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12 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12 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12 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 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第三小学校宋鶡仪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从文体内容来看,依然承接了三单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做好前后单元的联系。从语文要素分析,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预测来源于二年级对故事的猜想。这种阅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趣而富于想象的阅读方法,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会充满期待。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的故事。课文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每一个片段都是老屋准备倒下,然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是它们陈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以及老屋无一例外地答应了它们的请求,最后是小猫、老母鸡、小蜘蛛都得到了老屋的帮助,满足了各自的心愿。

本文题目新奇,“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了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了预测的可能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究竟会发生什么?文中各部分情节的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文中老屋和小动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的描述也具有相似性,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凭借。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也为阅读和预测增添了乐趣。

课文有 7 处旁批,都是模仿儿童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对题目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题目时,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对插图的旁批,提示可以在看到插图时进行预测;对故事内容的旁批,提示可以根据的故事的具体内容进行预测。

课后第一题指向预测意识的唤醒,为学生提示了交流的思路,以及语言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并相互交流各自预测的内容。前两个学习伙伴的话,示范了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的预测,提示了可以在哪里展开预测,以及如何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得出这些预测。第三个学习伙伴的话,提示了可以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等展开预测。第四个学习伙伴的话,提示了预测的内容未必与课文的实际内容一致。课后第二题指向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交流对老屋的印象。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的老屋以老人的形象出现,额头布满皱纹,面容慈祥,孤独破败,小猫正仰头与老屋说话。学生在阅读中会自然地联系插图展开相应情节的想象,还可以在相似情景中将小猫置换成老母鸡、小蜘蛛,从而大胆预测后面的情节。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屋檐下织网抓虫的情景,老屋庇护着小蜘蛛。

后面两篇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前面课文学到的策略,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角度和依据,并指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预测与后面文本实际内容的关系。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习作要求续编故事,这也正是单元导读里的第三个学习要求。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童话本来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题材,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与想象有关的生活素材。但有的学生可能之前已经读过课文,思维被局限。此时可利用题目中的“老屋”激活学生的预测热情,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后续再引导已读过课文的学生回忆自己初读时在各处产生的预测,并且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己想象的边界,大胆预测。

【教学目标】

1.认识“暴、凑”等 7 个生字,会写“准、备”等 13 个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4 个词语。

2.学习一边读故事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预测故事的内容,初步体会预测的乐趣。

3.知道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

4.感受老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边读故事一边预测,能够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乐趣。

2.知道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学设计】一、

课前导入

(一)出示《雪孩子》《蜘蛛开店》《祖先的摇篮》课后习题,圈出关键词“想象”,导入新课。

(二)出示词语“老屋”,你想象中的老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像这样的老屋结果会如何呢?

小结预测概念:孩子们由老屋的样子猜测老屋的结果会怎样,这样有依据地猜测与推想,就叫做预测。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顺着故事情节来学习预测。板书“预测”。

二、学习感悟

(一)揭示课题,初试预测。

1.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结合题目预测:看到这个题目,你预测到了什么?

3.引入旁批:有个小伙伴看到这个题目,他猜想: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他还将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了课文旁边,这就叫做“旁批”。

4.教师小结并板书“题目”。

(二)学习第一部分(第1-6 自然段)

1.出示文章第一自然段,故事中的老屋是这样的。提问:你从哪里看出了它的老呢?

(一百多岁、黑窟窿、破了洞、很久很久)

2.注意这些词语,想想老屋的样子,齐读。

3.出示句子:“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再齐读。

4.引导学生预测:就在它准备倒下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片,你预测发生了什么事呢?

5.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展开预测:老屋会答应吗?预设

1:老屋面容慈祥,嘴角带笑,所以它可能会答应的。教师小结

并板书“插图”。

6.师生合作读第四、五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做动作理解“凑”。

7.教师指导学生男女对读。

8.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屋?

(乐于助人、善良、无私奉献、慈祥)

9.指导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预测:读到这里,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过

渡:想知道故事的发展和你们的猜测一样吗?赶紧去看一看吧!

(三)学习第二部分(第7—10 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这次是谁?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老母鸡,它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2.引导学生读老母鸡的话。师:啊,还要二十几天呀,我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我就把我的想法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了课文边上。

3.引导学生展开预测:你们觉得老屋会不耐烦吗?你觉得它会怎么回答呢?

