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二语文寒假作业(5)

合集下载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五)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五)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五)未2014-01-09 1536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五)(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

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

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

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

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

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

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

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

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

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

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

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

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五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五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十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18分)1.参考答案一个够格的文化人,从事精神文化创造是出于自身生命的根本需要而非物质利益;即使有困惑,他们也不会动摇;他们的探索和创造并非为了获取虚名浮利,而是出于精神上的充实自足。

2.参考答案第一层面:第②-④段,在现代商业社会里,人要有所坚守;第二层面:第⑤段,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有守护精神家园,人类及精神生活才不会迷失方向。

3.参考答案现代社会丢失精神家园的人很多,他们渴望寻求心灵归宿;而守望者始终在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建立并坚守精神家园;有人坚守家园,有人渴望回归,人们便有了精神栖息地。

二、现代文阅读二(20分)4.①通过描写秋风劲吹、鸟雀惊叫、尘土风扬的景象,渲染荒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

②预设背景。

故事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这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③衬托人物形象。

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点2分)5.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孩子。

①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从队长对他一系列的审问可以看出他没有亲人的关爱。

②他心地善良。

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

③天真幻想。

在拔萝卜时想极力找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

④沉默压抑,逆来顺受。

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

(每点1分)6.(1)暗示人物内心的变化。

老头子起初是职责所在,看见黑孩偷萝卜,非常生气;后来在审问中发现黑孩十分可怜,心生同情。

(2)推动情节发展。

第一处老头子毫不犹豫抓住交给队长处理,引出下文对黑孩的审问;第二处通过老头子的哭泣暗示黑孩的悲凄命运。

(每点2分)7.①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起到线索串联的作用。

②红萝卜,象征了美好的生活,是黑孩内心渴求的温暖和幸福。

③透明的胡萝卜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黑孩子最终没有找到它,以此为题,象征了希望(梦想)的破灭,暗含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凄主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五)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五)新人教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寒假作业(五)(作业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A.矜.( jīn )持愠.怒(yùn)谂.知(shěn)风流倜傥.(dǎng)B.险衅.(xìn)老妪.( yù ) 筵.(yán) 席强.颜欢笑 (qiǎnɡ )C.修葺.(qìè)缧.( léi )绁滑稽.(jī)气息奄.奄(yǎn)D.孙膑.(bìn)玉醅.(pēi )慰藉. (jí) 珊.珊可爱(sh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必用舞台上的有声有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B.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其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D.国民党反动派即便是在日薄西山....之时也没有停止对共产党人的迫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回异,效能各不相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匀齐、光润、鲜暗等的程度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昧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4、将画线的一句话改写成通俗、易晓的两个短句。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高二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一、1.【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 C项牾wǔ D项辗zhǎn 注意错误均排除。

2.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3.【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 【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

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

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

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C5. 【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 700余份戏单。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最新」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最新」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最新」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最新」在寒假到来之际,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是高二的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1.D(A“倩”应读“qiàn”;B“娑”应读“suō”;“蟀”不是轻声,应为“shuài”;C“澄”应读“dèng”,作动词用,作形容词用时读作“chéng”)2.B(A“翻”应为“番”;C“度”应为“渡”;D“击”应为“激”)3.C(A句“冷静”后用分号;B句“何尝有别”后用逗号;D句“一会儿说”后用逗号)4.D(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留连:同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务等。

)5.B(化为泡影:多用来指“希望、诺言、计划”等落空,可改为“化为乌有”。

信笔涂鸦:没有多加考虑,随意写或画。

下里巴人:指通俗的艺术。

)6.B(A不合逻辑,“想真正赢得读者”与“是否具有” 两面对一面;C“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杂糅;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目的”。

)二、7. 院落秋色、槐树落蕊、秋蝉残声8.(1)相似联想(2)相似联想(3)相似联想(4)相关联想9.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10.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忧郁、孤独的心境。

三、11.众荷喧哗,描绘了满塘荷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你的脸/便哗然红起来”写出了这朵荷花羞涩的.模样,它正含羞半开。

12.衬托(烘托)。

突出作者赏荷的激动心情。

13.爱屋及乌。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或“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高二语文模拟题5

高二语文模拟题5

D.本诗颔联“平原客”和尾联“屡弹铗”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诗人的人生际遇相联系,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21.杜甫诗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本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22.请依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写一段话,具体介绍“共和国勋章”。

要求内容完整,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字。

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记者从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通过了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专家表示,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遗址的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其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

(2)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

21.杜甫诗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本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6分)22.请依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写一段话,具体介绍“共和国勋章”。

要求内容完整,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字。

(6分)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13。

高二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 第五次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寒假作业 第五次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五次(文言阅读+语言运用)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

高祖胜,以燕。

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

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

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

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

及周文①讨悦,宁与李弼来归。

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

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

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

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

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

十六年,拜大将军。

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

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

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

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

薨于同州。

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日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绩。

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

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绩嗣。

时以此多之。

及宁薨,绩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注】①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

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日文皇帝。

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人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人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人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人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2023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第一周第五天(新高考+全国卷)

2023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第一周第五天(新高考+全国卷)

2023年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第一周第五天(新高考+全国卷)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_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 姓名:_______第一单元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

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1909-2004),河北献县人,哲学家。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职。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求真集》《文化与哲学》等。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

一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

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

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

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云南2013-2014学年高二寒假作业(5)语文 Word版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彳亍.(zhù)坍圮.(pǐ)挥斥方遒.(qiú)B.青荇.(xìnɡ)漫溯.(shuò)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C.夜缒.(zhuì)忤.视(wǔ)瞋.目(chēn)变徵.之声(zhǐ)D.鲰.生(zōu)戮.力(lù)参乘.(shèng)越国鄙.远(p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笙箫榆阴万户候星辉斑斓B.凄蜿瓦菲童养媳峥嵘岁月C.保姆辽廓岁月稠浪遏飞舟D. 青苔拊心东道主天伦叙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B.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C.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D.“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3)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4)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三、现代文文本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的人。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

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

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福分。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除去。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听:准许。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去以六月息.者也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死则往吊.哭之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D.是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不能废远秦以区区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本文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五、诗词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六、语文文字运用1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市供电公司昨天对外宣布,从明天开始,本市实施“峰谷电价”。

该时段中,居民用电价格只为普通电价的一半。

时间由原先宣布的晚11时到次日早上7时,调整到当晚的10时到次日早晨的6时,在此期间,居民用电都可享受此项优惠。

(1)拟一个新闻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