、道路平面设计、竖曲线要素计算、各桩号高程计算、纵断面设计图、土石方计算、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排水管道布置图、路灯布置图等。
1.2设计依据(1)毕业设计任务书;(2)毕业设计指导书;(3)阜康市城1:1000地形图;1.3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9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4设计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城北五路的设计标准如下:表1.1 道路设计标准值1.5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5.1 道路地理位置阜康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回族自治州中部,与乌鲁木齐米东区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43°45′-45°30′、东经87°46′-88°44′。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

路面结构补强计算书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计算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1 北京BJ130 13.55 27.2 1 双轮组 24882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5953 黄河JN163 58.6 114 1 双轮组 2964 黄河JN360 50 110 2 双轮组 <3 2135 东风SP9250 50.7 113.3 3 双轮组 >3 2726 江淮AL6600 17 26.5 1 双轮组 53527 四平SPK6150 38 77.8 2 双轮组 >3 471 设计年限取 8年车道系数 .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4.7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351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605512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4705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811200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 26.4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0.362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0.9 0.323 水泥稳定碎石 0.5 0.264 水泥稳定碎石 0.4 0.212.原路面的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本次外业资料收集中,对沿线各路段均采用BZZ-100标准轴载汽车,用贝克曼梁测定原有路面的弯沉值,每20m ~50m 测一点,对变化值较大路段进行加密检测,每车道、每路段的测点数不少于20点。
各路段的计算弯沉值 按下式进行计算:路面回弹模量计算:公式如下:原路面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如下:3.拟定补强结构方案因考虑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就地再生技术,需铣刨面层并对老路20厘米基层进行再生,再生后强度不低于于老路强度,故对新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层位第3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述1.1工程范围河源高新开发区分三期实施,本次设计为二期工程内甲六路工程设计。
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路平交,起点桩号G1K0+000,坐标X=2612235.689,Y=45195.583;依次与科技十五路、科技十四路、科技十三路、科技十二路平交,终点桩号K1+730,坐标X=2613808.067,Y=45916.606,长度1730米。
道路标准断面宽为50m。
具体布置如下:3m人行横道,两侧分隔带3m,机动车道路缘代0.5m,非机动车道路缘代宽度0.5m,机动车道宽16m,非机动车道宽8.5m。
2、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2.1道路性质和技术标准2.1.1设计依据1)河源市高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1:1000电子版地形图;2)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3) 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
2.1.2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红线宽度:60m4)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5)路面荷载标准:BZZ-100KN6)道路结构设计年限:15年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机动车道宽度确定以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为起始年进行设计,路面设计要求以双轮组重车轴载BZZ-100KN为标准轴载,轮胎压强P1=0.7Mpa,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r1=10.65cm;在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筑路材料丰富。
7)雨水排水部分技术标准按雨水、污水分流体制设计,本次设计仅考虑雨水排水设计。
(1)假设全线没有其他排水系统,雨水按自然地势排放。
(2)雨水水力计算:采用公式q=876.0)10()lg99.01(8.2738++tp, Q=ψ⨯ F ⨯ q其中: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0.3,最小管径D450mm。
2.2设计规范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4);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 2006)。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地)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一、刚性路面设计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与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161100∑=⎪⎭⎫⎝⎛=ni i i i s P N N δ 式中 :s 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i P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 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 δ—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i δ=1;单轴—单轮时,按式43.031022.2-⨯=i i P δ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2.051007.1--⨯=i i P δ;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2.081024.2--⨯=i i P δ计算。