预设1:我觉得老屋会不耐烦,它会说:“二十几天太久了,我站不动了,你去找别人吧!”

预设2:我觉得老屋不会不耐烦,它会说:“好吧,看在小生命的份上我就答应你吧!”

......

4.过渡:老屋答应了吗?他是这么回答的吗?咱们往下看!

5.引导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感知课文发展。

6.教师小结反复手法:引导学生勾画出两个故事中重复出现的句子,学生交流反馈,师生对读。像这样结构相同,语言相似的手法,这就叫做反复。童话故事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反复手法,例如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蜘蛛开店》。

4.引导学生齐读第十自然段,预测:一读到这句话,你又会预测什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1:我预测又会有小动物寻求老屋的帮助,因为前面故事都是这样发展的。

教师小结并板书“内容”。

(四)情境创设,大胆预测

1.教师引导学生预测:老屋还会遇到哪个小动物?

2.出示学习单,小组讨论:那这些小动物遇到了什么困难,会如何请求帮助呢?用上反复的手法接着往下预测吧!

3.学生交流反馈。

(五)学习第三部分(第11—17 自然段)

1.咱们继续走进故事,谁来了?(蜘蛛)指导学生齐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读出蜘蛛

和老屋的语气。

2.小结:我们预测的内容可能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只要是合情合理的

预测,就都是精彩的预测。

3.提问:最后老屋倒了吗?为什么?

4.出示第十七自然段,提问:小蜘蛛的故事为什么一直讲不完?

5.学生反馈。

6.教师旁白最后一句话:因此,老屋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回

应课题:因为老屋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所以它总也倒不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通过题目、插图、文章内容来对故事进行预测,感受到预测可以给我们的阅读

之旅带来这么多乐趣!孩子们,请你们运用上今天学会的预测方法对下面这个故事展开预测吧,把这

份乐趣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预测

题目插图内容

【教师简介】

宋鶡仪,女,出生于1995 年7 月,来自彭水县第三小学,语文初级教师。在彭三小2019 年春季及秋季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在2019 秋彭水县小学语文县城片区“阅读

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第一名。热爱学生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的个性发展,幽默活泼,亲和力强,寓教于乐,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欣喜,怕什么真理无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喜欢。〔课件出示:谜面猜猜看,它是什么?〕你们了解风筝吗?(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自己放风筝很有趣,但是看别人放风筝也很有趣,刚才大家都说放过风筝,那么有谁做过风筝吗? 3、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件出示: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词语虽然不多,但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 5、还有一个词语(磨坊),一起来读一读。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6、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句子特别难读。 我觉得“飞筝越飞越高……”这一句也非常难读(课件出示:“飞筝越飞越高……”)。 8、还有哪个句子你觉得比较难读? 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第五自然段的“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这个长句比较难读(课件出示:“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其中有:“垂头丧气,田埂,半沉半浮,半圈儿”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 9、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0、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长方形与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就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处理,就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就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以及千米、质量单位吨。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长度观念与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与质量以及时间长短的意识。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为了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瞧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1分

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长度。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三单元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与千米,知道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估测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还有解决合理安排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就是从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就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与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与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了解一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童话,是一种特别适合儿童的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也是学生特别爱听的。根据童话故事情节性强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坚持“以听激情,以读促悟,以思学测,以讲内化”的原则,让学生将“听”“读”“讲”“想”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听听、读读、品品、猜猜中想象故事的情节,体会老屋的善良与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懂得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童话的特点,初步掌握预测故事情节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 2.一个短小的童话故事。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要求读三遍,画出生字词语。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想,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回忆: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些童话故事的插图,你们能看着图,说出这个故事的名称吗? 2.总结鼓励:同学们的故事可真多!大家都是爱阅读的好孩子。图画和故事的内容息息相关,阅读故事时,别忘了观察故事中的插图。 3.引导猜想: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插图,你们来猜猜讲的是什么故事。 4.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揭示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多音字“倒”。

