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思考
物化实验思考题

一、1.乌贝路德粘度计中支管C 有何作用?除去支管C 是否可测定粘度?C 管通大气后 ,使毛细管以下的的液体悬空,然后毛细管以上的液体才可以流下来。
2.粘度计的毛管太粗或太细有什么缺点?导致所测的的特性黏度不精确,太细还会把实验时间拉长.3.为什么用[η]来求算高聚物的分子量?它和纯溶剂粘度有无区别?[η]反映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η0是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表现出来的。
我们要测的是高分子的分子量。
4.实验结果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做实验时的温度可能低于30C °,计算聚乙二醇时的粘均分子量K 值高于12.6×10-6 K/ m 3/kg ,α低于0.78的缘故。
二、1.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正确保护及正确使用?答:电位差计是利用被测电压和已知电压--标准电池的电动势--相互补偿(即平衡,平衡时,两电压之间的灵敏检流计就指示为零)的原理而制成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其主要用途是精确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标准电池:电动势必须精确已知,且保持恒定。
2.参比电极具备的条件?它用什么功用?答:易制备且电极电势稳定。
可用与和其他电极组成电池测其他电极的电势三、1.为什么以0.011mol L -⋅的NaOH 溶液和0.011mol L -⋅的3CH COONa 溶液测得的电导,就可以认为是0G 和G ∞。
答:0G 是NaOH 溶液浓度为0c 时的电导,t G 是NaOH 溶液浓度为c 时的电导NaOH G 与3CH COONa 溶液浓度为0c c -时的电导3CH COONa G 之和,而G ∞是产物3CH COONa 溶液浓度为0c 时的电导。
由于溶液的电导与电解质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有: 30000NaOH CH COONa c c c G G G G c c ∞-==和 由上式可知,0.011mol L -⋅的NaOH 溶液和0.011mol L -⋅的3CH COONa 溶液测得的电导,就可以认为是0G 和G ∞。
2024年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范文标题:物理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引言: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大学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我通过一系列实验学习和探索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深化了对物理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验经验,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
一、充分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之前,充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对实验所涉及的物质、器械和仪器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要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提前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实验背后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
这样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
最后,要检查实验器材和仪器的状况,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二、认真观察,细致记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准确、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心观察实验现象的出现和演变,注意实验条件的变化。
同时,要用精确的仪器测量实验数据,尽量避免人为误差的发生。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及时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若发现数据与预期结果不符,要及时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当,也可能是实验设备存在问题。
通过仔细观察和准确记录,可以获得可信、可靠的实验结果。
三、合理分析,科学总结,深化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是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要结合实验设计和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对于异常的实验结果,要仔细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在总结实验时,除了总结实验结果,还要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探讨实验结果和现象背后的物理化学机制。
通过合理分析和科学总结,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认识。
四、团队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物理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
物化实验思考题

2.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思考题1. 什么是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答: 将电解质溶液放入两平行电极间,两电极距离为L ,两电极面积为A ,这时溶液的电导G 是:R G 1= = LA κ 式中电导G 即电阻的倒数,单位为西门子(S 或Ω-1);κ称为电导率,为电极面积为1 m 2,电极距离为1 m 时两极间的电导,亦即电阻率的倒数。
SI 单位为S ·m -1。
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式是该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之比。
Λm =cκ (8-19) 其物理意义表示两个相距1 m 的电极间含1 mol 电解质的溶液时两电极间的电导率。
单位为S ·m 2·mol -1。
2.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有哪些?答: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温度、电解质性质、溶剂、溶液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3. 强、弱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有何不同?答: Λm 随浓度变化的规律,强弱电解质各不相同。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符合科尔劳斯(Kohlrausch F )经验公式:Λm =Λm ∞ - A ×c式中,Λm ∞为无限稀摩尔电导率,A 为常数。
对弱电解质,导电离子数随溶液的稀释、电离度α的增大而增大,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弱电解质完全电离,α=1,因而有:α==ΛΛ∞数之比电解质溶液中导电离子mol m m14. 结合教材学习和你所完成的实验,谈谈电导率的测定有哪些应用?答: 1.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2.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3. 检验水的纯度;4 应用于动力学研究;5 电导滴定;等等。
2.2 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测定思考题1. 蔗糖水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 值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与温度,催化剂有关。
2. 蔗糖水解反应中H +的作用是什么?答:起催化剂的作用。
3. 一级反应有什么动力学特征?答:① lnc 与 t 成线型关系。
②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
物化实验课后思考题

入恒温比色皿测透光率时才开始计时,这样做是否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
答:由计算公式:lgT = KεdC ACH + t + B
若计时不准,则:lgT = KεdC ACH + (t + C) + B = KεdC ACH + t + B '
即,由于 KεdC ACH + 为常数,所以计时不准,只影响曲线的截距,不影响曲线的斜率,而反应速度常数 K
较合适。
4、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
答:对挥发性液体:(1)将液体样品装入可燃性胶囊中,其余与固体样品的测定方法相同;(2)将液体样品封入玻
璃泡中:
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P96
1、试分析引起本实验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1)本实验测量的物理量为温度和压力。影响压力测量的因素:空气排净、温度恒定、液面相平;影响温度
5、在冷却过程中,凝固点管内液体有哪些热交换存 在?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
