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二、功能分解 (3)

三、运动转换 (3)

四、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3)

五、原动机的选择 (5)

六、运动方案的拟定 (6)

七、传动机构 (8)

八、运动示意图 (10)

九、运动循环图 (11)

十、执行机构计算 (12)

十一、参考资料 (14)

十二、小结 (15)

一、设计题目

现需要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见图1)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处推至b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至a)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作。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因而就要求推头2按图示的abcdea线路运动。即实现“平推—水平退回—下降—降位退回—上升复位”的运动。

设计数据与要求:

要求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S=25mm,H=30mm。行程速比系数K在1.2-1.5范围内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推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程的时间,提高工效。至于“cdea”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图1 推包机构执行构件运动要求

设计任务:

1.至少提出两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设计;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

3.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包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4.对输送工件的传动系统提出一种方案并进行设计;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功能分解

由运动示意图可知此机构可分解为俩个运动,凸轮机构控制运输爪的升降,导杆机构控制往复运动,俩者的配合及凸轮的设计可以达到abcde的轨迹。如图4.1中1、2为主动件,2、3、4和5的导杆机构,可以完成a、b、c间或c、d 间的往复运动,1的凸轮与4机构的平底接触,可以使整个4机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有abc与cd间的高度差,通过设计凸轮的参数,配合导杆机构完成整个abcde的运动轨迹。

所以功能一:导杆机构——实现a、b、c或d、e间的往复运动,功能二:凸轮机构——实现4机构的上下往复运动

三、运动转换

运动转换即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的转换。在本方案中,只要为将凸轮的转动转换为连杆的双向直线运动和上下运动。

在本案中,凸轮的DBC段为圆弧,在此段上凸轮转动时平底从动件高度不变,前后移动,在D点时工件在a处,在BC段某一处时在b处,在C点时工件在c 处,CE段时凸轮半径逐渐减小,平底从动件向下运动,工件开始下降,到E点时下降到d处,EF为圆弧段,凸轮转动时平底从动件上下不运动,做水平运动,由d运动至e,FD段凸轮半径逐渐增加,平底从动件向上运动,回到a处。

四、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方案一:用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图2)。在此方案中,偏置滑块机构可实现行程较大的往复直线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同时利用往复移动凸轮来实现推头的小行程低头运动的要求,这时需要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将转动变换为移动凸轮的往复直线运动。

图 2 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

如果采用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或摆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可有另两种方案(图3、图4)。

图 3 偏置滑块机构与盘形凸轮机构的组合之一

图4 偏置滑块机构与盘形

凸轮机构的组合之二

方案二:采用导杆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

图5、导杆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

方案三:双凸轮机构与摇杆滑块机构的组合

五、原动机的选择

由题可知,选择的原动机为电动机,采取单机集中驱动的驱动方式。这种驱动方式传动装置复杂,操作麻烦,功率较大,但价格便宜。电动机的尺寸较大,输出刚度较硬,直流电动机可通过改变电阻等来进行调速,交流电动机可通过变频、变极进行调速。电动机通常是单向反转的,在正常温度下使用,电机采用风冷。使用电动机时,需考虑过载保护装置,以防烧坏电动机。电

动机噪声小,初始成本低,运转费用最低,维护要求最少,功率范围较广。

题目要求5-6s包装一个件,即要求曲柄和凸轮的转速为12r/min考虑到转速比较低,因此可选用低转速的电动机,查常用电动机规格,选用Y160L-8型电动机,其转速为720r/min,功率为7.5kW。

六、运动方案的拟定

方案一:双凸轮机构与摇杆滑块机构的组合,(见图2)

图2双凸轮机构与摇杆机构滑块机构的组合

方案一的运动分析和评价:

该机构由凸轮1和凸轮2,以及5个杆组成。机构一共具有7个活动构件。机构中的运动副有7个转动副,4个移动副以及两个以点接触的高副。其中机构的两个磙子存在两个虚约束。由此可知:

机构的自由度F=3n-2Pl+Ph-p' =1

机构中有一个原动件,原动件的个数等于该机构的自由度。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在原动件凸轮1带动杆3会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摇动。通过连杆4推动杆5运动,然后连杆6在5的推动下带动推头做水平的往返运动,从而实现能推动被包装件向前运动。同时凸轮2在推头做回复运动的时候通过向上推动杆7,使连杆的推头端往下运动,从而实现推头在给定的轨迹中运动。该机构中除了有两个凸轮与从动间接触的两个高副外,所有的运动副都是低副。在凸轮与从动件的接触时,凸轮会对从动件有较大的冲击,为了减少凸轮对从动件冲击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把从动件设计成为滚动的从动件,可以间接增大机构的承载能力。同时,凸轮是比较大的工件,强度比较高,不需要担心因为载荷的过大而出现机构的断裂。在整个机构的运转过程中,原动件1是一个凸轮,凸轮只是使3在一定角度的往复摆动,而对整个机构的分析可知,机构的是设计上不存在运转的死角,机构