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表设计规,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是0.17~0.22取0.2,08.0=r g ,如此[][]362.69001252.036508.01)08.01(389.8343651)1(30=⨯⨯-+⨯=⨯-+=ηr t r s e g g N N 其交通量在44102000~10100⨯⨯中,故属重型交通。
2〕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
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20cm 。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长5.0m 。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tc s E E ,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a MP E 0.350=,水泥碎石a MP E 15001=,石灰土a MP E 5502=设计弯拉强度:a cm MP f 0.5=,a c MP E 4101.3⨯= 结构层如下:水泥混凝土24cm 水泥碎石20cm 石灰土20cm×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a x MP h h E h E h E 102520.020.055020.0150020.022222221222121=+⨯+⨯=++= 12211221322311)11(4)(12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1233)2.055012.015001(4)2.02.0(122.0550122.01500-⨯+⨯++⨯+⨯=)(700.4m MN -=m E D h x x x 380.0)10257.412()12(3131=⨯==165.4)351025(51.1122.6)(51.1122.645.045.00=⎥⎦⎤⎢⎣⎡⨯-⨯=⎥⎦⎤⎢⎣⎡-⨯=--E E a x 786.0)351125(44.11)(44.1155.055.00=⨯-=-=--E E b x a x bxt MP E E E ah E 276.212)351025(35386.0165.4)(31786.03100=⨯⨯⨯==式中:t E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a MP ;0E ——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x E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 21,E E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x h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x D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 21,h h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b a -——与0E Ex有关的回归系数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B.1.3-2〕计算为:()m E E h r t c679.0)276.21231000(24.0537.0)(537.03131=⨯⨯== 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p σ按式〔B.1.3〕,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a ps MP h r 060.124.0679.0077.0077.026.026.0=⨯⨯==--σ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87.0=r K 。
某市城市道路(市政)毕业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绪论1.1 工程概况1.1.1 地形本路段位于某市商业区,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地区主要为浅丘地带,地势起伏较小,部分场地有厚生砂岩出露,地质条件较好。
1.1.2 气候拟建场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多降雨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7.5℃,月最低平均气温6℃(1月),月最高平均气温28℃(7月),最高日气温42.2℃,最低日气温-3.7℃。
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的68.4%。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米。
风向为北东,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8级。
1.1.3 设计项目本路段位于某市商业区,本项目是某城市已修建2号路与已修建8号路的相连通的一条城市次干路,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从已修建2号路至路线终点已修建的8号路相接,终点桩号为K0+414.763。
1.2 原始资料及重要参数1)该地区地形图;2)沿线居民点情况;3)沿线气象资料;4)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5)主线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7m;6)使用功能:城市次干路;7)线路等级:次干路Ⅰ级;8)设计年限: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9)道路构造物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人权荷载:4.0KN/m2;10)地震烈度为6度;重要附属构造物按7度设防。
1.3设计内容1)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包括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绘制公路路线平面图(1:500);绘制公路路线纵断面图(横坐标1:500,纵坐标为1:200);2) 公路路线横断面设计,包括绘制标准横断面(1:150),填写路基设计表,绘制路基横断面图(1:150),计算并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第二章 平面线形设计2.1 圆曲线设计本路段有3处交点,JD1处交角为右转19°31′22.8″,JD2处交角为右转18°46′48.8″,JD3处交角为左转20°18′16.7″,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查得,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300m ,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 时,应在圆曲线内侧规定加宽。