答:(1)与寒剂间存在热交换,若寒剂温度偏低,会使测量值偏低;(2)与内管搅拌棒、温度计间存在热交换。搅 拌及摩擦产生的热量和温度计传入的热量会使测量值偏高。因此,实验时,当温度回升后,应缓慢搅拌;应使 用热容值较小的温度计测温,使用水银温度计时需进行露茎校正。 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溶液的活度系数 P133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P139 1、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 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电位差计:对消法(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 标准电池:标定工作电池的工作电流; 检流计:检测线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工作电池:提供标准的工作电流。 保护:(1)标准电池:不要振荡、严禁倒置、不可做电池用;(2)检流计:不用时将分流器置于“短路”档。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精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为何测电动势要用对消法?对消法的原理是什么?答:因为原电池的电动势定义是在I=0时才能测出准确值,当电路中有电流时,电极处产生极化作用,即电极电势降低,测量值低于实际值,故必须在I=0时测,而只有对消法可以做到其理由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势,这样待测电池中就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势差的大小就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2.在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光点总向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什么原因?答:可能是因为此时的电动势值偏大,或偏小,也就是某一个值在调节时就偏大或偏小,一开始值调过大或设置值刚开始时过小。
3.怎样用实验值计算标准电极电势?“标准”是指什么条件?答:运用公式可得,“标准”指的是在此时的室温下,发生的电极反应。
4.测电动势为什么要用盐桥?如何选用盐桥以适用于不同的系统?答:为了尽量减小液体接界电势,所以要用盐桥来消除。
选用盐桥溶液时,只要不与原溶液发生作用即可使用。
5.标准电池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接电路时,一定要“正接正,负接负”,在开始测原电池电动势前要先校正。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七、思考题 1.什么叫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其与温度的定量关系遵循什么方程?答:在一定温度下,纯液体与其气相达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与温度遵循Clausius-Clapeyron 方程。
2.本实验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的水的饱和蒸气压的?使用的测量装置叫什么?答:本实验是采用静态法即平衡管法测定的水的饱和蒸气压的。
使用的测量装置叫平衡管。
3.什么时候读取压力计上的读数?使用真空泵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当平衡管B管和C管液面相平时读取压力计上的读数。
真空泵在使用时,开、关之前都应先使真空泵与大气相通,否则可能产生倒吸现象。
4.压力计上的读数就是该液体的蒸气压吗?其与克—克方程中的p是什么关系?答:不是,压力计上的读数就是管中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的差值。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
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 H 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
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1.恒温槽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答:恒温水浴主要组成部件有: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器。
浴槽用来盛装恒温介质;在要求恒定的温度高于室温时,加热器可不断向水浴供给热量以补偿其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搅拌器一般安装在加热器附近,使热量迅速传递,槽内各部位温度均匀;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恒温水浴的温度;感温元件的作用是感知恒温水浴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变为电信号发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继电器和控制电路,当恒温水浴的温度被加热或冷却到指定值时,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控制电路放大后,推动继电器去开关加热器。
2.为什么开动恒温槽之前,要将接触温度计的标铁上端面所指的温度调节到低于所需温度处,如果高了会产生什么后果?答:由于这种温度控制装置属于“通”“断”类型,当加热器接通后传热质温度上升并传递给接触温度计,使它的水银柱上升。
因为传质、传热都有一个速度,因此,出现温度传递的滞后。
即当接触温度计的水银触及钨丝时,实际上电热器附近的水温已超过了指定温度。
因此,恒温槽温度必高于指定温度。
同理,降温时也会出现滞后状太。
3.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以哪些方面改进?答:①恒温槽的热容要大些,传热质的热容越大越好。
②尽可能加快电热器与接触温度计间传热的速度,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量小,感温元件与电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搅拌器效率要高。
③做调节温度的加热器功率要小。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答:通过辅助装臵引入低温,如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水浴,或者溶解吸热的盐类盐水浴冷却(硝铵,镁盐等)3.在本实验装置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那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
环境;外筒水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如: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物理化学实验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理解实验原理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讲解等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一、合理的实验设计在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将实际问题与相应的物理化学原理相结合,以确保实验内容和原理的紧密联系。
实验设计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引入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气体滴定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定气体的体积?”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气体体积计算公式,结合滴定实验进行解决。
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能深刻认识到气体体积测定的原理。
二、操作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化学实验的核心是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老师应该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实验物质的准备。
其次,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准确称量、操作仪器、调节条件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三、讲解实验原理的重要性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讲解实验原理是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讲解实验原理,学生才能够从物理化学理论层面去理解实验现象。
在讲解实验原理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实验原理的核心,避免过多的冗长解释,以免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其次,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逻辑的推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实验原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实验原理,首先需要合理的实验设计,将实验内容与相应的物理化学原理相结合;其次需要注重操作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最后需要重视讲解实验原理的环节,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空气的电容与真空的电容十分接近。故 C 空近似为 Co 2 准确测定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和摩尔折射率时,为何要外推到无限稀释?
