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发展简史
骨伤科发展简史PPT课件

近代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和工具
பைடு நூலகம்
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骨 伤科开始采用手术治疗方 法,如骨折固定、关节置 换等,提高了治愈率。
影像诊断技术
影像诊断技术如X光、CT、 MRI等在骨伤科诊断中得 到广泛应用,为医生提供 了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康复治疗
骨伤科医生开始重视康复 治疗的作用,采用物理疗 法、运动疗法等手段帮助 患者恢复功能。
社会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骨伤科 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 重视,成为医学领域中的 一门专业。
学术交流
古代的医学家们通过学术 交流和经验传承,不断推 动骨伤科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和工具
手法复位
古代骨伤科医生掌握了一系列 的复位手法,能够有效地治疗
骨折和脱位。
夹板固定
为了维持骨折和脱位的复位效 果,古代医生发明了各种夹板 固定技术,如木板、竹板等。
04
未来骨伤科的发展趋势
未来骨伤科诊疗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诊疗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提高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
效率。
精准医疗
基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 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
远程医疗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实 现远程诊断、治疗和康复,方便
患者就医。
未来骨伤科治疗方法和工具的改进
现代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和工具
内固定材料
骨科生物工程产品
现代骨伤科使用的新型内固定材料, 如钛合金、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骨科产品, 如组织工程皮肤、骨组织等,为骨伤 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
1中医骨伤科简史

• 蔺道人的肩关节脱位“椅背整复法”
(下一页)
• 蔺道人的髋关节脱位“手牵足蹬”复位法。
(返回)
5中医伤科的发展 (公元960~1368年)
• 宋代设“正骨科”。《洗怨集录》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法学医学专著。《太平圣惠方》、《普济 本事方》等都对伤科有丰富的记载。 • 李杲《医学发明》发挥了《内经》“肝藏血”的 理论,认为“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 不问何经所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 创“复元活血汤”。 • 元代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 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 中医伤科学 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 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又称”接骨”,”正体”,”正骨”,”骨伤”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起源很早 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原始的热熨疗 法. 伤处抚摸、按压可以减轻症状,产生理伤按摩 疗法 伤口用树叶、草茎等外敷可以疗伤,产生外用 药物 形成了丰富的外治疗法 • 骨针、石镰的发明,产生了砭刺、切割,并逐渐 形成为外科手术器械。
8中医伤科的新生(1949~)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

指导康复锻炼
中医骨伤科理论指导下的康复 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 速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等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02
中医骨伤科的历史演变
古代中医骨伤科的发展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骨伤科源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中的《灵枢》部分详细论述了 骨骼系统及伤后治疗方法。
隋唐时期的骨伤科
认知度不足由于中医骨伤科的学习期长,难度大,导 致人才匮乏。
由于宣传和普及不够,中医骨伤科在很多地 区认知度不足。
中医骨伤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西医结合
中医骨伤科应积极与现代医学结合,发挥 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骨伤科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水 平和社会认知度。
科技支持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技术更新和创新 ,提高诊疗水平。
效果
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退等。
中医骨伤科的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以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适应症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骨伤科疾病 ,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病等。
效果
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等。
中医骨伤科的中药治疗方法
01
02
03
中药治疗
通过服用中药,以调和气 血、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
药物治疗
中医骨伤科药物治疗以中药为主, 根据不同的病情,配制不同的药方 ,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等作用。
中医骨伤科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补充现代医学
中医骨伤科在骨折愈合、关节 功能恢复、防治感染等方面有 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现代
医学的不足。
与现代医学结合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课件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骨科器具应用
刀、制药用具、
复位用工具、
材料选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蔺道人的《仙》未载入正史,以秘方形式流
传,《苏沈良方》中的“神授散”与《仙》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王寿《外台秘要》 1. 大分类:内、外伤
2. 小分类:骨折、脱位、
内伤、金创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接骨丹”相同
宋元时期,骨伤科文献与外科集中一起 北宋:“大医局”——疮疡兼折疡科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 五世医家祖传
2. 集元以前大成,承蔺道人之学,发展整
复术
3. 首创脊柱手法——“悬吊复位法” 4. 明代评价:“正骨兼金镞,推危氏言其
整复手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 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先进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肘、腕、髋脱位的复位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二药:草乌(麻醉) 生葱(解除)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⑷并尝试手术正骨治疗法。 3.为骨伤科三期辩证内外用药奠定基础。
4.记录髋关节脱位与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
EXIT BACK NEXT
