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中考试题
统计学期中考试试卷

统计学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2.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体抽样3. 假设检验中,如果原假设为H0:μ = 50,备择假设为H1:μ ≠ 50,当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时,说明:A. 样本均值等于50B. 样本均值不等于50C. 样本方差等于50D. 样本方差不等于50...(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计算下列统计量:1. 平均数()2. 中位数()3. 众数()4. 方差()5. 标准差()...(此处省略剩余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区别。
2. 请解释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说明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给定一组数据:23, 28, 31, 36, 40, 42, 49, 55, 58, 62。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
2. 假设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其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平均重量为50克,标准差为2克。
如果从这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产品,请计算这100件产品的平均重量的95%置信区间。
五、论述题(20分)请论述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考试结束,请考生停止答题并交卷。
[注:本试卷仅为示例,具体题目和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
生物统计期中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期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物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数据收集B. 数据整理C. 数据分析D. 统计推断答案:D2. 统计学中,总体是指:A. 研究对象的全体B. 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C. 研究对象的个体D. 研究对象的样本答案:A3. 在生物统计中,以下哪个概念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值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4. 假设检验中,P值表示的是:A. 拒绝零假设的概率B. 接受零假设的概率C. 观察到的统计量或更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常用图表?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箱线图答案:B6. 在生物统计中,以下哪个概念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A. 标准差B. 方差C. 均值D. 极差答案:C7.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0到正无穷D. -1到正无穷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中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秩和检验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物统计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计数数据D. 序数数据答案:C10. 在生物统计中,以下哪个概念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形态?A. 正态分布B. 偏态分布C. 均匀分布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A. 农业科学B. 医学研究C. 环境科学D. 社会科学E. 以上都是答案:E12. 下列哪些是生物统计中的参数估计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极大似然估计D. 贝叶斯估计E. 以上都是答案:E13. 在生物统计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A. 对数转换B. 平方根转换C. 倒数转换D. 标准化转换E. 以上都是答案:E14. 以下哪些是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秩和检验E. 以上都是答案:E15. 在生物统计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A. 线性回归B. 多元回归C. 逻辑回归D. 泊松回归E. 以上都是答案:E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生物统计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统计学期中考试题