可以正常的往复运行。机构中存在两个凸轮,不但会是机构本身的重量增加,而且凸轮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是高副,而高副承载能力不高,不利于实现大的载荷。而整个机构连接不够紧凑,占空间比较大。

方案二:偏置滑块机构与盘形凸轮机构组合,(见图3)

图3偏置滑块机构与盘形凸轮

机构的组合

方案二的运动分析和评价:

方案二的机构主要是由一个偏置滑块机构以及一个凸轮机构组合而成的。偏置滑块机构主要是实现推头的往复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推头在推包以及返回的要求。而凸轮机构实现的是使推头在返程到达C点的时候能够按照给定的轨迹返回而设计的。这个组合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电动机的转动从而带动曲柄2的回转运动,曲柄在整周回转的同时带动连杆3在一定的角度内摆动,而滑块4在水平的方向实现往复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连着推头的杆运动,完成对被包装件的推送过程。在推头空载返回的过程中,推头到达C点时,凸轮的转动进入推程阶段,使从动杆往上运动,这时在杆5和杆6连接的转动副就成为一个支点,使杆6的推头端在从动件的8的推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推头的返程阶段按着给定的轨迹返回。这个机构在设计方面,凸轮与从动见的连接采取滚动从动件,而且凸轮是槽型的凸轮,这样不但能够让从动件与凸轮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而且因为采用了滚动

从动件,能使减轻凸轮对它的冲击,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而采用的偏置滑块机构能够实现滑块具有急回特性,使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速度,以便缩短空回程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此机构的使用的是槽型凸轮,槽型凸轮结构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因此成本会比较高。

方案三: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见图4)

图4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

方案三的运动分析和评价:

用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图4)。此方案通过曲柄1带动连杆2使滑块4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在回程时,当推头到达C点,在往复移动凸轮机构中的磙子会在槽内相右上方运动,从而使杆7的推头端在偏置滑块和往复移动凸轮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给定的轨迹返回。在此方案中,偏置滑块机构可实现行程较大的往复直线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同时利用往复移动凸轮来实现推头的小行程低头运动的要求,这时需要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将转动变换为移动凸轮的往复直线运动。但是,此机构所占的空间很大,切机构多依杆件为主,结构并不紧凑,抗破坏能力较差,对于较大载荷时对杆件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较高。会使的机构的有效空间白白浪费。并且由于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规率并不能按照所要求的运动精确的运行只能以近似的规律进行运动。

综合对三种方案的分析,方案二结构相对不是太复杂,而且能满足题目的要求,最终我选择方案二。

七、传动机构

系统的输入输出传动比

1251260

i i i

=?=?=

720

60

12

i==,即要求设计出一个传

动比60

i=的减速器,使输出能达到要求的转速。

其传动系统设计如下图:电动机连接一个直径为10的皮带轮2,经过皮带的传动传到安装在二级减速器的输入段,这段皮带传动的传动比为

150

5 10

i==,此时转速为720

144/min

5

r

=。

从皮带轮1输入到一个二级减速器,为了带到要求的传动比,设计齿轮齿数

为,115Z =,260Z =,315Z =,445Z =。 验算二级减速器其传动比242136045

121515

Z Z i Z Z ??=

==??

整个传动系统的传动比1251260i i i =?=?=

则电动机转速经过此传动系统减速后能满足题目要求推包机构主动件的转

速。

八、运动示意图

九、运动循环图

运动循环图

曲柄导杆机构控制水平向左控制水平向右

凸轮机构高度不变控制向下

运动高度不

控制

向上

运动

十、执行机构计算

1、偏置滑块机构的设计 由题目给定的数据L=100mm

行程速比系数K 在1.2-1.5范围内选取

可由曲柄滑块机构的极位夹角公式1

1801

k k θ-=

+ k=1.2-1.5 ∴其极位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16.36~36 在这范围内取极位夹角为 25 。 滑块的行程题目给出S=100mm 偏置距离e 选取40mm

用图解法求出各杆的长度如下:(见图5)

