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纲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

(完整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草稿){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一、名词解释[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1.自由落体运动[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ND|容易][FS|4]2.惯性[答案]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基础第五章资源、能源及其利用1、自然资源:指人类环境中人类现在或将来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和条件。

不可更新资源:铁、铜等矿物可更新资源:水、土壤、森林等用可更新资源:太阳能、风能等按自然要素分类: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按再生性分类: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2、资源问题含义:(1)可再生资源被强烈的破坏和过度利用,再生速度和能力逐渐降低,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少。

原因: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种“不平衡”造成的:(1)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总量之间的不平衡;(2)资源供需上的地区不平衡。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具有生产能力(2)数量是有限的(3)具有固定的空间和地域(4)土地利用具有时间性(季节性)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类型多样。

有山地、高原、丘陵,也有平原、盆地。

(2)可利用土地相对数量少。

适合农业生产的平原仅占12%(3)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东南部二分之一的面积却占了全国90%的土地。

5、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威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砍伐森林。

6、水资源的基本特征:(1)淡水资源所占比例小,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还不及全球总水量的万分之一。

(2)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3)水资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7、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

按水资源量大小排列,中国水资源蕴含量占全球第四位,若按人均占有量来算,中国人均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下。

(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全区水资源空间分布总趋势是:南方多,北方少;近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山地多,平原少。

(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

我国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季风区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

8、中国水的焦点问题:洪水灾害损失日趋严重、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9、我国国内的水污染情况:江河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北方河流断流的现象加剧、大量超采地下水。

中职学前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2020

中职学前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2020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重点部分)第一单元运动与力一、填空题1.在描述一个物体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称为()。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

3.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

4.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称为()。

5.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为()。

6.()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此种运动叫()二、判断题8.出租车司机是按汽车行走的路程来收费的。

()9.平均速度能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真实情况。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11.物体的速度方向总是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12.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3.合力比每个分力都大。

()三、选择题14.运动员沿400米圆形跑道跑步一周,他的位移为()A.100米 B .200米 C .015.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速度指的是()A .瞬时速度B. 初始速度C .平均速度16.位移和路程的单位是( )A m/sB sC m17.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A .m/ s²B .mC .cm/s18.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A.minB. sC. h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C. 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

20.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有一乘客竖直跳起,他将落在()A.原地跳点B.原地跳点后面C.原起跳点前面21.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A. JB. S C . W2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不受力的缘故。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运动特征:①太阳系的行星和小卫星几乎都是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转动,②它们转动的方向一致,而且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③行星绕太阳转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简单表述为:共面性、同向性、近圆形。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①大气圈。

地球形成之初,主要物质是土物质,并无大气。

随着地球质量和引力的增大,通过对太阳系中途径地球气体的吸收而拥有气体。

地球的大气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②水圈。

地球形成之初,以结晶水的形式在地球内部的岩石之中。

水圈中的主体是海洋。

③生物圈。

它是地球表层生物存在的一个连续圈层,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是大气圈和水圈的产物。

三、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四、地表环境的演变:阶段:冥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六、中生代地表环境的演变:中生代包括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典型的特征表现在三叠纪中期到白垩纪中期的一段时间内。

(具体的演变过程p192)七、地表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为例)。

(一)纬度地带性。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呈东西带状分布,并随纬度的变化而有规律的更替。

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

自北而南依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

5.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

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诸省区的南部。

(二)干湿度带性规律。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

自然科学基础要点(16幼教123班)

自然科学基础要点(16幼教123班)

自然科学基础要点(16幼教123班)《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微课材第一单元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在描述运动时,这个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运动,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的结果常常是不同的。

一般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取地面作参照物。

二、简单运动的规律知识要点: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要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也越小。

四、力和重力知识要点: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引力,叫做重力。

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五、弹力和摩擦力知识要点: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其原来的形状,会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弹力。

任何物体都能够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跟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是在接触面上,与其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有时是有益的。

八、牛顿第三定律知识要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为了正确理解牛顿的第三定律,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永远相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会平衡。

能够平衡的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二单元电与磁的初步认识一、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知识要点: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而且只有两种,叫做正电荷和负电荷。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仑,用符号C表示。

七、安全用电知识要点:由于人体是导电,触电时就有电流通过人体。

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较小,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很大,则会发生触电事故,甚至有生命危险。

自然科学基础 期末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 期末复习

第一章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伽利略。

4、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5、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6、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探索、解释、检验。

7、自然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8、原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第二章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地球外部圈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各圈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