路面结构计算书

1、路面结构计算书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5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轴载:道路BZZ-100KN;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30年;交通量达饱和设计年限:20年。
本次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公路路面程序设计系统》HPDS2006”电算软件进行计算。
按一级公路标准等级进行计算。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级可靠度系数 : 1.195面层类型 : 普通混凝土面层序号路面行驶车辆名称单轴单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单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双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三轴双轮组的个数轴载总重(kN)交通量1 标准轴载0 0 1 100 0 0 0 0 5420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1 10 9.6 %2 10 7.2 %3 10 6.4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 .5 车道分配系数 .6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22混凝土弯拉强度 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1000 MPa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4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Ⅳ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路基上修筑的基(垫)层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250 13002 级配碎砾石 200 2503 新建路基 32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ET= 189.5 MPa中间计算结果 :HB= 260 r= .764 SPS= .97 SPR= 2.7BX= .53 STM= 1.87 KT= .46 STR= .85SCR= 3.55 GSCR= 4.12 RE=-17.6 %其中:HB-----拟定的混凝土面层厚度(mm)r------混凝土面层板的相对刚度半径(m)SPS----混凝土面层的荷载应力(MPa)SPR----混凝土面层的荷载疲劳应力(MPa)BX-----温度应力系数STM----混凝土面层的温度应力(MPa)KT-----温度疲劳应力系数STR----混凝土面层的温度疲劳应力(MPa)SCR----混凝土面层的综合应力(荷载疲劳应力与温度疲劳应力之和)(MPa)GSCR---可靠度系数与混凝土面层综合应力的乘积(MPa)RE-----GSCR与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的相对误差(%)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1626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 30 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1.502976E+07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 189.5 MPa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 260 mm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 260 mm---------------------------------------水泥稳定粒料 250 mm---------------------------------------级配碎砾石 200 mm---------------------------------------新建路基新建基(垫)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 2基(垫)层及路基交工验收综合影响系数 : 1标准轴载 : BZZ-100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1 水泥稳定粒料 250 13002 级配碎砾石 200 2503 新建路基 32第 1 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53.6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 第 2 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1.5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91.1 (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计算)1.2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5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轴载:道路BZZ-100KN;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5年;交通量达饱和设计年限:20年。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ls2
ls4
R
24R 2688 R3
Ts (R R) tan q 2
Ly Ls 2ls
0
90
ls R
28.6479
ls R
Ls
(
20
)
180
R
2ls
ls ls3 q
2 240 R2 Es (R R)sec R
2
β
0
Y0
β0
α-2β0 α
R+ΔR
R
YH R
QZ HY ls
第一部分: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 1.设计的线形大致如下图所示:
2、圆曲线计算 (1)ABC 段
已知 1 518 '14"
取圆曲线半径 R1 4500 m ,如下图:
() α1
α1
α1/2
()
1 —路线转角
L1—曲线长(m)
T1—切线长(m)
E1—外矩(m)
J1—校正数(m)
R1—曲线半径(m)
K1+278.252 +1259.163-0.376
K2+537.539 -424.795 K2+112.744 +1/2×841.393 K2+533.4405 +1/2×8.197
JD2 校核无误。
3、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计算
K2+537.539
在简单圆曲线与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 回旋曲线,即构成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这种组合形 式叫基本型,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