由已知滑块的工作行程为100mm ,作BB ’ 为100mm ,过点B 作BB ’所在水平面的垂线BP ,过点B ’作直线作直线B ’P 交于点P ,并使'BPB ∠=25 。然后过B 、B ’、P 三点作圆。因为已知偏距e=40mm,所以作直线平行于直线BB ’,向下平移40mm ,与圆O ’交于一点O ,则O 点为曲柄的支点,连接OB 、OB ’,

OB-OB’=2a

OB+OB’=2b

从图中量取得: AB=151.32mm AB’=61.86mm

则可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 a=44.73mm 连杆b=106.59mm

到此,机构组合的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完毕。

2、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设计

用作图法求出凸轮的推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近休止角。

(见下图)

因为题目要求在推头在返程阶段到达离最大推程距离为25mm时,要求推头从按照给定的轨迹,从下方返回到起点。因此可利用偏置滑块机构,滑块在返回阶段离最大推程为25mm的地方作出其曲柄,连杆和滑块的位置,以通过量取曲柄的转动的角度而确定凸轮近休止角的角度,以及推程角,回程角。

具体做法如下:

1)先在离点B为25mm的地方作点B’’;

2)过点B’’作直线A’’B’’交圆O于点A’’,并使A’’B’’=AB;

3)连接OA’’,则OA’’,A’’B’’为曲柄以及连杆在当滑块离最大推程距离为25mm时的位置。

因为题目要求推头的轨迹在abc段内实现平推运动,因此即凸轮近休止角应为曲柄由A’转动到A’’的角度,从图上量取,'''254

A OA

∠= ,即凸轮的

近休止角为

127

''''

90

s A OA

π

φ=∠=。因为题目对推头在返程cdea段的具体线

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所以可以选定推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的大小。

选定推程角为

7

18

o

π

φ=,回程角

19

90

s

π

φ=远休止角'

9

o

π

φ=。

因为题目要求推头回程向下的距离为30mm ,因此从动件的行程h=30mm 。

由选定条件近休止角为127'90s πφ=推程角为718o πφ=回程角1990

s π

φ=远休止角

'9o π

φ=,h=30mm ,基圆半径050r =mm,从动杆长度为40mm ,滚子半径5r r =mm 。

十一、参考资料

1、《机械原理教程(第二版)》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机械原理辅导与习题(第二版)》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邹慧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机械设计手册机械传动》 成大先主编,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

5、《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陆凤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十二、小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有了很多收获。首先,通过这一次的课程设计,我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了自己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怎样去研究设计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机械机构。学会了一步一步地去了解一个没接触过的机构的运动规律,运动要求,根据要求设计出一个符合要求的运动机构。这都将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实践有很大的帮助。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很深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程设计能提高我们的自主设计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我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觉得这是完全值得的。因为感觉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 : 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号: 组员: 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要求 (3) 二、设计方案的选定 (3) 三、机构的尺寸设计 (8) 1、曲柄滑块结构的尺寸计算 (8) 2、凸轮尺寸设计 (9) 四、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设计 (10) 1、电动机的选择 (10) 2、传动方案的设计 (10) 3、总装配件图 (11) 五、设计小结 (12) 六、参考资料 (13) 七、组员任务分配 (13)

一、设计题目与要求 现需要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见图1-1)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处推至b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至a)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作。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因而就要求推头2按图示的abcde线路运动。即实现“平推—水平退回—下降—降位退回—上升复位”的运动。 设计数据与要求: 要求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S=25mm,H=30mm。行程速比系数K在1、2-1、5范围内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推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程的时间,提高工效。至于“cdea”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图 1-1 运动要求图 二、设计方案的选定 1、方案1 用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图2-1)。在此方案中,偏置滑块机构可实现行程较大的往复直线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同时利用往复移动凸轮来实现推头的小行程低头运动的要求,这时需要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将转动变换为移动凸轮的往复直线运动。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说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这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并且轴的长度不是很长,所以采用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普通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点。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T01号刀为45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2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3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精切外圆偏刀;T04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槽刀,刀片宽度为5mm,用于切槽、切断车削加工;选择5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如表1-1所示。 加工流程:加工右端面→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切螺纹退刀槽→车螺纹→切断 表1-1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C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二、功能分解 (3) 三、运动转换 (3) 四、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3) 五、原动机的选择 (5) 六、运动方案的拟定 (6) 七、传动机构8 八、运动示意图10 九、运动循环图11 十、执行机构计算12 - 1 -