㈢元代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
1.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 人,比 Davis 1927 年使用同类方法至少 早 580 年。
1、编撰出版了大量的中医骨伤科学专著,代表 性的著作有: 《正体类要》、 《正骨心法要 旨》、《伤科补要》等 。
2、涌现出有相当成就的骨伤科医学家,如:薛 已、吴谦、钱秀昌等。
EXIT BACK NEXT
3.对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理有深入的认识,如薛 已的骨伤疾病局部整体观、沈金鳌的骨伤疾病 气血病机学说。
通 木
抱 膝 圈
EXIT BACK NEXT
㈥ 清代钱秀昌与《伤科补要》
1.认识骨骼解剖知识对骨 伤科诊疗的重要性,附 列骨骼标志图。
伤的整体疗法。“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㈤ 清代吴谦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1.系统总结了清以前的骨伤科学成就。
EXIT BACK NEXT
2.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 推、拿、按、摩 ”。
3.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外 固定器具 ,如:固定 脊柱损伤的通木,髌 骨骨折的抱膝圈等。
EXIT BACK NEXT
理伤续断秘方》,标志着中医骨伤科学的形成。 3.骨伤科的医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损伤
的分类、破伤风的病因等。 4.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取得显著的进步。如葛洪、
王焘对开放性创伤的治疗,蔺道人对骨折的治 疗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EXIT BACK NEXT
㈣中医骨伤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公元960~1840 年)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这是对创伤后严重并发症—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方》中,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额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钱秀昌著《伤科补要》,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回旋法整复等。
一、损伤的分类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1.按照损伤部分分类:外伤和内伤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新伤和陈伤4.按照受伤部分破损情况分类: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与重伤6.按照伤者的职业的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二、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肌肉过度强烈收缩4.持续劳损损伤的症状体征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3.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盂空虚5.弹性固定骨病的症状体征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四诊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指导、结合实验室、影像学一、望诊要求暴露足够的范围,一般采用与健肢对比二、闻诊4.听筋的响声(1)关节摩擦音(2)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3)关节弹响声测量检查肢体长度测量法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见2.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3.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5.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6.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排骨头至外踝下缘。
肌力检查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是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临床检查法1.主要用途1.摸压痛2.摸畸形3.摸温度4.摸异常活动5.摸弹性固定6.摸肿块2.常用手法1.触摸法“手摸心会”2.挤压法检查肋骨骨折时、检查骨盆骨折时3.叩击法四肢骨折是否愈合4.旋转法5.屈伸法6.摇晃法明代医家异远真人《跌损妙方·用药歌》曰:“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3
二、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一)起源与萌芽
(二)基础理论的形成
(三)诊疗技术的进步
(四)骨伤科的形成
(五)--------发展
(六)--------兴盛
(七)--------危机
(八)--------新生
2023/11/13
4
(一)起源与萌芽(远古~公元前476年) 远古到夏商周
1.远古时代: 原始医学
华佗-麻沸散与五禽戏
东汉-《神农本草经》
2023/11/1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三)诊疗技术的进步(公元220~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 世上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2.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北魏太医署-骨伤专科医师——折伤医。
2023/11/13
月
2023/11/13
11
(八)骨伤科的新生(公元1949年以后)
成就:
1.成立中医骨伤科医院或中医院内设中医骨伤科。
2.学校开设骨伤专业、专业教材。
3.成立中医骨伤科研究所。
4.中西医结合骨科的的发展。
2023/11/13
12
现状:
1.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造 成的损伤层出不穷。
1.宋代-解剖学显著的进步 法学家宋慈著《洗冤集录》
2.金元四大家 3.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草乌散,记载有组成、功用、剂量、注意事项 世界上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2023/11/13
9
(六)骨伤科的兴盛(公元1368~1840年) 明清时代
明朝
1.《金疮秘传禁方》-利用骨擦音诊断有无骨折
2.夏、商、周三代 夏代-酒 商代-青铜器 周代-最早的医学分科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关于蔺道人:会昌年间,怀才不遇、悲观厌世、 消极混日,是当时“下岗” 僧人,从长安流落 到江西宜春,过隐居生活;蔺为他的帮工彭之 子治好骨折,医术精甚传开,把《理伤续断方》 传给了彭,不辞而别。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3. 评价:“用药平稳,立法精禅,洵医
林中廑见之作,可补《灵》、《素》 所未备。”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明)
明,异远真人《跌损妙方》 明,薛己《正体类要》
1. 编排系统:伤科大法、方药、医案 2. 强调治伤整体观念,其“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
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为内治 纲领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1. 下颌关节脱位 2. 骨折固定 3. 开放性损伤处理 4. 止血法(外)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1.外治法 2.创口感染 3.化脓性关节炎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参以家传之法汇辑
2. 单方1000首,参40多清以前的医家文献,分类排列规
律,有文献学价值
3. 骨科复位图14幅 (图歌块并用) 4. 难得伤科资料汇编:(《普济骨折.伤门》明)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 日本人,二官献彦可《中国接骨图说》
启示:当今的中医骨科发展亦不能孤 立地前进,必须吸取一切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
思考题?