答:测定气相介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上困难较大,所以提出溶液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
3 DTA 和简单热分析(步冷曲线法)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研究物质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效应是产生的各种能量变 化(Δ E~T),依据这些能量变化对试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不同点:简单热分析是直接研究物质本身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步冷曲线的 拐点和平台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准)热力学平衡状态 ;差热分析是研究 物质与参比物的温度差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差热峰的数目、位置 、方向、大小对 杨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是热力学平衡状态。
思想是将原子近似理想化为经典力学中的质点,但是采用量子力学中统计与随机的方
法来考察核与核之间相对平动和振动,即坐标和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可得出原
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也即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
所处的能量状态。它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存在明显的不同。首先 ,该方法借用了经
典力学中质点的概念,认为每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坐标与动量均可准确测定,而在量
子力学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次,它还从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 出发,认为原子的
行为是随机的,因此有采用了随机与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可见,准经典轨线法既借用了部分量子力学,又未舍弃经典力学的理论,但取其各有
价值的部分进行粗略模拟,从而解决了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范畴的局限性,同时也
克服了量子力学方程难于运算获得精确解的缺陷。 2 使用准经典轨迹法必须具备什么先决条件?一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使用准经典轨线法的先决条件是:选定势能面势能函数 V,且该势能函数可解。然后
确定初始值后,解碰撞粒子之核的运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量子力学计
算得到数值解,然后拟合出 LEPS 解析表达式。然后再使用准经典轨线法进行求解。
B-Z 振荡反应
1 影响诱导期和振荡周期的主要因数有哪些?
答:BZ 振荡中,影响诱导周期振荡周期的因素是: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浓度。
偶极矩的测定
1 本实验测定偶极矩时做了哪些近似? 答: a)本实验溶液浓度很小,近似为溶液密度不随浓度改变。 b)因为 P 原子在 P 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本实验中可以忽略。故 P=P 转向+P 电子+P 原子 近似为 P=P 转向+P 电子 c)因为在无线稀释的溶液中,极性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与它在气相时十分相近。 故求它的偶极矩时近似为在无线稀释的溶液中的偶极矩。
磁化率的测定
1 本实验在测定χ M 时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2
答:1)由于χ
反比χ
顺小得多,所以本实验忽略χ
反 。近似处理为χ
M=χ
顺=
L
μ mμ 3kT
o
2) χ o 相对于χ 很小,可以忽略。故χ -χ o 近似为χ
2 为什么可用莫尔氏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因为莫尔盐性质稳定,组成固定,且有 5 个单电子,对磁场有好的响应。故可以用作
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 答:内筒水温比外筒低,是为了减小内外筒间的温度差;将内筒温度定在 T 外=(T 内终-T 内始)/2
4 欲测定液体样品的燃烧热,你能想出测定方法吗? 答:对挥发性液体:用小玻璃管或药片胶囊包装,其余与固体样 品的测定方法相同(也要 扣除包装物的燃烧热)。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的平衡相图
1 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的恒温温度是否需要保持一致? 为什么? 答:需要保持一致。因为折射率是温度的函数,样品中气液相组成是通过折射率曲线查得 到的。
2 过热现象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
答:过热现象导致相图区域变窄,液相线上移。可通过每次加入少量沸石或者通入新鲜空 气避免。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加热电流大小使沸腾缓和及加入沸石来避免。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 试分析引起本实验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本实验的主要物理量为温度和压力。
影响压力测量的因素:空气排净、温度恒定、液面相平。
影响温度测量的因素:温度计的度数校正和露出校正。 2 为什么 AB 弯管中的空气要排尽?怎样操作?怎样防止倒灌?