十一、参考资料14 15 十二、小结 - 2 -

一、设计题目 现需要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 1 (见图1)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处推至b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至a)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作。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因而就要求推头2按图示的abcdea线路运动。即实现“平推一水平退回一下降—降位退回一上升复位”的运动。 设计数据与要求: 要求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 S=25mm H=30mm行程速比系数K在1.2-1.5围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推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程的时间,提高工效。至于“ cdea”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设计任务: 1.至少提出两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设 计;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 3.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包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4.对输送工件的传动系统提出一种方案并进行设计;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功能分解 由运动示意图可知此机构可分解为俩个运动,凸轮机构控制运输爪的升降,导杆机构控制往复运动,俩者的配合及凸轮的设计可以达到abcde 的轨迹。如图4.1中1、2为主动件,2、3、4和5的导杆机构,可以完成a、b、c间或c、d 间的 - 3 -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机床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3机械一班 姓名:阮吴祥 学号: 指导老师:张秀香 2017年 1月

目录 一、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1.对加工件进行工艺分析 (2) 2.定位方案设计 (2) 3.导引方案设计 (4) 4.夹紧方案设计 (5) 5.夹具体设计 (6) 6.其它装置设计 (6) 7.技术条件制定 (6) 8.夹具工作原理(操作)简介 (6) 9.设计心得 (7) 三、参考文献 (8) 四、附录 (9)

一、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1、对加工件进行工艺分析: 零件名称为通孔套,为铸件,本工序铣削加工直径22mm的孔,设计手动钻绞孔专用夹具。工件已加工过的孔径为φ22mm,厚度为50mm。 在加工槽时,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高,由铣削直接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其中槽的宽度由刀具的尺寸保证,槽的深度尺寸和位置精度由设计的夹具来保证。槽的位置包括如下两方面要求: 加工槽的宽度为12mm,且两个侧面相对于中心面A对称度; 加工槽的深度为30±。 2、定位方案设计: 根据加工孔两侧面相对于中心面对称要求,需要限制工件X方向转动自由度、Y方向转动自由度和Z方向转动自由度;根据加工孔宽度和深度要求,需要限制工件X方向移动自由度和Z方向移动自由度。但考虑到加工时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可以将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 工件相对中心面对称,要实现加工孔两侧面相对中心面对称的要求,且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应选A面作为定位基准,但A面实际不存在,故可选工件的两侧面M或N的任一面作为定位基准,限制三个不定自由度,此为第一定位基准。

电气传动技术应用报告

2009秋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PLC)专科 《电气传动技术及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校区:南汇分校 上海电视大学 2011年12月

一、课程设计概述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述交、直流电动机原理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电气传动技术的课程设计,掌握在工厂设备中电动机的选择、校验和计算。 课程设计模拟工厂常用的生产流水线,设计一条电动机驱动的输送带,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在输送带上的工件大小和重量是变化的,输送的位置和距离根据不同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正确的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转速、工作制以及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条件,需要采取的措施。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有一条生产流水线的输送带如下图所示,在装料点0,按生产节拍依次装上各种电动机的零配件:A转子、B定子、C前端盖、D后端盖、E底座。分别要求送到工位1、工位2、工位3、工位4、工位5进行加工装配。输送带采取带上无零配件的空载启动,在传送中,自动控制系统使输送带上始终只有一个零配件,而且两个零配件传送过程中无间隔、停顿。各种零配件依次送完后,再重复循环传送,…。传动系统设计参数: 空载负载力矩T L0 = 400N·m 输送带的输送速度ν= 12m/min; 输送带的加速度dv/dt = s2; 电源供电电压3相380V、变压器容量20Kva 电压波动安全系数。

传动系统的减速装置第一级减速采用皮带轮,第二和第三级采用齿轮减速箱,参数见表1: 工艺要求送料的次序和位置见表2: 假设四极交流电动机转速1470 r/min、六极970 r/min,功率以分档,Tst/T N=,Tmax/T N=2,电源电压波动安全系数。(计算中保留两位小数点)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目的 1 1.2 机床的分类和功用 1 1.3 操作性能要求 1第2章机床参数的拟定 1 2.1 公比的确定 1 2.2 转速系列的选择 2 2.3 主电机选择 2 第3章机床传动设计 2 3.1 主传动方案拟定 2 3.2 传动结构式、结构网的选择 2 3.3 转速图的拟定 4 3.4 齿轮齿数的确定 5 3.5 传动系统图 6 第4章传动件的估算 7 4.1 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 7 4.2 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8 4.3 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8 4.4 带轮结构设计 10 4.5 齿轮齿数的确定 10 4.6 齿轮模数的计算 11 4.7 齿轮齿宽的确定 13 第5章动力校核 14 5.1 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4 5.2 传动轴的刚度校验 16 5.3 滚动轴承的验算 19 第6章主轴位置及传动示意图 20 6.1 结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案 20 6.2 展开图及其布置 21 6.3 I轴(输入轴)的设计 21 6.4 齿轮块设计 22 6.5 传动轴设计 23 6.6 主轴主件设计 24 第7章个人总结 26参考文献