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3、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图中左侧表示地震波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曲线,,虚线E为横波,实线F为纵波,其判断依据是横波传播速度小于纵波。

b)图中右侧为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B表示莫霍面,其外侧的地幔为固态,其内侧C层靠近B面的物质为液态,判断依据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最外层组成的。

4、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6、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充足的能量,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2)适宜的温度;地球的地理和天文环境3)液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4)浓厚的大气.7、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大陆架,坡度较大的是大陆坡;大洋的主体是大洋盆地,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8、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的通式是H2NCHRCOOH。

9、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10、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2018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纲解析

2018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纲解析

说明:1、本文是透析考纲,具有一定押题性质。

是教师与学生最佳选择。

2、部分内容注明为“考纲未见”,学生可根据自己能力选择性复习。

3、除了填空题外,名词与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根据页码提示,在教材当中查找。

也可以在百度文库内搜索查找,查找题目是:《2018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4、本文出现“2009”“2012”等字样,为当年高考题。

“L123”“L5”等字样,为教材页码。

“LP15”“LP32”等字样,为练习册页码。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考核内容原稿(考纲)1、力的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特点,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几种曲线运动。

2、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静电感应、放电现象,导体、电流、电功、电功率,电路的简单连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关磁的知识,交流电、变压器,电磁波、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3、功和能的关系,分子的运动、内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核反应及与之对应的核能利用。

4、太阳系、太阳、地球、日食、月食、四季星空。

5、碱、酸的组成、命名、通性,常见盐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卤素及几种常见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6、有机的和发现史及概念的演变,常见气体燃料性质,乙醇、乙酸的组成、结构、性质,酯和油脂、糖类、蛋白质的组成、性质,食品添加剂与涂料的含义、种类。

7、魔壶与魔棒、指示剂变色的小魔术原理。

8、细胞的化学成分、结构,新陈代谢的过程、主要途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9、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考核内容解读与透析第一单元运动和力一、考纲未见:运动的描述、简单的运动规律(这一部分考纲未见,适当掌握)1、运动的描述(1)运动、参照物、质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P1~P3。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1、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项反映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什么?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各的范畴,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两者之间已经成为一个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也产生技术,技术也能产生科学。

科学需要技术支援、应用和促进,技术需要科学指导、论证和带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也装备了复杂的技术设备。

