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工程管理(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
2017年市政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答案

2017年《市政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答案1.沿线设施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标志之一。
(√)2.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结构设计中所规定的安全系数是相等的。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各类桥涵和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上的小桥和涵洞的线形及其与公路的衔接一般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即“桥涵服从路线”。
(√)4.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后张法施工在现场预制,钢筋、预应力筋、模板等安装完毕,现场技术负责人通知工班接着浇筑混凝土,强度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报请开始张拉。
(×)5.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办法、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劳动力计划、机械设备计划的设计与安排。
(×)6.改性沥青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和OGFC等类型的混合料。
(√)7.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是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它是针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则另外由国家公检法等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8.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9.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0.在拱架上分段浇筑混凝土拱桥的拱圈时,浇筑程序应从一岸拱脚浇筑至拱顶,再从另一岸拱脚浇筑至拱顶,最后在拱顶合龙。
(×)二.多项选择题1.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A、C)。
A、环境影响评价B、环境美学设计C、环境保护设计D、环境经济评价2.根据挡土结构的水平位移方向和大小,可以将土压力分成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A、B、D )。
A、主动土压力B、被动土压力C、库仑土压力D、静止土压力3.下面关于桩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
2017年市政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答案

2017年《市政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答案1 •沿线设施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标志之一。
(V)2.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结构设计中所规定的安全系数是相等的。
(X)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各类桥涵和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上的小桥和涵洞的线形及其与公路的衔接一般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即“桥涵服从路线”。
(V)4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后张法施工在现场预制,钢筋、预应力筋、模板等安装完毕,现场技术负责人通知工班接着浇筑混凝土,强度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报请开始张拉。
(X)5•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办法、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劳动力计划、机械设备计划的设计与安排。
(X)6 •改性沥青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和OGFC等类型的混合料。
(V)7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是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它是针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则另外由国家公检法等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X)8•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V)9•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X)10. 在拱架上分段浇筑混凝土拱桥的拱圈时,浇筑程序应从一岸拱脚浇筑至拱顶,再从另一岸拱脚浇筑至拱顶,最后在拱顶合龙。
(X)二•多项选择题1 •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A、C)。
A、环境影响评价B、环境美学设计C、环境保护设计D、环境经济评价2•根据挡土结构的水平位移方向和大小,可以将土压力分成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A、B、D )。
A、主动土压力B、被动土压力C、库仑土压力D、静止土压力3•下面关于桩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
A、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
《市政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标准答案

2017年《市政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答案1.沿线设施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标志之一。
(√)2.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结构设计中所规定的安全系数是相等的。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各类桥涵和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上的小桥和涵洞的线形及其与公路的衔接一般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即“桥涵服从路线”。
(√)4.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型梁后张法施工在现场预制,钢筋、预应力筋、模板等安装完毕,现场技术负责人通知工班接着浇筑混凝土,强度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报请开始张拉。
(×)5.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对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办法、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劳动力计划、机械设备计划的设计与安排。
(×)6.改性沥青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和OGFC等类型的混合料。
(√)7.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是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它是针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则另外由国家公检法等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8.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9.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0.在拱架上分段浇筑混凝土拱桥的拱圈时,浇筑程序应从一岸拱脚浇筑至拱顶,再从另一岸拱脚浇筑至拱顶,最后在拱顶合龙。
(×)二.多项选择题1.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A、C)。
A、环境影响评价B、环境美学设计C、环境保护设计D、环境经济评价2.根据挡土结构的水平位移方向和大小,可以将土压力分成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A、B、D )。
A、主动土压力B、被动土压力C、库仑土压力D、静止土压力3.下面关于桩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
2017岩土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