第1章概述 1.1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习惯上简称为机床。机床课程设计,在于通过设计,比较分析机床主传动中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学习构造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和编写技术文件。完成机床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习查阅有关的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达到累计设计知识和提高设计能力的目的。并获得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进行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1.2 机床的分类和功用 根据我国制定的机床型号编制方法,目前将机床分为12大类,包括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铣床、拉床、锯床、刨插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特种加工机床和其它机床。机床工业为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提供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优质高效的机床设备,促进了机械制造工业的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的提提高。一个国家的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本次的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进行的是普通铣床主轴箱的设计。 1.3 操作性能要求 (1)具有皮带轮卸荷装置 (2)主轴的变速由变速手柄,和滑移齿轮完成 第2章机床参数的拟定 2.1 公比的确定 (1)确定变速范围Rn及公比 已知最高转速n max =2000rpm,最低转速n min =160rpm,变速级数Z=12。 变速范围: R n=n max n min = 2000 160 =12.5 R n=φz?1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 班级:06111102 姓名:古海君 学号:1120111573 其它小组成员: 余德本 梁泽鹏 王鹏宇 2014.10.2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并调试出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通过搭建电流环(内环)和转速环(外环)使系统稳态无静差,动态时电流超调量小于5%,并且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10%。系统的驱动装置选用晶闸管,执行机构为直流伺服电动机。 本文首先明确了课程设计任务书,对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之后对课题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了解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然后对实验条件作了详细介绍,包括实验台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实验设备的选型和工作原理。以上内容均为课程设计准备工作,之后重点记录了实验的测试、仿真和调试过程。其中,测试部分详细介绍了各个电机参数和系统参数测试方法和数据结果,并利用这些数据计算调节器的参数;仿真部分利用matlab软件通过已经求得的参数得出计算机仿真结果,并观察是否满足任务书要求;调试部分是核心,给出了现场调试全部过程并配以图片加以说明。文章最后给出测试结果从而

得出结论,并论述了实验注意事项并加以总结。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直流调速系统,,它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转速无静差,并且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和易于控制等优点。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值得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课题的发展状况研究意义 (1) 三、设备选型 (2) 四、实验台简介 (4) 五、参数测试 (7) 六、参数设计 (15) 七、系统调试 (18) 八、系统测试结果 (26) 九、实验室安全及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27) 十、总结和心得体会 (28) 参考文献 (28) 附1: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29) 附2:小组分工,个人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 (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包装机包装机构设计说明书.doc

目录第一章设计题目 1.1 设计数据与要求 1.2 设计任务 第二章功能分解 第三章机构设计 3.1 机构选型 3.2 机构最终成型与凸轮设计 第四章其他推包机构的设计方案 第五章推包机构设计方案的评定与选择第六章推包设计方案的最终简图 第七章心得体会 第八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 设计题目 现需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 (见附图33)先由输送 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 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 将工件由a 处推至b 处(包 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 至a )时,下 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 始推送工件。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 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因而就要求推头 2 按图示的abcdea 线路运动。即实现“平推—水平退回-下 降-降位退回-上升复位”的运动。 包装工作台d e H s b c 1a 2 附图33 推包机构执行构件运动要求

图一推包机构执行构件运动要求 1.1、设计数据与要求 要求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 S=25mm, H=30mm.行程速比系数K在1.2~1.5范围内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驱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行程的时间,提高工效。至于“cdea”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1.2、设计任务 1)、至少提出两种运动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种运动方案进行设计。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 3)、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推包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4)、对输送工件的传动系统提出一种方案并进行设计。 5)、对所用到的齿轮进行强度计算,确定其尺寸。 6)、进行推包机结构设计,绘制其装配图。 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设计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技术仿真

太原科技大学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91201班 姓名:崔世君 学号:200912010103 指导教师:贾育秦 时间:2013年1月15号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技术仿真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 1.毛坯图一张 2.零件图一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四张 5.仿真结果图一张 6.设计说明书一份 班级:机电091201 学生:崔世君 学号:200912010103 指导教师:贾育秦宋建军 教研室主任:贾育秦