(2)读了课题,你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老屋活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运用看图猜故事名称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图片与游戏情境的创设,很容易将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猜想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初步阅读,扫除障碍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请同学自由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3)再读课文,思考:老屋活了多少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了?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检查词语的朗读情况。 教师重点指导:平舌音——凑 三拼音——墙、漂、撞、喵 翘舌音——准、蜘、蛛、撞、晒 特殊音节——偶、尔 (2)指导记忆生字。 ①请学生找出生字词中的一对反义词。(饿、饱) ②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食字旁?(有食物吃就能饱,没食物吃就饿肚子。) ③请学生找出表示动物叫声的词,想一想,为什么都是口字旁?(喵、叽;离不开嘴巴。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④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请学生猜读。(吱吱呀呀。) ⑤教师重点指导:“壁”上面是“辟”,下面是“土”;“暴”可以用“日共水”来记忆,但要提示学生下部是“”,不是“水”。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每人轮流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5)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

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的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综合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 二、教材简析: 教科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穿插安排口算估算和笔算,使各种计算方式有机结合、相互支持。 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适当整合,凸显乘、除法运算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相机安排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 以周长的基本含义为主线,安排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 在编写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现实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清晰的,便于操作的活动线索,提供丰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合适的空间,以利于教师在深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教材编写有如下特点:精心设计知识展开的基本线索。努力启迪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务实安排多样的数学练习。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掌握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估计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 快乐的足球赛

第12课快乐的足球赛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票、判、至、捧、腹、摔、跤、锋、休、史”10个会认的生字,掌握“票、热、闹、排、至、拍、易、休、史”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了解这场没有裁判、没有界限的足球赛依然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4.理解诗歌内容,能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体会孩子们在比赛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赛的情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观看一场足球赛 1.学生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资料,球星、一场足球录像等等。 2.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难理解的生词。 (2)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3.课余时间和伙伴们进行一场足球赛。 第一课时 一、初赏“足球赛” 1.经过课前准备,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是的,同学们,没有大牌球星,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但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快乐的足球赛)二、品味一般的“足球赛” 1.播放媒体:一场足球赛片段。 2.畅谈此时自己的感受。 三、触摸“足球赛”

1.自由朗读。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简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 5.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中心问题。 四、感受我们的“足球赛”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想象、谈感受,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足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中心话题可设为: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阅读感受: 师:“不贴海报,不卖门票,我们的球赛却十分热闹。场地就在小河边上,这里长满了青草。”告诉人们什么?(板书:海报---不贴门票---不卖)生: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这场足球赛与众不同,不贴海报,不卖门票,场地在小河边”,产生兴趣,让读者不禁想去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足球赛。 师:“比赛双方不用约定,前街一队,后街一队,谁也不知道人数多少。”告诉人们什么? 生:这里写出了大家不用约定,放学后不约而同的都来到这里,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定,随到随上。 师:从“至于比赛啥时开始,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球早已经满场乱飞,人也一个个大汗直冒。”知道了什么? 生:比赛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只看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比赛,你追我赶,大汗淋漓,玩的高兴,玩的尽兴。 师:从“啥叫最精彩的球艺?看我们小胖这一大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儿拍手叫好”知道了什么? 生:小胖的那一脚飞射,给比赛增加了悬念,意想不到的突然转变,把这场足球赛推向高潮,可爱的小胖玩的忘了自家的球门,不得不暂停了比赛。 师:笑够了,正当“我”准备凌空飞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调皮闲得难受的小家伙跑到一边摔跤去了。读者怎能不随着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笑。(板书:球场---没界限) 师: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我们的球赛多快乐,在足球史上也一定难找!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引起我们无数的遐想。 五、融入“足球赛” 1.品味后我们已融入“足球赛”。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同学们为自己感兴趣的小节配解说词。 2.配乐请同学上台做解说词。 六、回味“足球赛” 1.再读这首小诗,完整地体验它带来的快乐。 2.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像足球赛这样快乐的活动吗? 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来。 3.拓展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等 4.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们可以到大操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球,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延续下去。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学音乐三年级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6册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作一下小学音乐教材第6册的教材分析,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教材内容方面 本册教材共10个单元,19首演唱歌曲,24首欣赏作品每单元均有编创活动 本学期实际有效的教学时间有16周,因此,教学内容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学节奏,作适当的删减,以保证完成好本册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好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目标应确立的切实可行有效,不能大而空,落实不下去。 2、认真解读单元教学问题设计的用意,这些问题往往就是需要老师们在单元中要解决的重难点和知识点。 3、要紧紧围绕单元的音乐要素,开展唱歌,表演和技能活动的训练。 4、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把握好学生的活动,注意发挥好活动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动静有机结合。 5、教材研读,教案的准备把握好几个原则: ⑴以审美为核心 ⑵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 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 ⑷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与创造 ⑸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 ⑹提倡学科综合,改善评价机制 具体教学时,各位老师主要要参见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把握好教案设计的