答:由平衡管测量原理可知,只有 AB 弯管中的空气排净,才有 PA=PB=P 饱=P 外-Δ h。 通过减压法除去空气。 排气时要慢,不要使气泡成串冒出,要是液体形成液封;进 气时控制好进气速度,防 止空气倒灌。
3 实验中为何要用铂黑电极?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铂黑电极上镀铂黑是为了增大电机面积,减小电流密度,防 止电极极化。使用时需注 意以下事项:(1)不可直接擦拭铂黑电极,防止柏黑脱落;(2)不使用时,需浸泡在 去离子水中,防止电极干燥;(3)溶液电导率小于 0.003S/m,由于极化不严重,可使用光亮铂黑电极。
溶液中存在有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以及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的溶剂效应。溶液法 的基本思想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
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度 P∞2 就可看作 P。 3 试分析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改进?
答:主要是密度近似处理成相同造成实验误差,而且实验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同一溶液 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记录温度并且计算求得溶液准确的可改进实验效果。密度
3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为什么? 答:不能。减压是低沸点组分排出量大于高沸点组分,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
4 试说明压力集中所读数值是否为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答:当温度恒定,两液面相平时读取压力计读数,所度数值为室压与液体饱和蒸汽压的差 值。
5 为什么实验完毕后必须使体系和真空泵与大气相通才能关闭真空泵? 答:因真空泵的排气口与大气相通,所以必须使真空泵的抽气口与大气相通后,压力才能 平衡,可防止真空泵油倒灌。
丙酮碘化
1 本实验中,是将丙酮溶液加到盐酸和碘的混合液中,但没有立即计时,而是当混合物稀释 至 50mL,摇匀倒入恒温比色皿测透光率时才开始计时,这样做是否影响实验结果?为什 么?
答:不会影响。由计算公式:lgT=Kε dCACH +t+B,若计时不准,则:lgT= Kε dCACH+(t+c)+B= Kε dCACH+t+B` 即,由于 Kε dCACH +为常数,所以计时不准,只影响曲线的截距,不影 响曲线的斜率,而反应速度常数 K 是通过曲线的斜率求出,因此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 无影响。
2 差热曲线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差热曲线形状的因素:升温速率(影响 Ta 的位置及峰的尖锐程度)、样品颗粒的 大小(颗粒大,样品存在温度梯度,影响峰的圆滑程度)、气氛和压力(影响反应的 快慢,即影响峰的尖锐程度)。 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因素:差热峰是否圆滑(影响温度的确定)、基线是否漂移(影 响峰面积的确定)、样品质量是否准确(影响热效应的大小)。
磁化率的标准物质
3 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如果样品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 果有何影响?
答:样品填充高度一般在距管口 1~1.5cm 处,密度要求样品尽量墩实。放置要求为样品管底 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的区域(H),管顶端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零)的区域 ( H o )。
2 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本实验测定的物理量为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透光率,计算反应常数,因此影响本实验 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溶液浓度、波长、温度。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
1 准经典轨迹法的基本物理思想与量子力学以及经典力学概念相比较各有哪些不同? 答:准经典轨线法是一种以经典散射理论为基础的分子反应动态学计算方法,其基本物理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 为什么要测电导池常数?如何得到该常数? 答:因为 G=K/Kcell,为求得溶液的电导率,需首先测出电导池常数。用已知电导率的溶液 (例如一定浓度的 KCl 溶液)标定出。 不过由于本实验用的是电导率仪,直接测得溶液的电导率,所以不需要测电导池常数。
2 测电导时为什么要恒温?实验中测电导池常数和液体电导,温度是否需要一致? 答:因为电导是温度的函数,所以测溶液电导时一定要恒温。 若不考虑电极间距离和电极面积随温度的变化(Kcell=L/A),测电导池常数和溶液电导 时,温度不需一致,否则,测量温度需一致。
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氧弹中加 10mL 蒸馏水起什么作用? 答:1)吸收反应中生成的 NO2,NO 溶于水中生成 HNO3,用标准氢氧化钠地定出 HNO3 的浓度可计算出 HN03 的生成热。 2)便于清洗氧弹。
2 本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 答: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 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在热损耗。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 对流;2)外筒内壁河内同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辐射。
3 在连续测定法试验中,样品的加入量应十分精确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样品的组成是通过工作曲线查得的而不是通过样品的加入量计算得到的。
差热分析
1 DTA 实验中如何选择参比物?常用的参比物有哪些? 答:参比物应尽量选择与样品化学性质相似、且在实验温度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物 质作参比物。常用的有:α -Al2O3、MgO、煅烧 SiO2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