目录 一、前言第3页 二、零件图的工艺分析第3页 1.加工内容第4页 2.毛坯的选择第4页 3.定位基准的确定第4页 4.加工顺序的确定第4页 5.加工工序、工步的确定第5页 三、机床的选择第6页 四、刀具的选择第6页 五、夹具的选择第7页 六、量具的选择第7页 七、切削用量的确定第7页 八、机械加工时间的计算第8页 九、编写数控部分程序第9页 十、数控仿真及其结果第10页十一、总结第13页十二、参考文献第14页

一、前言 制造技术和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少的物资手段。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机械、机电专业的人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现如今,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现代化数控技术参与国际竞争。这就体现了学好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更好的熟悉数控车床、确定加工工艺、学会分析零件、学会简单的程序编程以及数控仿真,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机床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床课程设计1. 设计原始数据

2. 基本要求 ①课程设计必须独立的进行,每人必须完成主轴箱展开图一张,能够较清楚地表达各轴和传动件的空间位置及有关结构; ②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合理的确定尺寸、运动及动力等有关参数; ③正确利用结构式、转速图等设计工具,认真进行方案分析; ④正确的运用手册、标准,设计图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说明书力求用工程术语,文字通顺简练,字迹工整。 注明:所有图纸需交手工绘制的草图;设计说明书要求打印(格式参考毕业设计),但必须交计算手稿。 3. 参考资料 [1] 陈易新.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7 [2] 机械工业沈阳教材编委会. 机床课程设计答辩指南[M]. 东北工学院. 1990.05 [3] 李庆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4] 戴曙.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7 [5]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09 [6] 邱宣怀. 机械设计(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7] 陈作模. 机械原理(第7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 林清安. PRO/ENGINEER WILDFIRE零件设计基础篇[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5 附录A:设计步骤 1)方案确定 ①确定有关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 ②据所求得的有关运动参数及给定的公比,写出结构式,校验转速范围,绘制转速图; ③确定各变速组传动副的传动比值,定齿轮齿数、带轮直径,校验三联滑移齿轮齿顶是否相碰,校验各级转速的转速误差; ④绘制传动系统图。 2)结构设计 ①草图设计——估计各轴及齿轮尺寸,确定视图比例,确定展开图及截面图的总体布局;据各轴的受力条件,初选轴承,在有关支撑部位画出轴承轮廓。并检验各传动件运动过程中是否干涉; ②结构图设计——确定齿轮、轴承及轴的固定方式;确定润滑、密封及轴承的调整方式;确定主轴头部形状及尺寸,完成展开图及截面图的绘制;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

电气传动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电气传动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二章直流调速系统参数测试 第三章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第四章: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 第五章: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第六章:结论及分析 第七章:实验注意事项

第一章:电气传动课程设计任务书 1.实验对象和操作台 受控对象为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操作台为DS-II型电气控制系统综合试验台 2.设计指标要求 针对享有平台,设计内环为电流环、外环为转速环的双闭环结构调节器的调速系统。稳态指标为无静差;动态指标要求,在启动时电流超调小于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小于10%。系统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3.课程设计工作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课程设计的任务,了解控制对象和整体试验台,进行小组分工,明确任务。 第二阶段:测试电机组各项参数和控制台整流放大倍数,转速反馈系数、电动机——发电机组电阻、电感等参数。 第三阶段:根据测量的各项参数进行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出电流环和转速环校正参数。 第四阶段:在实验控制操作台做实际调试,先调试内环,再调试外环,直到达到指标要求。 第五阶段:分析理论推算的结果、仿真结果和实际调试结果之间的误差,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六段:整体测试 第七段: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第二章直流调速系统参数测试