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明清:重理轻技、重内轻外,说明操 作技术的难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既往称谓
折疡、金疡、金镞、接骨、正骨、正体等不 同称谓
近代称伤科、现代统称骨伤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医骨科的学科划分
内科 外科
骨伤科
骨伤科
骨内科——保守 骨外科——手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要求
创伤急救处理的原则 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慢性骨伤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方法
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与自学,课堂中解决问 题——大学与高中的本质区别
课后复习、临床实践
关节退变的治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侵蚀软骨
骨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裸露的骨组织
侵蚀半月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林(1882~1972)伤科专家、武 术家
广东名家
上海:石筱山(1904~1964)理伤名家 河南:郭氏(平乐正骨):自成系列,源于
清代嘉庆年,正史有记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骨伤科四项基本原则
20世纪60年代,方先之、尚天裕编写了《中 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
正骨手法: 摸 接 端 提 推拿按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随着帝国主义文 化侵略,中医伤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贯彻党的中医 政策,祖国医学犹如枯木逢春,欣欣向荣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化学发展——伊尹创制汤液
解剖学发展——器官部位定病名——疾骨、 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周代
医学分科专业化: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四类
疡医 :记录了当时疡医以创伤所作的诊察和分 类,并采用内外治结合的方法治疗创伤骨折 ,采用祛腐生肌的药物处理伤口,懂得做一 些病灶清除手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南北朝时期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 专书。
对金疮、痈疽的诊治有详尽的论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隋代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为我国第一部病理专书,将伤科 病列为专章,其中有“金疮病诸候”二十三论,该书对破伤风 的症状描写得非常透彻,并指出这是创伤后的并发症。
骨伤科发展简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中医骨科是干什么的?
骨折? 跌打? 接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的定义:研究人体皮肉、筋骨 、气血、脏腑、经络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骨伤 科学
研究的病位:皮、肉、筋、骨、关节、经、 脉、络等。
悬吊复位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代
明初,太医院制度分为十三科。 伤科分为:“接骨”和“金镞”两个专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清代
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系统地 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 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 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唐代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采用蜡 疗和热敷,以助关节功能的恢复,他还采用热敷和热熨治疗伤 损瘀肿。
王焘 《外台秘要》主张用毡做热敷,减少损伤肢节的疼痛 。
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四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
书,它阐述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 物治疗。该书还首次描述了髋关节脱位,并将髋关节脱位分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春秋战国至汉代 (一)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大量医学书籍出现,包括经典著作 《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
伤寒杂病论》。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医药
学发展的基础。 记载了大量的骨科方面的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春秋战国至汉代 (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宋元时期
元代在医制十三科中,除了金疮肿科之外,
又成立了正骨科。
危亦林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学上有伟 大的成就,他继承了唐代蔺道人等的伤科经 验,系统的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成就,并 有很多创新和发展,使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处 理原则和方法更臻完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始社会时期
动植物及矿物粉外敷、包扎伤口 荆棘刺 砭刀、骨针、石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夏代
酿酒
醫
治病工也。殹,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 从酉。王育说。一曰殹,病声。酒所以治病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商代
青铜器全盛时期——砭石逐渐被金属的刀针 所代替
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类型,采用手牵足蹬治疗髋关节脱位;利
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宋元时期
宋代的医事制度分为九科,内有疮肿兼折疡 肿和今镞兼书禁科。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记载了小儿先天并指 的截除术。
《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很有价值的法医 学专书,其中也记载了不少检查外伤的方法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方法
熟悉解剖(骨、运动生理、肌肉起止、神经 分布)——复习解剖学
多实践、多临床、多问、多画、多看——要 在大脑中形成“庖丁解牛”的概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史
骨伤科的发展与不同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发 展相适应
骨伤科的另一发展动力——战争
《金疮筋急相引病不得屈伸候》和《金疮伤筋断骨候》记载 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的症状,还指出软组织裂 伤、关节开放性损伤必须在受伤后立即进行缝合,折断的骨 胳亦可用线缝合固定,这是有关骨折治疗施行内固定的最早 记载。
《金疮肠断候》,该书将化脓性骨感染分为附骨痛肿(急性 )和附骨疽(慢性)两类型,并加以明确论述。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骨折 脱位 筋伤 骨病
骨伤科治疗病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畸形性骨关节病变的矫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佗 :既能用方药、针灸治病,又擅长手术。 麻沸汤\五禽戏
张机:《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 医学巨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魏晋~隋唐五代
骨伤科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都有显著的提 高,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晋代
葛洪:《肘后救卒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 口内整复方法,他还记载了烧灼止血法,并 创立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卒死病人的复苏术 、夹板固定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