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合集下载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红军勇敢、坚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课文分析导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分析小红军勇敢、坚强的品质。

4.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品质的作文。

答案示例:勇敢、坚强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在《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中,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勇敢地向前。

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课后拓展: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了解长征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注重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堂导入环节中,视频素材的选择和使用。

2. 小组合作讨论的引导和实施。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手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情感,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长征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学习任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倔强的小红军》2. 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草地、饥饿、疲惫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表达手法:对比、象征、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答案:(1)小红军勇敢、坚定,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了解更多英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 作业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红军的认识;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写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四章《倔强的小红军》。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小红军的倔强精神,探讨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以及通过故事学习勇敢、坚强、团结等优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习小红军的勇敢、坚强、团结精神。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红军的倔强精神,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

重点:阅读理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色歌曲《倔强的小红军》,引导学生进入红色文化氛围。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的倔强精神,讲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后的习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倔强精神,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主要内容:小红军的倔强精神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勇敢、坚强、团结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小红军的倔强精神。

举例说明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谈谈你对勇敢、坚强、团结品质的理解。

2. 答案:小红军的倔强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不屈服于敌人,坚持完成任务。

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翻山越岭,过草地,爬雪山,克服重重困难。

勇敢、坚强、团结品质:勇敢面对挑战,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了解更多革命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

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倔强的小红军的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的教案

教学目的1、融合自读自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中心,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是怎样“骗”陈庚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准备CAI课件设计思路《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好例文。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以陈庚的感受为切人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围绕三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研读活动,结合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把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背景1、以“陈庚的回忆”的形式,通过课件展示几组红军过草地的镜头,教师配以深情的话外音,使学生对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有形象的感受。

(课件展示的镜头:恶劣的草地环境;红军在艰难的行军;红军陷入沼泽的情景;红军以草根、树皮充饥;茫茫的大草地;疲惫的人和马……)2、同学们,看完这一组镜头后,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3、继续以“陈庚的回忆”引入课文的学习。

“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又一幕,有那么一件往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是我心中一处永远的伤痛。

”是一件什么事让我们的首长如此内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一读”——整体感知,初步体会人物感受。

1、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庚的马背上。

)2、读完课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陈庚的感受吗?(受骗、上当、后悔、内疚……)3、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几个重点句子:“不对,我受骗了!”“陈庚同志全明白了。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红军长征》第三节《倔强的小红军》。

内容详细叙述了小红军在艰苦的长征环境中,坚定信念,顽强拼搏的事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掌握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长征精神,培养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小红军在长征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红军的事迹,分析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强调小红军的英勇表现。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7. 情景再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小红军的事迹,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1)长征基本情况(2)小红军英勇事迹(3)长征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恶劣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包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小红军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

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倔强的小红军》,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精神;2.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4. 深入了解小红军的事迹,传承红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红军的倔强精神;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红军的倔强精神,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红色革命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红军的事迹,感受倔强精神;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生字词,讲解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作中;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a. 生字词:倔强、红军、长征、艰苦、拼搏、意志、信仰等;b.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设问等;c. 写作技巧: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b.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c.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红军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了解红色文化;b. 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c. 推荐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024年《倔强的小红军》教案(通用

2024年《倔强的小红军》教案(通用

2024年《倔强的小红军》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语文》第七单元第二课《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语言表达及写作技巧。

具体章节内容:1. 阅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2. 学习生字词:倔强、红军、斗志、英勇等;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意图;4.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5. 实践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学会分析课文结构,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意图;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小红军的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练习;6. 写作实践: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六、板书设计1. 《倔强的小红军》2. 内容:课文结构图、修辞手法、生字词、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析课文结构,回答问题;(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答案:(1)略;(2)略;(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意图;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2. 教学过程: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写作实践;3. 板书设计:课文结构图、修辞手法、写作技巧;4. 作业设计:分析课文结构,回答问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4、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5、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2课时讲解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并齐读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配音乐《过雪上草地》
导读: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了是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情景,为了北上抗日,为了革命的胜利,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渴了抓一把雪,饿了就用树皮和野菜充饥,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有
很多战士还没有来的及看到革命的胜利,就永远地倒在了皑皑的雪山,荒凉的草地,这当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人,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有未成年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长征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最想提出的问题。

(2分钟)
3、同学们读完了,请依次提出你的问题。

(有价值的我们保留可以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小角落,重复的删除,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见你们多么乐于思考,但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我们只集中研究一下两个问题(出示写有问题的那张幻灯片):(1、)小红军为什么骗陈赓?(2、)陈赓都明白了什么?有些问题会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中得到解答,如果没有,我们再个别交流,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也有个问题想请问一下你们,
5、课题中的“倔强”是什么意思呢?
很固执,不听别人劝告,很有主见。

(学生如果说不到位给予适当的解答,可举例说明)
6、你们的意思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别人的劝告吗?那小红军的倔强表现在哪里呢?我该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找答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我们。

(陈赓同志和小红军的对话)
打开出示两人对话的幻灯片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把它吃了。


