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纲要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纲要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纲要

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恩格斯语)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

(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1)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2)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3)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1)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2)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5、影响:

积极影响:⑴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⑵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消极影响: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1)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3)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

(2)国家:英国国会。

(3)目的:限制国王权力。

(4)主要内容:

1、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2、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

3、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5)作用: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特点:长期性、曲折性、不彻底性。

9、历史意义:

(1)国内方面: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国际方面: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四、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75到1783年

2、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1)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2)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3)起草人:杰斐逊

(4)主要内容: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人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5)意义: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独立日)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

8、战争结果:⑴1781年10月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9、正式独立: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0、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11、意义:

(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有利于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12、评价华盛顿: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五、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颁布文件:《人权宣言》

(1)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2)主要内容: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5、结束标志: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6、特点:规模最大、最彻底。

7、法国大革命影响:(1)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以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六、比较三场资产阶级革命

七、拿破仑:(本考点在2012年考纲中取消)

1、拿破仑《法典》(1804-1810)

(1)、颁布人物:拿破仑,他是第一个资产阶级皇帝。

(2)、主要内容:由《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组成,其中《民法典》又被称为《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3)、评价:《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2、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1)、积极影响:拿破仑统治时期,正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他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通过暴力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

(2)、消极影响:拿破仑战争也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

八、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部门:棉纺织业。

2、时代:蒸汽时代

3、开始国家:英国(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首先在英国确立)

4、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5、主要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6、瓦特改良蒸汽机:1783年,英国工程师瓦特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最重大的成果,标志性的发明。

7、交通工具的革新:

(1)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

(2)火车: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1814年发明“火箭号”;1825年发明“旅行者号”)。意义:火车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8、工业革命的意义:

(1)经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社会面貌:产生了现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

(3)生产方式: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度。

(4)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得以战胜封建主义,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5)国际格局:世界开始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6)局限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9、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科技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技,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殖民扩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与无产阶级的斗争:

一、英国殖民印度:

1、时间: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2、殖民机构: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

3、殖民代表:克莱武

4、后果:

(1)对英国:印度的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2)对印度:对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二、罪恶的“三角贸易”

1、时间:16世纪起,最早进行奴隶贸易是葡萄牙人。

2、原因(目的):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

3、航程:

(1)出程:欧洲到非洲物品:武器和廉价工业品。

(2)中程:非洲到美洲物品:黑人。

(3)归程:美洲到欧洲物品:黄金、白银、经济作物。

4、影响:

(1)对非洲:人口锐减,经济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

(2)对欧洲: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美洲: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1、根本原因: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大肆掠夺。

2、领导阶级:土生白人。

3、性质:民族解放运动。

4、玻利瓦尔:

(1)事迹: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相继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和第三共和国。解放了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区。

(2)称号:解放者。

(3)命名国家:上秘鲁地区命名为玻利维亚。

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1、根本原因: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2、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3、开始:1857年,印度土兵起义。

4、主力:土兵。

5、领导阶级:封建王公。

6、性质:印度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

7、结果:起义失败,英国直接管理印度事务,印度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8、章西女王的贡献: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后壮烈牺牲。

五、无产阶级的斗争:

(一)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1836年到1858年

2、纲领:《人民宪章》

3、目的: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4、地位: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早期工人运动。

5、性质:无产阶级运动。

6、失败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7、影响:(1)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时间:1848年2月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

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1)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1)时间:1871年5月28日。

(2)地点:拉雪兹神甫公墓。

(3)标志:“五月流血周”。

7、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词作者: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思考题:

1、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2、日本学习西方的具体措施: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发展近代工业;

(2)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3)提倡文明开化。

3、日本学习西方的具体事例:岩仓使团考察欧洲。

4、以上两场改革的相同点:

(1)背景:都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意义: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局限性: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启示:

(1)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2)重视教育,尊重人才,走科教兴国的道路。

(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美国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3、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4、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5、爆发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进攻。

6、领导人:林肯

7、战争过程:

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

转折: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8、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9、历史作用:

(1)是一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

(2)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日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基础。

10、评价林肯:

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为美国日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异同点

相同点:(1)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2)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

