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及内容梳理(考前必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及内容梳理(考前必背)

四年级《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走月亮》通过描述“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物的情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走月亮”就是追逐更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生活的过程。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倦鸟归巢、夕阳西下的美丽画面;《花牛歌》描绘了花牛、剪秋罗、白云、草地、太阳、青峰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玩耍、休息的悠闲画面。

《繁星》的作者是巴金,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安徒生写作手法很巧妙,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五颗豆子写得淋漓尽致,写第五颗豆子的宝贵,给小女孩带来希望,却反映出前四颗豆子的平凡,自大,自满。

《蝙蝠和雷达》中科学家为了弄清“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的问题,做了三次不同的实验,最后证实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飞机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蝴蝶的家》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体现作者具有的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态,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
王戎_七___岁__,尝与_诸__小__儿__游。看道边李树__多__子__ _折__枝__,诸儿_竞__走__取__之__,唯戎_不__动___。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__多__子___,此必__苦__李___。”取之,_信__然___。
填一填。
王( 戎 )七岁,( 尝 )与( 诸 )小儿游。 诸儿( 竞 )走取之,( 唯 )戎不动。
理清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你有什么感受?
(1)西门豹真是太机智了! (2)西门豹的做法一环扣一环,充满了智慧!
思考:西门豹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里?
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
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
天就送去。”
这些是真的吗?
跑。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守 株 待 兔 》
今义:走路,步行。 走
古义:跑。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 一种事物。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 是什么。
“之”指的是李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
聚焦言行
在课文的三个部分中,写得最浓墨重彩、最吸引人 的当属第二部分——惩治巫婆和官绅。请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
第10~15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 的句子,想一想:西门豹惩 治恶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救下了姑娘。 ②紧接着,西门豹让巫婆去跟河神说要重选漂亮的, 让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③然后,西门豹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官绅头子也 投下了漳河。 ④过了很久,西门豹让剩下的那些官绅去催巫婆和官 绅头子,并要把他们投进河里,吓得他们纷纷求饶。西门 豹又等了一会儿,说河神把他们留下了,放了那些官绅。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完整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完整课件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件
目录: 目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温馨点击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 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 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 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 “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 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看, 王戎小时候多么善于独立思考呀!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枝,诸儿/竞 [jìng]走取之,唯/[wéi]戎不动。
读读写写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5、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耍, 唯小明在教室里看书。
你能用“唯”写两个句子吗?
王戎为什么不动呢?我们来看第三句话。
王戎跑去摘李子了吗?你怎么知道王戎没跑去摘李子。 (用小古
文中的话来回答)
诸儿竞(比赛)走取之。
6、还有谁像王戎一样也没跑去摘李子?
唯[wéi]戎不动。 唯
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诸小儿 口水直流,一个个冲向李树,那速度呀,连火 箭都比不上,他们像小猴子一样,“哧溜”一 下就爬到树上开始采了。谁来读第二句。
他巧妙破除迷信,为民除害, 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造福 于民。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
了解到天灾加上人祸造成当地 (田地荒芜 ),( 人烟稀少 )。 后来他巧施妙计,惩治了(巫婆) 和( 官绅 ),又带领老百姓开凿
(水渠),使农田得到了(灌溉), 农民有了( 好收成 )。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思考
自读课文
西门豹是什么时期的人? 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做了什么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

本文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并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词语和句子,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引导他们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聪明才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够理解难懂的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翻译。

2.相关的文言词语卡片。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古代的小孩子,遇到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文本和翻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相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了解更多文言文的知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节课主要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竹林七贤”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名字叫王戎。

b.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课文意思。

3. 合作交流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谈收获,说感受。

5. 作业布置a.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b. 收集有关“竹林七贤”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收集有关“竹林七贤”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超过常人的故事。

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事情,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不要盲目跟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四年级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模仿,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推理判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词语解释等。

2.道具:准备一些水果,用于课堂演示。

3.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景描写,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表现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王戎为什么不要道旁李?你们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古人的智慧,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跟随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根据“树在道边而多子”推断出“此必苦李”的推理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呢?能给大家讲一讲吗?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神童——王戎。

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

a.提问:根据第一自然段,你们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b.理解“诸、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提问:王戎为什么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呢?b.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你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有很多李子,你会怎么想?c.理解“竞走、信然”。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提问:通过这件事,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b.引导:你觉得我们应该向王戎学习什么?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跟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