“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8、请同桌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讨论具体从那些方面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9、提问你从那些方面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书写
板书:体力强拒绝骑马
等同伴拒绝同行
有粮食拒绝接受
10、通过共同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红军的倔强,那我们分角色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选同学与老师对读:老师作为小红军
读小红军的话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倔强)
同学们齐读对读:老师作为陈赓
读陈赓的话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好人热心)
11、提起陈赓同志,老师想问一下课文哪些段落开始介绍陈赓同志的情况?
(第二自然段: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十分疲惫掉队)
陈赓同志那么疲惫,手中却牵着那匹马,为什么不骑着快速走呢?(因为那匹马也很累)
是呀,那匹马陪着陈赓同志翻雪山,过草地,他们共同经历了千难万险,在漫漫长征中他们已经成为生死相依的兄弟,患难与共的同胞,陈赓同志怎么忍心骑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呢?可是为什么当他遇到小红军时却一次次让小红军骑马呢?(这突出了他对小红军多么的关心和爱护呀!)
12、小红军和陈赓对话时还做了动作,你能从文中快速找出来吗?小红军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呢?
(1)小红军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2)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

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让陈赓同志相信他的体力很强,干粮很足。

请同学们分角色的对读,注意带上动作哟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展示让我们感觉到小红军说的那么真实。

不得不让我们去相信
13、陈赓同志就是这样被小红军说服了,他骑在马上,心情却总是平静不下来,由小红军想起了和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那些孩子出身贫寒,早早的参加了革命,他们在不断的锻炼中造就了机智灵活、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的小红军和他们那么相像呀!
陈赓同志想到这些,在回忆小红军的言行,更加觉得可疑,我们来帮他判断一下好吗?并找出依据
(1)小红军说他的体力强是真?假??为什么?
假的。

课文第三个自然段这样写道: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从黄黄的小脸与我们现在的百里透红的脸进行对比,可见这是因为挨饿的缘故,营养不良,又青又红可见他的体力不强。

(2)那小红军等同伴呢?为什么?
假的。

陈赓同志作为一个大人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行军,都掉队了,更何况一个年龄幼小、体力瘦弱的孩子呢。

而且陈赓同志在这个行军中没有看到一个战友,说明他是掉队中得最后一个。

(3)干粮多也是假的,为什么?
课文后面原文,那鼓鼓的干粮袋里装得是一块烧的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课文第二段说,在长征中行走,常常要忍饥挨饿,说明小红军不可能有那么多干粮,所以说这句话也是假的。

14、刚才我们所说的正是陈赓同志所想的,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的时候,陈赓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焦急、心急如焚)
带着这种心态读课文描绘: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个马肚子,向来路跑去。

15、当陈赓同志把奄奄一息的小红军抱上马背时,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却是一块烧的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这说明了什么?
小红军早已没有了粮食,当他饿的时候就会咬那个牛膝骨,牛膝骨没有办法充饥,只能留下了深深的牙印。

仅仅是这样吗?陈赓同志还明白了什么?
小红军不仅仅断粮,他的体力也不强,也没有同伴同行。

16、产生疑问,这就是那位断粮的小红军,那就是那位体力瘦弱的小红军,那就是没有同伴同行的小红军,他明明可以接受陈赓同志真诚的帮助,可他在生的面前为什么选择了死亡呢?
因为他明白陈赓同志也很疲惫,他也没有多余的干粮,他也……陈赓同志的一切困境他都清楚,他不愿意拖累陈赓同志所以选择了拒绝。

可陈赓同志是他的战友呀,互相帮助不应该吗?
如果接受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骑着瘦马,与他同行,吃他的干粮,红军长征路漫漫必然都走不出去草地,此时小红军想,宁可牺牲我自己,也要保全对方的性命,所以他才会一次次干脆的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用善意的谎言来欺骗陈赓。

此时此刻表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仅仅是那位倔强的小红军还有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的小红军。

三读二次的对话,再次感悟二人的情感。

17、此刻,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不仅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明白了小红军的用心良苦,可此时的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着小鬼,狠狠地锤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呀陈赓,你怎么对的起这个小兄弟呀?”
齐读文中的最后一段体会到陈赓此时的心情
悲痛,为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位小兄弟
自责愧疚为没有及时发现小红军的善意谎言而自责为没有能够拯救小红军的生命而愧疚
在此齐读体会深情。

18、可惜陈赓同志深情的呼唤,小红军再也听不到了,他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却早早的凋零,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我们只能从文章中得短短描绘中去想象那位小红军的样子。

音乐<天堂的阶梯>:幻灯片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深情齐读,回忆他的音容笑貌
小红军的样子深深的印在陈赓同志的心里,多少年都没有忘怀,他也深深印在老师的心里,相信也永远留在了你们的心中。

他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19、回顾小红军在长征艰苦的环境中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与现在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你想说些什么?今后怎么去做呢?
怀着一颗爱国心,以史明智,把握今朝,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去努力。

为祖国,为人民,展开新的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