2017岩土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2017《岩土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一、基本要求《岩土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对象主要是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申报对象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其副高职称的水平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达到:1、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的室内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掌握岩石、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能对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加以分析和防治。
3、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能对地基进行评价和验算,能进行浅基础的设计,能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能组织桩基础施工;能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处置;5、熟悉常见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原理;二、测试内容(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三个基本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换算;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工程性质的影响;掌握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工程性质的影响;熟悉地基土的分类依据;2、土中的应力及地基沉降计算掌握地基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理解附加应力使地基失去稳定和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掌握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与时间的关系;掌握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状态;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及其应用。
3、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掌握莫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掌握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掌握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几种方法;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4、压力与边坡稳定掌握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形成条件;掌握朗肯理论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掌握有超载、成层土、有地下水情况的土压力计算;了解地基破坏模式;掌握常见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形式;5、室内试验了解常用土工试验方法(土的液限、塑限试验、土的压缩(固结)试验、土的直剪试验、土的击实试验、土的三轴试验等);熟悉土工试验成果的应用。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岩石、岩体性质及其应用掌握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掌握岩石、岩体的区别;掌握莫尔强度理论、库伦—莫尔强度理论;掌握岩体以及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特征;2、地下水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2、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掌握滑坡的形态特征、种类、影响因素,熟悉滑坡的防治措施;熟悉岩溶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以及工程地质问题;(三)、基础工程1、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的设计了解各种浅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正确理解控制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的意义;熟悉各种基础的构造要求;掌握扩展式基础的内力计算和钢筋布置。
2017建筑施工(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大纲

2017《建筑施工》(中级)水平能力测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建筑施工》专业职称评审对象主要是指从事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的人员。
根据申报对象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其中级职称的水平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达到:
1、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
2、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
能力;
3、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的知识,具有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二、测试内容
(一)施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知识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和使用;
2、掌握建筑施工主要程序和基本方法,尤其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和钢筋混
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3、掌握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与控制措施。
4、熟悉建筑施工技术相关计算,尤其土方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计算。
(二)施工组织知识
1、熟悉流水施工基本原理与横道图进度计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2、熟悉网络计划编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4、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三)项目管理与法律知识
1、了解施工管理规划的编制;
2、熟悉组织设计的原则与企业组织基本形式;
3、掌握项目经理部组建、运作与管理;
4、熟悉施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5、掌握建设工程合同类型与选用条件及施工索赔要求;
6、熟悉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与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四)规范、标准
三、主要参考教材
《建筑施工技术》(第二版)危道军主编科学出版社
《建筑施工组织》(第三版)危道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项目管理》(第3版)危道军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工程测量(副高)水平能力测试测试大纲

2017年工程测量专业(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一、基本要求工程测量专业职称评审对象主要是指从事工程测量有关技术人员,根据申报对象从事工作的需要,其副高职称的水平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达到:1、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厅等发布的工程测量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
2、熟练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NS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各类建设工程测量的技术设计、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技术总结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4、要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工程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二、测试内容第一部分《测量学》1、绪论了解:测量学的任务(即测定和测设)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本专业对学习测量学的要求。
熟悉:确定地面点位的概念、地面点平面位置的确定和表示方法、地面点高程的确定和表示,测量的实质、原则和程序、测量工作的实质。
2、水准测量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注意事项;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器原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水准仪的轴线及其满足的几何条件。
熟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的精度要求、闭合、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掌握:水准测量原理、DS3级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
3、角度测量了解:竖直角测量;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电子经纬仪的构造和原理;全站仪的构造和原理;光学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各轴线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熟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记录和计算;方向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记录和计算。
掌握:水平角测量原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使用和测角方法。
4、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了解:光电测距仪的一般原理;三种标准方向之间的关系。
熟悉:全站仪测距得方法与计算。
掌握:全站仪测距的方法及其成果计算、直线定向的目的和方法(标准方向的种类、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的互算、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
2017年度建筑施工专业参加高级工程师人员专业能力考试