双闭环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如图1所示,要想得到系统的结构模型就必须对直流调速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测试。本章主要测试电枢回路电阻、机电时间常数、电磁时间常数、电势常数、转矩常数以及触发—晶闸管放大倍数、电流反馈系数和转速反馈系数。 图1 一、 电枢回路电阻的测定 电枢回路总电阻R=R a +R L +R n +R c ,其中R a 为电枢电阻、R L 为平波电抗器的直流电阻、R n 为整流装置的内阻、R c 为电枢回路的附加电阻、线路电阻(无附加电阻时取R c =0)。本次设计采用伏安比较法实验测定,电路按下图2接线。 图2 ~ I 将U ct 固定为某一值,改变可调电阻器的阻值两次,与此对应,测得两组可调电阻器的端电压及电枢回路的电流,利用这两组数据联立方程即可测得一个电枢回路总电阻R 的间接测量值。再将U ct 分别固定在另外几个值,仿照上述方法,又可以得到几个R 的测量值。取其平均值即可作为R 的较为合理的近似值。 电阻可由式(2-1)计算: R=(U d1 -U d2)/(I d2 -I d1)(2-1)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 2.1系统扩展 (2) 2.1.1 8031芯片引脚 (3) 2.1.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6) 2.1.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 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及结构 (9) 3.1 监控程序 (10) 3.1.1 系统初始化 (10) 3.1.2 命令处理循环 (10) 3.1.3 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10) 3.1.4 指令分析执行 (10) 3.1.5 系统自检 (11) 3.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结构 (11) 3.2.1 子程序结构 (12) 3.2.2 主程序加中断程序结构 (12) 3.2.3 中断程序结构 (12) 4 、心会得体 (13) 5 、参考文献 (14)

1 、前言 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ber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数控机床机械系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工作,是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在使用中的控制对象各不相同,但其硬件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控制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系统硬件基本组成框图 在图1中,如果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没有反馈回路,不带检测装置。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芯片单片机,经过扩展存储器、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等,组成功能较完善、抗干扰性能较强的控制系统。 2.1系统扩展 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必须扩展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程序。同时,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存储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要扩展数据存储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钻床夹具设计 系别: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前言 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智能、复合、 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本次的设计任务是加工零件(板件)上的两个孔。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钻孔要 求精度高,所以需要设计一个专用夹具,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由于夹具的利用率高, 经济性好,使用元件的功能强而且数量少,配套费用低,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夹紧装 置,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设计钻床夹具,首先要分析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在满足加工精度的条件下,合理的进行安装、定位、夹紧; 完成草图后考虑零件间的连接关系和螺钉、螺母、定位销等的固定方式,设计合理结 构实现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根据零件要求选择材料。 完成钻床夹具的所有设计后,用 AutoCAD进行二维图的绘制,首先画好零件图,最 后进行装配,标注相关尺寸及技术要求,并用 Pro/ENGINEER绘制最终三维效果图,最 终进行说明书,任务书的撰写、整理、修改完成设计任务。

目录 第一章对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零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零件图 (1) 1.2.2加工零件图分析 (2) 第二章定位方案及误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拟定定位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定位方案拟定 (2) 2.1.2定位方案选定 (2) 2.2定位误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相关概念 (3) 2.2.2定位误差分析 (4) 第三章对刀导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对刀导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对刀导向元件详细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夹紧方案及夹紧力分析 (5) 4.1 夹紧方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夹紧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夹紧力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夹具体设计及连接元件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夹具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连接元件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标准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非标准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夹具零件图和装配图及标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零件图 (8) 6.2钻模板零件图 ...................................................................................................... 1 1 6.3装配图 .................................................................................................................. 2 1第七章三维效果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总结 .................................................................. 14 参考文献 ..............................................................

《电气传动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上海开放大学 普陀分校 《电气传动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系别:信息与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设计编号: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概述 (2) 二、课程设计任务 (2) 三、课程设计要求 (3) 设计步骤 一、电动机空载运行 (4) 二、电动机负载运行 (5) 三、电动机负载运行时间及负载图 (6) 四、电源电压波动时,电动机的功率选择........ (8) 五、当供电电源变压器容量为一定时,电动机起动方式的选择 (9) 课程设计小结 (10)

一、课程设计概述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述交、直流电动机原理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电气传动技术的课程设计,掌握在工厂设备中电动机的选择、校验和计算。 课程设计模拟工厂常用的生产流水线,设计一条电动机驱动的输送带,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在输送带上的工件大小和重量是变化的,输送的位置和距离根据不同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正确的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转速、工作制以及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条件,需要采取的措施。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有一条生产流水线的输送带如下图所示,在装料点0,按生产节拍依次装上各种电动机的零配件:A转子、B定子、C前端盖、D后端盖、E底座。分别要求送到工位1、工位2、工位3、工位4、工位5进行加工装配。输送带采取带上无零配件的空载启动,在传送中,自动控制系统使输送带上始终只有一个零配件,而且两个零配件传送过程中无间隔、停顿。各种零配件依次送完后,再重复循环传送,…。传动系统设计参数: = 1000N·M 空载负载力矩 T L0 输送带的输送速度ν= 7.5米/分; 输送带的加速度 dv/dt = 0.05M/S2; 电源供电电压 3相380V、变压器容量13KVA 电压波动安全系数 0.75。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指导老师: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员: 目录 一、设计题目和要求 (3) 二、设计方案的选定 (3) 三、机构的尺寸设计 (8) 1、曲柄滑块结构的尺寸计算 (8) 2、凸轮尺寸设计 (9) 四、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设计 (10) 1、电动机的选择 (10) 2、传动方案的设计 (10) 3、总装配件图 (11) 五、设计小结 (12)