统计学期中考试题本文是统计学期中考试题的解答,将采用问答式的格式,以便更清晰地回答每一道题目。
1. 请解释以下术语: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
- 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其特征可以用参数来描述。
- 样本: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个体,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它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度量,例如总体的平均值或标准差。
- 统计量:样本的某种度量值,用于估计总体参数。
它是样本的函数。
2. 请解释以下术语:中心极限定理、抽样误差、置信水平、显著性水平。
- 中心极限定理:指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独立随机变量的平均值的分布会接近于正态分布。
- 抽样误差: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它由于随机抽样而产生,可通过增加样本容量来减小。
- 置信水平:指在统计推断中,我们希望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程度。
常用的置信水平有95%和99%。
- 显著性水平:用于判断统计推断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阈值。
常用的显著性水平是0.05。
3. 请解释以下描述方法: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
- 平均数:将一组数值相加后除以个数,用于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反映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
- 标准差: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是各个数据与其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4. 请解释以下统计图表: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
- 直方图:用矩形条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矩形的高度代表数据的频数或频率。
- 散点图:将两个变量的数值对应画在坐标系中,用于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箱线图:使用箱体和线段来展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箱体代表数据的中间50%,线段代表数据的离散情况。
5. 请解释以下假设检验概念:原假设、备择假设、P值、显著性水平。
- 原假设:对于统计推断问题,设立的最初假设,通常表示没有显著差异或效应。
- 备择假设:对于统计推断问题,指与原假设相反的假设,通常表示存在显著差异或效应。
统计学期中测试一带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1个答案)1.某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6000元是( C )。
A.离散变量B.连续变量C.统计指标D.标志2. 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D )A、比较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4.统计指标按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分为(D )A.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B.数量指标和平均指标C.质量指标和相对指标D.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5、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 C )A. 组数和组距B. 组限和组中值C. 变量和次数D. 变量和组限6.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B )A.各百货商店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C.一个百货商店D.每位工作人员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A.520B.510C.540D.5308.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将( B )A.此值归于上限组B.此值归于下限组C.此值归于上限组或下限组均可D.另行分组9.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B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时间指标和时期指标。
10、统计总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A)A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B同质性、社会性、数量性C同质性、综合性、数量性 D同质性、大量性、数量性11、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2. 对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已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基本情况,这种方式方法是( A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13. 要了解某大学优秀班级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A. 该班每个学生B. 全校学生C、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14. 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顺序为( B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整理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设计D.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15.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6.某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0%,产量增长20%,则单位成本增长( B )。
统计学 期中测试一 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1个答案)1.某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6000元是( C)。
A.离散变量B.连续变量C.统计指标D.标志2. 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D )A、比较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4.统计指标按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分为(D)A.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B.数量指标和平均指标C.质量指标和相对指标D.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5、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 C )A. 组数和组距B. 组限和组中值C. 变量和次数D. 变量和组限6.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B)A.各百货商店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C.一个百货商店D.每位工作人员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A.520B.510C.540D.5308.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将( B )A.此值归于上限组B.此值归于下限组C.此值归于上限组或下限组均可D.另行分组9.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B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时间指标和时期指标。
10、统计总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A)A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B同质性、社会性、数量性C同质性、综合性、数量性 D同质性、大量性、数量性11、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12. 对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已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基本情况,这种方式方法是( A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13. 要了解某大学优秀班级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A. 该班每个学生B. 全校学生C、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14. 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阶段顺序为( B)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整理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设计D.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15.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6.某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30%,产量增长20%,则单位成本增长( B )。
《统计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统计学》期中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要了解50个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总体单位为()A.50个职工B.50个职工的工资收入C.每一个职工D.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收入2.统计认识的过程是()A.从质到量B. 从量到质C.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D.从量开始到质,再到量与质的结合3.以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来衡量某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4.企业按利税额分组()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5.某市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之比为1:3.12:3.41,这是一个()A.结构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6.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A.520B.510C.500D.4907.某经济学家对非法地下钱庄运作模式很感兴趣,他通过某种渠道深入某地下钱庄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8.某市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9.某企业A产品本年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超额 2.11%完成计划,则实际成本比上年()A.降低2.75%B.降低3%C.降低7%D.提高2.83%10.简单表和分组表的区别在于()A.主词是否分组B.宾词是否分组C.分组标志的多少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11.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它的算术平均数为100,众数为74,则这组数据的分布呈()A.左偏分布B.右偏分布C.对成分布D.无法判断12.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和每组次数均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A.减少20%B.增加20%C.不变化D.增加40%13.已知某企业产值连续四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7.5%、8.3%、9%,则该企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A.B.C.D.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若产量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15.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某商品平均价格B.某地区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C.某企业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D.某公司职工人均工资16.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计算条件不同B.指标意义不同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计算结果不同17.已知某企业7月、8月、9月、10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200人、1250人、1208人和1230人。
统计学期中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A 均值 B中位数 C 众数 D四分位数2、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A 乡村较大B城市较大 C城市和乡村一样 D不能比较3、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4、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6、复合分组是()A.用同一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量层叠起来进行分组B.对某一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D.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7、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值相同D.变量值不同8、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一标准称为()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准确性9、统计整理的关键()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10、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11、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每一个人B.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全国总人口12.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统计指标B.总体单位C.标志D.统计对象二、多项选择题1.次数分配数列()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2.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3.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的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二、计算题目1.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0名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平均分数为75.6分,样本标准差为10分,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⑴ 75.6x = 10σ= 50n =1.414x μ===(分)()95.45%F t = ∴2t =2 1.414 2.828x x t μ∆=⋅=⨯=(分)x x x X x -∆≤≤+∆75.6 2.8375.6 2.83X -≤≤+72.7778.43X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为72.77~78.43分之间⑵222xt n σ=∆(由x μ=x x t μ∆=推得) 根据条件,12x x '∆=∆,则4450200n n '==⨯=(人) (或直接代公式:2222222102002.8282x t n σ⨯==≈∆⎛⎫ ⎪⎝⎭)2、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
应用统计学期中测试题

应用统计学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A.划分各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2.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资料分为6组,形成闭口组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71B.26C.348D.1563.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分子与分母的数值()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只能是平均数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4.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A.0.9B.0.8C.0.7D.0.65.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加()A.10%B.7.1%C.7%D.11%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7.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8.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9.拉氏指数是德国拉斯贝尔首先提出的,他主张()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基期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报告期C. 仅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D. 仅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10.要对一批灯炮的寿命进行检验,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3.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4.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电大东方分校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统计学原理期中考试试题
2005年10月
姓名:班级: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2、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基础环节
B、中间环节
C、最终环节
D、必要环节
3、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4、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5、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6、标志变异指标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A、标准差系数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全距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普查是一种()。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非全面调查
E、全面调查
3、如下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
A、人口密度
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E、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4、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概率抽样
E、非概率抽样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人口总体中,总体单位是,“文化程度”是总体单位的。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和
两种。
3、平均指标中的位置平均数是和。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
5、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条件下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
2、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
3、对有限总体进行调查只能采用全面调查。
()
4、如果调查间隔的时间相等,这种调查就是经常性调查。
()
5、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基础。
()
6、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
()
7、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值大小的影响。
()
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9、优良估计的无偏性是指: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10、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有何区别?
2、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的运用条件是什么?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2)一季度三个车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3、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4、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人数如下:
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5、某企业生产某产品10000袋,为检验其包装重量是否达到标准,检验员甲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袋进行检查,检验员乙按简单随机不重复方法抽取100袋进行检查。
样本标准差均为2克。
试求两种不同抽样方法下包装平均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