第7页共20页
2.竖曲线的计算
根据设计得知: i1 0.3%, i2 0.4%,1 i2 i2 0.7%
路面设计计算书——主干路

路面设计弯沉值:26.49(0.01mm)
层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容许拉应有效沥青空隙动态回弹容许拉应变
位度(MPa)力(MPa)含量(%)率(%)模量(MPa) (10-8)
1改性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3石灰粉煤灰碎石.5.257
4石灰粉煤灰碎石.5.257
1标准轴载BZZ100 100 1双轮组1350
设计基准期(年) 15设计车道分布系数.6
序号分段时间(年)交通量年增长率
1 65%
2 53%
3 42%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1350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5913376
属中等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1350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5913376
属中等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交叉口设计基准期内同一位置停车的累计当量轴次100000
停车站计基准期内同一位置停车的累计当量轴次100000
道路等级主干路
-C10-04
A/1
中城路(文阳路-环城路)
升级改造工程
设计计算书
项目编号:2020032601
设计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
专业负责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审定_________________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沥青表面层材料的60℃抗剪强度.8 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设计目与实际意义本设计目在于使学生可以对的运用已学过道路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概、预算等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根据给定条件和设计规定综合地解决公路中线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以及公路工程概预算文献编制等问题。
在指引教师指引下,通过该设计,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公路设计基本理论、办法和技能,提高和培养学生计算、绘图、使用现行公路工程各种关于规范、原则查阅收集关于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2 设计内容与规定1.2.1 设计内容:(1)道路技术级别拟定:依照设计公路规定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拟定公路级别。
(2)路线方案拟定: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重要技术指标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拟定合理设计方案。
(3)都市道路技术原则拟定(4)都市道路平面设计(5)都市道路纵断面设计(6)都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7)都市道路路面设计:路面级别拟定,构造组合设计,厚度计算1.2.2 设计规定:(1)施工图设计精确、线条清晰、图面整洁,装订成册(图幅尺寸:420×297mm)。
(2)计算书整洁清晰、计算全面、精确。
(3)准时完毕设计任务。
第2章设计基本资料2.1 工程选址荆州市飞达路都市道路建设是为了加快都市周边小城乡建设步伐,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化。
此条都市道路建设将连接上吉岭库区范畴内湖石村和铁丝坳两个组团,可以完善此区域内都市道路网,以适应区域内交通量日益增长需要,它立项建设对于增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2 沿线自然资料设计路段工程所在区域内地形以山沟、中低山、丘陵为主,山沟海拔高度90~100m,山岭海拔高度普通在100~140m,地形坡度普通在25o~60o。
山沟地表植被为耕地,山岭区被森林覆盖,间有低洼水塘和湿地。
该公路自然区划属Ⅳ区,即东南湿热区,季节分明,春雨秋干,冬冷夏热。
全5年平均气温18.4度,最热月平均气温30.6度,最冷月平均气温6.3度,年极端最高气温43.1度,年最低气温-8.7度;年平均降雨量1113.1mm,年最大降雨量1434.6mm;年平均气压1010.1hpa;年平均日照1577小时;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2%,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4%,平均最大冻深不大于10cm。
全线地质条件良好,土壤为粉质中液限粘土。
2.3 设计根据(1)《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都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9)《都市桥梁设计荷载原则》(CJJ77—98)2.4 重要设计技术原则工程采用建设部颁发《都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都市主干路II级原则进行设计。
双向2车道,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车行道路面宽度36m,设计年限;路面荷截原则:BZZ-100(双轮组单轴100KN原则轴截);桥涵设计荷载城—A 级,人群荷截3.5kN/m2,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
2.5 重要设计内容设计内容重要涉及选线与总体设计、平纵横线形设计、市政管线设计、平面交叉设计、路基路面构造设计、道路构造物设计和隧道桥涵设计。
(1)选线与总体设计选线与总体设计是指依照在前期社会调查中获得数据,拟定出某些较为科学合理路线选取方案,在社会公平性和经济效益性间进行权衡,综合各方面因素并根据特定指标进行方案比选,最后拟定推荐方案。
(2)平、纵、横线形设计平纵横线形设计涉及:(a)拟定都市道路平面线形;(b)横断面形式、布置和各某些构成以及加宽和超高设计;(c)纵断面线形设计;(d)平纵组合线形设计。
在进行平纵横线形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土石方挖填方量,并进行土石方挖填总量计算,定制出调运安排筹划。
(3)市政管线设计市政管线设计是指按照都市道路规定设计布置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综合通信和照明等管线。
(4)平面交叉设计平面交叉设计涉及交叉口平面布置、交通工程设计和交叉口竖向设计。
(5)路基路面构造设计路面构造设计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规定和原则进行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8年,原则轴载采用BZZ—100,以路表容许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控制路面整体强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以100kN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原则轴载,并以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进行验算。