六、参考资料 (13) 七、组员任务分配 (13) 一、设计题目和要求 现需要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1(见图1-1)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处推至b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至a)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作。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因而就要求推头2按图示的abcde 线路运动。即实现“平推—水平退回—下降—降位退回—上升复位”的运动。 设计数据与要求: 要求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S=25mm,H=30mm。行程速比系数K 在范围内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推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程的时间,提高工效。至于“cdea”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图 1-1 运动要求图 1.方案 (图2-1 图2-1 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图 运动过程实现:用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图2-1)。此方案通过曲柄1带动连杆2使滑块4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在回程时,当推头到达C点,在往复移动凸轮机构中的滚子会在槽内相右上方运动,从而使杆7的推头端在偏置滑块和往复移动凸轮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给定的轨迹返回。 方案分析:在此方案中,偏置滑块机构可实现行程较大的往复直线运动,且具有急

电气传动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定稿

2008级机电实用技术专业 《电气传动技术及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戴剑东 学号088072120 上海电视大学 松江分校 2010年12月

一、课程设计概述 电气传动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述交、直流电动机原理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电气传动技术的课程设计,掌握在工厂设备中电动机的选择、校验和计算。 课程设计模拟工厂常用的生产流水线,设计一条电动机驱动的输送带,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在输送带上的工件大小和重量是变化的,输送的位置和距离根据不同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正确的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转速、工作制以及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条件,需要采取的措施。 二、课程设计任务 有一条生产流水线的输送带如下图所示,在装料点0,按生产节拍依次装上各种电动机的零配件:A转子、B定子、C前端盖、D后端盖、E底座。分别要求送到工位1、工位2、工位3、工位4、工位5进行加工装配。输送带采取带上无零配件的空载启动,在传送中,自动控制系统使输送带上始终只有一个零配件,而且两个零配件传送过程中无间隔、停顿。各种零配件依次送完后,再重复循环传送,…。传动系统设计参数: 空载负载力矩T L0 '= 1000N·m 输送带的输送速度ν= 7.5m/min; 输送带的加速度dv/dt = 0.05m/s2; 电源供电电压3相380V、变压器容量13Kva 电压波动安全系数0.75。

传动系统的减速装置第一级采用减速采用皮带轮,第二和第三级采用齿轮减速箱,参数见表1: 工艺要求送料的次序和位置见表2: 假设四极交流电动机转速1470 r/min、六极970 r/min,功率以0.1Kw分档,Tst/T N=1.2,Tmax/T N=2,电源电压波动安全系数0.75。(计算中保留两位小数点)

包装机推包机构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包 装 机 推 包 机 构 说 明 书 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机械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 08级2班 姓名:董智 指导老师:温亚莲 2010年12月11日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包装机推包机的设计 摘要 包装机是一个产品生产和外包的机器的统称,其主要功能是包装各种产品,而包装机推包机构则是给包装机提供包装产品的机构,其主要功能就是从生产线将产品输送到包装机的相应入口,该机构的运动是一个按一定轨迹的循环往复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包装机的更新换代,也迫使推包机构的革新,输送产品的过程不可轻视,推包机构的运用影响到包装机的效率和质量,因而设计者在设计推包机

的同时提供了推包机构的设计,另外也有人专门为各种设备设计推包机构。 包装在当今社会相当流行,对于任何产品出厂的最后一步大多是包装,因此包装机的推包机构也是很有市场的。 关键字:包装机推包机构输送 Packing up charter aircraft design Summary Packer is a product of outsourcing production and machinery collectively.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a variety of packaging products, packaging machine and push package body is to provide packaging products, packaging machine and its main function is the product from the production lin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packaging machine entrance to the sports bodies are based on a certain trajectory of the campaign cyc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pgrading of packaging machines, forcing up the body bag innovation, product delivery proces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pushing the body bag to the impact of the use of packaging machin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therefore designers pushed the charter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most of the bodies pushed the package design, it was also a variety of equipment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push package body. Packaging is very popular in today's society, any product manufactured most of the last of a package, the packaging machine is also a body bag up their markets. Keywords: transport Packing up charter aircraft design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