方向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段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四、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绐终。 五、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能进行即兴表演。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会做音乐情境表演。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会进行歌曲轮唱。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下面具体来说下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重难点及相应的教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单元春天之歌 本单元紧紧围绕“春天”的主题,通过聆听歌曲,即兴创作等活动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目标和重难点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设计: 1、认真聆听,感受音乐是怎样表达描绘春天的 2、在聆听的基础上,用声响效果这种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即兴创作,这种创作没有统一的正确答案,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体现即兴。 3、演唱歌曲要设计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演唱中感知认识后十六分音符是值得长短,并与原来的四分、八分、二分音符进行比较。 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 ⑴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并用动作模仿。

2014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设计

第十单元总复习(3节)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1、四边形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P120 1、2 P124 1、2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P120-121 3、4 P124 3、4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P121 5、6 P125 5、6 第4课时:四边形P121-122 7、8 P125 7 第5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P122 9、1 P125 8 第一课时: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P120 1、2 P124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组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门板、准备、暴风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4.体会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这是一座座怎样的老屋?为什么倒不了?) 2.让我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预测情节 1.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提示: 预测一: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预测二: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

吧? 预测三: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2.学生说一说,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按照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3.重点指导难读、难认的生字词。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老屋在想要倒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3.老屋是什么样的?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老屋很老了?找一找,画一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三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作者:万宏伟 教学目的: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二〉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三〉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重难点: 1、教学内容 a、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 b、游戏; c、韵律活动和舞蹈; d、田径; e、体操; f、小球类; g、第九套广播体操。 2、重难点 在以上七点内容当上,a、d、g为重点内容,其中d、g为难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建立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使学生懂得粗浅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常识。而第九套广播体操学生都还不会做,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争取一个月内教会。 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特别加强对广播体操的教学。 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先学后教】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板题、示标。 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老师板书课题。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三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朗读课文,自学生字。2分钟后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1.指名朗读课文,检测生字词语(开火车,小老师领读) 旅行咱们偷偷答应卷起可怜救命拼命打扫牙齿吞咽胃部管理悲哀刚才几乎流泪眯着算是一骨碌嚼东西 教师过渡语:朗读完课文,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 1.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 2.阅读课文第7-20自然段,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3.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青头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1.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 青头和红头正在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里,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红头没来得及跳开,便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2.阅读课文第7-20自然段,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牛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被喷出 3.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青头的什么特点? 对待朋友真诚、遇事沉着冷静 教师过渡语: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说话 请大家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下去以后先对自己所写的内容自行修改,然后交给小组长。接下来请大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我们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写青头在好朋友红头被牛吞掉以后,做出各种努力救出红头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青头不仅懂得的知识多,而且珍惜友情,勇敢无畏。 教师过渡语:本节课的内容已经学完了,接下来老师要对大家的学习成果进行一个检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六、当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青头又____牛身上,____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____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______,前三个胃是______ __的,只有________才是管____的!” 二、组词。 蟋()消()哀() 齿()旅()泪() 板书: 在牛肚子里旅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 月开始,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到今年已经使用到三年级,其它年级同步进行。 三年级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 的特色。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和修订后教材调整的内容:《有余数除法》上移到二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下移到三上(这册),《可能性》下移到第二学段五上。将二年级《倍的认识》下移到三上,乘除法已经教学,再讲倍的知识,认识更充分,体现系统化、结构化。 有变化的内容是:根据十余年教材使用的 经验和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将教材“四边 形”单元的内容和出现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单元的名称改

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删去了“四边形的分 类”的内容。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内容 前移至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增加 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图形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 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最后还增 加利用所掌握的长、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 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 特征以及与周长之间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 整,使知识出现的顺序更具逻辑性和严密性, 便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第二,将这一单元从“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移到了它之后。因为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其中计算周长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位置的调整,不仅使设计习题的范围加大,也给教师教学和联系实际出题都带来方便,为学生探索解决有关长、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加了“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学会用简单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接着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

最新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

三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四、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学段目标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