路基填方段土质边坡普通采用1:1.5,挖方段边坡采用1:1,并视填挖高度,相应设立防护坡道或碎落台。
(6)道路构造物设计在本条都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构造物设计重要涉及挡土墙设计和边坡防护和边沟、截水沟设计。
2.6 提交成果(1)毕业设计阐明书(2)英文文献翻译(3)工程图纸,涉及:①线路平面设计图(计算机绘制设计路段线路平面图);②路基纵断面设计图(计算机绘制设计路段纵断面图);③路基横剖面设计图(计算机绘制代表性横断面图);④路面构造设计图(计算机绘制路面构造横断面图)。
2.7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鸿业市政道路CAD软件;都市道路规划是都市规划重要构成,它受到所规划都市其规模、人口、都市布局、都市环境以及都市土地使用等重要因素制约和影响。
而与此同步,都市道路建设也会反过来影响道路附近区域功能和发展。
都市道路选线和平面设计将直接关系到道路建设费用、施工技术和难度、后期运营维护和服务水平。
合理路线选取将发挥出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说,选取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主线问题。
都市道路工程所在区域地形高低起伏较大,平坦开阔区域小,狭长山沟较多,为典型山区都市道路。
山区都市道路一方面增长了都市道路设计难度,另一方面也为都市道路创造丰富多样都市景观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进行山区都市道路设计时,应当坚持“安全、环保、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适应时代潮流设计理念,力求道路“绿色与和谐”。
第3章选线和平面设计3.1 山区都市道路特点随着经济和工程技术迅速发展,都市建设正逐渐挣脱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束缚,越来越多都市将都市开发触角伸入到周边山地和丘陵区域。
山区都市道路道路走向多沿坡地或山体蜿蜒而上,因而是山地自然地形条件决定了山地道路外在形式。
山地道路形态具备立体、自由、多向特性,外观层次感较强,空间变化丰富多样。
与普通都市道路相比,山区都市道路兼具都市道路和山区公路特点,总结如下:(1)地质人文状况复杂山区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地形复杂多变,地质状况也因地形特殊而千差万别。
普通而言,山区更容易浮现塌方、地质层断裂和溶洞等不良地质区域。
加之暴雨等气候条件影响,山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甚至浮现山体坍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些灾害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地威胁并也许导致重大损失。
因而,山区都市道路立项、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都必要严格遵循有关规范规定,贯彻“安全、人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原则,才干设计出放心路、安全路、舒服路。
(2)线路选取状况复杂线路总体设计直接决定了山区都市道路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山地城乡区域中选取一条合理线路是一项十分具备挑战性工作。
一方面必要考虑地形地质等自然因素,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线路作为都市道路所应具备便捷性和高效性等经济因素。
在设计山区都市道路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办法,既注重与地形结合,又不至于太受地形束缚,可选取穿山隧道、盘山道、之字形线路等特殊道路线形。
(3)自然和生态环境复杂山区都市风景秀丽,植被丰富,动植物资源呈现出多样性,比起平原区都市,山区都市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普通要好,但是山区都市环境稳定性较低,一旦遭到地质灾害等破坏则影响范畴较广,且不易恢复。
山区都市道路按照其线路走向和形态普通可分为傍山段、路堑段、高架道路和穿山隧道等,不同道路形态对山地生态系统分割、扰乱和破坏限度也不尽相似,在进行设计时,应当依照详细状况制定保护方案,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原有生态环境,为山区都市保存更多自然生态空间。
山区都市道路途径或跨越河流水库时,应采用有效办法减少道路施工和后期运营对水体污染,如果水体为饮用水源,则必要高度注重并采用特别办法保护。
(4)交通构成和性质复杂山区都市用地分散,都市形态普通为多中心组团或者带状构造,人口密集,都市用地紧张。
对于多中心组团式都市而言,连接组团山区道路交叉口较少,车辆运营速度较高,对线形有一定规定。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道路选线时为了减小纵坡坡率,普通结合地形,沿山麓、谷地或河岸布置,或者延长道路长度来克服自然高差,因此道路线形蜿蜒曲折,没有一定几何形状,因而道路非线性系数较大,车辆绕行距离远。
同步,对中小城乡而言,都市交通构成复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严重,在设计时必要加以考虑。
(5)市政管线布置复杂山区都市道路由于地形高低起伏,自然高差大,道路弯曲无固定形态,道路路幅较窄,这些因素给市政管线布置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山区布置市政管线,应当合理运用高差,坚持一体化原则,注重管线布局均衡性,同行业管线共用通道,协调竖向规划与排水专业规划,从综合角度评估专业管线途径。
3.2 山区都市道路设计原则和办法山区都市道路选线应注意:(1)充分运用地形条件,减少工程造价路线敷设应跟随处形变化,在拟定路线平、纵线型时,应注意横向填挖平衡。
横坡较缓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路基;横坡较陡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路基。
必要注意到边坡开挖高度,避免高边坡失稳。
同步,还应注重纵向土石方平衡,减少借方与废方。
(2)平、纵、横应综合设计不能仅关怀纵坡坡度,过度使纵坡平缓,减少道路平面线形原则,而使路线过于弯曲。
也不能只考虑平面直捷和纵面平缓,导致高填深挖,工程量过大;或者只注重经济效益,过度地迁就地形,使得在平、纵面设计中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指标。
(3)避免深挖高填当线路通过高台地或垭口时,应结合地质和水文条件,在深挖方案和隧道方案之间进行比选,综合考量施工、运营、景观、环保等因素,挑选出适当方案。
(4)应以曲线形设计法为主普通而言,在都市道路规划工作中,道路线形设计理论与办法多采用“直线型设计办法”,先定出直线方向和位置,拟定交点,再敷设曲线。
随着越来越多都市道路提高对线形规定和规划控制精准度,老式直线型设计办法暴露出诸多缺陷和局限性,已不适应当代山区都市道路设计工作,详细体当前:①难以充分、合理地运用圆曲线和缓和曲线;②难以解决复杂多变几何线形;③难以满足地形地物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