(一)1.石膏2.河沙3.比表面积和0.08MM筛余百分数4.不超过三个月5.在常温下,选择适当的覆盖材料并撒适量的水,使砼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湿润环境环境条件下进行硬化。
6.1%以内7.70%设计强度。
8.无粘结后张法9.材料或者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10.目的是为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性能,使其具有准确的可比性。
在配合比中基本上不用,能反应水泥需水量。
11.矿渣水泥不宜用在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中。
12.强屈比越大,安全性越高,抗拉强度超过屈服强度过多,钢筋强度利用率偏低,造成浪费。
13.边坡系数越小越不稳定。
14指通过不同已知含水率的土样,击实后测定其密度,换算成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量)*100%),然后画出一条干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的顶点所示密度就是最大干密度,此时的含水就是最佳含水量。
15.略16. 刚体(Rigid body),是力学中的一个科学抽象概念,即理想模型。
事实上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不可能不改变形状。
实际物体都不是真正的刚体。
若物体本身的变化不影响整个运动过程,为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化,可将该物体当作刚体来处理而忽略物体的体积和形状,这样所得结果仍与实际情况相当符合17.一般是在正负零以下的所有工程结束后,才可以停止降水18.流砂现象极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和亚粘土中19 1、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2、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3、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4、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简答题1.较干燥的土,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容易压实。
.当含水量过大,使土体不能完全压实,还会形“橡皮土”,压实无法正常进行。
2. 1.地基土层是否是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土层,是否有差别,主要由勘察人员负责;.2 基础深度是否达设计深度,持力层是否到位或超挖,基坑尺寸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及偏差、基础尺寸;3验证地质报告,有不相符的情况下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方案;4基坑是否积水,基底土层是否被搅动;5有无其他影响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如基坑放坡是否合适,有无塌方3.一般不能用淤泥和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物含量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2017岩土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

2017《岩土工程》(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一、基本要求《岩土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对象主要是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申报对象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其副高职称的水平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达到:1、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的室内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掌握岩石、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能对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加以分析和防治。
3、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能对地基进行评价和验算,能进行浅基础的设计,能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能组织桩基础施工;能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处置;5、熟悉常见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原理;二、测试内容(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三个基本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换算;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工程性质的影响;掌握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工程性质的影响;熟悉地基土的分类依据;2、土中的应力及地基沉降计算掌握地基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理解附加应力使地基失去稳定和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掌握地基最终变形计算原理与时间的关系;掌握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状态;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及其应用。
3、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掌握莫尔-库伦抗剪强度理论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掌握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掌握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几种方法;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4、压力与边坡稳定掌握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的形成条件;掌握朗肯理论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掌握有超载、成层土、有地下水情况的土压力计算;了解地基破坏模式;掌握常见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形式;5、室内试验了解常用土工试验方法(土的液限、塑限试验、土的压缩(固结)试验、土的直剪试验、土的击实试验、土的三轴试验等);熟悉土工试验成果的应用。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岩石、岩体性质及其应用掌握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掌握岩石、岩体的区别;掌握莫尔强度理论、库伦—莫尔强度理论;掌握岩体以及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特征;2、地下水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2、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掌握滑坡的形态特征、种类、影响因素,熟悉滑坡的防治措施;熟悉岩溶的形态特征、形成条件以及工程地质问题;(三)、基础工程1、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的设计了解各种浅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正确理解控制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的意义;熟悉各种基础的构造要求;掌握扩展式基础的内力计算和钢筋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工程管理》(副高)水平能力测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职称评审对象主要是指从事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的人员。
根据申报对象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其副高职称的水平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达到:
1、较全面系统地懂得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
2、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管理
能力;
4、熟悉工程造价基本知识与基本计算;
5、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管理改革的新理论、新方法
和新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二、测试内容
(一)施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知识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和使用;
2、掌握建筑施工主要程序和基本方法,尤其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和钢筋混
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3、掌握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与控制措施。
4、熟悉建筑施工技术相关计算,尤其土方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的计算。
(二)施工组织知识
1、熟悉流水施工基本原理与横道图进度计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2、熟悉网络计划编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4、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三)项目管理与法律知识
1、了解施工管理规划的编制;
2、熟悉组织设计的原则与企业组织基本形式;
3、掌握项目经理部组建、运作与管理;
4、熟悉施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5、掌握建设工程合同类型与选用条件及施工索赔要求;
6、熟悉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与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四)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1、熟悉概预算的基本知识;
2、掌握概预算的主要方法,能进行概预算编制。
(五)规范、标准
三、主要参考教材
《建筑施工技术》(第二版)危道军主编科学出版社
《建筑施工组织》(第三版)危道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项目管理》(第3版)危道军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第三版)袁建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