(3)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4)结果: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和理论,具有概括和总结能力,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2-4个简答题。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 六、答题要求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附:《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736历史学基础(世界史部分)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世界史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36] 一、考试性质 世界史基础考试是为黑龙江大学招收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科目。通过考试了解考生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掌握的世界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测知其能否达到合格的程度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阶段。 二、考试要求 1、掌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史实,能够清晰明了地把握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世界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内容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第一册”知识点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历史第一册”知识点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 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 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 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 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 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 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 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 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 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 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 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10、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11、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 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 姆雷特》。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 12、1689年,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权利法案》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13、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7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 的美国政治体制,并选举北美独立战争的-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为美国 第一任总统。 14、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多次发动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 14、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是从发明和使用机 器开始,最早在英国发生,首先在棉纺织业展开。工业革命中英国人 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艄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 火车。蒸汽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5、法国革命前夕的三位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参考! 识记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P54-55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通过以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三角贸易知识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

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希望上面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知识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学习。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纲要

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恩格斯语)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 (1)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1)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2)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3)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1)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2)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5、影响: 积极影响:⑴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⑵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消极影响: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讲课学时: 64 讨论学时: 4 习题学时: 4 学分: 4 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课程简介 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 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 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909世界文明史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909世界文明史 适用专业: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简答题(简述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世界文明史》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2门历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工业文明的曙光 1.西欧的原初现代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2.全球化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第二章工业文明的来临 1.工业文明在欧美大陆的确立:工业革命、现代民主政治的拓展、社会主义运 动的兴起 2.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向工业文明艰难迈进的诸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二部分: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转型期的震荡与探索 1.转型期的震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2.转型期的探索: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欧美资本主义现代 化模式的改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土耳其、墨西哥)赶超型的资本主义现 代化模式的创立 第二章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 1.推动现代化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联合国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殖民体系的瓦解 2.现代化的扩大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扩大、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 进一步调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成就 3.整体世界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冷战的兴起第三章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 1.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兴起:新技术革命、“新经济”的兴起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区域化的迅猛发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样卷(参见往年试卷)

世界近代史时间纲要

世界近代史时间纲要 14~15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3~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欧洲)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扬人文精神(反对教会统治)。【问题】: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什么是人文主义精神? 开始强调:“民主”、“科学” 【扩展】:文化: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主张“幸福在人间”,批判宗教守旧思想。 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圣母),米开朗基罗(大卫)。 欧洲文学:英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莎士比亚(剧作家);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06一中、外古代史综合)23.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词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5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①1487~1488(葡)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7~1498(葡)达·伽马到达印度 ②1492(西)哥伦布远航到美洲 15世纪后段~16世纪前半意大利文艺复兴达到鼎盛 西班牙、葡萄牙:大西洋以西的殖民地多归(西班牙),以东的殖民地多归(葡萄牙):1500,葡萄牙殖民巴西,美洲其余为西班牙所有。 【殖民掠夺】:“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马克思) (06二世界近现代科技)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欧洲的商业革命;大西洋的三角贸易。 ①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 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 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世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世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 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 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 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 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 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 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 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 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 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 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 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 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 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 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考纲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初三世界历史所有知识点大汇总_中考历史

初三世界历史所有知识点大汇总_中考历史 01 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02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0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04 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05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6 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07 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世界史》考试大纲

《世界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史料解读、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每个名词10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二部分:史料解读与分析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料解读方法和分析表达能力,解读史料要准确,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史料2-4段,并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课程总体说明 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它的时间范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全过程。 它的基本内容在战前和战后有所不同。在战前,主要内容是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同时,世界现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它斗争的历史。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等关系的历史。在战后,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的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这三股潮流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当代世界史的中心内容。展示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然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雅尔塔体系崩溃,冷战宣告结束。90年代以后,战后以美苏矛盾为主线的时代结束了。基本矛盾又发生了变化:西西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的矛盾;两制矛盾,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在这些基本矛盾中,什么是主要矛盾,学术界正在争论之中。有的认为西西矛盾是主要矛盾,有的认为南北矛盾是主要矛盾,西方国家有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仍在发展变化之中。世界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转化之中,这需要史学工作者不断地观察、研究总结,以便对战后世界史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解释。 鉴于当代世界史发展的阶段性迄今尚模糊难辩,历史学者对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过程,而且过去史学界对世界现当代史所作的分期在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不能正确反映世界现当代史的发展过程,所以在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划分之前,我们姑且对世界现当代史不作阶段性划分。仅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标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目前流行的是对世界现当代史不作任何划分,就叫20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2020届中考历史模拟类编:世界现代史综合题(有答案)(加精)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一、选择题 )C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C 美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发行欧元欧洲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施都()A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2 工作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2017·江苏淮安)19.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C A.削弱了政府的权力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 ◆(2017·广东)27.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题27表 组织成立时间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2分)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2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2分) 27.(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