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做好了各种知识准备;技术的发展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3、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1)认识到问题的存在(2)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剔除(3)把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4)假说,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作出初步概括(5)对尚未进行试验的结果作出猜测,然后进行试验(6)重复试验以得到结果4、了解历史上的每次社会变革与自然科学的哪些发展相关?原始时代:石器农业时代:金属工具工业时代:蒸汽机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及其网络高科技5、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那些重大成果?(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成果)四大学科: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三大技术:陶瓷技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第二、三章:1、谁创立了日心说?哥白尼2、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物体能量转化的多少。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发生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 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力的三要素: ①力的大小 ②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
力的图示: 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箭头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2重力
• 重力的性质 ①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教材有误,缺字] 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但并不是完全指向地心 ③重力大小:G=mg
电阻 R
功率 P
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
R总=R1 R2 R3
总功率等于各导体电阻功率之和
P总=P1 P2 P3
实际功率 P实
实际功率与电阻值成正比
U1 =U 2 =U3 R1 R2 R3
实际功率与 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成反比
并联电路
用电器同极相连 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总=U1=U 2=U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 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相邻的边表示分力、对角线表示合力
5-1参照物、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参照物:在描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实际速度,就叫做运动物体在这一时刻或通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 2)只有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3)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4)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当F为0时,则物体的状态满足牛顿第一定律
2-1力
• 力的知识点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和物体分开,但与是否接触没有关系。(如重力) ②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I U R
电流:I(单位:A安培) 电压:U(单位:V伏特) 电阻:R(单位:Ω欧姆)
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电源提供电压,导体中形成电流。导体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注】:欧姆定律当中,固定电路当中,无论电压、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
4安全用电
• 人体触电的原因:人体是导体,触电时有电流通过人体。 • 避免触电事故的有效办法:
④重力加速度: g 9.8m / s 2
•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重心的位置: 质量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质量不均匀、或者形状不规则物体重心测定方法是(悬挂法)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Q I 2 Rt
1-3磁
• 磁极:北极N极 南极S极
• 地球的磁极:一个在地球的最北端称作S极,一个在地球的最南端称作N极
• 磁场的产生:
①磁体产生磁场;
②电流产生磁场;或者运动电荷产生磁场;或者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③流动的金属可以产生强力的磁场;推测地球产生磁场可能是这个原因
N
指南针
S
N极 南极
【补】:消磁:当磁化后 的材料,受到了外来的能量 的影响,例如加热、冲击, 磁性就会减弱或消失,这个 过程就称为消磁
2串并联电路
连接方式
用电器正负极相连
串联电路
电压 U
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U总=U1 U 2 U 3
电流 I
总电流与各处电流相等
I总=I1=I 2=I 3
• 磁场方向:
①在磁体外部:从N极到S极
②在磁体内部:从S极到N极
磁化(软铁易磁化,磁性也易消失;钢不易磁化,但是磁化后磁性不易消失) 1)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磁化规律:靠近磁极一端出现相反的磁极,远离的另一端出现相同磁极 3)容易磁化的物质:铁、钴、镍等材料
北极 S极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永远相等。
③作用力和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不会平衡。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部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相互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永远相等 作用力和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不会平衡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部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平衡力 平衡力不一定,手提起物体,松手时拉力消失,但重力仍然存 在,没有同时消失 平衡力在达到平衡时才能相等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达到平衡
平衡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弹力与摩擦力
3-2抛体运动
• 抛体运动: 以一定初速度把物体抛出,物体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一种匀变速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把物体抛出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斜上方把物体抛出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更不能准靠近高压带电体 • 特别注意,原来是绝缘的体带电后会变成导体的现象 • 经常保持电气设备的干燥 • 防止带电体同其他金属接触。 • 经常检查,及时维修电气设备 • 有目的地学习和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抢救措施。
1mA:引起麻的感觉 电流强度的影响 10mA:可以自己摆脱电流
2-3超重和失重
• 物重:物体所受的重力,地球是施力物体 • 视重:重力测量器具的读数,测量器具是受力物体。 • 超重、失重与物重、视重的关系
①物体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时:物重=视重 ②发生超重时:视重>物重 ③发生失重时:视重<物重
超重 视重>物重
加速上升时 a>0F>0
减速下降时 a>0F>0
失重 视重<物重
①a是正值,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称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a是负值,说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称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a=0,说明正在做匀速运动。
1-2牛顿第二定律
• 顿第二定律: a F m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 • 理解牛二定律时注意
• 电压:
电势差或电位差(相当于水位差、水压\气压等) 符号U 单位是V
导体:电荷可以迅速传 导。如金属、石墨、电 解液、大地、电离的空 气 电荷的传导 绝缘体:电荷停留原地 。如玻璃、橡胶、丝绸 、未电离气体
半导体:介于二者之间 ,只能单向移动。如硅 、硒、锗
1-2电功、电功率
• 电功 W UIt Pt I 2 Rt U 2 t R
过这一位置的时瞬时速度。 • 矢量、标量:
①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失量;例: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冲量、动量等 ②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例:路程、速率、体积、质量、长度、时间等
“+”“-”在物理当中代表属性、或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电与磁的初步知识
• 1.了解导体、电流、电功、电功率和磁的相关知识 •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 • 3.理解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 • 4.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020高考总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参照2020年高考考纲
一、运动和力 二、电与磁的初步知识 三、物质结构能量守恒 四、天文知识初步 五、有关碱、酸、盐和常见元素的知识 六、有趣的有机化学 七、小玩具制作和小魔术 八、有趣的生物 九、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运动和力
• 1.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 • 2.了解力、重力、超重和失重的知识 • 3.了解牛顿第三定律、抛体运动的知识 • 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 • 5.掌握参照物、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知识
30mA:有伤亡危险
36V:安全电压 电压类型 220V:照明电路电压
380V:动力电路电压
跨步电压触电:如果高压输电线路落到地面上,当人们走近断头时,两脚站在离落地高压电线远近不同的位置 上,两脚之间就存在电压,有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这种触电叫做跨步电压触电。

物质结构能量守恒
• 1.理解机械能、分子的运动、内能的知识 • 2.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知识
惯性: ①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②惯性的量度是(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③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无论静止还是运动,均不影响惯性大小。
4-2摩擦力
• 摩擦力:人们把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①静摩擦力:物体受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注:静摩擦力是一个变量,恰好使物体运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②滑动摩擦力:这是由于一个物体沿另一个物体接触面滑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产生了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注: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③滚动摩擦力:作用在滚动物体上的摩擦力。
改变摩檫力大小的方式: • 接触面的光滑(粗超)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
分力在同一直线上 分力互为夹角时
方向相同
合力等于分力相加
方向相反
合力等于分力相减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找分力
•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分力与夹角关系:①夹角变小,分力也变小 ②夹角变大,分力也变大。
1-1自由落体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